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巫祠时代 >

第10章

巫祠时代-第10章

小说: 巫祠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喾有四妃,认真的记载在史记中,可知,战国时很盛传。喾是周,商,尧的“父”,奇怪吗?可笑吗?父关系却是战国人的认真的思考。周人的有邰氏女是元妃,可知,这个“典故”是周人编出来的。周与商是“仇家”,周人却认了商祖先为干亲。到了周时,开始有讲史的说书人,历史从巫祠解放出来留下了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说书人讲述商史,周史,讲述尧舜禹,讲述轩辕黄帝,讲述玄鸟和大脚印。说书人从资料中感觉到了商周的起源关系,编出了父的故事。故事是说书人编的,名字却是流传下来。这些名字没有姓,如果是周以后的编造,一定加姓。这些名字又显示了母系制的特征,说喾的四妃不说某人的女儿,而是说某氏女。

  喾有4妃,喾是商,周,尧的父。这意味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喾是巫祠崇拜,也就是神。那么,喾就是商人和周人的人种神。探索到这里,事情很明白了,喾的传说揭示了母系时代的婚姻形式:始族母亲到巫祠去完成婚配。

  从喾的资料知道了,喾崇拜向西传播到伊洛,向南传播到黄淮(祝融),覆盖了广大的范围,为古汉语氏族奠定了人口基础。

  喾是个古老的太行土语。喾,意山洞。喾字用做崇拜以后山洞又写作窟,高辛巫祠消失了,喾字就成了古字。喾与祭祀有关,早期的祭祀在山洞。祭祀的山洞是天然的,巫祠没有开凿山洞的能力。北方的游牧氏族将山洞祭祀的习俗保留下来。

  这样,喾就成了专用的神圣的名字。

  在今天,人们这样说话:“走,上庙去,拜佛去。”在喾时代,可能说:“走,拜喾去。”在当时,说拜喾,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后人不能清楚。在今天叫牛,马,羊,人人明白。如果叫大武,一园,柔毛,大约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大武,一园,柔毛是北魏语。北方氏族的语言,保留了基础汉语的痕迹,听起来多么象今天的口语?喾就是这样的语言,不过是更古老。

  在文字时代,词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在口语,象山洞祭祀这样的事情过去了以后,也许三,五代人以后就从记忆中消失了。东汉以后,北方氏族进入黄河流域,出现了几百年的南北朝局面。北方氏族也将自己的习俗带到了黄河流域,开凿了佛教石窟。开凿石窟约始于东晋十六国,盛于北魏,隋,唐。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高辛是众多的巫祠中的一个。高辛能够发展起来,流传下来,大约与火有关。从生育神到火神。这是可能到的。在几千年的崇拜中赋予了神更多的职务。

  史记&;#8226;楚世家中有一段话: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重黎是帝喾的火神,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授于“祝融”荣誉。这是一段从古汉语角度解释祝融的话。)

  这一段话是依据战国时的资料,战国人这样认识。祝融是崇拜的名字,与氏族的起源有关,重黎又是一个崇拜的名字,重黎与火有关。居火正,是说担任火正的职务。总起来,是一段祝融人的古老的传说。古人将火,重黎,祝融,喾联结到一起,是因为有历史的事实。楚的祖先吸收了古汉语文化,这是很长时间的汇合过程。

  火的使用很早,很平常,从第一片陶片算起,已经万年有余。为什么到了巫祠时代引起了关注?制陶用火没有发生太大的困难,制陶用火跟今天的煮饭用火差不多,是火就能煮熟饭。不需要神的帮助。但是在巫祠时代已经开始了铜的冶炼。打开商史,立刻注意到了高度冶炼技术的青铜器,大约少有人想到,从铜的发现到青铜器的实现,走过了多么长的路,经历了多么长的时间。

