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全传-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那时石油奇缺,市面掀起抢购煤油狂潮,因此港府不仅破例允许油龙在晚上9点钟以后进关,且安排警车、救伤车在现场待命。当电视台播出中国油龙抵港的新闻之后,市面上的煤油抢购潮即告平息。
到了1975年,“东方石油”每年经销的中国石油产品已达40万吨,其下有40家分销商。
时到今日,中国石油产品在香港市场的比率,已上升到40%以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一章创办球队 驰骋香港体坛(1)
霍英东酷爱体育,体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50年代后期,霍英东出资创办足球队,每年打球300多场;而后又天天到中华游乐会打网球,更于1971年至1976年,连续6年蝉联香港网球双打冠军。1974年,远赴英国参赛,成为参加温布顿###网球赛的中国第一人。
每天做运动6小时以上
“六七”之后,霍英东逐渐淡出香港工商界。但与此同时,他却异乎寻常地活跃于体坛。那时,在地皮拍卖会上,在建筑地盘,已绝少见到霍英东出现,但在一些体育场合,却时常见到他的身影。
1971年,霍英东与网球健将杜路第一次合作,在“南华杯”网球双人赛中,击败叶冠雄和麦天伦,赢得冠军。那年,霍英东已经48岁,而对手只是20岁出头,又是香港网坛的冠军级人马,故而那场比赛,曾在圈内传为一时美谈。
处于“半退休”、“半冬眠”状态的霍英东,有充裕的时间享受人生,过着有规律、相当豪华的生活。那时,他养了8条名犬,拥有7辆名贵房车。有时外出,兴致一来,他干脆不用司机,而是由自己开车满街跑。但他没有随身带钱的习惯,有好几次,他开着车过海底隧道,要缴费时才发觉自己身上没有钱。
凌汉伟先生介绍说,自20世纪70年代起,霍英东每天的生活可以概括为“游水、打网球、工作、按摩、睡觉”这循环反复的五部曲:每天上午七八点钟起床在家里的泳池游水,并打电话到公司安排工作,简单吃点东西后,便倒头再睡;睡到中午醒来,又再游水,然后到公司上班,埋头苦干两三个小时;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左右,他就到中华游乐会,打三四个小时网球,接着在那里按摩、桑拿浴;除了打网球时喝点饮料外,他白天一般不进食,而直到午夜,他才坐在家里大饭厅的16英尺长台前,饱餐一顿,菜肴都用精致的高脚瓷碟盛着;吃完,便呼呼大睡。
每天,霍英东用在做运动方面的时间至少有6个小时,强身健体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自小喜欢体育
霍英东是体育“发烧友”,他对体育的酷爱,在香港几乎是人人皆知。
“我从不否认是个体育运动迷。我觉得,体育之于人类,不只是一种爱好,而且是人体所必需。也只有运动才能使身体强健起来。”霍英东曾经撰文述及他对体育的热爱,在一篇题为《我与体育运动》的文章中,他说:“我喜欢体育运动,是从小开始的。当时的环境,使我少年时代就深知体育是生命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在敦梅小学读书时,霍英东就时常与同学在校内、校外踢足球;到皇仁念中学后,他对体育的爱好尤甚,一有空就与同学拉开“阵仗”,踢它一场。据霍英东回忆,小时候,有一次踢球,全身发热,他就干脆把羊毛衫脱下,但回家时却忘了带上,结果被母亲打了一顿。
“孩童时,我便迷上了足球,在五光十色的梦幻中,最令我向往和崇拜的,是那驰骋球场、受到万众欢呼拥戴的球星。”霍英东曾兴致勃勃地向别人讲述他的童年梦想。
