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百年 系列--残阳如血剑如虹-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德铭部为,农民赤卫队,工人赤卫队统编为一、二、三团,收编了一部分黔军武装,编作第四团,有5000多人,走起来浩浩荡荡、烟尘滚滚,喊着号子就杀向长沙,这是一个很无厘头的决定,人虽不少,可有一半是不穿军装的,昨天还收秋呢,今天扛上一支梭镖就工农革命军了,所谓梭镖,毛泽东形容为“一种接以长柄的单尖两刃刀”,这个形容很提气,就比二郎神少俩尖,在乡里斗个土豪劣绅,给他们戴戴高帽,真是很威风,可让一群拿惯锄头的老百姓拎着这玩意儿打长沙,就太离奇了,这不刚打到浏阳,就已经丢盔弃甲,惨不忍睹了,这时候,四团还临阵叛变了。
毛泽东和卢德铭一商量,还打什么长沙,再这么打下去非全军覆没不可,咱们快撤吧。往哪撤呢?起义军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哪穷往哪撤,越穷的地方老百姓越支持咱们,越穷的地方越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的力量也就越薄弱,于是向东进入江西,然后沿沿罗霄山脉南移,行军途中异常艰苦,总指挥卢德铭在敌人的伏击中牺牲,对这支风雨飘摇的部队可谓雪上加霜。别看我们后来说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可他那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眼不前儿,他还对带兵打仗一窍不通呢,起义军中还有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呢,就是后来的罗荣桓元帅,可现在他还只是一个连级干部,所以说这个时候,卢德铭就是这支部队的主心骨,部队的一路败退加上总指挥的阵亡,使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士气越来越低落,开小差已经成了公开的行为,大家还相互打招呼呢,“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五千人的队伍,二十天时间,就剩两千不到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毛泽东这一年34岁,虽然是*一大的代表,但之前并没有什么独挡一面的机会,要说做过的最出彩的事情,依我看就是25年写出了的那首脍炙人口也必将流芳百世的《沁园春。长沙》。现在,千斤重担压了过来,对于弱者,这可以是他逃避的借口。而强者从来是把挑战看作机遇的,毛泽东决定用他瘦削的肩头去承受其人生第一次严峻的考验。
9月29日,永新县三湾村,一介书生毛泽东发布了如下命令:1。部队缩编成团。2。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3。官兵平等,不许打骂士卒。4。建立士兵委员会,允许士兵监督官长。这就是史称的“三湾改编”,都被打成孙子了,还来这虚头吧脑的有用吗?当然有用,在部队普遍散漫,士气低落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需要的是向士兵传递信心,怎么传递,站那喊“我们要有信心”顶用吗?肯定不顶用,站那喊“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有人信吗?估计没人信。从心理学上分析,人们更乐于接受不经意间感受到的信息,而对刻意的灌输本能的抵触。在最困难的时候,进行部队改编,其现实意义并不是指望这样的改革马上给部队增添战斗力,而是让士兵们感受到首长的自信与从容,感受到首长的不抛弃不放弃。
“三湾改编”的效果是明显的,暂时稳定了军心,连党支部也逐渐发挥了作用。10月,起义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毛泽东一看,这地方太好了,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实在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好地方。可是,毛泽东来晚了,此时井冈山上已经有两个山大王了,一个叫袁文才,一个叫王佐。
这袁文才是*党员,上过中学,在穷乡僻壤的井冈山地区,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秀才,此人早年投身绿林,1927年7月,联合了王佐的农民自卫军攻陷了永新县城,然后当然是敌人的反扑,当然是寡不敌众,于是和*永新县委一干人逃到了井冈山,继续与敌周旋。就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毛泽东率两千余众到达三湾的消息,别看这群人打长沙不行,但和袁文才的农军比,那可是人多势众,武器精良,好歹手头有不少真家伙啊。于是,袁文才立即将部队分散在茨坪步云山一带埋伏,以观动静。
咦?不都是共产党吗?这是什么意思啊?那时的共产党组织本来就不严密,“四一二”之后,又有大批党员被杀被捕和脱党,组织结构更加混乱,各级党组织甚至是党员个人各自为战,各占山头,因此组织观念并不是很强,你贸然带了这么多兵马过来,算是投奔我啊,还是要吃掉我啊,这咱得说清楚啊。
很快,袁文才收到了毛泽东的信,信中说愿意与袁、王二人合作,共建根据地。袁文才文书陈慕平因在农*动讲习所学习过,听过毛泽东的课,介绍说毛泽东与彭湃并称为共产党人中的两大“农运王”,有见地、有思想,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袁文才一听,这么厉害啊,那他上山我往哪摆,于是措辞婉转的回了封信:
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叩
到底是秀才,这信写的很有文采啊。毛泽东当然明白袁文才的意思,但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两位来使,一个是陈慕平,一个是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毛泽东跟他们俩讲了很多,中心意思就是我们到井冈山就不准备走了,我要与你袁文才合作建立革命根据地,临了,又送给两位来使一人一只手枪,这礼可是够厚的。两个人回来向袁文才汇报,一呢,这个老毛人不错,挺有诚意的,二呢,看来他是铁了心不准备走了,咱怎么办啊?袁文才一听也挠头,要不我见见他吧,看他怎么说。
相见的地点定在茨坪大仓村林风和家,毛泽东带着六七个人过来,之前毛泽东召集了60多骨干在古城镇开了个会,会议的中心就是集体决定,我们就在这个地方落脚了,建立革命根据地。两个人坐定之后,毛泽东发现袁文才身后站着一个俊俏的小姑娘,后来毛泽东说,我当时还以为是袁的闺女呢,哈哈,这可能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呢,是袁文才长的显老,第二呢,老毛眼神不好,第三呢,是贺子珍长的显小。这个贺子珍年方18,却已经*永新县委的负责人了,虽然没有小家碧玉的柔和,但泼辣与干练却使她多了几分英姿勃发。
