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

第14章

美国版"好妈妈"育儿经: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社会的结构已和古时大不相同,男女的角色如今已经模糊:女的要和男的一样在职场竞争,男人婚后也要分担家务、照顾小孩,自身也需要会些才艺来提高生活情趣和增强竞争力。现代男女需要具备的品质、掌握的技能几乎完全相同,还要像过去那样区别对待,就有点因循守旧了。
  所以,如今养男养女的方式已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角色基本一样。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品德更重于培训技能,而培训技能又重于掌握知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都是反过来的,重知识胜于技能,重技能胜于品德。
  懂得爱,诚实、善良、正直、乐观、坚强、不自私……如果孩子具备这些品质,相信他们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遇到什么样的姻缘,都会生活得幸福。
  我之所以把“爱”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看到现在太多的人已失去了“爱的能力”,有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结束生命,他们连“爱自己”都做不到,更别提爱别人了。
  一个人感受不到爱,不会付出爱,就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无论事业上多成功,心灵世界都会处于无望和空虚之中。
  在能力方面,现在的孩子最应该具备遇事正面思考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远胜于他们钢琴考过了几级,奥数学到哪一册,在学校的成绩排名是多少。
  常常看到很多聪明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而很多资质一般的人,却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他们的后续发展有着天壤之别。一颗不畏挫折、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财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一定要选句古话用在培养孩子方面,我更欣赏《 周易 》的两句卦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如果要有所偏重的话,培养男孩子更要注重自强不息,培养女孩子更注重厚德载物,如此,他们将会顺应自然,拥有幸福的人生。
  

一个名校毕业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尖子生缘何自卑胆小?
一个女友,毕业于北大生物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的博士,毕业后先在著名大企业里工作,后来又在州政府里找到职位。相貌端正,温婉有礼,对人不愠不火,从不多言多语,在别人眼里是非常出色完美的一个人。
  但是接触久了就发现,她非常怕做错事,一点点小事,她都紧张得不行。一次几个女人约好一起去逛商场,因为堵车,她和另外一个人都来晚了一会儿,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没觉得怎么样,那个女友一句塞车就交代了。可是她过不去,一个劲解释,唯唯诺诺地跟在后面说对不起,好像欠了我们八百吊一样。搞得大家最后都受不了,说多大点事儿,你能不能不要再提了,咱就享受一下女人一起购物的乐趣好不好?
  逛累了,一起坐下来喝点东西,她又开始解释、道歉。有个女友说,平时真没看出来,你这么光鲜的一个人,怎么遇点事跟祥林嫂似的?
  她一脸的苦笑。
  等到她父母来探亲,我才明白她胆小怕事的性格从何而来。她爸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架子端得很高,不苟言笑。和她说话张口就是批评就是指出问题,上纲上线不说,当着外人的面就会严厉地呵责她。
  他永远是对的,即使他根本不了解美国的情况,也得按他说的做,结果不好就态度蛮横地训斥女儿,都是她的错。
  有一次,我非常同情地问她:“你爸这样的态度你小时候怎么过的?”一句话惹得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往下掉。她说从小就这样,无论她取得了什么好成绩,绝不表扬,永远是批评。她考了全校第一,他爸眼一瞪:“翘什么尾巴?你比那全市第一的差远了。”等她考了全市第一,他爸又说:“别觉得你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瞎猫撞到死耗子上,山外有山,你能考全国第一?你能保证永远都考第一?”
  考试马虎错了一道题,他会说:“你别以为这都是小事,你这么不用心,以后当医生你会把病人治死,当老师你要误人子弟,当法官你制造冤案,去研究导弹你能把研究所炸了!”
  当然,他骂你都是为你好。
  如果为自己辩驳一句,就是顶嘴,不孝、大逆不道,非训斥得你痛哭流涕向他赔礼认错才罢休。
  她说她心底深处特别自卑胆小,在单位里活都是她干了,好处却都是别人得了,小组里的项目出现了丁点儿问题肯定都是她的错。她一看到问题,自己先惶恐起来,不住地检讨,别人自然乐得都推到她身上。其他人开会时都要讲自己多能干,贡献有多大,多有创意,只有她讲不出来,不敢讲自己的好处。所以升职没有她的事儿,裁员倒是先裁她。现在换的这个单位依然如此,好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稳定,竞争小一些,她又没有什么野心,所以承受的压力没有以前大,虽然挣得比在企业时少很多,她也认了。
  生活里丁点小事儿她都会紧张。敏感到自己腿上碰了个青紫,会怀疑是不是得了血癌;孩子肚子有点疼,她能联想到是不是肠梗阻,所以孩子生下来隔三差五地就往医院急诊室里跑,孩子感冒咳嗽在她那里都是要命的病。
  她老公在外人眼里处处不如她,但她什么都听老公的,因为自己拿不了主意。
  她说妹妹比她还严重,神经质加忧郁症。因为妹妹学习没有她好,所以小时候挨骂挨批得更厉害,高考那年都不想活了,差一点自杀。
  姊妹俩成年后背地里说起来就伤心落泪,可是父母岂是儿女可以自行选择的?
  她爸现在骂她骂得最多的是她太软弱,太没自信,要她厉害一点,厉害了别人才不敢欺负。
  她永远都不敢说出口的话是:这一切还不都是你造成的!
  能考上北大、普林斯顿,她的聪明才智是出类拔萃的。就这样一个自身素质极好的女人,只因为父亲粗暴的对待方式而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缺失,一辈子都不能轻松自在地享受生活。
  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好,处处挑剔指责孩子的父母,是不是该引以为戒?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