霍英东崇拜球星,确实不假。1971年,霍英东与名扬世界的“球王”比利见面。那时霍英东已是年近50的人,但见到比利时,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笑容堆满脸上,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兴奋莫名。后来,他穿着比利签名赠给他的球衣,与另一位世界级足球名将、有“黑豹”之称的尤比西奥,在缘茵场上拍肩搂腰合影留念。这两张与世界足坛名将的合照,上面分别有他们两人的签名。霍英东极为珍惜这两张合照,至今还珍藏在家里。
20世纪50年代,霍英东成为香港的新富豪之后,他对体育的爱好程度丝毫不减。当时,他正是地产界的大忙人,但却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有一段时间,他曾练习举重。
有一天,在中华游乐会,谈起自己早年在体育方面的往事,霍英东显得神采飞扬,两眼发光。他津津有味地回忆道:
“朝鲜战争以后,由于几年的海上运输生意很辛苦,身体变得很差,体重才40多公斤,102磅。为了把身体搞好,我就去练举重。举重要跟师傅,当时的健身院大都在五六楼,而楼宇都没有电梯,我连登楼也不够气力,找来找去,在坚道找到李剑琴健身院,因为在低层,所以决定跟李剑琴学举重。
“每日到李剑琴健身院做一个钟头举重,都是上、下举动这个动作,很单调,于是练了几个月就不练了,转去踢足球。当时是1954年,我已经31岁,开始不敢在正式球场打,只在赤柱等一些偏僻的地盘打,球员都是自己公司的职员。慢慢兴趣大了,就去修顿球场打,越打越有兴趣,后来在1959年,干脆自组足球队。”
出资创办足球队
“那时,香港还没有电视,足球运动很受市民欢迎,是市民最喜欢的运动。最初,我们是一个礼拜打一次球,后来一个礼拜打三次,一次两场,一年打了300多场,除了8号风球外,风雨不改,这300多场还不包括我们去长洲、大澳、平洲、大屿山和澳门的场数。
“球队最初叫有荣,但觉得好像是个人的球队,后来为了吸引多一些球员参与,吸引多一些球迷支持,又以香港足球名将姚卓然的名字,改为卓然队。再后来,又改名为东升队。”
第三十一章创办球队 驰骋香港体坛(2)
“我们东升队可以说是香港历史上最好的球队,球星众多,早期有于灼强、莫振华、尹志强、何祥友,以后有仇志强、张志伟、黄文伟。这些球星原本是有归属的,有些属南华队,有些属愉园队。但一登报纸,说要打球了,最好的球星都踊跃参加,记得那时我们是在《商报》登广告特约球队。有时球星来得太多,个个都想下场打。他们是没有工资的,全是出于兴趣,打完球,大家吃餐饭就算数。市民也很支持,我们到哪里打,他们就跟到哪里……”
每年,用于球队上的资金有几十万,全由霍英东一人承担。他除了是球队的老板,还是绿茵场上的一名骁将。1966年,43岁的霍英东正式成为甲组成员。第一场赛事,是对甲组足球队杰志,在香港会所举行。一上场,霍英东英姿飒爽,脚底生风,雄风凛凛,一连射中
三个球,获得满场喝彩。如今,霍英东还珍藏着在这场比赛中,他正切入准备起脚射门的照
片,从此,他对足球兴趣更浓,时常率队大战杰志、东方等甲组队。在圈中,不少人都称他为“好波老板”、“波王东”。
在香港足球圈,霍英东地位超卓,大家都拥戴他为“大佬”。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他还出任香港足协会长,此职务一直担任20多年。直到前几年,霍英东才主动卸任。
中华游乐会最大的主顾
在绿茵场上驰骋近20年后,由于年龄和体力的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霍英东逐渐减少打足球,转而天天在网球场上挥拍而战,这也使得位于铜锣湾的中华游乐会,成为霍英东一生之中,除了位于沙宣道的私邸之外,他居留时间最多的地方。
中华游乐会的出现和发展,正是霍英东这类的香港华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香港开埠初期,所有的会所都是洋人创办的,并且只吸收洋人会员。后
来,香港逐渐出现一些有钱和体面的华人,他们有感于华人不能进洋会所,于是投资创办中
华游乐会,供华人享用。如今,中华游乐会已有3000多名会员。在近二三十年间,霍英东、何鸿燊等一些华人资本家,都曾经给予中华游乐会不少经济上的支持、赞助。