  据考古,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以前,在二里头(洛阳)有小件铜器,鱼钩一类。公元前三千年在红山文化(渤海岸)发现冶铜的场地。在河南淮阳,也发现了冶铜的遗迹。可知,巫祠时代正是铜的试制时期。试制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失败了。成功了,得到一小块铜,失败了得到的是一堆铜渣。在今天知道主要的原因是温度,但是,在高辛时代没有测量温度的办法。就不能不想到火由天神管理着。重黎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反映了铜冶炼,一定不是火种的故事。高阳从事了星历的制定,高辛从事了铜冶炼的试验,铜冶炼开始于巫祠时代。这件事应当引起科技史的关注。

高阳颛顼
高阳颛顼

  帝的故事实际上是巫的自我宣传。帝(巫师)开始成为崇拜的中心。被崇拜的帝并不是实际的人,而是并不存在的偶像。从偶像的崇拜终于发展到帝崇拜。那些宣传的巫师能够通天入地,呼风唤雨。巫祠的自我宣传使得巫祠的地位迅速提高。要不了几百年的时间,在一个巫祠所及的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始族首领便做了巫祠的信徒。这个时候的巫祠开始产生出巫祠的中心。高便是这样的中心。叫做高的巫祠在古汉语所及的范围留下了许多记载,这使我们能够知道巫祠宣讲的内容。

  高阳被当做圣地崇拜。高阳的地址已经不能知道,大致的地区能够估计。历史上,巫文化的发达地区,形成了巫文化中心的地区有黄河北岸的濮阳,黄河南岸的淮阳,古河道以及围成的三角地带。在这个地区范围,高阳的领地在黄河以北,高辛的领地在黄河以南。这是早期时候,随着领地的扩大,不限这个范围。

  高阳和高辛的祠消失了以后,崇拜还在,名字还在,事迹还在。不但阳和辛成了专用名字,高也成了专用名字。在今天看来,高,祠等于是文化机构,文化机关。高阳,高辛受崇拜超出了帝崇拜的界限。

  高阳的文化业绩是对历法的编制。

  高阳承担编制星历的工作。星历在今天叫做日历,天文,天文台。天文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它需要准确的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这就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员。据史记,专业的人员叫做俦人。在高阳时,还不能用文字来编制,大小成百上千的始族还达不到识字的能力。测定的星历只能口头传递。这就需要大小始族的首领的配合。这就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在实际的传递中,有的始族重视,有的始族不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阳的巫创造了皇帝崇拜和颛顼崇拜来提高星历的权威性。高阳是古汉语,而颛顼是(西方的)华夏方言。在高阳时代,不晚于公元前3500年,已经有了对天象的观测。传说伏羲制作八卦,也是在这个时期。

  古书记载,颛顼对星历的机构加以调整,由五人负责改为二人负责。一人主管编制,一人主管传递。史记太史公曰很详细地讲述了借用神力推行星历的情况:

  星历来自天上,由皇帝制作,或者由皇帝来管星历的制作,这个管星历的皇帝便是天下第一大神,皇皇大帝。但是,皇帝是在天上,为了得到星历,人间就必须将星历承接下来,谁来承接呢?自然是神。有专门承接星历的神,而颛顼就是管这个工作的(神)。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颛顼受皇帝的委托,来承接星历的工作。颛顼就任命了二个官来专门的做星历的传承,以前是五官。这两个官一个是管南的重,一个是管火的黎。重从天上接星历。黎便将星历向人间传递。自从颛顼接受了委托以后,星历的传递恢复了正常。)

  司马迁在做史记以前曾参加了西汉历书的编制工作。历书完成以后,他开始了史记的写作。他对历书的历史是很熟悉的,他写史记时,有关历书的资料来自商代。商时代的讲述就是这样。司马迁时代,鬼神十分盛行。春秋战国时不说鬼,不说神的风气已经荡然无存。关于星历的材料不能使用。他用太史公曰这种作者自述的方式,没有摘录现成的材料。在介绍皇帝授星历的前面用了一个“概”字。在讲述颛顼整顿星历秩序时,采用了通神的一段,但说颛顼受之,也不说受谁的指令。可知,星历天授的意识多么强烈。

