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

第5章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第5章

小说: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BOOK。  

第19节:〃Think(思考)〃(1)         

  7.〃Think(思考)〃    

  ……IBM公司的一字箴言   

  世界著名电脑商IBM公司每一位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Think(思考)〃。这个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创立的。   

  那时候,汤姆·华特森还在NCR(国际收银机公司)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他经常会召集一些会议,但他也发现,很多时候这些会议都流于形式。会场气氛沉闷,无人主动发言,被要求发言的人也大多搪塞了事;当有人发表意见时,听发言的人毫无反应,甚至根本就没在听。这让汤姆·华特森感到很恼火。   

  一天,在又一个冗长沉闷的会议快结束时,他干脆放下正在谈论的工作,直接问自己的下属,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正想法说出来,或者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毕竟,这和大家的销售工作息息相关啊!   

  下属们说:〃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会议后的决定,再说,自己不过是个普通销售员,勤动嘴、多跑腿就好了。〃   

  汤姆·华特森沉吟了半晌,突然大步走到黑板前写下了一个很大的〃Think〃。他转过身来对大家说:〃不!我要请大家注意,作为销售人员,我们不是靠跑腿、动嘴,而是靠动脑才能赚到薪水的。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充分地去思考。〃   

  后来汤姆·华特森创立了IBM,他把这个单词带到了自己公司。近一百年来,这个单词一直被每一个IBM人遵守。   

  汤姆·华特森在一百年前碰到的尴尬场景,在今天我们很多单位组织内仍然继续上演着。举个例子,我每周就都会召集一个碰头会,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提出的问题商量解决,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安排……我发现,总是我在滔滔不绝地说,而他们却很少发言;我要求他们提出方案,全体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甚至,我问大家在工作上有没有什么疑问或需要帮助解决的难题,他们也都是摇头。我只好把工作草草指派一下,宣布散会。   

  会开完了,我开始反思,有意义吗?指派工作、下达命令,我通过QQ就可以完成了,干吗大家还要围着会议桌开会呢?   

  是我的想法、我的决定永远正确,他们衷心拥护,坚决执行,所以不需要再提自己的建议了?是他们的工作都做得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的问题了?是他们能力超群,所有的困难都已经迎刃而解了?如果确实是这样,那还真是不需要开会了。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我的意见不一定都对,也不见得最好;他们的工作也并非没有任何问题;有些困难,也着实不是他们自己独立可以解决的。他们会上不说,工作中一检查,一大堆毛病!或者在会上想不起有什么困难,等事到临头了就慌了手脚,再来求助就耽误工作了。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Think(思考)〃(2)         

  问题就在于他们开会前没有准备。他们拿着笔,揣着记录本,在会议桌旁正襟危坐,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似的。其实呢,他们的脑子里空空如也。他们在会前不思考会议所要讨论的题目;会中不积极互动,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智慧火花;会后不进行总结和反思。他们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不是因为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这些从来不〃Think〃的人,就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   

  事实上,一次成功的会议,对于每一个积极参与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用处,也有益处的。当我们在会前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会中才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而对于别人提出的问题、意见,积极互动,思辨论证,互为借鉴,用此智慧去撞击彼智慧,常常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困境得以突破,甚至,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一个员工能力上的提高,经验上的丰富,往往也得益于这样的会议。   

  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对大家都〃think〃的开会方式有一个提法,叫做〃头脑风暴〃。它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的现象。阿历克斯·奥斯本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而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它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式的会议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点:   

  1.确定议题   

  必须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一般而言,较具体、微观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会议的主持者也较容易掌握,而较抽象和宏观的议题用的时间较长,但得到的方案创造性也较强。    

  2.会前准备   

  这是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会议所必需的。它使得会议的效率高、效果好。每一个参与会议的人都需要在会前做一点准备工作,如收集一些资料预先给大家参考,以便其他人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外界动态,了解你所提出的方案的来龙去脉等。   

  3.参与人选   

  一次有价值、出成果的工作会议,不在于参加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参与的人是否挑选得当,是否有关联。一般以6~12人为宜。人数太少不利于交流信息,激发思维,而人数太多则不容易掌握,并且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减少,也会影响会场气氛。         