自喜欢上网球后,几十年间,除了出差在外,几乎每天,霍英东都前去中华游乐会打网球、按摩,每天呆在那里的时间,平均超过4个小时。有一些网球好手,每天都守候在中华游乐会,陪霍英东打球,与他对打,其中大多数球手都是香港网球界冠军级的人马,如杜路、叶冠雄等人。据说,霍英东为报答他们花那么多时间陪自己打球,时常给他们酬劳。身为超级富豪,相信霍英东出手会相当阔绰。
其实,除了霍英东外,他家族有不少人,包括太太,还有儿子霍震霆、霍震寰,以及小舅子林锡鎏,也是中华游乐会的常客。霍英东及其家族成员在这里消费,都是签单,统统入霍英东的数。不算入会费和给陪打球员的酬劳,光是吃吃饮饮之类的消费,霍氏家族在这里的支出,每月应有三四万港元,成为中华游乐会最大的主顾。
很多次,霍英东就是在中华游乐会,接受我的采访,与我做海阔天空式的交谈。
在那里,我看到了他不为外人所知的一面。在更衣室,他把外衣、外裤和鞋袜脱掉后,总习惯蹲在秤盘上秤自己的体重,然后自己穿上球鞋,挥拍上阵。
穿着短袖运动衣和短裤的霍英东,平凡得像一个市井坊间的老伯;但他动作敏捷、灵活,尤其是一进球场,更变得虎虎生风,前后左右奔跑自如,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可以连打一两个小时不需休息——这非凡的体力、耐力和跑步速度,应该是早年天天驰骋绿茵场和每日坚持游泳所练就。
霍英东抓球拍的手势与众不同,他抓起球拍,像是一个手腕弯曲的人抓拍一样,很不自
然;但他出手有力,球球落地砰砰作响,令对方不好招架。若自己打了一个好球,比如打到对方的空档,对方接不上,或者把球打到边界上,令对方无所适从,他往往会面露微笑……虽然笑得不算烂漫,也没笑出声,但笑容很稚气、很可爱,活像一个害羞的少年。那应该是他最开心、最感满足的时刻。霍英东平日一脸严肃,神情庄重,不苟言笑,惟独在球场上,他才有那样的笑容,人性的天真无邪才在那一刻于他的笑容中浮现。
球场上的霍英东,没有任何掩饰,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这时的霍英东,可能才算是一个真实的霍英东。
连续6年获得网球双打冠军
一天,我在中华游乐会看霍英东打球。一位身体健硕的球员与霍英东对打一轮后,下场休息,正好坐在我身边。原来他就是与霍英东结对,在“南华”杯双打网球赛中击败叶冠雄、麦天伦的网坛好手杜路。杜路自我介绍说,他是越南人,原是越南国家网球队的冠军。既是越南国家队队员,为何会到香港来,并且成为霍英东的球友呢?我一问,想不到居然问出霍英东一段不为圈外人所知的故事——他和杜路的一段情缘。
“ 1970年,我代表越南国家网球队在南朝鲜比赛,打赢南朝鲜队。回越南时途经香港,球队在香港逗留几日,后来其他队员都返越南,只有我一个人留下,属非法居留。当时,美国支持南越和北越打仗,我是南越的士兵,偷偷留在香港,就是一个逃兵。”杜路以不太标准的广州话,娓娓向我道来,一点都不忌讳他当“逃兵”的历史。
。。
第三十一章创办球队 驰骋香港体坛(3)
“后来又怎样认识霍生?”
“是在一次打球时认识的。我有一个朋友帮霍生做事,那天,我和朋友打网球,我戴着墨镜,怕别人认出来。因为,我在香港是非法居留,越南政府要求港府抓我回去,因为我是
国家人才。香港的报纸上还登出我的照片,叫市民举报我。已经有几个月没打球了,那天是
第一次出来打球,霍生那天也在场。我朋友向霍生介绍,说我是他的亲戚,接着,我和霍生
打了一场,他发现我是一个会打球的人。他当时还认出我来,知道我就是报纸上登出照片的
那个人,我们简单谈了几句……”
“那时,你用什么话与霍生交谈?”
“用英语,霍生的英语讲得很好,那时我还不会讲广州话。我曾经托人找个律师,向移民局申请在港合法居留,但行不通;后来有人给我出主意,叫霍生出面写信给移民局,担保我在香港居留。我跟霍生一说,他愿意帮我,即时有效,我变成合法居留,霍生救了我一命!
从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