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功罪-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倒是能勉强听懂越南话,不知是否确切。福建话则与日语多有相通,很多字词的读音几乎完全相同。这现象已引起许多语言爱好者们追根寻源。明代福建海盗曾与日本海盗勾结,合作骚扰中国沿海,如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他能在日本一住多年娶妻生子,大概就是基于相互间有一定的〃共通语言〃。
中国的事往往起于南方,成于北方。京剧起于安徽,结合昆曲、汉剧及江西弋阳腔,最终在北京形成中国的国剧。而今几人能想到,堂堂的北方大剧,其来源竟都是南戏?京剧使用的两套〃话语系统〃,一种是老生、武生、花脸、老旦们讲的中原官话,近似于南方区域的北方方言,以显得正、稳、威、朴;一种是丑角和某些花旦们讲的北京土话,说起来娇、俏、谑、俗。《武松打店》里,武二郎问孙二娘:〃这馒头是什么乳低(什么肉的)?〃孙答:〃牛肉的。〃一出戏就那么几句台词,二郎二娘还说不到一块,怪不得要打店了。
南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谈北方话与南方话:〃北人近于俗,南人近于雅。〃怎么〃俗〃和怎么〃雅〃的呢?作家季思聪谈她的感受:北方人说话是〃滑〃出来的,南方人说话是〃崩〃出来的。南方人即使说普通话(国语),也是崩出来的,没有那种〃一不留神就给滑溜了出来〃的感觉。三、四十年代以上海为基地的中国电影,与八、九十年代以北京为基地产生的电影,在对话上就有这种崩与滑的语感差异。另一种〃雅〃的标志,是大量古语、文言词在南方口语中保留至今,而北方话已基本不用。北方话也就是〃大白话〃,而文言合一、白话文一类新文化运动,也只能在当时并不是文化中心的北京发动。
文学艺术和语言一样,俗是一种总的趋势,难以阻挡。舞台让位于银幕,银幕让位于屏幕,屏幕还将让位于网络。词在南宋达到艺术高峰,以后陡然滑落,让位于更为通俗或不受语音限制的文学形式:曲、话本、笔记小说。关键即在于〃近于俗〃的北方话统扩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而填词又必须用〃近于雅〃的南方方言,故难以获得广泛的唱和、响应和流传。宋以后的词家多为南人,北人要附庸这个风雅,一定要首先突破四声的限制。过不了这一关,还是去玩《竹枝词》算了,那好歹也算是〃词〃,简单明了,无关平仄,遑论入声。我一见某些北人煞有介事评说词的意境高下总觉得好笑,词讲究炼字,语境都闹不明白,侈谈什么意境!
宋词元曲,看似一脉相承,实则大相径庭。一雅一俗,貌合神离。北人不可语词,南人难能唱曲。这〃曲〃是曲艺的曲,并非说南人连个民歌小调什么的都唱不好。南方的戏曲曲艺,极受方言区域限制。如越剧,外地人觉得辗转缠绵实在好听,不知她唱什么都听得止不住泪流满面,但即使听得泪流满面也仍不知她到底唱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南戏始终赢不了北曲,除非它敢于北方化、通俗化,由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如前面说的京剧。北方本土特产相声、快板书、大鼓书、评书,倒是不受语言限制,不用变就可以风靡全国。
用一种文字记录多种语言,是汉字的最大特点。据说陈诚曾开过一个方言的玩笑,说抗战怎么打这么久?因为日本人越打越多,有的地方说〃一本〃,有的地方说〃二本〃(湖北),有的地方说〃四本〃,有的地方说〃七本〃,最多的地方说〃十本〃。英美国家说得勉强像〃九本〃。日本人自己说是〃你本〃,这个〃你〃有点接近吴方言的〃二〃,相当于用吴语说〃二本〃。所有这些发音相似或迥异的方言,都用一个〃日〃字来表示。
有历史学家认为,汉字是使中国分裂后终归能够重新统一的一种凝聚力。有道理,却非绝对。使用汉字的越南,从中国分离出去了;使用汉字的朝鲜,到底没能与中国统一;至今仍在使用汉字的日本,也没实现它〃统一中国〃的宏愿。倒是先前并不使用汉字的满州、吐蕃、西域,今天成了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和英国都使用英文、英语,说分家就分家了,没见到什么凝聚力。你可以说它们相隔重洋,扭不到一块,那么美国和加拿大呢?
