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鬼故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潍水狐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3 本章字数:781
潍县李先生有一宅院,这一天某老翁上门租房,出价五十两黄金。李先生答允了,过了好久却不见老翁回音,李先生嘱咐家人将房子重新出租,第二天老翁出现,说道:“房子已经说好租给我,怎么又转租旁人?”
李先生道:“好久没看见你,我以为你不来了呢。”老翁道:“我准备在此处久居,怎么会不来?之所以迟迟未至,是因为搬家日子定在十天之后。”说着又预付了一年订金,嘱咐道:“这一年内,即使房子空置,你也不要再管。”
李先生问“十天后你真的会来吗,可不要诳我。”
老翁道:“你放心,一定会来。”
十天很快过去,仍是不见老翁踪影,李先生决定亲自上门拜访,到了老翁家,只见双扉紧闭,厨房中炊烟升腾,隐约听得大厅中人语喧哗。
李先生递上刺帖,老翁闻讯,亲自出来迎接,笑语可亲。吃了一顿饭,李先生告辞离去,回家后送了一些礼品给老翁,老翁也命人回赠礼品,丰盛隆重,远胜李先生所赐。
过了数日,李先生设宴邀请老翁,尽心款待,席间,李先生问道:“老丈是哪里人氏?”老翁道:“陕西人。”李先生道:“陕西据此路途遥远,为什么来潍县安家呢?”
老翁道:“贵乡乃福地,陕西不可居住,不久将有大难。”当时天下太平,对于老翁言语,李先生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深问。
隔了一天,老翁摆酒席回请李先生,饮食供给,十分奢华,李先生暗暗惊异,怀疑老翁身份显赫,可能是朝中退休的大官。老翁因为两人交好,遂坦言来历,自称是狐妖。
李先生更加骇然,逢人就宣扬此事。县里官绅闻言,纷纷骑马上门,与老翁结交,老翁一一热情接待,礼数非常周到,但惟独不与县令交往,李先生问他原因,老翁道:“你是不知道,县令上辈子是一头毛驴,如今虽然统治一方百姓,其实是个见钱眼开的小人,老汉虽然不肖,却也不屑与之为伍。”
这是康熙十一年的事情,不久陕西蒙受兵乱,传闻狐妖善能未卜先知,看来不假。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张诚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3 本章字数:3850
张老汉,河南人,祖籍山东。明末山东大乱,张妻为清兵掳掠,生死未知。张老汉客居河南,又娶一妻,生子张讷,没过多久,妻子死去,续娶牛氏为妻,生子张诚。
牛氏性格凶悍,很不喜欢张讷,待之如牲畜,给他吃残羹冷饭,让他穿破衣烂鞋,晚上睡觉也只给一张草席。
牛氏每天责令张讷上山砍柴,以一担木柴为限,少砍一根则拳脚相加,藤条鞭打,百般虐待,惨不忍睹。暗中却以锦衣玉食喂养亲生儿子张诚,又让他进入师塾读书。
过了几年,张诚年纪长大,性格善良孝顺,经常劝说母亲不要为难兄长,牛氏不听。一日张讷上山砍柴,忽然间风雨大作,只得躲在巨石下避雨,等到雨停日出,张讷腹中饥饿,也没力气砍柴了,怅然回家。牛氏见他没完成任务,大怒不止,不给饭吃。张讷饥火烧心,饿得躺在木板上睡觉。
张诚从师塾回来,见兄长神情委顿,问道:“生病了吗?”张讷叹气道:“没病,就是太饿。”张诚询问原因,张讷如实相告。
张诚闻言,闷闷不乐,过了一会拿了几个烧饼回屋,张讷问道:“哪来的烧饼?”张诚道:“我从家里偷了点面粉,请邻居阿姨帮忙烙的,你快吃吧。”
张讷点了点头,三两口吃完烧饼,嘱咐道:“以后不能再这样了,要是给母亲知道,会责罚你的。况且一天只吃一顿饭,也饿不死人。”张诚道:“兄长身体羸弱,哪有力气砍柴?母亲实在是太过分了。”
次日吃完饭,张诚偷偷上山,来到兄长砍柴的地方,张讷惊问道:“你怎么来了?”张诚道:“来帮你砍柴啊。”张讷问“谁叫你来的?”张诚道:“我自己的主意。”张讷摇头道:“别说你根本不懂砍柴,就算会砍柴,我也不能让你干这种粗活啊。快回去吧”
张诚不听,手脚并用,将树枝一根根折断,口中说道:“树枝好硬,明天一定要记得带把斧头。”张讷走近观看,只见弟弟手掌磨破,鞋底磨穿,又是心痛又是怜惜,怒道:“快回家!你再不走,我就用斧头自杀。”张诚无奈,只得折返。张讷一直送到半途,傍晚回家跟教书先生说“我弟弟年幼,请先生代为看管,不要让他四处乱跑,山中虎狼很多。”
先生说“张诚中午私自外出,我已经责打了他。”
张讷回去对弟弟说:“不听兄长言,挨打了吧。”张诚笑着摇头“没有这回事。”
第二天张诚又拿着斧头上山,张讷怒道:“我不是叫你不要来了吗?怎么不听话。”张诚微笑不语,只是拿着斧头一下一下劈砍树枝,累得汗流浃背也不休息,等到劈完一捆柴,便默默回去。
老先生责骂道:“怎么又溜出去鬼混了?”
