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言:金融危机五大悬案
2008年的全球经济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乱”。在这一年的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在金融业掀起了新的巨浪。上半年,作为现代经济基础的大宗商品出现了价格飞速上涨的局面,其中,石油和粮食价格暴涨尤为引人注目。之后,通货膨胀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了猛烈冲击,很多国家不得不临时修改宏观经济政策,把应对通货膨胀当作了头等大事。正在各国政府被通货膨胀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又出现了新动向。2008年7月,媒体突然爆出一大新闻,美国政府决定对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实施3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没等人们对次贷危机的这一新情况回过神来,石油价格在直奔顶峰后,突然开始快速回落……
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垮台,酝酿已久的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终于全面爆发了。
事情的演变让人晕眩。其间,有急风暴雨式的混乱,也有风平浪静的短暂间歇。一个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却是经济形势的急速逆转。人们做出的反应似乎也违反了常规,美国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之后,一路贬值的美元却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不管怎么说,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全球经济似乎进入了混沌状态。
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危机,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航空业等很多行业陷入了困境。金融业出现了危机,美国的经济命脉货币市场出现了危机,全球股市崩盘,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 任基本消失,短期金融交易中止,银行间信贷和商业票据市场停顿,企业和个人信贷冻结,全球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带动下,出些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
这次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强烈印象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既有的经济理论失灵。现代经济学高度发达,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简化成了数学模型,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几个宏观经济指标便成了制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使政府的常规经济政策具有了可操作性,但再精致的方法也难以完全掌握瞬息万变的现实。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美国政府自以为完全可以掌控宏观经济局面。在美国政府看来,宏观调控就像开汽车那样简单,踩几脚油门(财政政策),转几下方向盘(货币政策),经济的车轮就会滚滚向前。只要经济不出现衰退,就什么危险都不会发生。
经济现象远比理论来得复杂。表面孤立的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交错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就扮演了一个十分诡异的角色。在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通货膨胀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的过程中,通货膨胀也是一个不能不防的问题。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通货膨胀问题表面上看并不很严重,直至2008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通货膨胀,美国也不是世界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这给美国政府一个错觉,以为执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仍有空间。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出来,不等于不存在问题。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在各个方面已经逐渐进入了不正常状态。
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见得清楚。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透过乱相寻找线索、追寻缘由、发现细节,才能找到答案。自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对全球经济的演化,我们已经进行了接近一年的跟踪。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本书作者还专程赶赴金融危机的爆发地纽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考察,对危机演化过程作了及时梳理,初步理清了此次金融危机演化的基本脉络。
即便如此,金融危机仍给我们留下了五大悬案:第一个悬案是,美国经济为何出现了心脏骤停;第二个悬案是,次贷危机是如何升级为金融危机的;第三个悬案是,石油的价格为何大起大落;第四个悬案是,通货膨胀会卷土重来吗;第五个悬案是,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
当我们把这五个悬案整理出来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五个问题竟然都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五大悬案不仅影响着现在,而且还决定着未来。
关于未来的经济走势,谁都不可能未卜先知。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2009年的第一季度,不管怎么说,对于美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个难过的槛。各上市公司相继要向社会公布年度报表,纸里到底包了多大的火团,金融危机还会不会进一步升级,这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悬念。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1)
导语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华尔街是美国金融的心脏。2008年9月16日和9月17日,美国金融体系停止了正常运行,资金流动趋于停滞,就像心脏病人突发心肌梗死一样,如果不抓紧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2008年10月9日是个将被载入金融史册的日子。这天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在美联储的动员下联手降息,共同参与防止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的行动。这是有史以来西方各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首次采取的联合行动,世界各国刚刚还觉得通货膨胀是头号敌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又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泥潭。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恶性金融事件发生的速度令人目眩;对第一个事件还没反应过来;第二个事件已经到来。到2008年11月底,美国共有22家银行倒闭。国际风险分析公司的执行董事克里斯朵夫·瓦伦(Christopher Whalen)预测,2009年可能会有100家银行倒闭,这些银行的总资产累积在8000亿美元左右。
