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想-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加必须的是学会算计。算计在我们的字典里是贬义的。其实是无所谓的。你用正面的解释说算计是谋划也可以。算账属于盘点,算计属于未雨绸缪,是计划范畴。我小时候,母亲常常会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家庭如此,企业亦如此。说明什么呢?说明事前的谋划和事中的谋划远比事后的算账重要。算计是控制,算账是结果。顺着这个问题想下去,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人不会算账不喜欢算账,那这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就会有问题。在竞争不足的时候勉强还可以活,竞争充分的时候可能就活不了。小公司算小账,领导人亲自算。大公司算大账,领导人底下要有人算小账。总之,领导人要会算账。而且要学会企业在哪个阶段的时候自己算什么账。企业大的时候你还只会也只喜欢算小账,这个企业会变小。企业小的时候你只会云里雾里算大账,小账没兴趣,那这个企业会关门。中国有一些民营企业领导人早期不会算账也发了财的。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不是规律。
我们企业商品经济的历史不长,所以有一些企业领导人还处在既不善于算账又不善于算计的阶段。很少有企业领导人不算账不算计的。但是,瞎算账瞎算计的企业领导人却比比皆是。这也是科学精神缺乏的体现。领导人要有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不能什么事情都用道理说话,用理念说话。那是政治家,是文人。也不能该算的没算,不该算的绞尽脑汁算。算计也是一种智慧。譬如说你把自己想要的都算计到了,别人要什么一点都没算计,那可能就应了另外一句老话,叫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先算计了别人,最后把自己也算计进去了。
所以,企业家必须学会算账和算计。
。←虹←桥书←吧←
第9节:学习讲政治
领导篇
学习讲政治
学习讲政治
无疑,所有的企业都是有政治的。有人把它叫公司政治。其实这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主要是看我们怎样理解。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文化。因为政治这个词和企业一联系起来,人们就觉得有些贬义,有些不健康。其实大可不必。还不如堂而皇之地讲公司政治,至少还是光明磊落。捂着盖着的原因要么是我们没有把事情想透,政治这个词我们觉得放在企业里显得有些脏。要么是不愿意说公司政治的企业,它的政治本身有些脏,所以不说为好。但是讲政治对于一个企业领导人而言,也完全属于领导艺术与领导水平的范畴。
企业政治分内外两个层面。外部的政治实质是一个把握政策环境的问题。十年之前,有企业家说“绝不当改革的牺牲品”。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因为当年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并不好,一些中小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便会按捺不住地有一种企业改制的冲动。他们会采用各种方法变相或直接收购企业的股权。然后,他们中侥幸会有人成功,更多人会失败,有些会触犯刑律。结果是这些企业原本良好的经营状况也因此恶化。这便是所谓牺牲品问题,也是领导人政治智慧不高的表现。相信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巧取豪夺的动机,他们也许只是想创建一个更加符合商品经济竞争要求的体制和机制。但是,他们没做好。要么是时机不对,要么是策略不对,要么是方法不对。无论是哪种原因,最终都是境界不高或者政治智慧不够。比较令人惋惜的例子是伊利集团创业董事长郑俊怀,一个曲线MBO,换来的是八年牢狱之灾,罪名是挪用公款。郑俊怀出事之后最令人深思和最悲怆的一句话是:“伊利就好像我的孩子,我只是想和它有一些血肉联系。”郑俊怀说的绝对是真话。因为伊利是由郑俊怀一手领导,经过20多年奋斗,从一个街道回民乳品厂发展成为资产几十亿、销售收入近百亿的行业龙头企业。郑俊怀的行为实质是曲线MBO。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郑俊怀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财富占有。他或者是希望取得对伊利的真正控制权,或者是谋求建立一种可以支持企业永续经营的产权制度。但是,他动作早了,策略也错了。如果他晚动作一年,正好中国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改和高管层股权激励,也许时机恰好。郑俊怀是懂政治的,但他在最关键的问题上犯了政治错误。在企业生存环境方面,企业家的政治智慧有时候甚至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2005年,人民币汇率调整,人民币的不断增值使得全中国那些出口加工型企业一半多惊慌失措。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提前预测。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测?政治与政策水平不足。这一年,房地产行业由于政府推行一系列调控政策,也同样出现全行业恐慌。原因都是预见不足。
公司政治在企业内部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裙带的事情不能太多,权术的事情不能太多,结党的事情不能太多,弄虚作假的事情不能太多。总之,学习政治,善于讲政治,也是企业领导人的必修课。
▲虹桥▲书吧▲BOOK。▲
第10节:做英雄不如造就英雄
领导篇
做英雄不如造就英雄
做英雄不如造就英雄
1989年底,我接替郭为担任联想第二任公关部长,而郭为则另有高就。照例,郭为向我做了工作交接。这是我第一次当经理。郭为很有心,他不是简单把工作交接好了就完毕。而是还把一些他任上的工作心得也传授给我。我理解这是一种前任与继任之间的传帮带。是一种教练。当年郭为只有二十几岁,弱冠之年就有如此风范,至今令我难忘。郭为跟我讲,他在当公关部长期间,很重要一个体会是学会了怎样带领一群能力并不突出的部下去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郭为领导的公关部因为是创建阶段,企业还存在一个对这块工作的认识与接受过程,尤其公关工作在1989年的中国企业界还是一项很创新的事情,所以联想当时给郭为配置的人员和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郭为依然带领团队做出了骄人业绩。
