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汽车超级读本-3 >

第271章

汽车超级读本-3-第271章

小说: 汽车超级读本-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有〃路政管理”、“交通稽查”、“税务稽查”、“*政府机关专用车”、“交警接送车”、“检察院专车”、“城建监察”、“治安巡逻”,甚至有一辆破面包前书“110警务车”,开车的没穿警服,也不象联防队员。 我想如果真是110的话,不知道用这车接警会不会引起误会。这些车车身普通,号码也不靠前,而名堂却不少。看到这些倒使我对真正的执法车甚至对政府机关的威信产生了怀疑。如果这些车都是真的执法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下车为我们分忧,却总是扬长而过。如果是假的,那为什么真的不去查一查。   
    不过,我相信诸如”“*政府机关专用车”“交警接送车”“检察院专车”假不了。,说白了,有了这个牌,就能有特权。给官老爷买饭做菜,做好人民勤务员的后勤,让他们好好为人民工作,怎么说也是个大事,没有特权,误了开饭,耽误了经济政治建设,谁也负责不起。接送我们的公仆,没有特权,误了开会呀,误了汇报呀,甚至误了招商引资呀,你吃不了兜着走。想想也是,应该挂这个牌,以提醒他人,让他们避让,为人民服务。   
    我终于从这些招牌后面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浓浓的封建特权意识,和古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样,连官老爷家的车都镀上金粉,宰相家人七品官,家人当然得让人知道他是宰相家的人。然而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目睹这一切,总不免令人啼笑皆非,应有深思。   
    大可不必如此“恐慌” 从另一面看“持币待购”  
    目前出现的“市场恐慌症”,一大半几乎是由“持币待购”现象引起的。然而,对“持币待购”现象又有多少人作过深入探究?如果作过一番深入探究,也就不必也不会如此“恐慌”了。 
    日前,上海通用、南北大众、东风雪铁龙几大厂家“破天荒”在差不多时间进行价格调整,其他汽车品牌也相继跟进。然而,连续降价并没有换来预期的汽车热销,消费者“持币待购”依然故我。 
    似乎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每当汽车市场出现下滑、疲软之态时,人们都会归结于一个原因:“持币待购”。不错,影响车市兴衰,“持币待购”确是一大原因。如果追溯起来,这次出现的“持币待购”在中国车市发展的历史上,已经是“第二次浪潮”。第一个浪潮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夕。当时消费者能买到的汽车产品,价格大多比同档次的外国车高出一大截,工艺又相对比较粗糙,消费者普遍渴望享受到与国外一样价格和品质的产品。随着中国入世前景的逐步明朗,让消费者看到开始实现的希望,料定中国入世后,车价一定会下降,于是出现了许多人“等待”中国加入WTO后买车的现象。 
    面对今天出现的“持币待购”现象,有人以此认为,中国车市已经趋于饱和;也有人认为,“持币待购”的出现表明汽车市场的好日子已经到头,等等。可以说,目前的“市场恐慌症”,一大半几乎是由“持币待购”现象引起的。然而,对“持币待购”的现象又有多少人作过深入探究?如果作过一番深入探究,也就不必也不会如此“恐慌”了。 
    不迫才可“待” 
    一直想买车、担任外资公司部门经理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对于买车来说还并不十分宽裕,踮起脚尖是可以买的,但现在车市还在降价,上海的牌照又这么贵,还不如再等等。 
    类似王先生的想法在持币待购的人群中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上海的“本本族”驾驶员中有50%以上是由年轻白领组成。随着汽车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并越来越普遍地进入家庭,“本本族”普遍希望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今后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但持币的另外一面是,汽车对他们来说还不是真正的必需品,还没到非买不可的地步。他们一般只在上下班用车,没有自己的车,他们可以每天搭乘公共交通,也并不觉得太麻烦,如果周末要用车出去郊游,可以问朋友或者租赁公司直接租车,同样可以“潇洒走一回”。而一旦买车,停车费、城市拥堵的交通、用车的汽油费用等,都让他们觉得不值。 
    对于和王先生一样“持币待购”的人来说,汽车只是生活改善的一部分,还不是必需品。他们对买车往往一直处于观望、犹豫、比较中,如果车市一好、用车环境一改善,他们就有可能进入车市,比如2002年1月的夏利降价,一度使夏利专卖店排起了长队;如果车市不好,他们也就不急着买车,转向“持币待购”了。 
    相对“持币待购”的人来说,另外一部分“迫切需要”买车的人想法则有些不同。同样已经买车半年的李先生说,其实他也知道车价还会再跌,但因为正好生了孩子,就买了车,那时牌照要4万多,车价也要高很多,但想想为了孩子,咬咬牙也就买了,现在看看要多出近5万元。除李先生这种情形外,为公司经营、做生意而买车的消费者来说,一般都不会“持币待购”,降价只会在他们车型选择的时候会受到影响,但并不妨碍他做出买车的行为。 
    “币”有敏感度 
    “持币待购”而引起的汽车销售下降并不是囊括所有的车型。专家分析,“持币待购”现象更多影响的是价格比较敏感的中低档车,对于价格敏感度不高的中高档车影响则并不很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汽车销售不断下滑的时候,别克君威、广本雅阁等依然走俏的原因。 
    据统计,“持币待购”的人群往往是月收入在3000至5000元人民币的公司白领、公务员等,他们是目前“中低档车”消费的主力。他们买车非常讲究车子的性价比,要求车子尽可能地“物美价廉”,除此之外,同时还对维修、服务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部分人群对于价格的波动往往也比较敏感,他们买车时,除了考虑车价本身外,还要考虑牌照费、保险费、停车费、汽油费、每个月的还贷数额等各种用车成本。各种与“买车、用车”相关的费用支出,都会影响他们是否作出买车的决定。对于他们来说,价格、消费环境等都会制约他们的汽车消费。就上海而言,是否取消牌照,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买车与否的决定条件。另外,从去年年底银行开始收缩汽车行业消费信贷,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使许多消费者短期内放弃了汽车消费。 
    相对而言,中高档车的消费者往往是单位用车或者自己具有相当的实力,他们买车时更多考虑的是品牌、车型、性能等非价格因素,对于产品价格往往并不是十分敏感,他们也不会因为厂商的降价而刻意去“持币待购”。 
    “购”是落脚点 
    “持币待购”形成的车市低迷与“产能过剩、市场饱和”造成的低迷不同。专家分析,许多人将“持币待购”的落脚点放在“待”上,其实不然,就国内目前存在的“持币待购”问题,“持币待购”的落脚点应该在“购”上,消费者归根到底还是要买车的,只是现在还要观望一下,“待”一下,等车市好了,就“购”了。中国汽车市场还刚刚起步,潜力十分巨大。 
