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经理的教科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意不坚就说出“想要辞职”的人,基本上都是“得力的部下”,即所谓年轻的A级职员。如果对对方“我想辞职”背后的诉求不予重视,最终咽下苦果的必定是自己。
由于年轻的A级职员往往为人孤傲,他们对自己的潜能充满自信,觉得就算辞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有时A级职员也会将“辞职”这个词挂在嘴边,以之为胁迫上司、改善职场环境的工具。
因此,仅凭A级职员闹着“要辞职”这一点,很难确定对方辞职决心的程度。有时,单纯的沟通也不足以作出准确的判断。此时,就只能耐着性子,倾听对方的激烈言辞了。
如果能努力去理解部下的真实想法,尽可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部下,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则部下应该不会产生辞职的想法。
虽嫌啰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点:当部下说出“我想辞职”时,经理就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反省了。
小知识 A级职员打算离开公司的真实理由
据说所谓与众不同的鸡,是指那些当饲养员喂食时,可以从食物中找出营养价值高的部分来吃掉,从而具备了其他鸡无法比拟的实力的鸡。
而在工作中,你是否也意识到有相当于普通饲料的“最好去做的工作”,以及相当于精饲料的“必须完成的工作”之分?
A级职员会贪婪地只去寻找“必须完成的工作”,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具备将精力全部集中到这上面的能力。此类人才,尤其是当“必须完成的工作”没有了之后,会“迅速回窝”。
“迅速回窝”,就可以提醒上司自己有闲,从而在出现非常重要的急迫工作时,将其置于自己的职责之下。
典型的B级职员(不如A级职员那样优秀的普通人才)会一直专心寻找“最好去做的工作”,并总是显得很忙。而“必须完成的工作”已经被A级职员抢先一步了。
他们置必须磨炼新技能的客观需要于不顾,却对“自己很忙”这样的借口感到自我陶醉,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眼睁睁地看着晋升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掉。
这样的人才会将工作所需要的提高技能的要求束之高阁,并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视而不见,却将A级职员曲解成“一心只想往上爬”。
当得力的部下,即所谓的A级职员真的打算辞职时,就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精饲料”之时,也就是对“必须完成的工作”始终无法落到自己头上而深感绝望之时。
A级职员不会被动地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始终会主动寻找可成为自己原动力的工作。能否找出这种工作并将其分配给A级职员,是经理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问题3 部下罹患心理疾病
对部下的身心健康进行管理也是经理的重要职责。虽属常识范畴,却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归纳与认真总结。虽然从表面上看现象不太明显,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在我们身边却并不鲜见。而且这种现象有日益加深的趋势。
据负责推进信息化的财团法人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于2006年以日本全国的上市公司为对象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回答“员工的心理疾病有增加趋势的企业”占六成以上,“存在因心理疾病休假一个月以上员工的企业”达到总数的七成以上。
说到心理疾病,通常人们都理解为是那些过分认真的完美主义者以及不太擅长与人交往的人才容易患上的病症。然而看似很健康的人,突然之间就患上心理疾病这种“完全无法预测的情形”也为数不少。
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一旦部下患上心理疾病,休假、缺勤会增多,还会导致工作中失误增加或事故连连。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定会拖累部门的整体业绩。
早发现是关键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周围人要及时予以发现。而由于社会对心理病患者缺乏宽容,那些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通常都会向公司隐瞒病情。此外,在多数情形下,就算真的患上心理疾病,患者本身也没有将其当做疾病来加以认识(即没有“得病的意识”)。当部下述说常为失眠、食欲不振而苦恼时,或许可以看做是部下已隐约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前兆。
根据笔者的经验,能够察觉到这种“他人微妙变化”的人,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应当事先拜托女性职员,如果觉得某个职员“最近无精打彩”,要立刻告诉自己。此外,学习一些与心理疾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对经理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记住,不要使自己成为部下患上心理疾病的病因,更不要导致职员的病情趋于恶化。
通常大企业中负责人事管理的人员都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有一些企业专门配备精神科专家作为产业医生。如果以前从未向上述公司内部的专家咨询过,或没有接受过与部下的心理健康有关的培训,则有必要专门抽出时间,学习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悲剧发生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才是部下罹患心理疾病的始作俑者,就悔之晚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问题4 遭遇外籍上司或部下
随着“二战”后生育高峰出生的那一代人大量退休,今后日本的劳动人口将飞速下降。与此同时,处于人口骤降时代十字路口的日本国内市场将会不断缩小,而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种员工人数呈慢性不足与不得不去海外寻找客源的状况,预示着今后日本必须大量起用外国员工。而在公司内部的政治博弈方面,海外部的存在意义,今后将进一步得到加强。那些觉得“日本人只从事高端工作,不担当基础工作”、“外国人不可能当上司”等,都是不面对现实的守旧愚昧之人。
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看,日本人从事低端工作的时代将很快来临。实际上,在那些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当中,由于当地分公司培养出了大量干劲十足、勤奋好学的中国人,似乎已出现了日本驻外人员找不准自己位置的状况。
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