我后来片面理解了郭为的意思。我以为,既然你带的队伍不够能干,那就亲力亲为自己多干,避免工作出差错。这样下来之后,部门里我成了一个包打天下的经理,大小事全包。企业里,我成了一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人物。以至于在相当长时间里,柳传志始终认为我不符合联想“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的要求。刚开始我也不接受这种批评。后来随着经历的丰富,慢慢有所觉悟。
中国很多小企业的领导人也存在类似问题。因为小企业创业起点低,不会有太多能干的人跟着你。但是很多事情又必须做好。领导人只有自己去做。手下人跑跑龙套。久而久之,这成为一种习惯。领导人会有抱怨,怨手下人不长进,笨。手下人也会有抱怨,怨领导不给信任。其实,小公司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对个人英雄主义有更高境界的理解和方法层面的改进。领导人当然需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或者做得很少,凭什么人家要跟着你创业?凭什么要尊你为领导?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中国现在不是古代,你是刘备,是皇族,没能力也有人为你去打天下。不可能。
什么是可能的呢?一方面,领导人把关键事情做好,带着人做,有示范作用。一方面手把手教底下人把一些次重要的事情做好,但是要由底下人把这些事情完成,这是有可能的。自己做英雄,不如把追随者造就成为英雄。因为你是这个公司第一个能办大事能当教练的人。也只有这样,这个公司还能够往大成长。一个小公司的领导人注定了要做很多事情,阶段不可逾越。只有当公司一天天长大的时候,领导人做的事情数量才会减少,重要性加大。而在领导人要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怎么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像我那样包打天下是不行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感到身心俱疲的人很多。除去经营企业合理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领导人包打天下。包打天下充其量是个能人,绝非英雄。最终也打不成天下。小公司靠个人英雄,大公司靠集体英雄。怎样个人英雄主义,也是需要学习的。
§虹§桥§书§吧§BOOK。
第11节:不为说话而说话
领导篇
不为说话而说话
不为说话而说话
有一次与朋友喝茶,那时我还在当总裁。朋友问当老总难不难。我说那不是人干的活,驴拉磨。朋友问我最难的是什么。我回答是学习说话。朋友诧异。在他看来,说话写书是我长项。我向他解释我当老总第一是要学习不说话。你说话太多,别人就说得少。既压制了别人,堵塞言路,自己这边也难免言多有失。于是,开一天会议,所有人都说了,唯独你这位老总一声不吭,对于一个喜欢说话的文人来讲,这近乎是人权问题。还有,下属某个时候为某件事来向你请示或汇报,其实是来探你底的。你也要忍着,就是不说。这挺难。
第二是要学习说傻话。譬如说,开了一天会议,大家都说完了。老总是主持会议的,你要做会议总结。于是就说张三哪条意见不错,李四哪句话说得精彩……概括起来一天会议有八条或者九条结论。全部是与会成员的,唯独你这个老总没有想法。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为什么呢?文人其实是那种自我意识中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人。装傻充楞不太符合他的性格。有时候下属找你谈事情,你也要装傻。不完全是厚黑韬晦的事情。是领导艺术问题。你太聪明太喜欢说了,某位下属可能就依赖就不畅所欲言了。傻子说傻话不难,聪明人说傻话很难,聪明的文人说傻话则难上加难。
第三是学习说混话。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之类的话。企业其实也一样。它是一个实实在在追求效率的组织,它天天都要发生各种各样具体的事。当老总的每天都要面对这些事情。不是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对待的。你会有一种“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这时候怎么办?一种态度是埋怨兵不讲道理。但这种态度不解决任何问题,搞不好最后你会被不讲理的兵气死。第二种态度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丘八。看谁比谁混呗!
我和朋友说这些的时候,朋友始终面带微笑。我知道这些事情对他不难。但对我很难。因为我是文人。而他则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我感到很难的事情他不会感到困难。老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穿衣吃饭说话走路,全都看似生活中最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往往人犯错误都容易在这些简单的事情上。当领导亦然。领导好不好,多数人习惯看领导人处理大事的表现。其实,还应该看怎么处理小事。小事不小,于细微处见精神。企业领导人要把这些事情做好,所以很累。而文人随意潇洒惯了,当老总既勉为其难,又近乎非人道。所以我常说企业家不是人干的活。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2节: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领导篇
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眼睛里要揉得进沙子
妥协是一种艺术。既可以是一种领导艺术工作艺术,也可以是一种生活艺术。因为妥协,所以能保持一种和谐和一种一致性。同时,妥协也是一种境界。因为妥协,人的心胸可以更加开阔,眼光更加高远。
什么是妥协呢?可能正确的听从可能错误的,上级听从下级,多数听从少数,这都叫妥协。反之,则叫服从。冯仑有一次说他去捷克,发现布拉格这座城市保存特别完好。百年乃至数百年的建筑毫无损坏。而这个过程中,两次世界大战均席卷欧洲。为什么布拉格能够免于战争破坏呢?按照冯仑的解释,原因是捷克这个民族善于投降。因为投降,布拉格这座城市就幸存了。权且不论冯仑的解释是否合乎捷克人民的感情,因为中国人的逻辑肯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仅就结果而言,捷克人的投降也许是明智的。而投降也是妥协的一种方式。我们有时候会更强调气节,所以不容易接受投降的做法。自然,如果气节与利益可以兼得,相信没有哪个民族会选择投降。“人穷志短”,其实中国人比捷克人还更早明白。
办企业要学习妥协。做领导更需要学习妥协。这很不容易。因为领导手里有权力,有权力的人要听从自己部下的意见,这要有些气度。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