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目事务专员2名大专2年以上
客户关系专员3名本科2年以上
在以上63个职位中,没有一个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甚至有2个职位只要求大专学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63个职位要求的工作年限之和达到了209年,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职位要求有3。3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这场招聘而言,一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究竟谁更具有竞争力呢?答应已经不言自明了吧。
在内地一些城市,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存在盲目的“文凭崇拜”,一份专科生足以胜任的工作却偏偏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似乎这样一来就显得自己单位非常有面子。我大四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招聘会,招聘会上很多不知名的公司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还有很多职位要求博士学历。事实上那些职位的月薪最多两千来块钱,一个不算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足以胜任。
记得有一家工艺品公司要招聘一名行政文员,职位要求竟然是:女,硕士以上学历,英语6级,五官端正,身高162cm以上,文笔优美,端庄大方。靠!分明是招聘高级妓女!我在深圳见到很多文员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条件,学历甚至可能只是初中,但她们绝对是非常称职的文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有一些无赖公司盲目追求高学历而觉得本科生一无是处。就算读了博士进入那种公司又怎么样呢?这种跳梁小丑一般的公司只不过是需要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它们根本不可能为真正的人才提供任何锻炼能力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与这些盲目崇拜高学历的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为、UT斯达康、戴尔、诺基亚、宝洁、摩托罗拉等著名企业的绝大部分拟聘职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只是本科以上。既然这些公司都没有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那就证明,读研究生绝对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考研失败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为了一个硕士文凭而“为伊消得人憔悴”又何苦呢?当你遭遇了考研的失败,大可不必一年又一年地重来,另外走一条路你会发现别有洞天。
西绪弗斯因犯天条而被众神之王宙斯贬下奥林匹亚山,并罚他推巨石上山,只有将巨石推置山顶才可重返天庭,位列仙班。可是,西绪弗斯每次快将巨石推至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对于很多考研专业户来说,其经历和西绪弗斯似乎完全相同。可是,西绪弗斯尚且能够在抓住一只漂亮蝴蝶的瞬间得到快乐,而那些考研一族得到的快乐是什么?西绪弗斯是无奈的,因为他的命运掌握在宙斯的手里。可是,任何考研的人都不是西绪弗斯,因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宙斯。
研究生,而非烟酒生
关键词:研究
“烟酒生”,这个词语我最初是从一个在读研究生口中得知的。这样一个词语未免过于刻薄,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很多研究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很多研究生呆在实验室、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时间远远不如呆在舞厅、酒桌等其他场所的时间。前不久我去一所大学约见朋友,吃饭的时候发现旁边几张桌子上的人全是研究生,开口闭口都是“我导师”、“我老板”之类。他们整个席间天南海北什么都侃,但自始至终没有谈到任何跟学术有关的问题。我落座的时候他们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可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还在兴趣盎然地喝酒,啤酒瓶早已摆满一地。
我并不是说研究生就不能举杯痛饮,但是,当研究生成为了“烟酒生”,他们和本科生相比较而言优势何在?我读书的时候有专科生很不屑地对我说:“你们本科生不过是比我们专科生在大学里多堕落了一年。”如果研究生在生活中的关键词不再是“研究”,那么,他们和本科生比较起来就真的只是在大学多堕落三年了。
有一句话是这样描绘大四学生的:保研的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求职的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想很多考研成功的人从他们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天开始也像保研族一样过猪一样的生活了吧。像猪一样吃了就睡、睡了又吃,无忧无虑优哉悠哉,这种生活当然非常惬意,可是,当他们享受这份惬意的时候,那些在求职或者工作的同学已经用经验和磨砺将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要论工作经验,研究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本科生的,因为当他们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本科生已经工作三年了。所以,研究生只能从“研究”的角度让自己更有优势,也就是说,研究生要想比本科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就必须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掌握更尖端的前沿技术、具备更突出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且这种优势必须明显到一定的程度:足以弥补自己工作经验方面的不足。如果读完研究生以后不能比与自己同时本科毕业的人更有优势,而只能从在自己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刚读完本科的那些人身上获得成就感,那就实在有点可悲了。
应届毕业生往往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备受冷遇,但也有很多公司为了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而专门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华为、远大空调、中兴通讯等很多大型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专门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我曾任职过的那家IT公司也曾举办过一次。当时公司拟聘的职位包括程序员、产品策划、网络编辑、美工等。这种机会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谓是可遇不可求。可是,前来应聘的杨宁却并没有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杨宁是西安一所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应聘的是程序员一职。杨宁的外表非常阳光,与人交流的时候也非常得体,加上是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所以人事部对他非常满意。按照招聘程序,技术部要对杨宁进行一轮复试,复试的内容是编写一组程序实现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流程。考虑到应聘人员都是应届毕业生,所以复试的题目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很容易过关。但是,杨宁迟迟没有完成,而与他应聘同一个职位的其他一些应聘者却早早地按要求完成了。
杨宁自然没有通过技术部的复试,这让人事部多少觉得有点可惜。后来人事部找杨宁进一步了解了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知道已经判了死刑的杨宁倒也非常耿直:他研究生期间几乎不曾认真学习过专业知识,读三年研究生并没有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得到提高。过去的三年里,他更多的是在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并通过给导师做一些机械而简单的事情赚点抽烟喝酒的钱。人事部经理跟我说完这些的时候,我不禁发问:假如杨宁回到三年前重新读研,不知道他会不会换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又或者他是否还会选择读研?