在即将开启的大时代,无论上司还是部下,都不得不“被要求”与外国人打交道。即便如此,经理对部下进行士气管理这种职责的本身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对于尚不习惯与不同文化进行交往的日本人来说,想必很多时候都会苦恼于如何经营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吧。其实这真的很简单,前提是你必须了解“虽然他人的价值观很难改变,但还是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说服来加以影响”。
当发生某种冲突时,首先应仔细分析这究竟是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还是因“态度”所引起的问题。许多被认为是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问题,其实都是态度问题。如果是态度所引起的,那么即使对方是外国人,也可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来加以改变。相反,如果问题的原因源于文化差异,事态就非常严峻了。此时,将问题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上司,并听取上司或人事部的意见才是最佳策略。
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相互理解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不应将这种观点刻意疏漏:虽然存在文化差异,彼此仍是朝着同一目标一起努力的同伴。
随着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接触的增多,以前无从显露的自身优点和缺点也会变得明显。受其影响,你会逐渐重塑一个崭新的、更加优越的自我。
能否发现并享受到这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变化所带来的乐趣,对于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而那些迄今为止仍无缘与外国人有任何直接接触的人,在惴惴不安地等待这种机缘到来的同时,可先通过学习英语会话或去海外旅行等方式,主动接触异域文化。
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件恐怖的事。而消除这种恐惧的特效药,只能是“做好充分准备”。
问题5 猎头公司挖角
提供批量产品与服务的时代行将终结,而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与服务,即少量多品种的商品提供方式正在成为主流。为了对这种少量多品种的商品进行管理,企业所经营的专业领域今后将变得更加复杂与细化,企业内组织的数量,将会呈现增加的趋势。
从结果来看,经理级职位的数量将会增加。与此同时,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将会减少。因此,经理级人才将变得严重不足是现在完全可以预见的。轮到猎头公司大展拳脚了。而作为经理级人才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他们不会像经营者(董事会成员)那样,时常在媒体露面,网络曝光的概率也非常低。据说,猎头公司也存在着“双重困难”。其一是单凭些许消息来源就要集齐人才信息,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其二是受到公司器重的经理很少会主动表达跳槽意愿。在这种大背景下,采用类似于“只要有过当经理的经历,任何人都行”这种撞大运式的招聘方式,我们也时有耳闻。但今后,针对中层管理者的猎头公司势必会飞速增多。
谨慎对待急不可耐的猎头
“好的猎头,不仅是咨询专家,更是优秀的职业顾问。”尽管没有跳槽的意向,猎头从专业角度所提供的客观意见对经理仍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于猎头,不能一味地加以“利用”,而应以“交往”这种长期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一旦察觉到与自己接触的猎头给人以“急不可耐”的感觉时,则应慎之又慎。这是因为一心只想赚取中介费的猎头也为数众多。
跳槽成功的案例本来就少之又少,匆忙中作出跳槽决定的成功可能性必然更低。即便近来跳槽已变得再正常不过,跳槽的风险仍是居高不下。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我们必须形成这样的意识:“一不小心跳槽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考虑通过猎头跳槽时必须弄清楚的是,自己是唯一候选人,还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一员。
如果是唯一候选人,显然猎头会不遗余力地拿你向企业推销。
与之相对,当自己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一员时,猎头“只有企业的人事部才是上帝”的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而这样的猎头是不会真心替你着想的,更不会维护你的利益。他只会抱着“凡是有过当经理的经历,任何人都行”的想法,不断寻找候选人,以便向企业展示自己的“海量”资源以及是如何地为企业卖力的。
跳槽后,应绝口不提以前的公司
当然,具体的跳槽心得,还请您参照其他书籍。但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当跳槽到了一个新环境后,类似于“以前我所在的公司如何如何”这样的话,应绝口不提。
先不要急着发出挑战,试图马上改变新公司的职场文化,而应等到完全了解这里的文化、做事方式,即掌握了新职场的例行工作之后,再着手进行改变也为时不晚。
接下来,为了对属于中层管理者职责范围内的例外情形进行处理,应了解例外情形包括哪些内容。对于无法理解例行工作的人来说,显然会将并非例外的工作,也看做是例外。
问题6 公司要求派驻海外
说到以前的典型海外派驻人员,其主流不外乎对当地的现场职员进行管理的主管级,以及在当地以董事的身份开展工作的副总经理级这两种。不过,如前所述,与因人口减少而不断缩小的国内市场相比,今后,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这种趋势,总公司经理级人才被派往海外的案例,未来将不断增多。
正如大前研一先生在2006年底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美国的日本企业,大多数都负债经营;而到了2005年,进入美国的日本企业中,居然有90%在当地实现了赢利。对于具备了条件的日本企业来说,海外的确已变成了聚钱的宝地。因此,很少会有企业不闻不问地放弃这样的机会。
“虽然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与海外的交易可能还很少,即使是需要派驻海外人员,可能也不会让自己成为牺牲品。”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想法,现实一定会很快将这种想当然击得粉碎。
回国后职位岌岌可危
海外派驻人员之间经常议论的“烦心事”首推因紧急事件而提前回国时,却发现在日本总公司已没有了自己的位子。如果因家人无法适应当地的文化而突然回国,结局就更加悲惨了。据说,不乏因总公司没有自己的位置而不得不黯然离职的案例。
如果接受公司派驻海外的指示,就有必要对其中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将来回国的时候,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别的部门弄个经理干干;运气差的话,职务会变成主管,而被变相降职。由于这个原因,一旦决定去海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