南人的发明
南方比北方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植物丰茂,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前面已经说过,农业远远领先于北方。北方文化开始超越南方,大约以黄帝为标志。从那以后,北方尤其中原一带成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不过,南方并未一蹶不振,相反总是在文明的各个领域露出头角。
传说黄帝令仓颉造字,仓颉大约是北人。字造出来了,可往哪儿写?现在发掘最早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也就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龟主要产于南方,牛倒是南北都不少,尤以南方更多,黄牛水牛都不缺。从古文字应用和发展所需的材质来看,南方比北方具有优势。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竹简。这竹子又是南方的物产,可以推断发明用大量的竹子来写书的一定是南人。竹简不光在取材的方便与数量上远胜于甲骨,而且使文字不再作为吃肉啃骨头的副产品,孔夫子做学问也尽可以〃远庖厨〃了,还使那些图画似的甲骨文、金文一变而为篆书。一直到三国,篆书仍被当成传统的标准汉字。竹简之外还有丝帛,桑蚕的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据说毛笔是北人蒙恬的发明,他出生齐国,又为秦朝大将,但迄今考古发现的毛笔实物,最早的三例都是从战国楚墓中发掘出来的,时间比蒙恬要早得多。蒙将军只是首创用兔毛作笔罢了,当然这也很了不起,能文能武的。〃竹帛烟销帝业虚〃之后,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书写工具造出来了,那就是纸。纸的发明者蔡伦,南方桂阳(湖南(林阝)州)人。蔡伦造纸的原料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这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至少有两样是南方特有的:麻头和鱼网。今天宣纸仍主要产于南方,最著名的当然是安徽泾县。东晋发明黑火药,南宋发明火枪、火铳、火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籍贯无考,但宋代商业书坊的基地在南方,尤其集中在江浙闽一带,第一部用活字印刷的书也是在潭州(长沙)出版。还有指南针,其原理、制作由沈括的《梦溪笔谈》首先提出,他是钱塘(杭州)人。
南方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三〃C〃:绸、茶、瓷。桑蚕据汉代及以后的文献说是黄帝元妃嫘祖发明的,不确。北方出土的最早的蚕茧是在仰韶遗迹中(1926年,山西夏县),南方出土的最早的丝织品是新石器时期的遗迹中(1958年,浙江吴兴),南早于北。有些书籍反而据此说北早于南,完全没有道理,除非我们承认蚕茧是丝织品制作成的。茶叶不用说了,只说瓷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都发现了汉代瓷窑,后来更多的瓷窑广布江浙湘鄂蜀赣闽粤等南方诸地,至唐代传至西方。在英语中,中国与瓷器是一个词,有爱国者以为这是西方人对中国的蔑视和污辱:怎能将我泱泱中华大国比作易碎的瓷器呢?其实西方人是耳闻中国(秦)在先,目睹瓷器在后,是以中国之名唤瓷器这稀世之宝,而非用瓷器之名状中国之脆弱。唐代的中国一点都不像爱国者们的心理那样易碎,西方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蔑视你干嘛?倘若豆腐先于瓷器传到西土,没准中国与豆腐就是同一个词了。顺便说一句,这豆腐也是南人发明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江苏丰县人),虽说大豆的主要产区在北方。南人发明的豆类制品还有豆酱、酱油、豆皮、腐竹,……一直到臭豆腐。豆腐类食品不仅丰富了饮食,更为素食者提供了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原创地印度衰落的佛教能够在东土长久不衰,豆腐的功不可没。
北人发明豆汁儿,就是将南人发明的豆浆弄馊了喝,极具风味。为什么豆浆也要南人来发明?因为豆浆要用磨子来磨,这是南人用的东西。北人不用磨子,用碾子干碾。不过北人发明了吃素油,首先是麻油,南人起先吃不惯,后来跟着吃,就惯了,这是宋代的事。
北人诸子胜巧匠
