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幽梦影 >

第6章

幽梦影-第6章

小说: 幽梦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康畴曰:穷鬼若死,即并称尊矣。
  【译文】
   ;天下只有鬼是最富的,他们生时口袋空空,死后往往有大量的纸钱;天下只有鬼最尊贵,活着时或者会遭受凌辱,死后却会受到许多人的跪拜。
  【评析】
  俗话说:“人鬼孰途”,人在世时都得不到的待遇,相反为什么在死后就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呢?这也许是历来人们都相信鬼神存在的缘故吧。
  本段文字就是说明人在生前的待遇还不如死后高?作者写这片文章的用意何在呢?原来社会上一直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腰缠万贯,不愿拔一毛济天下,却用重金以修寺观,以求来世更加富贵;见有衣不覆体,食不果腹的人而置之不理,却出重金办道场以超度亡灵。一人生前,或穷困潦倒、举步维艰却得不到别人的救助,或贫贱位低而常常遭人白眼,但死后祭拜者络绎不绝,灵位前香火鼎盛,纸钱飘飘。这是因为他们惧鬼作祟,祈求神鬼保佑。
  这则文字以人的生前身后遭遇处境的巨大反差,对世俗愚昧讲行了辛辣调侃,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做了犀利批判。
  同样也劝戒众人,敬鬼神不若修人事,奉劝世人多些做善事,多些仁爱之心,扶弱济困,积善利众,自会福寿绵绵无绝期,也不会害怕得不到鬼神的庇佑了。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9'九

  蝶为才子之化身
  【原文】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
  【原评】
  张竹坡曰:蝶入花房香满衣,是反以金屋贮才子矣。
  【译文】
  蝴蝶是才子的化身,鲜花是美人的别号。
  【评析】
  “蝶恋花”这是我们形容才子佳人时相亲相爱时,时常说的一句话。蝴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轻盈的舞姿,幽雅的神态,着实令人喜爱。让人想起风流潇洒的才子。同时蝴蝶以花为伴,经常出入于花丛之中,花是大自然里的精华。花艳丽、多姿、娇美、芳香,招蜂引蝶。由此可以联想到,具有灵性的才子,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娇美动人的美人,楚楚动人,蝶和花,才子美人相得益彰,十分切合。所以说,蝶为多情才子之化身。
   ;事物是美好的,但是要加倍珍惜,才会更加和谐,否则将会失去它的意义。作者有着十分浪漫的思想,崇尚美好的爱情,表现了他对爱情的观点,希望世人的爱情要想花和蝶相依相伴。
  因雪想高士
  【原文】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原评】
  弟木山曰:佘每见人一长、一技,即思效之;虽至琐屑,亦不厌也。大约是爱博而情不专。
  张竹坡曰:多情语令人泣下。
  尤谨庸曰:因得意诗文,想心斋矣。
  李季子曰:此善于设想者。
  陆云士曰:临川谓:“想内成,因中见。”与此相发。
  【译文】
  因为白雪想到了隐士高人,因为鲜花想到了美人,因为美酒想到了侠客,因为明月想到了好友,因为山水想到了得意的诗文创作。
  【评析】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联想活动能够发生,这与被联想物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有一定的联系、相近的特征、本质上相似的人与物、物与物,很容易引发他们联想。
  这则文字由白雪、鲜花、美酒、明月、山水分别联想到隐士、美人、侠客、友人、诗文,正在于他们彼此之间有割舍不断的关系与相通的特性。
  雪洁白纯净,与隐居避世的高士相通;鲜花美丽,正像娇媚的美人;美酒使人想起性格豪放,敢于直面危难,济贫扶弱的侠士;看着当空明月令人想起身处两地的好友;山水像是巧夺天工的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卷,置身山水间使人想起文人墨客的神来之笔。
  生活中,因有了这样的联想,就多了许多情调与意味。这些联想颇具经典意味,令人把玩不已。至今仍有人在沿用这种说法。
  闻鹅声
  【原文】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
  【原评】
  聂晋人曰: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倪永清曰:众音寂灭时,叉作么生话会?
  【译文】
  听到鹅叫的声音就好像到了金陵的白门;听到摇橹声,就好像身处三吴之地;听到水拍滩头的声音就好像身处浙江之地;听到骡马颈下的铃铛响,就像走进了长安故道一样。
  【评析】
  与上则文字一样,这则文字亦属于联想一类。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比如岳飞写了《满江红》当我们看见这首词的时候,就会想到岳飞为国捐躯。
  同样金陵多鹅;三吴水乡船多;钱塘江潮在浙江,涛击滩头;骡马是长安古道的主要交通工具。于是,鹅声、摇橹声、 ;水击滩头声、骡马铃铛声也分别成为金陵、三吴、浙江、长安道上各自独特而又显著的景观。而无论有无到过这些地方,一旦这些声音传人耳中,就能联想到这些声音发生的环境,并会由此联想到关于那个地方的一些事物。
  一岁诸节
  【原文】
  一岁诸节,以上元为第一,中秋次之,五日、九日又次之。
  【原评】
  张竹坡曰:一岁当以我畅意日为佳节。
  顾天石曰:跻上元于中秋之上,未免尚耽绮习。
  【译文】
  一年之中的各种节日,应以元宵节为第一,中秋节第二,端午节、重阳节为三、四。
  【评析】
  节日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各个节日又有不同的意义,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节日还有大小之别。那么何者为大,何者为小,由诸多方面因素决定,但是约定俗成性是不变的。就像在中国以春节为一年最隆重的节日,全国人们普天同庆,几无例外。除此之外每个人对于每个节日的认识不同,也就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不同的意义,如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他们在看待节日时,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段文字是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说明中国的众多节日中地位的轻重,但是这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愿。
  作者认为上元节是继春节之后最被人们看重的一个节日,闹花灯是当夜最大的节目,气氛热闹,比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推此节为第一。中秋月圆,传说为合家团圆的日子,合家团圆这是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人人都盼望的日子;再者中秋赏月历来被文人们所歌颂,以中秋排第二,也是有道理的。端午节祭祀屈原还有其他意义,节日里节目众多可谓丰富多彩;重阳节登高、赏菊、佩茱萸、饮菊花酒,具有与端午同样的意趣,带有神话浪漫的色彩,将它排在中秋之后,列于三、四位次,也在情理之中。可见作者对这四个节日是很喜欢的。
  雨之为物
  【原文】
  雨之为物,能令昼短,能令夜长。
  【原评】
  张竹坡曰:雨之为物,能令天闭眼,能令地生毛,能为水国广封疆。
  【译文】
  雨,能让白天变短,能令黑夜变长。
  【评析】
  雨天,天亮晚而天黑早,而且一般天气阴沉容易使人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在雨天干活产生的效率远不及阳光明媚的晴日。这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今天看来,很容易理解。
  但在尚未用电照明的古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下雨阴暗,白昼变短,许多工作受时间限制无法继续,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雨天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任何不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作者将这一现象提出来,正说明它在当时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样也说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所以社会的发展,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也需要我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之不传于今者
  【原文】
  古之不传于今者,啸也,剑术也,弹棋也,打球也。
  【原评】
  黄九烟曰:古之绝胜于今者,官妓、女道士也。
  张竹坡曰:今之绝胜于古者,能吏也,猾棍也,无耻也。
  庞天池曰:今之必不能传于后者,八股也。
  【译文】
  古代盛行而没有流传到现在的事物,有啸,剑术,弹棋,打球等绝技。
  【评析】
  社会的发展变化,一直遵循着一个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物都是一样的。优胜劣汰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无论是古代的文化也好,艺术也罢,在传承的过程中总是要经过历史的筛选,然后留下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文化也是一样,它是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不断嬗变而来的。有的东西在今天其原始形式已不能再见,它或化为营养,滋生了新的形式;或变革改进,成了另一种东西,或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经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了。
  也正因为有了啸、剑术、弹棋、打球的存在,才有声乐、剑术、棋类、球类。所以,张潮这里所说的“不传”纵然是事实,确没有说出其中的根本。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样面对着物竞天择的态势,只是这种形势更严峻的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出现在后人的历史中,这样才是真正的流传。


