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宋 >

第404章

争宋-第404章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旁心想这人也够倒霉的,便答应道:“阿云案当时轰动京城,这案断的我也有份。而且当时皇上也在场,怎么能说翻案就翻案呢?”

李格非苦笑一下:“王爷您忘了,天下之法只能出于皇命,相公之所以辞相还不是因为皇上任用的心不坚决?那阿云案之后,凡有争议的案子便会公审,那到底是皇上说了算还是陪审的那些人说的了算?大理寺诸多怨言,刑部诸多怨言,甚至皇上都觉得皇威受损。阿云案虽小,却可以说是各部之争,亦是法制之争啊。”

王旁点点头:“说来说去问题还在掌权这些人身上,只不过用百姓开刀实在不像话!到不知,现如今那李世宁和阿云夫妇如何了?”

“说来也是惨,两人本有一女,但那李世宁原配确实嫉妒心极重,阿云病死途中,李世宁入狱。原配竟将那女儿送了人,到后来竟是不知下落。这人也真够倒霉的,我倒是觉得这人有几分才情,所以跟王爷说了,若是王府有用人的地方,还想劳烦王爷关照一下。”

王旁知道,李格非向来没为自己的事烦过人,今天特意说起李世宁来,看来他对李世宁还是很看中的。

“文叔放心,本来我也要去登州。你只需告诉我如何能找到他即可。”

在郓州呆了两三日,王旁等人直奔登州。登州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与高丽隔海相望。来到登州武龄感慨万分,边行边对时迁讲述当年和王爷出征高丽的事,回来刚好就在这登州下船,更巧的是那天还见到海市。

海市这词时迁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到了。海市就是后人说的海市蜃楼,武龄对时迁讲到,他们在海上回望高丽,茫茫海上泛起云雾。云雾中隐约见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时迁听的都快听傻了,更是不住的啧啧称奇。

三人进了州城,找了一处馆驿住下,时迁等王旁沐浴更衣之后,叫来店伙计将换下的衣服拿去洗了。又按照王旁的吩咐,拿着李格非所给的住址去找李世宁。

王旁等人和功夫和武龄闲谈起来,话说到清河县之事,王旁问道:“当日那孙钱找我的时候,我觉得此人可是奇怪。看面相并非大恶之人,如何做起了这赌场生意?”

武龄道:“我也只是听说,这孙老头年轻时候好赌,后来有行至京城欠了一大笔赌债,因此躲了起来。谁知道赢他的人竟然追他到了他家,见他不在歹心大起,逼死了他娘子,还祸害了他大女儿。他回到家中,母女双双自尽。他从此痛改前非,积蓄了一些银两。后来听说他的仇人正是清河县人,于是便来到清河县开了赌坊就为了等他的仇人。”

“为何不报官?”王旁随口一问,自己也笑了。

武龄却认真答道:“本是民间恩怨,那母女一死又无对证。百姓有时候指望不上官府的时候,偏爱想些自行解决的办法,结果还不是冤冤相报?这孙老头即使想报仇,就没想要让官府插手。只不过他也太倒霉了,来了清河县这么久,仇人竟没回来。”

“哦?那他的仇人是谁?”

“王爷,您还真问对人了。那人叫刘易守早就销声匿迹多年,曾经是清河县第一赌棍,后来我有次出差办案,在外州刚好碰到那个人。当时他赌局里出千被人斩了一只手后,当地官府想就此事找那赌坊晦气,谁知道这刘易守不跟官府合作,自己偷溜了。后来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王旁道:“还算他聪明,要是跟官府合作,在出去恐怕就不是少一只手的事了。”

武龄道:“我看他不回清河县倒也好,若是回了照样没命。”

两个人正说着,时迁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王爷,您要见的人来了。”王旁忙起身相迎,见对面来的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面庞清瘦形容有几分憔悴,身穿粗布直缝的宽衫,看着有几分寒酸。见王旁忙上前行礼:“想不到王爷真的来见李某,李某可是荣幸。”

王旁忙让座道:“李兄不必客气,我早就想来。只不过事务繁多耽误了些日子。”

李世宁道:“我不过一介凡夫俗子,如何能劳烦王爷挂念。前些日子听说王爷要来登州,就想着见见王爷,尽一尽地主之宜。”

王旁一笑:“你是家父的学生,你我也算是有缘。”说完吩咐时迁去安排酒宴款待李世宁。李世宁一听忙起身道:“这可不敢当,我来就是想问候一下王爷,顺便问问恩师的情况。”

“家父尚好,如今在江宁府置地修庙,礼佛清修,如同世外之人。”

李世宁笑了笑:“恩师不同凡人,如今已经看透世事,想必更加超凡。既是如此,那我也就放心了,在下就此告辞!”