学以致用
读研究生不但需要研究书本里的知识,还需要研究书本外的知识,以免陷入本本主义的窠臼。用人单位在面试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时,并不会特地考察其工作经验,因为没有人会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抱什么期望,但是,很多单位会换一个角度考察应聘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程度。这种能力不是仅从书本上能够学来的,也不是一定要有工作经验才能具备,但是对于工作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小昭是北广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按理来说进新闻媒体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事实并非如此。她在北京先后应聘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大型新闻媒体,但都铩羽而归。后来她索性来到深圳,并很快得到了深圳电视台的面试机会。虽然深圳对于学校、专业和学历并不非常重视,但小昭作为一个北广的新闻学硕士,难免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小昭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却很让人失望。
主考官提出的问题是:“深圳关外有一些食品加工厂完全不具有法定的卫生条件,但这些厂家非法加工食品以后总能通过某些渠道使其不合格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摆上了不少超市的货柜。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果要向社会公众披露这一现象,你将采取哪一些方法进行跟踪拍摄?”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电视上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可是,小昭却一筹莫展了。她只含糊其词地说要对这种现象进行采访,并背出了教材上关于新闻采访的很多理论。
主考官进一步问道:“如果你在秘密拍摄了某个地下工厂的流水线以后,对方发现了你的身份并威逼利诱让你交出菲林,你会怎么做?”小昭想了想,将教材里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些条条框框背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一定不会妥协。然后主考官又问:“那假如你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就算你不妥协也很难将摄像机带出工厂,怎么办呢?”小昭顿时犯难了,犹豫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我们老师好像不曾教过这方面的内容。”
做出这样的回答还不如自杀来得痛快!
出奇制胜
研究生要想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硕士学位,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业的选择。选择专业一方面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还要充分衡量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有很多传统的专业就业情况非常糟糕,跟这些专业的本科生比较起来也毫无优势可言,但有一些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可谓是奇货可居,只是这些专业可能是新兴专业,本科阶段又没有开设,所以很多人在考研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
中国的物流业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专业的物流人才非常缺乏,但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并未开设物流专业。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了物流工程的硕士点,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在毕业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早早地被用人单位“预订”了,可谓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爽歪了啊。类似的专业还有很多,譬如工程造价、宝石学、体育经纪、信息安全等,不一而足。
除了专业以外,还要考虑学校的特点。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可能相同,但其学生得到的就业机会可能完全不同。譬如说,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的学生可能比北大清华的更容易进入中远集团之类的公司,而北广、中戏、北电的学生应该也比其他学校的更容易进入新闻媒体或者娱乐圈。我的母校中南大学的前身中南工业大学曾经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公司老总几乎都是我的校友,所以,在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有色金属方面的公司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后来学校和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医疗卫生系统和铁道系统的用人单位也相继成了招聘会的主角。其他的大学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考研报名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
选择在什么地方读研究生,这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某个地方读书就有利于在那个地方就业。假如一个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想去上海发展,他毕业的时候当然可以去上海驻扎下来找工作,但是驻扎一个星期只有一个星期,驻扎一个月也只不过是一个月,跟上海高校的学生比较起来明显处于劣势,经济方面的成本绝对要高得多,而且由于对上海不很熟悉,应聘的成功率也可能要低一些。而反过来的话,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要想在武汉找份工作可能就不如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方便了。所以,我建议考研报名的时候最好先考虑自己以后想去什么地方工作,然后尽量报考这个地方的大学。当然,前提是这个地方有让你比较满意的大学。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深圳大学。坊间有一种说法,说深大不过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管理、三流的老师、不入流的学生”,但这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却几乎全部能够在深圳就业,而且工作并不差。这一方面有政策照顾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深圳大学的毕业生占尽了“地利”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原来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共有150余名员工,其中有不少北大、南大、浙大、华工、中山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深圳大学跟这些学校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公司却有50名以上的员工毕业于深大,而且这些人的工作岗位完全不逊色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
另外,研究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谦和的心态。很多研究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