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兵法-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者们,能买这种高价屋的人,通常都不是简单的人物,至少对房地产会有些了解。买方心里有数,875万确实够便宜了。然而,买卖心理有时候是很微妙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似乎总觉缺少那么一点真实感,套一句国人流行的话:
“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那我算什么?”
这种心态下,就算开价再便宜,他也不会轻易认同,横竖一定得杀到见骨才会罢休的,于是很自然地以一副“征服者”姿态出现:
“你今天碰我就算碰到救星了!这样子好了,750万贷款我帮你扛了,另外再给你125万,50万付增值税,还可以剩75万放在口袋里过过瘾呢!”
屋主卖这栋房子本来就很心不甘情不愿的,没想到贱价抛售,还得让人家秤斤掂两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场忍不住破口大骂:
“你他妈的摆什么派头!有钱就大爷啊?就算我倾家荡产,也不愿把房子卖给你!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
说完,毫不客气地掸掸手做势要把对方赶出去。这下子,买方也火了,立刻反唇相讥:
“我是来帮你忙的,没想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这注定就得倾家荡产,一辈子爬不起来,哼!破房子!谁稀罕!”
双方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
又拖了几个月,屋主已经连利息都快缴不出来了,面对银行不断催款,不得已找上了中介公司,几经周折,最后案子落到我手上,我翻遍了公司的档案资料,很快找到了一位条件颇适合的客户,没想到,这下可真应了一句中国俗话:
“不是冤家不聚头。”
带了买主到别墅现场,买卖双方才一碰头,屋主立刻“开火”:
“这房子宁可摆着烂掉,也决不卖给他!”
买主的反应也很强烈,一看到屋主,二话不说,掉头就走,留下我一人尴尬地站在那里,满头雾水!
由于不清楚屋主到底和几位买方有过节,为了怕历史重演,以后每次带客户参观时,总尽量避开屋主。
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三个月,经历了五、六个客户,最后还是以825万成交,但卖方已经多付了好几个月的利息了,一进一出之间,刚好摊平,一毛不剩。
卖方原想以低价速战速决,没想到开价策略错误,结果开低走低收低。而买方呢?财大气粗又想捡便宜货,结果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惹一肚子晦气,最后反而是不相干的第三者渔翁得利,完全是买、卖、中介三方始料所未及者!
这个例子,笔者特别要强调的有两点:
①中国人的买卖里,价格诚然重要,但“感觉”更是主导买卖交易过程顺畅与否的重要关键,这一点,在本书“中国人的感觉买卖”一文里有详细说明。
②“价格”在消费心理中有其极微妙的意义,所谓“薄利多销”或“低价好卖”是有条件的——只有低价、规格化的大众商品才适用。除此之外,多数高总价、个性化的商品,有时候开价太低,往往产生反效果,所谓“便宜没好货”。甚至有些人还会逆向思考,开价这么低,一定还有更低价,你开低,我再杀低,一旦碰到性情较耿直的“对手”时,双方一扛上,就没完没了了!最后大家一起倒楣,谁也捞不到便宜,反而是不相干的第三或第中者把好处占去,多划不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附(六)
6??????? 饮鸠止渴式长期促销的迷思
自由经济市场经常呈现一种非常残酷的生存竞争。
景气好的时候,“钱四脚,人两脚”,钞票追着人跑;景气不好的时候,还是“钱四脚,人两脚”,但人却追着钞票跑,而且不管你使了多大劲儿,总是愈追远,最后发现,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看多了产业界起起落落的百态,笔者深深觉得,一个有真本领的人,不但景气好时能赚大钱,就算景气不好时,也能让钞票“长相左右”,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市场生态上,如何因时、因地、因利而出招。
最近几年来,台湾的房地产业陷入空前的低谷,跳票之声,此起彼落。
由于房地产是所有产业的龙头,连带牵动其它行业,对经济大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特别注意其后续的发展,以为因应之道。
面对日益低落的买气,日前建设公司最流行的策略不外工地秀、大摸彩,来就送……
在欣欣向荣的,这种促销策略很容易奏效。但在景气低边时,买力趋弱,买主变少,于是有些建设公司展开强力动作试图自救,银子大把大把地砸,但依然门前冷落车马稀。由于促销的工地太多了,供与求不平衡,因为买主少,选择空间加大,迫使建商不断压低价格,最后的结果,经常卖闰户赔一户。
慢慢地,消费者的胃口被养大了,光低价位、小赠品动不了“凡心”,于是价格不断向下调整,赠品不断向上调升,最后变成这种种局面:
买房子,送空调!
买房子,送摩托车!
买房子,送十所管理费!
买房子,送……
一旦停止赠品,消费者立刻止步,建商迫不得已,只好游戏不断地玩下去,但很少人会注意到,这种“饮鸠止渴”式的行销,已经产生了一些盲点:
①羊毛最终一定来自羊本身,赠品游戏玩久了,消费者不会认同业主真的送赠品、打折扣,而会认为是业主加价促销,而所谓赠品,也是自己掏腰包换来的,何赠之有?
