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当然没有宣战的权力,不过经过西厂的探子将消息紧急传到韩卫那儿之后,韩卫马上聚集兵马摆出一副起兵北上的驾驶大唐本土隔得有点远,三天的时间消息根本就传不到。
不得不佩服赵佶,这种情况下他都能做出让人惊讶的事。
得到赵的警告之后,赵佶不但不考虑开启谈判,他反而是出动殿前兵马想再次将赵抓起来囚禁,幸好堂堂大宋还是有能人地,大臣们拼死拦住了这个“名垂青史”的昏君。
对赵佶来说。方腊的叛乱他可以不在乎,西夏的兵马他也可以不在乎,甚至,韩卫摆在江南的十万大军他也可以当作没看见,但有一件事他再忽视也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那就是:唐国刚刚攻下辽国的中京,在古代,攻下一国之都就相当于灭其国了。
灭辽!!!
“一旦唐国倾力来攻。大宋实有灭国之祸,陛下不可不察。”
带着安公焘的淳淳劝导,赵佶三日后无奈地派人跟赵谈判。
“第一,唐宋两国通商。宋国必须开放若干港口商埠,并且统一税率,当然,我们大唐也会对宋商开放商埠;第二,你们宋国的内政实在混乱,贪官污吏横行,山贼匪寇遍地。刚刚还发生了大的叛乱。实在毫无安全可言,我大唐对本国国民在中原的安全十分担心。也就是说,你们宋国并不能保证我国商人地安全,所以,我们大唐必须在沿海一带租借一个港口并且驻军,好就近为我国国民提供保护。”
赵的一番话说的一众宋臣面红耳赤,却无可辩驳。
这种场面蔡京是插不上话的,倒是安公焘等有些手段。
“第一条好办,鼓励贸易本就是我大宋的国策,此点我们没有意见,就是这统一税率不知道是怎么个统一法。还有,贵使说要租借港口,这租借一说我等从未听过,不过听起来跟割土无异,更罔论驻军,此万万不可。”
“好,我们分开来谈。”
“第一点通商大家都无异议吧?”见宋人点头,赵继续道:“我们谈谈统一税率。说起来真是奇怪,贵国各地的税率居然不一样,比如说京东东路的贸易税是十税七,而淮南东路则是十税五,到了两浙路则变成了十税六,本使就不明白了,同是宋国之内,怎的税率都不能统一?早在一千多年前始皇帝就使书同文车同轨,到了一千多年后地今天怎的反而退化了?”
一干宋人面面相觑。蔡京见可以插话,忙道:“贵使有所不知,我大宋地域广阔,各地差别很大,各地征收赋税之后的截留、火耗等都不一样,再则,各地贫富不均,富庶的地方自然征地税高些,贫瘠之地自然要轻徭薄赋,是以各地税赋不一,这并无特异之处,又何来退化一说。”
赵听的连翻白眼,你们就使劲掰吧,借口真是多多,你们当我不知道啊,你们宋国根本就没有统一税率,甚至,你们连赋税的种类都没统一,加上各地官员从中盘剥的程度不一样,自然是税率高低不齐。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赵是视而不见的,直接道:“实情如何我们且不谈,但在我大唐,各府各州的税率是完全一样地,没有任何差异,本使认为,统一税率有利于结算。对贸易有利无害,你们宋国也应当如此才对。”
宋人完全不以为然。
算了,当我没说,到时候手忙脚乱地反正是你们。
“好吧,统一税率且不谈。但有一点得改。你们宋国征收的是实物税,卖布地以布抵税,卖铁的以铁抵税,这样很不好,对商人来说很不利,更方便了官吏从中盘剥,此点必须得改,改以金银征税。”
商议了没多大一会儿,宋人就同意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谈谈第二点。你们宋国也太乱了,官吏且不说它,中原现在遍地山贼匪寇,商人行走四方很容易被贼人所害,这一点你们总不能否认吧?”宋人无可奈何地点头,“既然你们承认,那好,一旦我大唐商人在中原被贼人劫掠甚至杀害,你们宋国会不会为他们出头?不会吧,难道说我们大唐的商人在中原吃亏了就白吃亏不成。所以,我大唐必须在中原驻军,一旦有唐人在中原遇难,驻军可以即刻解救,更何况,有兵马在侧,贼人谅也不敢欺辱唐人……”
“此点万万不成,恕难从命。”这次轮到宋人拍案而起了。
赵也发怒了。桌子拍的山响,“你们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我《美岸律》规定朝廷必须为本国国民提供保护。我们必须得驻军,除非你们宋国马上将中原的山贼匪寇一扫而空。”到就别在这儿叫嚣,而且,”赵不屑地道:“你们当本使这是在与你们商议不成?在南方,我大唐铁甲已攻下半个江南。江宁、镇江、苏州、松江。都在我大唐兵马手上,我家大王已经下令在华亭驻军五万。此点不需尔等同意。”
钟师衡怒发冲冠,安公焘拦也拦不住,“尔等欺人太甚,当我大宋无人不成。”
“你们大宋就是无人。”赵却是更狂,“怎地,不服气?契丹人区区蛮夷居然能将你们宋国踩在地上暴打两百年之久,就连西夏那样的弹丸之邦都能对你们指手画脚……你们说说,自立朝以来对外战争你们赢了几次?”
