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特别行动小组在行动 >

第34章

特别行动小组在行动-第34章

小说: 特别行动小组在行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领了中国政府统治的全部城市区域,中国军民成功抗击了日军入侵3个月,以伤亡27万的沉重代价实现了战略目标,正规军全部撤出了战斗。一部分别动队在与敌作战时溃败消散了,一部分撤退到了外国租界,继续进行对日抵抗斗争。

  明瑶、石明峰的行动股在戴老板逃离了上海以后,仍旧在日占区进行游击战。像剌入敌人胸膛的一把钢刀,让敌人心惊胆颤,不得安宁。而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行动使命,侦察日军的动向,刺探日本人的行动方案。。 最好的txt下载网

063、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紧急派遣了18万军队投进华北战场,他们想从北向南与从东向西,两路同时配合作战,一举拿下中国。蒋委员长认为,我军如果在平津地区与日军打硬仗,对中国军队颇为不利,因为华北紧邻东北,而东北、朝鲜、日本本土早已连为了一体一线,日军补给十分方便、快捷,就算我军士气高涨、英勇顽强不怕死,也难以抵御日军的节节推进。我军由北而南到最后将无处可退,为了扭转战局,避免这一不利局面的形成,蒋先生主张放弃北线,而是在东方上海迎敌,即使后退,亦有西南西北广大内陆作靠山和屏障。

  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事的同时,并没有识破蒋委员长的意图,更加积极地策划侵占上海。早在广田内阁的五相会议上,他们就制定了《国策大纲》,把确保日本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了日本的根本国策。1937年6月,近卫文麿任日本首相,鉴于西安事变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他当即采用了关东军参谋长、侵华狂热分子东条英机的主张,决定立即扩大侵华战争。利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侵略中国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天然资源缺乏、捍卫主权线、生命线的圣战,是惩罚中国军民的抗日扩战的不得已的行动,甚至是为了帮助开发中国、协助中国统一与复兴的光荣之举。

  8月9日,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驱车闯入中国虹桥军用机场挑衅,被中国士兵击毙。驻沪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日本的无理要求被中方拒绝后,即动员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及舰艇登陆人员和日侨义勇团共万余人紧急备战。11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国军第87、88师,到上海杨树浦及虹口以北布防,中国空军主力也开始由华北向上海方向集结。13日,日海军陆战队首先由虹口向天通庵车站至横浜路段开枪挑衅,再以一部向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进攻,被我守军第88师击退。淞沪会战正式拉开了战幕。

  战事已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13日下令,将张治中部改编为第9集团军,从14日拂晓开始发起反击,同时命令空军协同地面作战。空军当天就轰炸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第3舰队,炸伤其旗舰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15日,日军统帅部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立即从国内增派第3、第11师团到上海。15、16日,中日空军发生激战,中国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17日,中国海军鱼雷快艇在上海外滩再次击伤日舰出云号。

  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从15日起,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冲入日本坟山阵地。19日,从西安调来的第36师投入战斗,于21日攻入汇山码头,严重威胁日本海军陆战队。22日,日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开始在杨树浦附近登陆。第9集团军侧翼受到威胁,反击作战遂告中止。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陆续向上海附近增兵,成立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陈诚任前敌总指挥。以第9集团军组成淞沪围攻区围攻驻沪日军;第8集团军张发奎部,组成杭州湾北岸守备区;第10集团军刘建绪部,组成浙东守备区;第54军组成长江南岸守备区;第111师组成长江北岸守备区。以上4个守备区负责封锁压制日军登陆部队。23日,日军第3、第11师团在长江南岸的吴淞、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第三战区临时将长江南岸守备区扩编为第15集团军,由陈诚兼总司令,又抽调3个军予以加强。

  日军第3师第一梯队在张华浜附近登陆时,遭到张治中部警察总队顽强抵抗。第3师主力登陆后,警察总队不支,撤至南泗塘河西岸据守。张治中组织第87、第36师增援,挫败日军进攻,双方于25日隔河对峙。日军第11师团第一梯队23日在川沙口和石洞口地段登陆,由于第15集团军部队未到指定位置,日军迅即攻占狮子林炮台、月浦和罗店,然后分别向浏河、宝山进攻。下午陈诚所部先后赶到,第18军协同第54军实施反击,当晚收复罗店;次日收复宝山、狮子林和月浦。25日,双方于狮子林、月浦、新镇、罗店至浏河口一线形成对峙。

  日军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的登陆场,9月1日从狮子林和吴淞两面夹击宝山。守备宝山的第18军姚子青营,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顽强坚守至7日,日军以战车堵击城门,集中海陆空火力轰击,全城燃起烈火,该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战至10日,日军将两块登陆场连成一片。第15集团军予敌重大杀伤后,部队严重减员,13日奉命撤出月浦、杨行、新镇等阵地;第9集团军则奉命放弃宁沪铁路以东的大部地区。至9月17日,中国军队撤至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一线,与日军对峙。

  9月,蒋委员长亲自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21日再次调整部署,以第9集团军为中央军,朱绍良任总司令,驻守北站、江湾、庙行一线及其以西地区;以第8、第10集团军为右翼军,张发奎任总司令,驻防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北岸地区;以第15、第19集团军为左翼军,陈诚任总司令,布防蕴藻浜以北的万桥、罗店、广福地区。9月中下旬,日军新增调第9、第13、第101师及重藤台湾旅到上海,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