'10'十

  诗僧时复有之
  【原文】
  诗僧时复有之,若道士之能诗者,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原评】
  毕右万曰:僧、道能诗,亦非难事;但惜僧、道不知禅玄耳。
  顾天石曰:道于三教中,原属第三。应是根器最钝人做,那得会诗!轩辕弥明,昌黎寓言耳。
  尤谨庸曰:僧家势利第一,能诗次之。
  倪永清曰:我所恨者,辟谷之法不传。
  【译文】
  能够作诗的僧人经常可以见到的,能够作诗的道士,怎么就这么难见到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析】
   ;“诗僧时复有之”,这是事实;“道士之能诗者,不啻空谷足音”,却与事实不符,在古代典籍中,道士作的诗并不少见,只是质少量差而已。这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特质有关。
  佛教传人中国后,在中国产生一个佛教宗派——禅宗。禅,是一种玄虚意向、虚幻的,不能看得见的,在艺术上和在文学上的表现不相同;在艺术上,是既具象又抽象;在文学上,既写实又超越的。诗的特性正好与禅宗表现的相似,都讲究内心体验,都注重启示与象喻,以追求言外之意为主,于是僧人便将禅宗的要义用于写作之中正好得心应手。禅和诗是相通的,“学诗浑似学参禅”,诗人以诗的形式参禅谈玄,于是就在诗人中出现了参禅悟道的学者们,“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就是指诗和禅是分不开的。在古代诗歌史上,有大量僧人写诗谈禅或抒写其人生体验,所以诗僧数量很多。道教经典中更多注重的是清修或从事斋醮活动,追求长生不老,它与诗歌缺少共同的意象。因此,道士为诗者少,其诗作缺少韵味、意象。所以道士中上乘诗作很少。
  当为花中之萱草
  【原文】
  当为花中之萱草,毋为鸟中之杜鹃。
  【原评】
  袁翔甫补评曰:萱草忘忧,杜鹃啼血。悲欢哀乐,何去何从?
  【译文】
  应当作花草中的萱草,而不去做鸟中的杜鹃。
  【评析】
  人有许多生存的痛苦和无奈,其间的忧愁又使人身心俱惫,于是人们纷纷想找到解除烦恼与忧愁的方法。特别是在封建专制时代,人们在政治高压之下,生活如履薄冰;或人情淡薄、世态险恶而整日忧心忡忡,致使人心力交瘁。而从困境之中获得解脱,就成为了这些人们的心愿。
  民间有一种萱草,又名忘忧,传说能解人忧愁,于是,这些人便种植此花,想以此寄托感情,使自己从忧愁中走出来;而吟咏此花,就成了诗人企图排解忧愁的一种手段。作者也是其中的一人,于是他就借萱草的说法,表达自己的心声:过一种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还在文中提到“毋为鸟中之杜鹃”,这又有什么说法呢?传说杜鹃恰与萱草相反,它是一种哀愁凄楚的象征。萱草使人忘忧,杜鹃则增人哀感。所以使人写出了这句话。杜鹃在历代文人的笔下,都是哀怨的象征。如唐代诗人杜甫《杜鹃》中说:“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宋词人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词中说:“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这些和作者写杜鹃的用意是一样的。
  物之稚者
  【原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