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梦影-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潜的超脱尘世与阮籍的沉醉酒中一样,只是一种外在现象。超脱人世的陶潜是宋代苏轼塑造出来的形象。实际的陶潜与阮籍一样,是*的回避者。”'6'从黑暗的现实挣脱,但你仍然是社会中人。隐居或许是一种途径,但你的内心却不平静,因此需要酒来麻醉心灵。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他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 '1'。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因而描绘了桃花源一样的理想社会。这个“世外桃源”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因而酒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剂良药。
“芬芳的葡萄酒谱写了古希腊抒情诗的辉煌,东方的甘冽佳酿点燃了陶渊明那不灭的心灵之光”'7'352不光是酒还有黑暗现实的作用,才造就了在入世与出世间陶渊明的诗情。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我们能看出“酒为忘忧之物,它可以使人物我两忘,遗情远世,在污浊的现实中,只有酒中天地才能实现放达人生、张扬自我的理想” '7'351酒香赋予陶渊明以诗情,诗情传达陶渊明避世远祸的心声。他之隐逸是一种遁世情怀。
萧统在他写的《陶渊明集序》里云:“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可见陶诗酒气袭人。这酒气里透出的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背离的悲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诉说着诗人的痛苦,诗人郁郁不乐的人生之悲。有志难实现,家族又在自己手中衰落。蒋星煜先生说“隐士之所以形成,从主观方面说,完全是由于个人主义或失败主义,这两个因素的作祟。凡是隐士,不是个人主义者,便是失败主义者。”'8'那我更相信陶渊明是一个失败主义者,难道仅仅是官场的失败。另一部分是社会的原因,社会已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陶渊明不会变通必然失败,最终只能归隐田园。鲁迅说得好:“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4'516所以,陶渊明也难逃世事,田园诗人之是诗人的定义,至于隐逸之宗也无非一家之言。
出世之悲是诗人无路可走的选择,人生的路很多,但是逼到绝境也只能向前。陶渊明用酒消愁,愁无尽痛亦无尽也。
结 语
陶渊明离我们远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很多。他的人生是悲凉的,从以上三方面论述其人生之悲或许不够全面,但已经可以窥其一般。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社会名显冲突,在他的诗文中可看出他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桃源仙境,又受老庄之影响具有小国寡民色彩。这与当时的政策是冲突的,因而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必然破灭,必将造成他的人生悲剧。然而,他的避世隐居却成就了他的诗文,受到后世的追捧。对于当今社会不提倡隐居,因为社会需要人才,人应该学会变通,当然要因事而定,像晋末之腐朽就应该推翻。陶渊明是一个保守之人,这从他对刘裕态度可看出,所以他的人生悲剧在那个时代是必然的。晋末有许多悲剧人物,当往往名人的悲剧最为典型。许多百姓的悲剧往往能从诗文中看出,陶诗之关注田园,写农村生活,是其对百姓的同情与心酸难诉,为农村生活作传,田园的美或许是有意让统治者关注,了解农民的劳苦辛酸。陶渊明的人生之悲,是自己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是人民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陶渊明集﹒百度国学'OL'﹒'2009…01…01'﹒
'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90.
'3'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42.
'4'鲁迅﹒鲁迅全集卷三'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
'5'鲁克兵﹒执著与逍遥——陶渊明饮酒诗文的审美观照'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6:90.
'6'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0(2):170.
'7'郭杰,秋美主编﹒中国文学史话&;#8226;魏晋南北朝卷'M'﹒长春:吉林出版社.1998.10.
'8'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16.
书海乾坤
书海乾坤
文 梦徘徊
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地方/也没有任何骏马 /能像一页欢跃的诗篇/最贫穷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而不必被迫为通行纳税 /这运载人类灵魂的马车 /是多么节俭朴素
…埃米莉&;#8226;迪金森
静思,品一种人生;独处,看书里乾坤。
花花世界,芸芸众生。总逃不出现世的滋扰。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理不明,道不完,紧随着每个人。只能在闹中取静,静里思变。方可除去心之尘杂,理出一个真实的你。静思独处,书成了你解开心结的钥匙,书亦成了你剪断三千烦恼丝之所在。方知佛家诵经念佛之用也。
(一)
昔者,曹操曾以杜康解忧。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一醉方休。醒后,酒亦是酒,愁亦是愁。况不如展书阅卷,梳理一下身心,在书的海洋寻一个静谧的天地。找寻自身忧愁的症结。或许,你只是闲人自扰。或许,你只是一时怄气。书有书的芬芳,酒有酒的陈香。酒醉人,醉于肉体。书醉人,醉于精神。可知心有不平,应观书思变,审时度势。因而书可以改造一个人的魂灵,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改变一个人的头脑。