“嗳?等等!怎么刚来就走呢?”王旁看他神色匆匆,笑着问道。

李世宁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我来见王爷,也就是念在恩师故人。如今还要王爷来款待我,我反而受不起。”

王旁哈哈笑道:“你这人怎么一点不大方呢?难得那李格非还一个劲的夸你。”

“怎么?李教官有提到我?”

“他不提你,我如何要见你?!李格非向我推举你,若是李兄你不嫌弃,可否愿意到王府来做事?”王旁说的很直接,父亲的学生总不至于太差。

李世宁看看王旁摇摇头:“王爷,恕在下难以从命!”

“哦?为何?”这下王旁有点好奇,虽然自己回到京城不求官职,但无论在朝中还是在民间都是有一定名声和影响的。想投靠到王府的人,只要王府门开着绝对会络绎不绝,为何这个李世宁反而不肯?

李世宁苦笑道:“王爷,我曾是带罪之人,又胸无城府如何能到王府做事?”

王旁审视的看了看李世宁:“李兄说的不是心里话!”

李世宁一惊:”王爷您怎么知道的?”

王旁从李世宁一进门就已经看透了他,这个人貌似自卑谦和,但骨子里有点傲气,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弃官多年。他朝武龄使了个颜色,武龄立刻会意转身出了房间在房门把守。

李世宁看着,脸色有点茫然:“王爷这是有话对在下说?”

“我没有,我想听你说!”王旁淡淡的说道。

“这……”李世宁犹豫了片刻,一抬头王旁正看着他,眼睛明亮目光尖锐,但确是一副鼓励的神情。虽然这是第一次见到王旁,感觉王旁看似年轻的面孔后面有一种深沉和成熟,而王旁的话似乎隐约中有些让人不容置疑。他鼓起勇气说道:“王爷,我的经历您也是知道的,其实我这次来也是感恩当年王爷救过阿云,我想若是王爷一直在,也不会出后来的那些事。不过这件事也让我看清了,官场无非权利之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场争斗的棋子或者牺牲品。每条政策法令的制定,并非为百姓切身考虑,而是如何能将权利抓紧。这也是我多年弃官的原因!”

王旁见他说话这番话的时候,一反刚来时候的萎靡神情,眼睛冒着光,可见这是他切身体会而痛恨的事。

“还有呢?”王旁问道。

李世宁看了一眼王旁:“我要是直说了还望王爷恕罪!”

“但讲无妨!”

“还有,就是我不想做王爷府上的人,当年王相公革新多与王爷商议,王爷不辞而别十多年,全是恩师一人力排众议。如今王爷回来了,不说恢复新法反而要帮皇上炼什么仙丹,让世人人继续说王相公新法误国,此种做法恕在下难以苟同!”

第100章 李世宁献策

王旁看着李世宁义愤填膺的样子,心想这个人是父亲的学生,又饱受党争之苦,若只是说些气氛抱怨的话到也正常,却不知道这个人的才学如何?想到这他点点头说道:“李兄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可新法实施必然有利有弊,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推崇的过高。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如果我再强行奉劝皇上继续实行新法,不但旧纷争会再起,也未必会有什么成效。”

李世宁一脸严肃的说道:“王爷,新法不过实施十年,而且实施过程中也是断断续续,更有下面官员阳奉阴违。怎知道新法不出于大利?就那青苗法说,至少三五年百姓和地方周转调度的开了才可能初见成效;再说募役法,也要有个两三年可看出地方职役的变化。这些还都是年头少的,将兵法和保马法起码要五年以上才能显示出我宋军的战斗力,甚至要经过大的阵仗才能看出新法的优异之处。您说怎么能断断续续或是说停就停呢?”

王旁听这李世宁说的很有道理,点头赞道:“李兄所言甚是,改革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决策权最终还是在圣上手中,改与不改看的是天子意愿啊!”