  10月1日,日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发起新的攻击。北路以第11师指向广福、陈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师强渡蕴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我守军顽强抗击。15日,日军突破蕴藻浜,蒋委员长急调第21集团军10个师加入中央军序列,以其3个师从大场附近向南路日军反击;另以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反击;但均未能突破日军阵地。22日,日军集中第3、第13、第101师进攻第21集团军,在庙行和陈家行之间突破守军阵地,26日攻占庙行和大场。苏州河北岸的中央军腹背受敌,于27日放弃北站、江湾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第88师第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第1营官兵继续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被称为八百壮士。后于31日奉命退入公共租界。

  10月初,日军大本营决定将侵华战争主要进攻方向从华北转向上海方面,急从华北、东北、国内抽调部队,于20日组建第10集团军援沪。11月5日,日方由集团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第6、第18、第114师团及国崎支队,突然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策应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当时杭州湾北岸的守军,大部已调去支援上海市区作战,只有第63师的少数部队守备,猝不及防。日军占领沿海地段后,迅以第6师团进攻松江和闵行,以第18师团进攻金山和广陈。第三战区急调第62、第79师分别阻击日军第6、第18师团,均被击退。日军于10月6日占领金山。7日上海派遣军和第10集团军奉命合编为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企图对上海守军迅速达成合围。战局急转直下,8日蒋委员长下令国军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064、京沪情报
对国内而言,全面抗日,蒋委员长必须首先做好三件事。第一,证明自己有抗战到底的决心;第二,全力报国不惜一切代价;第三,排除各方干扰,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战。淞沪会战老蒋在自己的地盘上、用自己的中央军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清楚地证明了他的抗日并非是为了达到消耗诸侯部队的目的,在舆论上与诸侯面前消除了对他与日本有默契的怀疑,基本上破除了别人认为他的抗日决定别有用心,是借刀杀人的借口。

  在淞沪会战期间,日机狂轰滥炸,整个上海到处是残垣断壁,废墟焦土,满目凄凉,失去了往日大都市的繁华与繁荣。在城市中心区,从外白渡桥经百老汇路直到沪东,没有一座房屋幸存。北新泾镇毁坏最惨,全镇变成一片废墟。闸北、浦东、龙华等处工业区遭到了严重破坏,5000多家工厂完全被毁,当时的实际损失已超过30亿元。日军占领上海后到处杀戮,处处是横尸卧野,饿殍载道,惨不忍睹。中央军损失20多万人马。

  当来自中国方面的大规模的抵抗运动结束以后,日本人接手了上海这座大城市,他们是不是会稍作停顿,借以消化上海,还是会马上向南京方向推进,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国政府方面没有得到任何可靠的情报。而此时日本人正从平津地区向山东、山西大举推进,如果日本人沿平汉线快速南下,攻占武汉,那么国民政府将处于腹背受敌的极其不利局面。蒋先生甚为忧虑。让*方面更为担心的是,蒋先生领导的国民政府如果在日本人的快速闪击中失败了,是不是会因此而投降日本。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民族争取独立的抗日战争,将迎来更为不利的艰难局面。他们对老蒋一直是不信任的,他们对上海会战不懈一顾呢。怀疑老蒋是做了个表面样子。一次战役也确实难以让外人看清老蒋真正的抗战到底的决心,它还要一定的时间与实际行动才能证明。 

  从淞沪会战双方的装备、补给、军队素质等方面可以看出,日军的装备先进、补给有力、调兵迅速、士兵军事素质较高,各方面的层次远优于高于中国。而中国军队士气虽然高涨,但属于各个派系,中央调度方面效率太低,各地方头目还有自保势力的想法作祟,国军战场省耗补充十分困难,军事装备、军队调遣能力太差,中国综合国力明显低于日本。因为国军的主力与补给,多数来自长江以南地区,当时的陆路运输能力,在日本空军的压力下,无法支持大军在北部、东部的作战。抗战必败的叫嚣,在国内一度嚣张,那些投降派与日寇的勾结过往紧密。 

  日本人一时也搞不懂中国政府的动向,他们一面从军事上打压,一面从政治上拉拢国民党政权,1937年下半年的中日两国的局面,关系十分微妙。在英美俄法等国的协调下,两国在战时、战役结束后都有外交谈判与接触。这也成了双方判断对方行动、获取对方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明瑶他们在上海的游击行动,变得没有意义甚微。对于日本人的作战意图,只有日本军部才掌握,一些侵华日军高级指挥官都不一定明白。上海沦陷不久,明瑶他们的特别行动股就被戴老板招回了南京。日本人占领上海后,先前成立的江浙行动委员会也转入了地下活动。而蒋委员长担心的是日本人会马上打到南京来。他打算迁都武汉,可是武汉也不安全,于是决定迁往重庆,这在上海三个月的抵抗中,已为中央政府内移赢得了必要的时间。上海一沦陷,蒋委员长已差不多做好了南京失守的准备。因此,他下令北边的程潜的一战区与阎锡山的二战区一定要拖住敌人,不能让他们快速南下,借以阻止日本人南进的意图实现。

  抗战前的重庆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市,淞沪会战后,日军直逼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形势已相当危急。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大小官员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因为重庆四周环山,又有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它的东面是长江三峡,三峡本身就形成了西进重庆的天然屏障。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想进川地去是相当坚难的,日本的陆军和海军要想进攻重庆,也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只能靠空袭,而空袭标志着它无法占领它。依托长江出来则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又很容易,因此,重庆成了中国八年抗战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对日情报工作已上升到了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局,蒋先生与戴老板在南京做了重点布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