毛泽东和袁文才两个人从上午一直聊到日薄西山,其间毛泽东先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和革命前途,称赞袁文才在艰苦复杂的条件下为革命保存了枪支和部队,并勉励他以后为革命多做工作。最后又给袁文才吃了颗定心丸,说回头啊,我会率大部去广东汇合贺龙、叶挺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当然这里也会留下一些人,与你一起一道经略起这块根据地,以便将来有个接应。然后非常大度的送给了袁文才100条枪,这可了不得,那个时代,有枪就有队伍,有队伍就有势力,所以说这100条枪绝对不是单纯的厚礼,而是表示了对袁的信任,同时也希望换得对自己的信任。袁也爽快,拿出1000块大洋回赠,并同意和毛泽东合作,共创大业。
不过话是说开了,但袁文才还是提出了一个建议,你们人太多,咱这地太小,给养根本不够,你们得到周围几个县打打土豪,弄弄给养啊,意思是你毛泽东还是暂时不要上山。要说这话说的也有道理,这么多人光靠井冈山是不行的。毛泽东手下将士不干了,就他们那二三百人,百十条枪,咱们一个冲锋就把他拿下来了,跟他费什么话。毛泽东否决了这个意见,这哪行呢,首先咱们都是工农的武装,这时候怎么还能自己打自己呢?再说了他袁王二部在这里多年,和老百姓关系搞的很融洽,我们是外来人,没有老百姓的帮助行吗?于是按照和袁商定的办法,袁负责照顾伤员和接济部队粮草,自己带着大军围着井冈山打游击,接着又派几个军事政工干部去帮袁训练他的农军,袁文才王佐觉的毛泽东挺讲义气,二者的关系也就逐渐密切起来。可毛泽东一介书生,激扬文字尚可,带兵打仗是外行啊,结果兵败大汾镇,部队被打散了,毛泽东和罗荣桓哥俩一起跑的,那是相当狼狈,等摆脱了追兵,坐下来清点人数,还剩四十多人,在这个危急关头,王佐前来接应,把毛泽东接上井冈山,之后败兵陆续聚拢,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得以在井冈山立足。毛泽东当然没去广东找贺龙,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贺龙跑到哪去了,没办法,就先啸聚山林吧。
共产党本来就没什么实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惨败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已经把牌出尽,可就在这时候,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发动了“湘南起义”,在*湘南特委的配合和领导下,竟然一下子聚集起了10万人的队伍,弄了四个师两个独立团,架势很足,但除朱德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外,其余大都是“农民梭镖队”。这次起义坚持了三个月之久,主要原因是李宗仁和唐生智打起来了,一时无暇他顾,次要原因是湘南特委瞎指挥,占了便宜还不跑。
等李宗仁把唐生智打跑了,然后接受南京政府命令,大举进攻的时候,“农民梭镖队”就顶不住了,另外,湘南特委要求在占领区实施混蛋的“烧杀政策”,你“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欢迎,分不了田地分分浮财也是好的,但你杀人烧房子,弄的那么恐怖,老百姓可就不支持你了,本来就没有什么纪律约束的农民武装,此时一看,算了吧,我不跟你混了,纷纷放下武器,回家了。都这样了,湘南特委还要求“守土有责”,血战到底,非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跑到井冈山捣乱,毛泽东本来是向湖南省委汇报工作的,可是现在湖南省委已经被破坏,所以*中央决定,地处江西的井冈山也归湘南特委领导。湘南特委派人跑到井冈山,指责井冈山“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批判毛泽东是“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并把中央撤销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毛泽东成了党外人士,只能当师长了,湘南特委要求毛泽东率部队开向湘南,配合湘南暴动。毛泽东把队伍带到湖南酃县中村(在井冈山边沿地区),就停下来整训了,还不错,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央文件,知道自己虽然不是毛委员了,但依然还是毛党员。
在湘南的朱德、陈毅一看,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以卵击石算不得好汉,于是振臂一呼,不愿当二百五的跟我走,向井冈山撤退。各路农军纷纷响应,人都不傻,还是这位将军指挥比较靠谱,为了活命也得跟个明白人啊,4月26日,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军近万人到达宁冈,两天后,*握手,会师井冈山。
毛泽东在井冈山经营了几个月,人数也只恢复到不到两千人,可这次*握手,井冈山兵力达到了万余人,部队改叫中国工农红军。番号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还没有一二三军呢,怎么先来第四军啊,原来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他的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声誉,同时第四军的各级政工干部几乎都是共产党员,因此为了发扬“铁军”精神,第一支红军的番号就被定名为“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这支红军又被称为“*红军”,从此朱、毛并称。
第二十八章 逝去的北洋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可说是科班出身,然后在军阀混战中从基层一直做到少将旅长,可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接着辞去军职到法国留学,喝了洋墨水,再到军事强国苏联学习了一年军事,可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再回到国内,从“南昌起义”开始,在众寡悬殊的态势下,转战9个月,充分展现了其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出众的指挥才华,同时他所率领的南昌起义残部那八百多人,是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的班底,且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军政素养都极高,后人有“一团平天下”之说,就是说后来共产党的天下是靠他们这个团打下来的,此言虽有夸张成分,但也夸张不大,*最后推翻国民党的三大战役,*打了辽沈和平津,陈毅、粟裕打的淮海,而总司令是朱德,这四个人皆出自该团。朱德上了井冈山后,不光军事训练更加系统和科学化,还为红军量身定制了一套游击战方略,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实这套东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