美国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迅速传染到全球,西方主要国家信用市场出现萎缩,结果引发了更大的流动性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肆虐;投资市场哀鸿遍野; 据彭博新闻社2008年10月13日报道;美国亿万富翁“股神”沃伦·巴菲特也无法幸免。不久前刚刚被评为美国福布斯排行榜首富,进入10月份,一周之内,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股价就跳水约17%;致使其身家一举缩水104亿美元。
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说:“经济现象神秘莫测!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令世界发生惊天大逆转;一天之内换了个模样;就像心脏病急发,霎那间;全球金融体系坠入无底深渊。”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人们不禁要问,美国金融业构筑起的金融大厦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说垮就垮?是什么导致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 为什么雷曼兄弟公司成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政府为什么急红了眼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救市,他们是怎样救市的?美国政府最初采取了有选择的救助,结果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全面恐慌,也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 美国经济心脏骤停
雷曼兄弟公司真的倒闭了,其严重后果让美国政府也始料不及。
雷曼兄弟公司的突然倒闭,使美国的经济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尽管这种心律骤停时间很短,还没有被更多的人察觉,但美国政府已经看到了危险所在,如果不立即起搏,美国经济就会发生猝死。
9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布什总统说,形势异常严峻,市场已经陷入停顿,许多不同类型的资产要么失去了流动性,要么无法交易。布什当即表态:“不惜一切代价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惊心动魄的24小时,抢救美国经济必须争分夺秒,必须在恐慌扩散以前打一针强心剂,让美国的经济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9月16日,美联储紧急准备1050亿美元专项储备资金,为美国经济起搏,通过回购协议,投向了货币市场,防止货币市场崩溃。
紧张的抢救之后,是全面的恢复性治疗。在金融市场的动荡中,美国政府看到的不仅是某家投资银行倒闭或某家保险巨头告急,而是看到了维系美国经济的金融血脉出现了栓塞,半身不遂甚至全身瘫痪都有可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2)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说:“政府通常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足以应付,需要动用真金白银了,到财政部出手的时候了,国会必须授权政府买进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鲍尔森提出的坏资产解救计划,后被列入2008年经济稳定应急法案;允许政府从金融机构收购那些很难估值的非流动性资产(有毒资产);解决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使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的难题。
◆ 从抢救到治疗
由于怕投资者赎回,货币市场基金不敢再向商业票据市场投资。信用市场出现完全冻结,由于需求疲软,商业票据收益率由2%上升到8%。投资者风险预期骤增,连IBM这样的公司都要支付6%的成本发行票据。而此时大量资金涌入国债造成国债收益率趋于零。银行间停止了相互拆借,银行与企业借贷成本激增。9月15~17日三天内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由25%升至303%,利率攀升意味着银行间不愿借钱,彼此不信任。
局势严峻,时不可待,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为系统注入流动性,对投行开放贴现窗口,解救AIG。从9月16日开始,美联储为货币市场每日破纪录地提供10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这表明了美联储确保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决心,也说明了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9月19日,美国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全面解决方案,用于收购银行坏资产,增加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流动性,减少持有这些坏资产的金融机构的潜在损失。尽管这个计划需要等到十天以后国会批准之后才能实施,但是,美国政府做出的积极救市姿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就在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向货币基金市场提供了临时保险,防止基金赎回规模进一步扩大。此外,美国监管当局宣布对市场上的做空行为加以限制,不许对冲基金做空金融股票,规定投资商在2009年1月前不许对799支金融股做空。同时也要求对冲基金披露做空信息。防止金融机构由于股票连续下跌而陷入崩溃。
经过连续三天的紧急抢救,美国政府总算初步控制住了病情,可以腾出手来采取一些进一步的治疗手段,防止出现新的病症。美国政府忙于救火,无暇考虑总体整治方案,政府的信心正遭遇空前的挑战。要做的事太多了,可以列出长长的清单:需要加强对投行的监管;银行应该持有更多的资本金;货币政策应该抑制正在上升的资产价格;金融创新需要鼓励,但不能盲目;需要重新审视证券化……
◆ 兵分三路大行动
鲍尔森雷厉风行的作风在这次处理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行动的利弊有待后人评说,但不行动等待的是更大的灾难。关键时刻,鲍尔森召集华尔街巨头商议对策。鲍尔森与纽约联储的泰孟齐·盖瑟纳(Timothy Geithner)命令华尔街巨头分兵三路,寻找解决方案。
▲ 第一路由摩根斯坦利、美林和花旗集团组成,被称作LTCM组,任务是根据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解救模式提出方案。当时美国金融机构出资363亿美元参与了解救工作。
▲ 第二路是由高盛和瑞士信贷带队清查雷曼的商业地产业务,以便算出资产的真实价值。
▲ 第三路为事件调查组,取名为“Lights Out”,负责研究雷曼倒闭的原因。
面对华尔街轰然倒塌后的残局,美国政府开始了自1930年以来对金融市场最大的干预行动,企图迅速扑灭有可能大面积蔓延的火焰。鲍尔森强调目前应对的是资本市场出现的系统风险,只要能控制住局面,就不惜一切代价。
悬案之一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骤停”(3)
鲍尔森在改写着财政部的历史。美国第一任财长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219年前,美国财政部的主要任务是对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作顾问,其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如今的鲍尔森对美国金融机构掌握着生杀大权,决定着其存亡。不论是接管AIG和两房,还是协助拯救贝尔斯登(JP摩根大通收购的代价是美联储承诺接收贝尔斯登300亿美元的资产),历史上从未见过这样大的手笔。
政府处置接收的资产有可能采取拍卖方式,这样无需同接手的公司就资产价值谈判。
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中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