张诚实言相告“学生没有鬼混,只是去山林帮哥哥砍柴。”
老先生闻言,脸色顿时和蔼,笑道:“好孩子,真懂事。”从此不再禁止张诚上山。
这一天张诚兄弟与几名樵夫一道在山中砍柴,忽然间跑出来一只猛虎,一口咬住张诚,飘然遁去。张讷不顾危险,随后追赶,一斧子砍中老虎腿胯,老虎负痛狂奔,顷刻间逃得无影无踪。
弟弟生死未卜,张讷急得嚎啕大哭,众樵夫百般劝慰,张讷哭道:“我弟弟虽然是后母所生,但为我而死,我怎能独活?”说着以铁斧自残脖颈,入肉寸许,血流如注,昏死过去。
众樵夫大骇,慌慌张张撕下衣布包裹伤口,抱着张讷回家求救,牛氏怒骂道:“张讷,你害死我儿,在脖子上砍一刀就想推脱责任吗?”
张讷呻吟醒转,说道:“母亲不要烦恼,弟弟若死,我一命赔一命,绝不贪生。”众樵夫一旁劝解,牛氏怒气稍歇。几名大汉合力,将张讷扶到床上休养,张讷创口疼痛不能入眠,又挂念弟弟安危,惟有昼夜哭泣。
张老汉担心儿子伤情,偷偷拿了一些稀粥给张讷食用,被牛氏发现,大声责骂,张讷不愿父亲为难,遂拒绝吃喝,三天后便死去。
村里有走方巫师,四处游荡,张讷鬼魂飘荡,路遇巫师,问道:“大师,见过我弟弟吗?”巫师摇了摇头,说道:“跟我走吧。”
两人来到一处都城,只见一皂衫人自城内走出,巫师上前询问“鬼仙,见过张诚吗?”
皂衫人拿出一张度牒翻阅,说道:“男女百余条鬼魂,内中没有张诚。”
巫师问“会不会在别的文牒上?”
皂衫人道:“此路归我管,不会弄错的。”
张讷不信,强拉着巫师进城搜寻,只见城中新鬼旧鬼云集,往来行走,也有认识的,上前盘问弟弟行踪,都回答说不知道。
忽然间众鬼魂齐声大叫“菩萨来了。”
只见空中飘来一座五彩莲台,毫光绽放,上面坐着观音大士,仪容端庄。
巫师小声对张讷道:“公子福分不浅,菩萨几十年才来一次阴司,降福去灾,拔除苦恼,正好让你赶上了。”说话间拉着张讷跪倒在地,众鬼魂亦纷纷跪倒,顶礼膜拜,合掌齐诵慈悲救苦之声,轰轰隆隆,响彻四野。
菩萨以杨柳枝遍洒甘露,细如尘丝,俄尔光芒散去,菩萨已然消失。
张讷只觉得脖颈中清凉舒适,用手一摸,刀伤痊愈,不再疼痛。巫师将他送回老家,一人一鬼作别。
张讷已死去两日,忽然间苏醒睁眼,叙说经过,口中坚称“弟弟还活着。”牛氏不信,骂道:“事到如今,你还想编造谣言?”
张讷不敢与母亲争辩,跪倒在地,与父亲作别,说道:“孩儿势将踏遍神州,纵使穿云入海,也要找到弟弟踪迹。一日不见弟弟,一日不回家乡。请父母多多保重,就当没有我这个儿子好了。”语毕,大踏步出门而去。
张讷外出寻弟,穿州过府,很快就盘缠用尽,只得一路乞讨,一年之后,辗转来到金陵,到了此刻,他容貌憔悴,浑身破烂不堪。
这一日上街探访张诚消息,忽然间马蹄声响,迎面驰来十余匹铁骑。其中一匹白马,上面坐着一位长官,年约四十,相貌威武;又有一匹小黄马,上面坐着一位少年,眼光流动,频频注视自己。
张讷心想“这肯定是富家公子,我还是不要招惹。”低下头一动不动。
那少年骑马来到面前,跃下地面,又惊又喜,口中叫道:“哥哥,你不认得我了吗?”
