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兵法-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俩加起来,大概可付1万左右。”
“恭喜你,这户你很适合,只要再稍微加点价,多凑点自备款,或贷款额度多点就可以买到了。”
“什么!我们还没谈价钱呢!怎么就快买到了?”
“其实很简单,每月1万的本利支出约等于万贷款,这笔钱再加上50万现金,就是162万了,而我这房子总价不过167万,只差了5万而已,凑凑就有了。或者我可以帮你多贷点款,这不就真成了吗?”
这时,买方多半会多少杀点价,但还不至于狮子大开口,最后,不论成交与否,买方之所以会出价是因为卖方引导出来的,既然能在平和的过程中,让买方自然出价,接下来的事也就好办了。
至于价钱是高是低,完全在于如何利用技巧把数字引导出来,而技巧的重用之妙,是存乎一心的。
上面这个例子是主动造势,因势利导型的,然势有不可拘者。有时候,奇兵突出,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例:有一天,在我的办公室,部门里一位行销正和一位客户坐在沙发上洽商一户房子。由于当时正好没事,我得以在旁全程观察买卖成效的经过,而这位行销的引导出价功夫,确实让我大开眼界!
迹像显示客人已参观过房子,行销把客户带进办公室,接下来的节目就是议价。由于开盘价尚未出现,双方都蓄势待发,所以两人一坐下来,反而不再谈房子,东拉西扯聊了半个多小时,行销讲了一句俏皮话,逗得客人哈哈大笑,这时,行销忽然出奇不意地带球切入:
“咦!讲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付钱?”
客人一听愣了一下,接下来是反射动作:
“小姐啊!你是不是在开玩笑?价钱这么贵,我怎么付钱哪?”
这是意料中的反应,空当出来了,行销立刻在“二分线”外出手:
“一点都不贵,你看这些资料,附近的房子,就属我这户最便宜了!”
一面说,一面递上一堆资料,然后笑着说:
“刚刚在现场时,我已经先声明过不能杀价,所以我一开就是底价;这样好了,再少一点意思意思可以,多就不行了,你说,要少多少钱?”
“再少5万啦!”
“唰”!“三分球”应声入网,对方的底价出来了,这笔买卖肯定成了,而且谈价的范围控制在5万元之内。
“什么!5万!不行哪!这个价钱我贴上奖金都不够,你总得留点利头给我吧!”
“好!那少3万好了!”
“我们再这么争下去,谁也没好处,你没买到好货,我也赚不到业绩奖金,最后让别人占便宜;这样啦!再少1万好了……”
顺势这样下去,不管最后以多少钱成交,但买方的开盘价一旦被卖方引导出来,接下来的戏路就定了型啦!
这个策略的重点就是出奇不意,搅混对方的思路逻辑,一开始就不讨论价格,直接让对方认同一个总价金额,让他心甘情愿地付订金。最关键的是,利用具权威性的局面资料为自己的优势(比行情便宜)背书,这一来,即使买方要杀价,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了!
成交价的高低,行销人员的引导出价是个决定性因素之一,只要能让买方出价,事情就好办了。当然,若技巧运用不恰当,让买方出了低价,想高价成交很难,如果能让买方出合理价,不但享有利润,而且少磨不少嘴皮,一举两得,不亦快哉!
料敌篇(二)
2??????? 对方出价是可预测的
兵法有云:“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意思是说,战争时要掌握主控权。
把这个原则运用在商战中,就是在谈判时要能掌握主导权。
卖方先开价,或买方先出价,这是先发制人,更是可以主导交易局势的。不过在掌握主导权之外还必须注意是否给对方留了回旋空间,否则开价过高或出价太低,都会使对方息鼓罢战,让戏唱不下去,对行销人而言,没戏唱,就意味着没饭吃,能不慎乎?
