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
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75岁的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了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无知的士兵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了。
正如老子所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阿基米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他的求道追求。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笔者字面理解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心愿,是随着人民的心愿而决定自己的心愿,也就是说以人民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结果善良得到了发扬光大,从而潜移默化的感染人人向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结果诚信得到了发扬光大,从而潜移默化的感染人人讲诚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任天下事,非常收敛自己,不怀诚见,不独断专行,天下民风就会变得非常纯朴。百姓都成为了他的耳目,都乐意告诉他心里话,由于圣人的行为都潜移默化的感染了人民,民风就变得像小孩子一样纯朴了。
笔者感悟
老子指出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
毛主席根据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价值创造的主体作出了全新的判断。他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明确地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而且具有严格的排他性,把一切走向反动的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统统排除在创造主体的范围之外。
毛主席认为:在这个新世界中,党的领袖、国家官员和普通群众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的区别。前者的价值就在于服务,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了矫正传统的身份等级偏见,在毛主席排定的社会群体价值序列表中,人民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对这种价值序列关系曾作过明确的叙述:“我们一切革命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偷退齐兵
小偷退齐兵
子发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他很注意有一技之长的人,善于利用这些人的长处为自己服务。楚国有一位擅偷窃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去投靠子发,小偷对子发说:“听说您愿起用有技艺的人,我是个小偷,以前不务正业,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为您当差,以我的技艺为您服务。”
子发听小偷这么说,又见他满脸诚意,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位上起身,对小偷以礼相待,竟连腰带也顾不上系紧、帽子也来不及戴端正。小偷见子发果然是真心,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子发手下的官员、侍从们都劝谏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为人们所不齿,您怎么对他如此尊重?”
子发摆摆手说:“你们一时难以理解,以后就会明白的,我自有道理。”
适逢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子发率军队前去迎战齐兵。结果,连续交锋3 次,楚军都败下阵来。
军帐内,子发召集大小将领商议退齐兵的策略,将领们想了好多计策,个个忠诚无比,可是对击退齐兵却一筹莫展,而齐兵反而愈战愈强。
面对紧张的形势,那个小偷来到帐前求见,主动请缨。小偷说:“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
夜间,小偷溜进齐军营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齐将首领的帷帐偷了出来,回到楚营交给子发。子发便派了一个使者将帷帐送还齐营并对齐军说:“我们有一个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前来送还。”齐兵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潜进齐营,取回齐军首领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
第三天,小偷第三次进了齐营,取回来齐军首领的头发簪子。子发第三次派人将簪子送还,这一回,齐军首领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齐军营中议论纷纷,各级将领大为惊骇。于是,齐军首领召集军中将士们商议对策。首领对大家说:“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头了!”将士们无言以对,首领立即下令撤军。
齐军终于退兵而走。楚营内大大嘉奖那个立功的小偷,众将士无不佩服子发的用人之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子发宽阔的胸怀感动了小偷,小偷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小偷,如果损害社会人民,的确该绳之以法;如果改邪归正,把技艺特长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时也能干出大事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仁智的孙叔敖
仁智的孙叔敖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他还没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孙叔敖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还能为别人着想,所以老百姓信赖他。这说明:能为群众着想的人,群众也会拥护和信任他。 。 想看书来
乐羊的“忠心”
乐羊的“忠心”
乐羊本是中山国的人,后来他投奔了魏国。为了表示对魏王的忠心,乐羊主动率领魏国的军队去攻打自己的故国中山国。
中山国是个弱小国家,哪里抵挡得了魏国的进攻呢。当时,乐羊的儿子还留在中山国。中山国的人在魏国的猛烈进攻下,无计可施,君臣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乐羊的儿子做筹码来要挟乐羊退兵,中山国把乐羊的儿子绑起来吊在城楼上,威胁乐羊。谁知乐羊全然不顾吊在城楼上的可怜巴巴的儿子,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
中山国的将士们都十分生气,没想到乐羊原来是这样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于是他们将乐羊的儿子杀了。中山国的人将乐羊的儿子烹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吃。
不料,乐羊面对此事仍毫不动心,一点怜子之心也没有,一丝悲伤之情也不见,反而将用儿子血肉做成的羹汤吃了个干净,然后率领着魏军向中山国发起了猛烈进攻。由于乐羊攻城态度坚决,不拿下中山国决不罢休。经过几番激战,中山国终于被乐羊所灭。
战争结束,魏国的疆域又开拓了一大片,乐羊为魏王立了大功。庆功会上,魏王给了乐羊很重的奖赏。事后,魏王便冷落了乐羊,不再信任他了。
有人不理解魏王,问魏王说:“乐羊为大王立了这样大的功劳,您为何如此疏远他呢?”
魏王摇摇头说:“一个为了向上爬而背叛一切的人,他连自己的故国、儿子都毫不顾惜,除了自己,他还会对谁忠诚呢?我怎么可以去亲近、信任这样一个危险的人呢?”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圣人的行为,对于不守信用的人也要讲信用。但是,乐羊背叛自己的国家,连儿子的性命也不顾,不惜用儿子的生命和故国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禄,这样的人只应遭到唾弃。看来,聪明的魏王疏远乐羊是明智的。
第五十章:无死地
第五十章:无死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加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笔者字面理解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人由出生到死亡:寿终正寝的人有十分之三;中途夭折的人有十分之三;原本可以长寿,但为欲望驱使,反而置之死地的有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种人他嗜欲太深了,自奉太厚了,常常因谋求享乐而劳累了生命,所以反而伤了生命,因此很早就归向死亡之路了。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加兵。
听说生存能力强的人是善于营造生存条件的人,行路不会遇到凶猛的犀牛和老虎,参加战争不会被兵器伤害。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不给犀牛投角的机会,不给老虎伸爪的机会,不给武器刺伤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会把自己置之死地。
笔者感悟
我们今天生长在和平环境,所以看到老子列举的生死比例数据会惊讶。如果在旧社会,可能寿终正寝的人连十分之三都达不到,因为那个时代给人的生存环境很不好。
本段从文字上看,有些不好理解,凭什么生存能力强的人就不会遇到犀牛、老虎、刀兵呢?因为他了解犀牛的生活习性,从来不会干扰犀牛的生活,犀牛当然就不会伤害他了。因为他了解老虎生活规律,所以他从来不会出现在老虎出没的地方,连老虎都见不着,当然就不会被老虎伤害了。由于他深通兵法,所以他能够避开敌人的锋锐,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就不会置之死地,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用兵如神的人怎么会被敌人伤害呢?
其实老子是在阐述一种人生哲学。生存能力强的人能够洞察事物变化征兆,分析事物变化规律,在变化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应变准备,一旦变化开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然危险不会降临到他身上了。
老子要阐述的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运筹帷幄”的大智慧。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