“百万铁甲,你们宋国说起来也有兵马百万之多,却是懦弱不堪,岁币年年给,还年年被人冲到自己家里来劫掠,我要是你们早就一头撞死,省得丢人现眼。”
说着说着,赵怒不可竭,“我知道父皇怪我背叛了他背叛了大宋,可是他想过没有,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宋人的?在大宋我是皇子,看起来富贵至极地位尊崇,可出了大宋呢?在辽国,宋人是猪是狗是奴隶,可就不是人,任由契丹人予取予求;在西夏,宋人更是抬不起头来,被人当面扇一巴掌都不敢吭一声;就是在南洋宋人也没被人看得起。哼,大宋朝,真是好大的威风,脸面都被人踩在脚底下了,出了中原我都不敢说我是宋人。”
“天朝上国?哼,有做奴隶的天朝上国吗?有被人奸淫掳掠还不敢吭声的天朝上国吗?”
震惊,极度震惊。一干宋人一时间头脑一片空白,他们自有生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中原王朝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中心,宋人天生就高人一等。可事实上,宋人从来就没有被人尊敬过,契丹人不拿宋人当回事,党项人拿宋人的脸面当鞋垫,高丽人虽然表面恭敬可实际上背地里地龌龊事一样都没少干,大理倒是正眼看宋人,可大理那样的弹丸之地值得一提吗?这些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现在却是被人当面狠狠地说教。
“但我大唐就不一样了。”赵的脸色缓和下来,甚至满面的自豪,“我大唐虽然从未被人说是天朝上国,我们也从未自认是天朝上国,可谁敢对我们大唐不恭敬?契丹人敢吗?女直人敢吗?高丽人敢吗?大唐哪怕是区区一介草民也没人敢对他不敬。哼,哪怕是一个商人被杀,我大唐就敢将那片土地变成赤野千里给他报仇。山贼匪寇遍地?各位大人,一旦我大唐的商人在中原被杀,本官可以保证,我大唐一定会出兵十万连屠十城来为他报仇。”
“这就是大唐朝,我家大王一手建立的王朝。”赵这个时候十分平静,既不发怒,更不激动,只是平静地道:“大唐兵锋所指无有不从者,出了大唐本土,在辽国,在女直,在高丽,在扶桑,包括在你们宋国,本官可以堂堂正正地大声喊:我是唐人。可是本官从没敢大声喊我是宋人,本官愿意做堂堂正正的唐人,却不愿意做卑躬屈膝的宋人。”
(经常听人说,出国之后很多人都不说自己是中国人,而假装成韩国人甚至日本人,实在是……中国被人瞧不起啊,被欺负国家根本不会为你出头,谨以此文表示一下悲哀,我们可真是草民,一群草而已,悲哀啊!)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五章 大声喊:我是唐人(下)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汉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袍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胡虏不顾身!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
慷慨雄壮的歌声由城外唐兵的军营传遍四方,这些兵马是赵带来的护卫兵马,现在他们在作常规操练。
上次赵出使却被宋人囚禁,结果引得唐军二伐中原,这次赵足足带了三千兵马过来,其中还有林靖文特别派遣的一千宿卫军。想来,以宋军的懦弱,三千精锐足以震慑他们了。当然,以赵佶的昏聩也不敢再做囚禁使节的事,一次就丢了江南半壁江山,再来一次他这个皇帝就不要做了。
听着熟悉的歌声,赵的心情越发的好了起来,叫上冲德,他二人又急忙忙地赶往皇宫。
“大哥,这么着急拉我去哪儿啊?”