  如果不是有记载,我们大约不能相信星历的编制早到巫祠时代。司马迁认为星历从神农时代开始。古书记载,“夏寅宗伏羲”:伏羲时已经有了对天象的观测。夏人从伏羲那里得到“寅”(夏历)。不管这些事情的实际结果怎样,证实了在史诗时代已经出现了有组织的编制历法的工作。在今天,称星历为旧历,农历,更通俗的名字叫做皇历,皇历牌。这是“皇帝授星历”传说流传下来的痕迹(秦始皇自称皇帝,于此。说秦始皇集三皇五帝于一身,不确)。习俗与语言具有相似的记录历史的性质。在今天许多习俗可能起源于很早期的古中华时代。

  在古文字中,记载了一次高阳与地震灾害做斗争的神话。这是高阳的又一个方面的业绩。墨子&;#8226;非攻&;#8226;下篇:

  “昔者,三苗作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夏冰,地柝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震。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祈。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过去,三苗作乱。“天”命令消灭它。白天的景象在晚上出现,象血一样的雨下了三天,蛇爬进了祭庙,狗在大街上嗥叫,夏天里结冰,地裂泉涌,五谷不能正常生长,人人惶恐不安。高阳在玄宫接到了天的命令,要禹亲自征伐有苗。禹发出四次雷电。在禹的身旁,有人面鸟身的神,手中拿着象征权力的玉,在观察有苗的目标。终于,“苗师大乱”,天时也慢慢安静下来。)

  这不是一次地震吗?这一次地震叫做“苗”。古书中又有舜与苗斗争的记载。

  高阳发动了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从这篇文字看,苗是自然灾害的代称,高阳用巫术同自然灾害对抗。

  读者知道,墨家是春秋时的著名学派。墨家活动的地区在宋,楚,今天的商丘一带。这是春秋时候的事情。早于春秋时,墨子学派来自哪里?文中说到了颛顼,禹,推测墨子学派起源于高阳巫祠。而颛顼是高阳的崇拜。这对于我们认识春秋学派极为珍贵,对于认识高阳,颛顼也同样珍贵。

  伏羲的资料散见于古书记载,从公元前四千年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伏羲人分作洛河伏羲和淮阳伏羲两个分支。淮阳伏羲创造了高阳巫祠,向北的部分接受了颛顼崇拜,向南的部分汇合进了楚。楚辞,离骚的第一句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

  东汉以后的宗教(道教),春秋时代的学派,史诗时代的巫祠,三者间存在着接续的关系。原始的巫祠一部分向学术转变,参加了战国时的社会斗争。又一部分走向宗教。

  关于高阳巫祠,综合起来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星历的制定。第二件事树立了皇帝和颛顼两个崇拜。高阳的初衷不过是为了自我宣传,想不到皇帝(黄帝),颛顼这两个崇拜对后世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件事,它维系了古河道大小氏族的关系。据记载,夏,虞,楚都祭祀颛顼。证实了高阳巫祠的范围扩大到了夏,虞,楚的祖先氏族。

  在中华史上,女娲,伏羲,禹,蚩尤,受到了后代几千年的拜祭,高阳巫祠的颛顼也受到了不少于千年的拜祭。这本身就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高阳巫祠树立了颛顼崇拜。颛顼为何许?

  史记:

  “帝颛顼,高阳者……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戴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仪,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番(虫旁)木,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这一段是春秋时对高阳颛顼的颂词。高阳显然是个巫祠,而颛顼则是巫祠崇拜。静渊,疏通,是说巫祠的能量。任地,是对领地的管理。象天,就是天象,星历。制仪,是说巫术。教化,是说巫宣讲。莫不砥属,是说都在颛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