张讷抬头凝视,眼前少年竟然就是张诚,大喜若狂,紧紧拽着弟弟手掌,失声痛哭。张诚亦是伤感落泪,问道:“大哥,你怎么落魄成这般模样?”张讷笑道:“这一年多来,我踏遍三山五岳,四处寻找弟弟,老天开眼,今日你我兄弟重逢,实在是太好了。”
张诚走到那长官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那长官点点头,命令手下腾出一匹空马给张讷骑乘,一行人快马疾驰,来到一处官邸。
那长官请张讷在大厅坐下,仆人送上茶水,张讷喝了一口,迫不及待问起弟弟逃生经过。
张诚一一说了。
原来那天他被老虎叼走,不知什么时候给扔在路边,在草丛中昏睡了一夜,恰好张别驾从此处经过,救了自己一命。两人言语交谈,张诚得知自己所处之地距离家乡甚远,急得直跺脚。张别驾说道:“寒舍就在不远,小兄弟如果不嫌弃,跟我一起回去,先养好伤势再说。”张诚点点头,无奈下跟着别驾来到金陵,休息了几天,伤势痊愈。张别驾自己没有子嗣,又好心收养张诚为义子,刚才父子二人路过街道,不想却与哥哥兄弟相逢,实在是意外之喜。
张讷耐心听完故事,忽然间拜倒在地,口中不住向张别驾致谢,两人客套了几句,张别驾吩咐下人摆上酒席,张诚则进屋拿了许多新衣服给哥哥换上,三人坐在一起喝酒。
张别驾问道:“贵家族在河南有多少人口?”张讷道:“没有。我父亲是山东人,流落来到河南。”张别驾道:“我也是山东人,公子老家在何处?”
张讷道:“听父亲提起,似乎在东昌府。”
张别驾惊叫道:“那是我同乡。为什么流落到河南?”
张讷道:“明末清兵入境,抢走前母,父亲遭受兵祸,倾家荡产,逃难来到河南,做些小生意谋生,后来娶了家母为妻,便在河南定居。”
张别驾问道:“祖上叫什么名字?”
张讷道:“我爷爷叫张炳之。”
张别驾闻言,嗔目结舌,低着头默默沉思,忽然间匆匆离去,走入内室。
没过多久,太夫人出来见客,问张讷道:“孩子,你真的是张炳之孙儿?”张讷点头道:“不错。”
太夫人失声大哭,指着张讷对别驾说“他是你弟弟啊。”张讷搔搔脑袋,问道:“太夫人言语玄奥,我不太明白。”
老太太道:“孩子,我就是你那位被掳走的前母。我跟你父亲生活了三年,被清兵抓去,那时我已经怀有生孕,嫁给黑固山为妻,半年后生下你哥哥。又过了半年,黑固山死去,你哥哥继承他爵位,官至别驾,如今已经解任。你哥哥经常思念生父,派人去山东寻找了数次,都没有结果,谁能想到他已经迁徙至河南?”
又对张别驾道:“你自作主张,认弟弟为子,真是荒唐,要折福的。”
张别驾道:“我问过张诚来历,但他没说自己是山东人,想必是年纪小不记得。”
一家团聚,三兄弟序过年龄,别驾四十一岁,是为大哥,张讷二十一岁,是为二哥,张诚十六岁,那是三弟。
张别驾突然间多了两名弟弟,喜不自禁,坐卧同席,朝夕不离。私下里跟母亲商量回归故里,太夫人担心前夫不能相容。张别驾道:“能相容就在一起过,不能相容就分开过,但父子相认天经地义,天下间哪有没有父亲的儿子?”
于是卖掉宅院,收拾行囊,母子启程返乡,数日间来到河南,张讷兄弟先去给父亲报信。
老父亲自张讷离去,不久牛氏病死,独自一人孤孤单单生活,形影相吊。忽然间见到张讷,高兴得恍恍惚惚,又见到张诚,更是喜极而泣,泪水潸潸而下。
张讷禀明父亲:大哥母子二人也回来了。
张老汉闻言,愕然呆立,一日间数闻喜讯,真有些不知所措。过一会,太夫人与别驾来到,随行丫鬟仆从多不胜数,里外站满。
张诚不见母亲行踪,忙开口询问,得知牛氏已死,悲痛欲绝,哭昏了过去,良久方醒。
往后的日子,张别驾出资建造楼阁,一面请先生传授两名弟弟学问,一面经营家业,过得数年,人丁兴旺,牛马满屋,俨然成了巨富之家。
正文 第七十九章 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3 本章字数:551
北直界某村庄有飞龙堕地,身躯笨拙,爬入一官绅府邸,门宽四米,刚好容纳巨龙通行,龙入屋中,家人畏惧,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