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博客-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成身退 姜太公的成功经验(1)
戊寅年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
就在我昨晚写博客的同时,景王已经把我交给他的律文删改完毕,然后连夜叫大臣去找一批能工巧匠,准备要造无射钟了。
今天去见景王的时候,他显得很兴奋,拉着我的手一再说律文写得好,并且向我描述了一番变法后的景象。
我也很高兴,倒不是说高兴景王对我的褒奖,而是高兴他能够采用我律文中的绝大部分作为新法,我甚至隐约觉得景王像是一个思想上的知己。
老实说,在我这些年的读书和为官生涯中,我都没有认真写过一篇东西。原因很简单,一则很多道理前人都已经写到了;另外我对写文章向别人讲道理,或者苦口婆心劝说别人,比较不以为然。能领悟的人自然会领悟,不能领悟的人,你跟他说再多也没用。这次写律文,主要也是碍于景王的面子,不过自己确实也写得很认真,写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把这辈子读书处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而已。
景王的褒奖却让我回府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接下来我的去处。继续留在朝中为官?这显然是景王所希望的。但是我非常明白,变法一旦开始,以我对这次变法所作出的贡献,很可能景王会任命我一个要职,甚至宰相。
但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按照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很想退休回老家隐居,就算是粗茶淡饭、山野寂寞也不要紧,我本来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几年的积蓄已经足够我回老家盖几间房子,在山林之间颐养天年。本来我就不是一个喜欢高官厚禄的人,而此次为朝廷写律文,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刻意推托固然矫情,但要是倚仗着这点事情加官晋爵,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名利并没有什么欲望。
何去何从的问题纠缠了我一整天,晚饭后散步时,我突然想起了姜尚。姜太公是我朝的开国元勋了,这在大周谁都知道,他可真算是大器晚成了。据说他出山之前还做过很多小生意,在菜场卖过牛肉。后来大周一统天下,姜太公功劳巨大,在朝野威望也很高,不管是周武王、朝中文官武将,还是民间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尊敬他。按理说他应该理所当然是当朝宰相了,可是他却自己要求,不在朝中做官,而是去了营丘做了齐国的国君。当然了,姜太公去了齐国之后把那里治理得非常好,也算是一方诸侯,但和在朝中为相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以他的功劳,加上那么大的岁数,为什么还要不辞辛苦跑那么老远去一个小邦而不在朝中为官?很明显,姜太公他太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了。
我当然不敢自比姜太公,但倒是可以借鉴一下他的做法。
我不是一个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既不能帮助景王打理朝政,也不会领兵去征讨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我不过是个读书人,区区一个图书馆人员而已。律文既然已经写好了,我想我也应该退休了。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不过,功成身退并非一定要到深山老林里去,有的人太过拘泥了。其实,如果你有了很大的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不自我膨胀,这样自然后赢得别人的尊重,令大家都还记着你的昔日之功,这也是一种功成身退。
点击(896) | 评论(3)
范蠡①:功成身退,真是大智慧!近日我们越国已经打败了吴国,夫差那小子也被逼死了,我也打算退休了。不过临走我还要带上那美人西施,明天就去和勾践大王说说看,嘿嘿!黄元吉:李老恐怕又在思考新的问题了,变法这种事本来就不该是我们道家去做的。W。戈德温②:我觉得老子、庄子的言论很适合解释我的理想。我主张否定一切权威和任何形式的国家政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希望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建立一个没有国家的、完全平等和绝对自由的社会。国家和私有财产是违反人类理性的,必须坚决消灭之,未来社会应该是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
功成身退 姜太公的成功经验(2)
①范蠡(前517―?),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②W。戈德温(1756―1836),英国人,无政府主义理论的西方创始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智若愚 今日孔丘来访(1)
庚辰年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博客荒废很久了,也是因为我这个人的散漫。我向来做事都是这样,没什么长性。正如我在开博的时候说起的,博客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只是闲来无事唠叨几句罢了,写与不写,倒也没什么。
最近发生了不少事情,周朝依旧是战乱不断,景王的变法还在继续,但已经日益艰难了。我毕竟只是一个老朽,读过几天书罢了,不管是打仗也好,变法也罢,我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所能做的只是偶尔与景王聊聊天,帮他解除些困惑。而早前说起的关于退休之事,我也旁敲侧击地提起过几次,只是景王都不接我的话,
也只好暂时先放一放了。