从经验上来看,一般人的行为模式,都有共通的习惯性,如双手抱拳时,以左手包右手,着装时先穿裤子,后穿袜子等。出价也是一样,去尾数或出五、零的整数。根据这个经验法则,可大概推测出买卖双方的出价模式。
以房地产而言,开价435万,买方不一定出430万,或去五或零的尾数,搞不好出个350万。你觉得他是乱砍乱杀,但这种出价,其实是有迹可寻的。一般人对房地产价格的了解,除了看地段与行情之外,主要来自于每平方单价多少,再乘上总面积,就是总价了,去掉总价的零头,或干脆以五、十为单位再去尾数,这通常是买方的出价。
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对任何与商品有关资讯的充分掌握,在价格谈判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你的对手大都是这样来开价或出价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有一栋房子,经附近成效行情评估,总价值150万元,但因装潢特别好,位置、采光尤佳,屋主喊价175万委托中介行销。
几经周折,这个案子到了笔者手上,经过仔细观察评估,由于装潢确实非常出色,不但材料好,而且品味又高,怎么看都在175万以上,然而附近同规格的房子,行情不过150万,如果以175万硬卖的话,只是帮别人促销而已,于是说服屋主,同意降至167万。
任何一件复杂的事,其实都是由许多简单的因素连贯而成的。基于这个原则,我行销过程中将房子分解:
房子本身值150万,但光装潢就花了近50万,加起来应值200万,现在开价只卖187万。看到这里,读者们不妨先预测成次价是多少?
当然我知道买方不可能接受这种开价,以及开价的理由,但可以预知的是买方出价的计算方式,果然,我才刚开了价,对方立刻表示:
“邻近成交行情,每平方米不过万,乘上总面积99平方米,总价不过150万罢了!”
这种反应完全意料之中,于是我反问:
“房子本身值150万,这是我们双方的共识,但这么高级的装潢,这么好的位置和采光,您认为值多少钱呢?”
买方无法反驳,只好主动加价万,经过一番说服再加万,意愿承购价达165万。
经过番技术性的议价后,开价从187万降至165万,再说服买方,又向上拉价2万,最后双方以167万成次。
??
成交价167万,完全在笔者预测范围内,然而,这可不是随口喊出来的:
房子本身值150万,这是断不容买方否定的事实,也是双方议价的基础,所以,唯一的议价空间就在装潢。而装潢这么好,不算钱绝对说不过去,但装潢再好,总有折旧,也不可能以原值计价。这时,一般人的行事惯性就发挥作用了。以五、零的加减惯性来看,加25万太高,则喊价162万就不足为奇了。经验又告诉我,买方一旦正式开价,让他再大幅走高很难,比较常见的是开平走平高(开低走低,换个角度看也是开平走平或平高/低)于是设定再加价的幅度在5万之内,则成交价应在162万至167万之间,这也就是笔者为什么将屋主委托价下压至167万的原因。特别说明一点:若碰到装潢不适合客户,此策略则不适用。
任何一个行业,都可找出对方开价或出价的共同模式,如能尽量充分掌握相关的资讯,再运用这些共通点,来预测对方的出招,通常都可以抓个*不离十的。
料敌篇(三)
3??????? 我知道你出价是出假的
就 一般客户买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闲功夫的。商业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有时候耗时比价反而比买到稍便宜更浪费。因此,面对商家的“漫天开价”,一般人多半立刻发挥中国功夫:
“就地还价!”
而商家则往往在客户的“斧头攻势”下,烦恼不已,因为经验显示:
“喊价低,往往以低价成交。”
如果是小金额买卖呢?倒也简单,客户乱砍价,最多不卖!如果摆大爷有钱的高姿态呢!理都不理他!反正总价低,利润少,压不了多少本,你不买,别人买!
但对大金额买卖,可就不是“你不买,别人买”,而是“你不卖,别人卖”了!你嫌他杀价见血,搞不好下一位一砍见骨呢?然而,卖总计,没赚头!不卖嘛,压本又压息,奈何!