李世宁摇摇头:“改和不改结局可谓大不同。”

“说来听听!”王旁倒是饶有兴趣。

“对于当今圣上来说,经历了几朝之后,官员腐朽纵于享乐,冗兵冗将积弊甚多,国库日渐空虚,百姓怨声载道。这些必须改,因为改了也许错了,但不改肯定会亡国。而皇上初登基时,为了稳固其权,收买人心。下令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有人反对,但却是顺应天意合乎。然而,当皇上逐渐可以将朝臣稳住了,渐渐显示出皇威之后,改革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正因为此,皇上才会左右摇摆,这种变化不是改革利弊结果的变化,而是朝臣中以及皇族中利益趋势的变化。若是皇上坚持去新政,也许再有十几二十年,我大宋再无他邦可敌。只可惜,皇上不定最终会让人心不定,反而让党争之倾轧延续。我只怕日后这种政局的反复,会让我大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说的好!”王旁拍拍了掌。

李世宁收住了话,见王旁不怒而鼓掌忙低头说道:“在下句句肺腑,如有冒犯还请王爷见谅。”

“李兄说得是不错,可为何不肯复官施展报复?”王旁又试探的问道。

“王爷您也说了,最终决定权在圣上手中。如今朝中官员只知道拼命护着自己的官,却少有真心做事。这样的朝廷……”李世宁不屑的摇头。

王旁托着下巴看着眼前的李世宁,虽说此人说的很好,他还不能确认眼前这个人是自己能用到的人。“那李兄日后有何打算?”

“不瞒王爷,我也在等!”

“等什么?”

“等一个人,虽不能说力挽狂澜,但此人必须有大胸襟,能做大事。”

王旁眼中带笑:“李兄说的大胸襟,做大事是指的什么?难道李兄想等个反朝廷的人吗?”

“不敢!”李世宁心里所想被王旁一语道中,赶忙将头低的更深。

王旁呵呵一笑:“李兄,不是我小看你,纵有做大事的人在,你又有能作甚么?难道说说当今的弊病就能做大事了?”

这一激将法果然见效,李世宁抬起头看着王旁:“王爷,恕我直言。我原以为王爷是做大事之人,听说王爷失踪多年又回来了,又听李格非三番五次提及王爷,故而才有想求见的心。”

“那现在呢?”王旁逼问道。

李格非哈哈一笑:“既然王爷问,那我就直说了吧。王爷能坐着听我说这么多,可见你也知道这新政的利弊。可王爷为什么不急于劝皇上恢复新政呢?我猜有两个原因。第一:王爷见大势已去,真心想像王相公那样做世外之人。第二,王爷你在酝酿更大的计划。”

“哦?那你猜猜,到底是一还是二?”

“必然不是一,否则王爷不会诱导我一点点说出我的想法。既然话已经说到这,我就冒险给王爷献策,由王爷看看我能做什么!”

“不急!”王旁暂时没让他继续说下去。

李世宁一愣,难道自己估计错了?

王旁让人将酒宴在房中摆下,两人重新入座。他这才举杯说道:“难道有缘在此地见到李兄,恐怕李兄心里也在想刚刚我为什么不让你继续说?这半天,李兄也该平静了心情,这杯酒算我敬你。若你信任我要献策,算是我王旁敬你的。若是你有些犹豫,这杯酒就当我们我们小聚小饮。”

李世宁端起杯一饮而尽,这半天他算体会,这王旁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城府还真不是一般人可比。若是刚刚自己一口气说了,恐怕这会儿多半还会后悔,但沉了这半天,又听王旁这话李世宁断定王旁正是他要找的人。

放下酒杯李世宁说道:“王爷大概也知道,我对朝廷已是失望至极。当年阿云案被翻案,纵然我一朝官员都无法保家人安危,更何况是平民百姓?这些年虽没什么大的纷乱,但民间已经积怨很深,只是缺少个爆发点而已。当年王相公提出富国强兵,一点都没错。富国富民,强兵强国,这才能一而再的发展。如今国不富兵不强,若是真有反叛起义,恐怕我大宋的兵卒连百姓都敌不过,那还不乱套了?!我看这时间不用多久,便会有民间积怨爆发。到时候朝廷就会顾此失彼疲于对付内乱,那我大宋就真的完了。”

王旁道:“这点说的也有道理,可我一个无权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