②卖闻这么久,还在促销,消费者会认为一定是产品有“问题”才会卖不掉。
③卖愈久的产品,卖相会愈差,无形中拉大议价空间,客户一钉起价,通常 “一刀见骨”。
④促销期拖愈久,“原价”会成“头”,“成交价”则必然不断向下探“底”。对行销人员而言,不但少了销售利基,而且严重打击士气。
促销策略原带有激励作用,没想到时间一长,造成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商家们不深思乎!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最近有家建设公司大力促销一大批预售余屋,砸下不少广告费后,效果依然不佳,于是委包给一家代销公司,期限3个月。
为了制造、拉抬人气,代销公司投入数十万广告费,四处大声嚷嚷:
“现在只付5%订金,就送价值5万的中央空调一组以及市价1万元的摩托车一辆。”
肥饵放下去了,但由于景气实在太差,客人不愿上钩,成交金额还不够付广告及促销费。3个月期限转眼到了,眼看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代销公司又央求续约1个月。
?
这一次,不敢再砸钱了,只有消极性地联络“老客户”再回头看看,但5%订金送赠品的促销动作继续维持。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然引不起客户兴趣,1个月期限又到了,代销公司也只有打包黯然走人!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建设公司立刻上另一家代销公司。
新公司萧归曹随,又砸了大笔广告费,也宣称只需先付5%订金,但赠品却——“汽车一辆!”
景气不好的时候,就是没客人,广告打得再大,还是只有“小猫两三只”而已,太丰富的赠品,只会造成下一次接手公司的促销策略限制。
合约期满,效果当然不理想,最后自然又是“走路”一途。广告费花了不少,工地名气也大增,但一般消费者的印象却是:
“这个工地我知道,从去年卖到今年,一直卖不掉!”
最后,工地又回到建设公司手上自己销售。问题是,前面的“促销活动”那么久,赠品那么优厚,建设公司能不如法泡制吗?然而,过去十个月的经验既然不灵,焉能保证自己销售的效果?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啊!
其实,所谓促销,就像强心针一样,是帖猛药,而猛药如果长期服用,药也不会猛了!这一十,很值得商家们深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七)
7??????? 谈判要对症下药
先讲个故事:
甲乙两人一起登山,在一片树林中,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大熊正大摇大摆的对着他们两人冲过来。
乙一看立刻惊惶大叫:
“哇!不得了!那边有只大熊冲过来了,这下我们死定了!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回头看甲,正一言不发的快速脱下登山鞋,并从背包里拿出短跑鞋准备换上,乙很纳闷的问道:
“大熊都快到眼前了,不换什么鞋子?你以为你跑得掉吗?”
甲很冷静地回答:
“我知道我跑不过熊,但只要能跑得过你就行了!”
这话听起业似乎很不讲道义,甚至可以说很残忍,但却是一针见血之论。能认清大环境,掌握大方向,从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切入,才是战场上的保命之道。
商战中亦拖复如此!
许多行销很喜欢在买卖过程中,特别强调产品的优点,东拉西扯了老半天,讲的“嘴角生波”,仔细检讨起来,只有这么一句话:
“我所卖的产品很好。”
产品好,是行销的一大重要利基,问题是买方需要吗?适用吗?而这点经常被很多行销所忽略!
向亚马逊丛林的酋长推销奔驰车,铁定吃闭门羹。
送一部“大英百科全书”给个文盲,他很可能请你直接扔垃圾箱里!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不需要,也不喜欢,就这个观点来看,东西的价值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同样的道理,再好的产品,如果买方不喜欢,不适用,你再怎么说都是枉然。反过来说,如果能确实的了解买方的需要,找出真正适合他的产品,只要稍微促销一下,应该很快就能成交。
就这个观点来看,在买卖谈判时,理应先设法知彼,再对症下药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近一两年来,笔者经常受邀演讲,但很少人知道,我去上课去听别人演讲比自己讲的还多。原因很简单,世界上的学问太大太大了,我需要常去吸收别人的经验以充实自己,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就以演讲来说,从自己讲和听别人讲的经验里,我觉得一场好演讲最少应具备下列3个 条件:
①既是演讲就是讲给别人听的,理应听众优先。换言之,应该是听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而不是我说什么,听众就得听什么。
②当听众不喜欢,或没办法吸收的时候,应适时调整表达方式或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与互动。
③以实务或实例搭配讲解,更能让听众明白你的理论,收到最好的效果。
然而,我常在一些演讲场合上看到,台上口沫横飞,台下却呼呼大睡,听与讲双方像两条互不搭轧的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这个的演讲,对双方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从一较大的角度来看,演讲也是一种销售行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不是光介绍产品而已,而是要让人家接受才算成功。就商业的布点来看,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销售。高明的行销,绝没有所谓曲高和寡这回事。
所以,笔者认为,买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针对客户需求做行销,而行销时的谈判则必须针对人性的心理的微妙处下手才行。
相对于一般日常消费而言,不论大小,所有房地产的买卖都是大金额的谈判。
在大金额的谈判里,牵的范围就广了,除了专业技术之外,经济实力、面子问题,心理感受……都是主导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中国人有个特殊的消费心理:
“大爷有钱不怕买不到好东西!”
“有钱的人就是大爷,不必花钱还受气!”
这些微妙的消费心理,有时往往是主导谈判的重要关键,只要稍有疏忽,就会让行销者败得莫名其妙。
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有一次,一位专做买断的投资客想参观一栋价值1250万的中古屋。
电话联络时,投资客就先表明买房子的用途,并声明:
“能让价才去看,否则大家省省事。”
由于业主急于求现,行销便宣称价钱好商量,但一切都得等到看这谈,否则不就白搭了吗?由于言之有理,于是两人约好现场见。
到了现场,投资客仔细看过房子,拿起计算机东按西敲了老半天,开了一个比行销预计要低很多的价格:
“875万!”
由于价格实在差太多,而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