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我读道德经 >

第83章

我读道德经-第83章

小说: 我读道德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战争时期,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都要亡我中华了我们还要报之以德,对待豺狼只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此时的中华民族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抗战到底,直至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那些没有人性的人在投降以后连他们亲生的孩子都忍心丢下,此时的中国人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德“以德报怨”,毅然收养了这些可怜的遗孤,把他们抚养成人以后,又忍痛把他们送回日本。帮助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抚养孩子,还要把与自己相濡以沫产生深厚感情长大以后的孩子又送还与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人,只有中国人能够做到,因为我们有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为我们指明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简单的办法。有很多人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了,不是他们惧怕困难,而是他们没有战胜困难的办法和手段。解决困难的办法是分析困难,把困难分解若干问题,从简单的入手,个个击破,困难就战胜了。大事都是由很多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把大事分解开来,从细微小事入手,干大事就容易多了。遇到困难把容易解决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干大事从容易办成的小事开头。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人们没有看到他整天忙着干大事,最终他成就了丰功伟绩。 。。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为人要以德报怨,处世要大智若愚,生活要朴实无华,办事要简明干练,管理要无为而制。如果修炼到这一步,展现于世人的一定是一个谦谦君子。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

  战国后期,强秦加紧了东出兼并六国的攻势,而三晋当其冲要。经过几大战役后,韩魏国力锐减,慑于秦威,逐渐不敢做正面相抗。赵惠文王(前307…前251年)后期,秦的攻势加剧,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

  秦昭王(前307…前251年)于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向赵提出以15城易赵之“和氏壁”。这是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一块壁玉,无论多么宝贵,也不能与15座城池相抵质,强秦不过借机试探赵之虚实而已。

  蔺相如在这紧要关头,出面打破僵局。他对比秦赵实力,说明赵虽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从道义的曲直着眼,采取“宁许以负秦曲”的策略,来揭穿秦的骗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赵在道义上取得主动。

  秦王便殿接见,轻慢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气势上占了上风。秦人欲以武力夺回壁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壁睨柱”,表示了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以生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取得了“完壁归赵”的胜利。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秦赵“渑池会’。当时,秦已连败赵国,故赵王畏秦,在秦约赵王赴会时,赵王“欲毋行”。蔺相如认为;“王不行,示赵弱胆怯也。”故自报奉陪赵王赴会。在会谈中,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再次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为赵之良将,屡立战功,威震诸侯,拜为上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斗争的胜利,与廉颇的统军镇守密不可分,秦仅以外交活动试探虚实,也正是慑于廉颇的武力。对此,蔺相如有清醒的认识,而居功自傲的廉颇却不识大体,在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时,极为气愤,公然宣言:“吾见相如,必辱之。”拉开了较量的架式。

  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的对策是:每遇上朝,常称病不去,不与廉颇争位次;道遇廉颇,多引车避匿,以免发生冲突。当门人认为受到侮辱,纷纷要求离去时,蔺相如向他们表白了心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顾全大局、感人肺腑的剖白,不仅使门客恍然大悟,深受感动,就是畜意折辱相如的廉颇听后,也顿觉无地自容。他悔恨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于是二人成刎颈之交。将相之和,保证了赵国在尔后15年内,团结一致,共同抗秦。

修路与架桥
修路与架桥

  景差是郑国的相国。

  一次,景差坐着马车带着随从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发现前面车马拥挤,道路堵塞,景差让随从上前察看,原来前面很长一段路淤泥堆积,坑坑洼洼,车、马每行到此便难以前进,马摔倒路边,车陷进泥里,人只好下车去拼命推拉那些车、马,搞得十分狼狈。堵在后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见此状况,景差忙命自己的随从都下去帮忙推车拉马,自己也亲自下车前去指挥,使混乱的局面慢慢变得有秩序起来。

  又有一次,景差坐车经过一条河边,只见一个老百姓卷起裤脚走过河,因为时值隆冬,那人上得岸来,两条腿已经冻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团。景差看到这个情况,赶紧叫随行的人把那冻得浑身发紫的百姓扶到后面的车上,拿过一件棉衣盖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缓过气来,对景差真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景差关怀老百姓疾苦的事情传开了,大家都称赞景差是个了不起的人。可是晋国大夫叔向却与众人持相反的态度。叔向说:“作为一个相国,景差并不称职,只不过是个庸才罢了。假如他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该对交通情况、桥梁道路了如指掌。对泥泞的路面及时加以维修而不致于到了走不通时去指挥疏通。至于桥梁,他该在春季就动员百姓把河沟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组织人力物力将渡口桥梁修复、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连牲畜都不能走过河了,何况人呢?可见景差胸无全局,不会深谋远虑,算不得称职的相国。”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看来,叔向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国之相,关心老百姓就必须从小事开始抓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无过之过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 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西门豹的高明管理
西门豹的高明管理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告诉了我们一个成就大事业的思维方法: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个个击破的方法。

  西门豹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是为“河伯娶妇”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丞等,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把他们统统都打发到“河伯”那里去报到了,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西门豹采用的就是老子指出的“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个个击破”的方法,要治理民心,先打击迷信;要发展农业,先兴修水利;农业上去了国力大增,军队也就强大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信兵败
李信兵败

  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诺”和“多易”都是“不预”的表现,这样即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群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忌讳的行为。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被灭。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8226;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

  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李信兵败正应了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论断,没有充分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轻易许下诺言,最终食下轻敌的苦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十四章:辅万物之自然
第六十四章:辅万物之自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笔者字面理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事情在平稳安定的时候,就容易把握;在没有发生变化先兆的时候,就容易筹谋;在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分析判断;在微弱的时候,就容易化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事情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最好处理;在没有发生混乱之前最好制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双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高的台基,是从一堆堆散土垒起来的;

  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遵循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就会导致失败。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人,最终会失掉一切。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因为圣人遵循规律行事,所以不会失败;纳人善言不固执己见,所以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有很多人做事情快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半途而废了。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做事情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其重视程度仍然像刚开始那样,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所以明智的人是不会产生不可能办到的非分之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