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巫祠时代 >

第18章

巫祠时代-第18章

小说: 巫祠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向上,在巫祠时代,大量的流传在民间的趣闻,传说被吸收进巫祠中,当做巫祠故事保留下来。这些始族时代的民间故事穿上了神话外衣,在今天叫做神话。这一部分,内容丰富,演变复杂,保留了相当多的史诗成分,也保留了相当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有待于我们去认识,这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巫祠时代的氏族人想些什么,追求什么,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从神话中流传下来。

  夸父

  关于夸父的起源很早,见于巫文化的记载,是一只鸟或一只兽,与追日的夸父形象完全不同,也没有追日的情节。山海经&;#8226;海外北经开始有了追日的情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是一位与太阳对抗的英雄。在大荒经,将夸父吸收进了巫文化,成了一个巫师: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青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自量,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将走大泽,未之,死于此。”

  死于此,是说,有夸父的遗迹。这一段是对夸父遗迹的讲述。

  列子&;#8226;汤问有一段评论: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三处记载相类又相异。这是一个广为流传,有头有尾的故事。十日并出,天下躁热,夸父长大,捉日,关到禺谷,又让它跑了。从片断中看不出夸父捉了几个日。他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竟至于干渴而死。这位两耳挂了两条青蛇,手中玩了两条黄蛇的“有人”的后代,死后的膏肉浸润了一片邓林!这是一部久经传唱的曲折恢弘的神话。

  严重的干旱竟至到了河渭干渴的程度(这是可信的,在今天,黄河也曾断流。)。远古的氏族人编织出来逐日的英雄。可以想像,黄河两岸已经是一片焦土,人烟隔绝。宣讲巫含着泪水,传唱这位悲剧式的英雄。这个故事可能起源于华人更西,更北的地区。那里的干旱程度比河渭严重得多。

  羿

  与干旱抗争的又一个神话故事是羿射日。羿的主要事迹是射日。淮南子&;#8226;本经训: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少数民族中有许多的射日神话,壮族十二个太阳,布依族十二个太阳,瑶族十个太阳,彝族九个月亮,七个太阳,此外,还有,羌,纳西,黎,独龙,珞巴,等等。

  羿在前往射日的途中,杀死猛兽修蛇,打击风神河伯。这个神话起源于史诗时代的早期。到了晚期,弓箭已经不足为奇,而且,对日的认识也不应这样幼稚。

  西王母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形象为后世引用。

  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就是偷的西王母的桃子。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也是西王母。

  关于西王母的古记载只有下面的几句话: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

  在今天,揭开了氏族神话的面纱,在母系社会里,众多的氏族首领大约是女性而不是男性。我们得到的氏族神名称或者是古音,或者是译音,其性别也就不能知道,在长期的流传中,氏族神的名字传为男性。这是神话流传的痕迹。如果说,追日的夸父是女性,读者一定感到突然。可是在夸父时代,夸父被塑造为男性,夸父时代同样感到突然。在神话中,除了女娲而外,西王母是唯一的女性。如果不是“蓬发戴胜”四个字,大约也要变做男性。其实,“胜”不是束发的簪子,是野鸡的尾羽,叫做“鸡雉翎”。西王母原来是1位头戴鸡雉翎的动物神。

  共工

  大荒经:“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淮南子:“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高诱注:“共工以水行霸伏羲,神农间,非尧时共工也。”

  这是一个到处惹祸的“坏小子”。

  夏后启

  在山海经,有关夏后启的记载有三处。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环。”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持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启,启上三宾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启焉得始歌九招。”

  下面是关于遗迹的记载:“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耕既立,无首。”

  读了这些记载,不由得想到,古河道有蚩尤,渭河有夏后启。这两位崇拜受到后代子孙的拜祭和怀念。限于资料,本书没有为夏后启作传。

  钟山之神

  “钟山之神,名曰独阴,视为昼,溟为夜,吹为科,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关于钟山之神,只有这一处记载,不能知道更多的情节。也不知道流传(起源)地区。这个片段表达了获得强力的愿望。

  刑天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与帝争神,共工与颛顼争帝,与帝对抗的神话不少。

  中华龙

  龙是中华人喜欢的艺术形象。与龙有关的事情有,龙舟,龙舞,有龙的绘画,图案,有龙字的成语,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的传人,画龙点睛,叶公好龙,这些词语都是今天的活的语言。

  有一种中药,叫做龙骨,龙骨就是骨化石。有了考古以后,弄明白了龙骨的来源,在没有认识甲骨文以前,那些刻有文字的卜骨也当做了中药,收进到药店。这种中药在今天的药店不能有了。所谓中药龙骨跟恐龙挨不上边,中华龙也进不了药店。因为中华龙没有肉,也没有骨,中华龙是巫用来美化自己,神圣自己的工具。

  据考古资料,出土龙虎图案的遗址在河南的濮阳,这个遗址时间是公元前四千四百年。

  1975年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形制特大的玉龙,这件玉龙高26公分,呈勾形卷曲状,用绿玉雕成。头上无角,吻很长,略向上曲。鼻端前突,有两个并排的鼻孔。嘴紧闭,双目长睁,这些都是猪的特征。颈上长鬣刚立。玉龙的身是蛇形,形象逼真。由玉龙的形象可知,猪,蛇受到崇拜。

  山西襄汾陶寺出土了大陶盘。陶盘平底,内璧磨光,用红,白二色采绘蟠龙。蛇体鳞身,巨口利齿,口吐长信。时间不晚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    