青铜时代的鼎盛在北方,北方因地域干燥,挖出的青铜器皿一件一件既多又完整。南方就不行了,锈蚀残破往往不便于器识,除非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墓葬。即使如此,南方出土的珍品也足以令北人过目不忘,如寒光闪闪的越王勾践剑。南方楚国拥有的铜,不会比北方少,才能够毫不客气地〃问鼎〃中原。楚国最早发明渗碳钢技术,以打造铁兵器。吴国铸剑大师干将,越国铸剑名匠欧冶子,曾为楚王打造〃龙渊〃、〃泰阿〃、〃工布〃三柄铁剑,闻名于北方各国。至战国时代,北方的韩国才造出名噪于世的铁剑。荀子评议楚国的兵器之锋利:〃惨如蜂虿〃。中国古代的兵器,大多都是南方发明,或由南方完善。不过这些兵器,并没能阻挡北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到了宋金时代,南人只好以头躯迎敌:〃金有狼牙棒,宋有天灵盖〃,这已经相当于〃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了。
北人最重要的发明是马镫。现今发现最早的马镫,是1973年在赤壁对岸乌林出土的东汉晚期的铜马镫,及甘肃武威南滩魏晋墓出土的铁马镫。南方不出产马,骑士远远少于北方,将马镫的发明权归于北人是有说服力的。别看这玩艺儿不起眼,它的发明对于人类军事史的意义,绝不在飞机、大炮和坦克之下。马镫大大促进了骑术的发挥,战斗力骤增,使北方骑兵对南方步兵从此处于绝对优势。而此技传到西方,立刻仿造,促使欧洲形成特有的骑士制度及骑士精神。
先秦时代,南方重科技,格物致用;北方重思想、学说,选用人材。诸子百家,大都出于北方:鲁国的孔子、曾参、子思、墨子、尸佼,齐国的管仲、晏婴、孙武、孙膑、淳于髡、尹文、田骈、鲁仲连,东周洛阳人苏秦,邹人孟子,宋国的庄子、惠施,晋国的史墨、魏舒,魏国的李悝、杨朱、张仪,赵国的慎到、公孙龙、荀子,韩国的鬼谷子、韩非,卫国的吴起、商鞅,郑国的列子、子产、申不害。只有老子是楚国人。战国末期楚国还出了一个跑到北方去的(曷鸟)冠子,他是道家学说的继承人。今天看来,一个老子即完全可与北方诸子匹敌,虽然他对当时社会的直接影响太小,又主张无为而治,与世无争。楚威王曾厚币迎聘老子学派的庄子,但他〃不愿为有国者所羁〃,拒绝了。楚国独霸南方,地大物博,惟楚有材,然而〃楚材晋用〃,人材外流的情况是很严重的,留在本国的或外来的人材也遭受迫害。和氏璧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吴起的故事,张仪的故事,李斯的故事,屈原的故事,楚国流传下来的尽是这些令人遗憾的故事。
相比之下,楚国偏于重用干将、莫邪、欧冶子、公输班一类能工巧匠。鲁班为楚国设计制造舟船,在对越战争中发挥神效。他又发明一种云梯去攻打宋国,不料被他的鲁国同胞、主张〃非攻〃与〃兼爱〃的墨子抵挡和说退。可惜楚国一直到亡都不明其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方一度流行楚文化热,不知对两千多年前繁荣发达的楚国亡于秦有何反省?
秦汉魏晋,北方一直是文化中心。三国蜀汉虽说〃人和〃,人材其实远不及北方魏国。建安风骨,竹林七贤,皇帝、皇子都吟诗作赋,文化得不得了,岂是前后两篇出师表可比。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就说,咱们不玩这个。他七擒孟获得手,把人家的香蕉都砍了,全种上庄稼。到了晋代,北方的文化开始纵酒,清谈,放浪形骸,专门玩诸葛亮不玩的那种玄的。结果八王之乱,永嘉之祸,文化重心被迫南移。
南北朝时,北魏向慕汉化,〃盛修文教,缙绅硕学,济济盈朝,缝掖巨儒,往往杰出,其雅诰奥义,宋及齐、梁不能尚也。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隋书·儒林传》)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国盛兴。南朝梁武帝信佛,虔诚到非要辞去皇位去当和尚不可。菩提达摩跟他讲佛,谈不拢,便跑到北朝的少林寺去面壁,一坐九年,是为禅宗的东土初祖。北魏名著《洛阳伽蓝记》,记北朝都城中大的寺庙几十座,场面壮丽,金碧辉煌,气势盖过南朝。北方还流行造像,开凿了莫高、龙门、云冈三个大石窟群,北方再一次成为文化中心,首先是佛教中心。达摩的禅宗在北方传了五代,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佛教教派,后一分为二,即以五世禅宗弘忍的大弟子神秀为首的北方禅宗,以承继弘忍衣钵的慧能为首的南方禅宗。神秀没衣钵而富有学问,仍〃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上了唐王朝的帝师。慧能大字不识几个,口称〃本来无一物〃,却偷似的怀揣了衣钵躲去南方。北禅主张渐悟,南禅主张顿悟,简称〃南顿〃和〃北渐〃。北渐渐渐在唐末衰落;南顿则流传至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