◇欢◇迎◇访◇问◇。◇  

第21节:〃Think(思考)〃(3)         

  4.明确分工   

  要有一名善于启发和抓住问题核心又善于倾听的主持者,以及一名思路清晰,有归纳能力的记录员。在会议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通报会议进展情况,归纳某些发言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活跃会场气氛,或者让大家静下来认真思索片刻再组织下一个发言高潮等。记录员应将与会者的所有设想都及时编号,简要记录,最好写在黑板等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   

  5.规定纪律   

  会议前提出的纪律很重要。如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不消极旁观;不要在私底下开小会;不要干扰他人思考;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给别人充足的时间阐述;发言要针对目标,开门见山,不说套话;与会者之间不管职位如何,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等。   

  6.掌握时间   

  主持者不宜在会前把时间定死,但暗中要把握好会议的时间。一般来说,以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为宜。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分钟至15分钟后逐渐产生。   

  7.自由畅谈   

  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8.延迟评判   

  会议的主持者在参与者提出一个意见或设想后,不要当时就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是要在所有人的意见和想法都充分表达后,才进行总结评判。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二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参与者的积极思维,破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三是为了集中精力先进行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9.禁止批评   

  只表扬,不批评。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也会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今后开会时缄口不言。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自谦,而一个会议如果大家都过于自谦的话,那么又会回到〃万马齐喑〃的场面了。   

  10.设定任务   

  要对每一个参与会议的人都定下任务,比如必须发言,必须提出多少个设想,等等。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建议和设想的质量问题,自可留到最后去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设想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有意义的,具备创造性的设想就可能越多。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2节:〃Think(思考)〃(4)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无论是对于学术主题探讨或日常事务的解决,都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当然,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因为〃头脑风暴〃是一种生动灵活的会议方式,应用这一方式的时候,完全可以并且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人也是不喜欢〃Think〃的,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变成电脑,别人怎么操作,他就怎么动;别人不操作呢,他就处于睡眠状态。一旦工作压头了或者已经被耽误,他们会埋怨:〃早又不说,现在又急着要,以为我是超人啊!〃或者说:〃你又没交待清楚,我怎么知道你现在就要?〃其实这些工作都是属于岗位职责内的,自己日常就要随时进行处理。   

  举个例子,有一家公司某天早上开会,经理的记事本刚好写完了,便要求行政文员小周给他拿一本新的。小周跑到储物间去拿,可备用的办公记事本都用完了,没办法,她只好找了几张信纸给经理代替。经理当然不高兴,批评了小周几句,她还觉得很委屈,和经理争辩说:〃我怎么知道你的记事本今天刚好写完了,你又没提前告诉我。再说,你也没通知我去买啊。〃经理一听大怒,这种事情还要自己来操心的话,那要你这个行政文员干什么?当场就将小周辞退了。   

  西方有句谚语,叫做〃Use your head(善用你的脑子)〃。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开动脑筋很重要,要想解决问题,同样需要你开动脑筋。正如IBM公司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所说的,我们是靠动脑来赚取我们的薪水。〃Think〃,这个IBM公司的一字箴言,也应该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座右铭。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成功就在比别人(1)         

  8.成功就在比别人    

  〃多看一点、多想一点〃   

  哈佛大学博士沃伦·哈特葛伦是世界著名的动物学家,尤其在研究南非树蛙上有着无人比肩的造诣。   

  可谁知道,他在年轻时不过是一个挖沙工人而已。大多数的挖沙工人现在还是在挖沙,即便不挖沙也可能在挖别的什么,可沃伦·哈特葛伦不同,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他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   

  按照他所受到的教育,本来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在辛苦的挖沙工作之余,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南非树蛙的专项上。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成为专家、博士的沃伦·哈特葛伦认识了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问这个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沃伦·哈特葛伦诚恳地对他说:〃如果你想知道,只要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这个年轻人对南非树蛙产生不了兴趣,但他却记住了博士的这番话,觉得真的道出了一个指引人成功的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项上,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浑浑噩噩中消耗自己大把的时间,却不愿意每天投资哪怕5分钟的时间,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业。   

  伍迪·艾伦后来说:〃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