  夏家店下层遗址出土的龙纹是黑陶彩绘的一首二身,龙首侧向,有目。绘有四道朱色条纹,似是鬣。

  在仰韶文化出土了不少半坡类型的彩陶。彩陶是陶器的精品。宝鸡山首岭出土的彩陶壶上有鱼纹,与陶寺龙有很多相似之处。陶器烧制出来以后,再用黑,红,白色彩在制品上绘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黄帝简历  轩辕  玉神
黄帝简历

  史记&;#8226;五帝本纪&;#8226;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中华民族尊黄帝为祖先,是依据于史记上面的记载。从古书记载整理出来黄帝的简历如下:

  轩辕,著名古巫祠,不晚于公元前6千年首次在丹江源头建立祭祀场地,名曰轩辕丘。轩辕丘为华人和稷人祖先丹始族所建。丹始族在轩辕丘先后祭祀过桔神,蛇神。不晚于公元前5千年,丹始族分支后代从丹江源头向北迁徙,来到西安附近,始建轩辕巫祠,以后称作华人。千年以后,华人在西安留下半坡遗址,迁徙到了渭河边。渭河边有始族稷人。稷人崇拜黄帝。

  黄帝,起源于渭河丹水,稷泽。黄帝是古渭河方言,翻译到汉语就是玉神。玉神黄帝受到华人,稷人崇拜。不晚于公元前4千年,轩辕巫祠留下祭祀辞曰: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山大土)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瑁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从丹江轩辕丘到西安半坡,留下了祖先的千年古迹,在始族辉煌的年代,华人和稷人当作圣地朝拜。

  公元前4千年以后,饥饿时期开始了。公元前3千年,东方的喾崇拜禹崇拜和唐生产氏族先后进入伊洛,进入渭河。轩辕巫祠向东方迁徙,进入山西。黄帝崇拜为东方接受。

  公元前1500年以后,反商浪潮从黄淮到伊洛风起云涌。在东方黄淮树起炎帝旗帜,在伊洛树起黄帝旗帜。千年以后,黄帝以首领身份讨论起来,西汉以后尊为中华祖先。至今。

  轩辕

  古称轩辕黄帝:好象轩辕是名,黄帝是号。实际的关系不是这样。先从轩辕说起。轩辕的记载见于山海经。山海经&;#8226;西山经&;#8226;三经: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轩辕之丘”:丘,在今天是古字,山和高地叫作丘。本文的丘是用于祭祀的台或坛,或者是露天的巫祠。轩辕之丘无草木(也无人迹),已经是一个遗址。可知轩辕是个巫祠的名字。

  轩辕称作丘。轩辕是巫祠,那么黄帝就是崇拜。对黄帝的拜祭在哪里举行?轩辕丘祭祀什么神?一个著名的坛祭祀著名的神,一位著名的神在著名的的坛受到祭祀。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有多少巫祠的名字,祭坛的名字和氏族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而黄帝和轩辕的名字流传了下来。巫祠因崇拜而著名,崇拜因巫祠的宣讲而著名。著名的尧和禹崇拜的关系也是这样。在史记书中将轩辕丘当作黄帝的住处。当我们作了上面思考,就能够断定,是轩辕巫祠宣讲了黄帝崇拜。

  巫祠能够迁徙,崇拜能够流传。巫祠和巫祠崇拜在公元前3千年达到顶峰,扩散到了很大的范围。

  “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洵水就是丹江,黑水是今天的汉水(上游河段)。这里的粟叫作“丹粟”。可知,轩辕丘在丹江的源头。

  黄帝是公元前4千年以后的事情,始族的崇拜意识不会出现更早。那么,轩辕是什么时间的事情?轩辕在丹江的源头。丹江源头的始族人向北迁徙,留下了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时间是公元前4千年。那么,丹江源头的始族人不晚于公元前5千年。这个时间很准确。

  公元前5千年的轩辕怎样呢?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专业的巫祠。采集的始族人正在从山地向平地的迁徙途中。由此知道,轩辕是一支始族的名字。公元前4千年,轩辕始族留下了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典型的母系制村落。娲崇拜起源在半坡时期。在半坡时期,这支始族发生重大的分支,分支出来两支始族。一支始族叫作轩辕,一支始族叫作华。华始族走向一条水边,这一条水就是后来的渭河。华始族来到了渭河边的华山(骊山)。著名的娲崇拜在这里流传。轩辕始族走向稷泽,建起巫祠。巫祠仍然叫作轩辕。轩辕巫祠崇拜玉神,宣讲玉神,制作了玉神崇拜叫作黄帝。这是公元前3千年的事情。

  轩辕始族是公元前5千年,玉神崇拜的时间在公元前4千年以后。在这1千年的时间里,轩辕又在作些什么?

  一处对轩辕的记载在海外西经: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

  上面的话是古资料的汇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正因为无心才流传下来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看似零碎,梳理一下意思就清楚了:很象是一篇导游词。

  轩辕是始族的名字,就是轩辕始族。轩辕之国是说轩辕巫祠。资料是站在轩辕始族的角度对轩辕祖先的描绘。从始族人看,轩辕巫祠在穷山这个地方。“不寿者八百岁” 八百岁的不寿者是谁呢?显然不是始族人,而是巫祠,是巫祠的壁画和塑像。联起来,轩辕巫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