    中国经过2002年、2003年的市场井喷,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有所显现,世界6大汽车厂商纷至沓来,并纷纷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正如上海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的那样,目前我们100个人中只有4个人有车,如果真的发展起来,市场潜力不得了。美国通用董事长瓦格纳同样看好中国市场,当别人都以为中国国内市场饱和、产能过剩时,他依然看好中国市场,投资30亿美元大举进行投资。他说,他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潜力还十分巨大,必将还会稳定增长。一旦突破这个瓶颈,那么,就能继续稳定增长。随着车价下降、越来越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那么这个瓶颈迟早会打破,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同时,仔细分析“持币待购”的人群,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买车的,以及购买中高档车对于价格并不是很敏感的人群来说,“持币待购”的状况并不是很多。恰恰是对价格敏感的、具有10万元左右消费能力的主力消费群对于降价、消费政策等十分在意,“持币待购”现象也较为普遍。但他们是市场的主力军,一旦造成“待购”的因素比如关税降低、车价一步到位、消费环境改善等,那么,他们将大力拉动车市的发展,继续使汽车市场维持稳定增长。  
    人与车的浪漫故事 愿今生都做你的司机  
    那是我第一次参观他的卧室,房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列庞大的“车队”:奥迪、奥拓、奔驰、宝马、奇瑞、别克、法拉利、劳斯莱斯……各种各样的车模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他嘿嘿一笑:“我发动几十辆车迎接小姐的到来,够规模吧?”    
    那是我和他认识后的第一个生日。清晨,我刚洗漱完毕,楼下就传来接连不断的喇叭声。拉开窗帘一看,他正倚在一辆新车前,手中举着大大的条幅“特别的车给特别的你”。那一刻,我心中猛地一暖:我明白他宣称“人间蒸发”一个月的原因了,原来他是去考驾照了。雨不大不小地下着,车子融入了流动的车河,一路沐浴着音乐,他把车开到了我们当初相识的地方。 
    忍不住方向盘的诱惑,我央求他教我开车。他开始讲起了一套一套的理论:“开车嘛,眼够明手够快脑子够冷静才行……”有时我练了好多次还练不好,他也不生气:“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不知为何,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孩,让我渐渐有了安全感,让我对明天有了更多的憧憬。 
    还记得他N次跟我商量“大事”,我仍不置可否。他回家后打电话过来:“答应我吧!你想,有我当司机,你上下班不用遭风吹雨打,冷热有空调,多自在呀!就这样啦!”不等我回话,电话就挂断了。 
    尽管嘴硬,心里却很温暖。当晚,我做了个梦——他亲自驾车,胸前别着大大的红花,那辆装饰得异常漂亮的花车停在了我的门前……  
    沟通无障碍 美国父母和孩子在车里交流感情  
    由克莱斯勒集团和一家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HarrisInteractive所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美国67%的父母选择在私家车里和孩子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 
    这项调查还发现,近70%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庭以外的私家车里(私家车是三个最常呆的地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家庭平均每天有1。3个小时是在车里度过的,而每年要有5。3次自驾车旅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利用在车里的时间和孩子谈论最多的话题分别是学校(占91%),朋友(占90%)和其他事情(占82%)。 
    这项联合调查是利用HarrisInteractive的网站通过对1895个子女在5岁或5岁以上至少拥有一辆车的家庭所进行的网上调查。除了对父母和子女在私家车所花时间进行统计外,调查还包括车里谈论的话题,驾车外出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时所遇到的障碍等等。  
    追忆青春的“乌托邦” 汽车时代的情感诉求  
    “有家庭,有带草坪的房子、有狗、有网球拍、有沙滩装、有汽车,这是19世纪50年代美国式的对幸福的典型定义。”美国文艺批评家基姆·列文在解释后现代绘画名作《甜蜜的家》时曾如是说。半个世纪之后,私家车风潮先于其他定义要素在中国如龙卷风般席卷而来。  
    资料显示,近几年来,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一直呈几何数字递增。截至到2003年底,仅北京市的机动车数量就已突破200万辆,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十分之一。预计到2008年,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0万辆。另一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10年前的私人购车量不到购车总量的十分之一,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已跃到了50%。  
    随着私人购车热的持续升温,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也日益紧密。汽车,作为一种私人空间的象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维护人类自由的使命。于是,人们躲进一个个由汽车和铁栅栏组成的“魔盒”里,惜足如金,惜语如金。在拥挤的街头,在车水马龙的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那一面面由汽车筑起的心与心之间的围墙写满了冷漠与孤独,它坚固、牢不可破。  
    曾几何时,人们向往着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描述的理想社会,满足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简单,陶醉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和谐;曾几何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墙里飞花墙外笑”,四合院的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