碰到这种“杀手级”的客户,笔者建议:
当客户一出了超低价,可立刻找其它同等级产品做比较,并拿出计算机(或该行业的计算工具),当场算给他看,然后告诉他:
“我知道你出价是出假的!”
这种回应,就算“斧头级”客户,即使想杀价,也不敢再狮子大开口了。这时候,卖方所应做的,不过是交易过程中能否让买方“爽快”,并达成心目中的目标而已了!
例:在一栋大楼的行销现场,一位客户对行销小姐询问:
“这一户怎么卖?”
“权状登记99平方米,每平方万,总价150万。”
“太贵了!太贵了!你这样开价,我实在买不下去?”
“那我倒想听听什么价你才买得下去。”
“132万!132万我就买得下去。”
行销立刻拿起计算机,当场将总价换算单价,单价再换算总价,再拿给客户看,然后笑着说:
“我知道你出价只是出假的,别说你买不下去,我还卖不下手呢!”
?
说完,立刻又拿出同栋4楼,朝夕相处完全相同的同级产品资料,比较给客户看:
“同样这栋四楼,我不久前才卖闻一户,面积一样,朝夕相处相同,但采光及装潢稍差,成交总价已是150万。你若不信我现在立刻带你下去找买主求证,他自己又花钱装潢,算起来总价早超过150万。现在这户条件只好不坏,却只卖你150万,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便宜;你实在运气好,因为业主已移民,人在国外,才开这个价呢!”
“150万!你开什么价,我就买什么价!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吧!你能便宜多少?说个数目,我考虑考虑。”
“你若真要买,并可以在议价后马上做决定的话,我愿意再让一点价。”
“当然可以!我不买的话,干嘛在这里啰嗦那么多?”
“好!你干脆!我也爽快!再少1万,总价149万。”
买方一听,瞪大了眼睛,一副不相信的神情:
“1万!才少1万!有没有搞错?145万,可以的话待会儿立刻到我家收钱。”
说完,转身便走,行销立刻上前再说服:
“4楼没装潢,采光差……”
最后双方以147万成交。
当买方一开低价,如果你能立刻拿出同等级产品比较,向买主重新促销,一旦买方问你能便宜多少时,这笔交易谈判的主控权已被你掌握,剩下的只是你的小幅度让价罢了。
料敌篇(四)
4??????? 低价促销的陷阱
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车窗、雨刷或家里的信箱里老是塞满了精美宣传单,打开后,清一色都是:
“不减价!”
内附真品彩色图片,原价500元的东西,特价只要350元。这个打折,那个降价,当你拿着宣传单到别的商家比较时,哇!不得了,真的便宜了许多,而且都是真材实料,绝非瑕疵品。这时,你心里会闪过一个念头:
“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于是带足了钞票,找部推车,大开杀戒!虽然标示特价的只有那几样,但你会觉得小小一张宣传单,怎可能列进所有商品,即使非特价品,也可能会比别的店里便宜。于是顺手买了一大堆平常很少买或根本不买的东西,回家后还向家人大邀其功。其实,真正占到便宜的人是谁呢?等过几天丢“垃圾”的时候,就晓得了!
然而,好不容易等“垃圾”丢完,又过几天,再收到“跳楼大跌价”宣传单的时候,你又会情不自禁地再度“披挂上阵”,心甘情愿地向商家奉上银子。
低价策略的好处是,在最短期限内快速提升业绩,但这种效果的持续性实在很令人怀疑。一旦消费者的胃口被养大了以后,低价会变成“常态价”,既然是常态价,消费者慢慢地也就不觉得自己真的是买到了便宜货,因而产生消费疲乏。这时候,要刺激消费,只有再压低价格,然而老把价钱往下打,成本也能不断地相对下移吗?总不能老做赔本买卖吧!
也许有人会采用“声东击西法”,用“牺牲”甲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