生活的烦恼排解不了。静下来,沏一杯茶在桌前。打开一本书,静静地品、细细地读。那书最好是优美的散文,那书最好是恬静的诗歌,那书最好是清新而幽默的小说。
你可以看一看名家的散文,比如冰心、张爱玲、毕淑敏……她们的散文文字优美,不甚难懂,散发着女性的芬芳 。细腻的文笔中有一种清新的美,可洗尽你心头的铅华。
你可以读一些恬静而舒缓的诗歌,如新月诗、朦胧诗……在诗中寻美得意象,再甜美的文字里驰骋,心也会沉醉。
你可以读一本幽默而浪漫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或许适合你的口味,作者幽默的文笔,情节的波澜起伏,不同人的爱情观会给你不同的感触。或许,你更钟爱《众生皆灵且美》里的田园风光。在人与动物的和谐世界中感悟动物的可爱,体悟一位兽医的心,找寻自己的生活之美。
没有大段时光让我们去烦恼。书是生活的开胃剂,不管何时,何种情况,何样心境下,你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我不能答复你,这因人而异。
世上之书千千万万,终其一生也读不完。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因为书有好坏,有你喜欢之书,必有你厌恶之书。择其所好,去其不好。方可增长才干,润泽心智。
(二)
不读书者,不知己之无知,往往认为别人不如己。正所谓无知者无谓,卖弄自己的一点陋言,却要与人逞口舌之争,实则无智也。不读书便不知大家风范,囚困于狭小的空间。不读书便不明智者思辨,拘囿于思维的定式。因为无知你就有读书的欲求,阅读就成为你摆脱平庸的理由。
孟夫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可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因而读书要辨清良莠,取书中之精华,去书中之糟粕。
看坏书如同吸食鸦片,越吸越上瘾,最终难以自拔。何为坏书,坏书即对身心无益,读罢毫无意义。供人一笑而已。无内涵,无深意。耗了时间,却无所得。然书海之坏书多不胜数,真难剔除得尽。不读不知其坏,不读不知其好,因而坏书的区分要看自己之辨别。
还有一种“坏书”是某一时代的坏书。比如《红楼梦》、《*》……如果书的内容与当时的历史离经叛道,必然会被时代打上坏书的烙印。而这样的书却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而阻止不了他的流行。“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这深沉的呼喊穿越了多少时代。真正的爱一个人难以解脱,以致达到畸形的变态。为亨伯特悲哀,为洛丽塔伤怀。亨伯特绝不是好父亲,却是痴迷的爱人。洛丽塔不是一个好孩子,却懂得了什么是爱。亨利&;#8226;米勒不被承认是因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而不受世人接受。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颤。亨利&;#8226;米勒是美国“垮掉派”作家的代表,他为自由写作开辟了道路。读其《南回归线》只觉得被作者逻辑弄得迷雾重重,他的想象及语言像海一样深邃而宽广,常在浅滩嬉戏的人一时适应不了,只有精读慢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而今人读书多半为消磨时光,娱乐身心。再者,为应付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为功名、为利禄……读书变得失去了意义。书成了奴仆,需之则找,不用则弃。读也非所读,而是依样画葫芦而已。老师论文题目一出,则多数人网上“百度”之。
(三)
“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以生命的有限去面对无限、追逐无限”,而不是珍惜有限,利用有限。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我们才要在有限的光阴中多读书,多摄取人生的真味,改造自己的灵魂。把有限化为无限,把无形变成有形。那就让灵魂的种子化为书中的文字,品味另一种人生。
智慧女神雅典娜播下了智慧的种子,而世人要想采得智慧的果实则必然经历一番努力。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正采得智慧果实的人,他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但记住英雄也有其悲剧。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品《三国》看《水浒》其中的英雄群像留给后人不尽的遐思,如人在目前,活灵活现。看《杨家将》对杨家的出生入死为朝廷的忠心而赞赏也感不值。对潘仁美的无耻与巧言令色而气愤。读《说唐》为薛仁贵叫屈,凭什么功劳让你张士贵夺去。当张士贵得到应有的报应,又为薛仁贵祝贺。读《说岳全传》为岳飞的忠肝义胆、大义凛然却造小人谗害而潸然泪下。
不读《第七崇拜》不会了解什么样的人是悲剧英雄。“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回敬上帝的礼物也是用人的形象创造上帝。”英雄是人们捧起来的,悲剧也是众人酿成的。当命运的摩天轮把英雄人物们一个个运转到巅峰时,不管他们止步还是向前,都一定会把英雄们摔倒脚下碾得粉碎。因而我们看到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苏格拉底、拿破仑、屈原、项羽、岳飞等古今中外的悲剧英雄人物。书中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滩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排之。”可见悲剧英雄人物的出现是一种物质力量与另一种物质力量的较量。伟大也好,英雄也罢,他们自有受人崇拜之处,也有受人蔑视之点,否则人类将没有进化,也不会有英雄们的悲剧。
看许多的书多为英雄所作,但多数英雄是悲剧英雄。读到伤心处无奈也,只能站在历史的这岸慨叹惋惜。书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看到了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面临前一代不同的历史条件,前人没权力决定后人怎样做,后人也没有资格来妄加评说前人。
(四)
读书应读出书中韵味,体会书中的意义。如果一个人看《红楼》不去可怜主人公而去艳羡故事里的奢靡生活,则一无所获。但人无完人,谁又知道谁的心呢!读书的韵味在于利用别人的头脑来重塑自己的头脑。不读《寂静的春天》你怎么知道农药危害人类环境哪!作者向人类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环境污染。不看《世界未解之谜》你不知道世界上的难题还有很多,你在这世界里是多么渺小。
读书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