赵很兴奋,道:“小妹,父皇妥协了,我们这是去拜见娘亲。”
宋皇宫很大,远比唐王宫大多了,赵兄妹在这儿长大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也没能完全熟悉这么大的皇宫,差点都找不到孟贵妃所在地宫殿。当然,因为他们兄妹二人的缘故,孟贵妃差不多相当于被打入冷宫,已经换了宫殿居住,他们兄妹更是找不到。
七扭八拐的,在太监的带领下赵二人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娘亲。
这里太冷清了,在皇宫极其偏僻的角落里不说。看这座宫殿里的宫女太监也不多,偌大地地方就那么几个人,赵兄妹看得有些心酸。
见到孟贵妃,二人更加难过。时已入夏,天天逐渐变热,按照常规,妃嫔们正是享受冰镇甜汤的时候,可看看他们的娘亲喝的是什么,虽然不是白水。但冰块是见不到了,天气正热,这么大一碗汤喝下去怕不是马上一身汗。
赵再也忍不住,伏地大哭:“娘亲受苦了。”
啪!孟贵妃手一抖,上好的青瓷碗摔得四裂,“我儿,是你们回来了吗?”
“娘亲!”
时至今日,叫母妃显然不合适,也只能叫娘亲了。
母子三人抱头痛哭不已,一旁仅有的几个太监宫女也跟着抹了不少眼泪。
半晌。三人才止住眼泪,孟贵妃刚想拉着兄妹二人好好端详一番,却想起了什么,一把推开二人,神色颇为焦急:“你们快走,被你们父皇知道就糟了。赵擦掉眼泪,却道:“父皇已经知道了,却也没怎么糟糕。娘亲放心。儿这次是作为使节出使大宋,父皇也不敢怎么样。”
“你上次还不是使节,还不是被你父皇囚禁起来,要不是满朝大臣求情。我儿早就……你们还是快走吧,娘亲好的很。”
一旁的冲德抱住孟贵妃,安慰道:“不用担心,娘亲,上次父皇囚禁大哥,我家大王一怒之下发兵征讨,这次父皇不敢乱来的。不然可就不是征讨这么简单了。我们二人也不是无根地浮萍任由父皇想怎样便怎样。”
“是啊,娘亲。”赵也连忙道:“儿身后可是有大唐百万铁甲,没人敢把儿怎样的,娘亲宽心。”
孟贵妃其实是个小家碧玉,因机缘做了贵妃,见识气度方面却不如刘贵妃那样的世族出身,不过听自己的儿子女子都这么说,她大致上也知道没什么问题了,便稍稍放下心来,连忙拉着兄妹二人细加端详,却越看眼睛越亮,非常满足。“我儿长大了。”
一旁的冲德连忙叫道:“还有我呢,娘,我也长大了。”边说便抱着孟贵妃连连撒娇,说到底她也只是个小姑娘而已。
“是是,冲德也长大了,呵呵!”
赵举目四顾,却看得一阵心酸,这么冷清,直相当于冷宫了,自家娘亲的遭遇完全是由他造成了,真是不孝啊!赵佶他是影响不到,想父皇对娘亲好点那是没什么可能了,只有自己多尽孝道才是
“娘亲,儿在大唐有爵位在身,不如娘亲跟儿去大唐吧,让儿好好孝敬您!”
冲德也连连点头,“是啊,娘,女儿是大唐的长公主,娘亲不如去女儿的采邑吧,女儿也给娘亲建造一座宫殿。”
“采邑?”孟贵妃愣住了,“就是长公主也没有采邑吧?”
冲德连忙解释:“我大唐的规矩跟大宋不一样的,女儿身为长公主是有封地地。”
“哦。”孟贵妃更奇怪了,“冲德怎的成了大唐的长公主了?此事端的奇怪。”
“是这样的,娘亲,”赵解释道:“唐君是儿和妹妹的老师,所谓尊师如父,儿和妹妹也就相当于大唐的世子和公主了,妹妹受封长安长公主,儿本来的爵位是仁平君地,只是唐律规定无战功者不得爵,儿战功不显,才改封为仁平侯。”
“老师?”孟贵妃想了想,“为娘想起来了,宣和年间你们兄妹二人去了次江南,是康王带你们去的,可那次康王回来了你们却没回来,后来康王告诉为娘说给你们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