今天孔丘从鲁国来看我,这倒是我没想到的。虽然在之前的博客里我也批评过他办学的一些思想,但总体来说,对于一个年轻人,我还是主张教化点悟为主。晚上请孔子吃饭,在座的还有他新收的一个学生:南宫敬叔。南宫敬叔年纪不大,听说是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小儿子,也算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礼,不过言语很少
。
孔子问我:“学生虽然愚钝,看着现在天下大乱,也想尽一点绵薄之力。我想请教李老,您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仁义的君子呢?我……孔丘不才,也想做个仁义君子,造福一方。”
听孔丘问到所谓仁义君子,我不由得皱了皱眉,说实在的,我对所谓“仁义君子”很不以为然。
我说:“其实十四年前我就和你说起过所谓的礼,估计是那时候你年岁还小,所以不太记得。在鲁国的时候我对你说过,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天下一切真理最终在于道,而不是你现在一直在倡导的什么仁义,更不是礼。刚才你也和我说起过那几位你所敬仰的古代仁义君子,你仔细想想看,其实这些人谁也没有逃脱生老病死的人生之道,现在只有在那些发霉的竹简上还留着那些假仁假义的言论。其实真正的君子,应该能屈能伸,要是天下的形势与自己的思想抱负相适应,就可以顺应潮流,出来布道;要是你倡导的东西和天下大势不符合,大可以安心在家里读书做学问修身养性,不必非要这么急功近
利地跑来跑去。对于礼乐仁义过分痴迷,就会迷失人的本性,这就好像你敲锣打鼓去抓人,那永远都抓不到,因为你敲得越响,人家跑得越快。”
其实,真正的智者应该明白,事物的准则是不一样的,礼乐仁义也是如此,好比一座山峰,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印象是很不一样的。而像孔丘整天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可见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小器自满之人罢。他所说的礼乐仁义,只是他个人立场的仁义。如果一味地自以为是,甚至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那么这种教育只能让人们更加远离本性。
说了这几句,我看孔丘脸色不大好看,估计是话有些重了。我接着说:“我听说优秀的商人,总是把好的货物藏起来一些,使别人看上去总是缺货的样子。真正的君子其实也一样,要善于掩藏自己的锋芒。那些看上去很精明的人往往都是半桶水,真正的高人表面看上去是很笨拙愚钝的,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你看你现在,在鲁国办学,讲授你的那些思想,锋芒过于外露了,这恐怕不是
君子所为。”
点击(899) | 评论(7)
庄子:这仁义的问题不是早就谈过了吗?孔丘还没明白呢?仁义不过是一句空话啊。又说什么君子……什么是君子?
孔丘: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也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智若愚 今日孔丘来访(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周文王: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只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小人藏器于身,杀心自起,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庄子:所谓君子,只有极少数是明于礼义的真君子,大半是凭借礼义而摧残人心的伪君子。
孔丘: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庄子:楼上的到处传播思想,可知道这样的道理:君子之间冷薄却亲近,小人之间甘甜却容易断裂。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孔子: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上善若水(1)
上善若水 观水有智慧,孔丘有进步
庚辰年四月 天气 今日心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尽管昨天和孔丘吃晚饭有那么一点不开心,但是毕竟他大老远从鲁国专程来洛阳看我,我总得尽一些地主之谊。于是我决定亲自陪他们师徒二人游玩一天,何况我也很久没有走动了。
早上收拾好行装,我便赶到孔丘所住的馆驿,问他想去哪里走走。孔丘听了很高兴,说:“我在鲁国时,早就听说大周的祭祀礼节非常庄严肃穆,这次来之前我就想,一定要去太庙看看。”由于今天主要是陪他们,所以主随客便,我们一行几个人就直奔太庙。阳春四月正是好天气,洛阳城中繁花似锦。只是几年来战事不断,加上最近景王在闹变法
,洛阳城中气氛有些紧张,大家也没心思出来春游。街上人不多,大片的绿荫反而衬托出几分凄凉来。
离太庙还很远的时候,孔丘就开始不断称颂太庙外观的雄伟壮观,我只是随声附和着。等到要上台阶的时候,台阶前的一尊铜人引起了孔丘的兴趣。这尊铜像本
身没有什么特别,倒是嘴上封了三道封条,显得很独特。孔丘见了便立足回头问我:“李老,这铜人的嘴为何要封上?”
我便告诉他:“这就是三缄其口。典故出自黄帝的一篇文章,就刻在铜人背后,你自己可以先去看看。”
说实话,那刻在金人背后的文章究竟是不是出自黄帝之手,也没有确切的史书记载,只不过现在大家普遍都认为是黄帝写的。我在初到洛阳的时候,也曾多次来学习这篇金人铭。还记得那时候大约也是这四月的季节,春光明媚,我只要一有闲暇就到太庙,在金人背后一站就是半天。虽然只有短短几百个字,但其中精妙,实在难以言表。
就在我沉浸在回忆中的时候,孔丘从金人背后转过来,连声说好文妙文,随后窸窸窣窣从包里掏出竹片和毛笔来,又跑到金人背后去一字一句地抄写。我对孔丘这个态度倒有些吃惊。这篇《金人铭》是劝人慎言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浓重的“无为”思想色彩,我本以为孔丘要和我说不妥了,却没想到他也这般喜欢这铭文。
回去的路上孔丘一直很沉默,我觉得气氛尴尬,便想找点话题打破沉默。谁知道我还没开口,孔丘突然说话了:“李老,我现在明白昨天吃饭时你的话的意思了。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