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传--奇 >

第19章

传--奇-第19章

小说: 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秩序井然,衣着鲜亮;苏雪奇也见过广场群演和马路边上搭台的商演,演出极具煽动性,群众是临时聚拢来的,有的看的时间长一点儿,有的站一站马上又走了。
  当苏雪奇和耶律远山两个人终于来到东南角楼附近时,他们看见远远望去的一片有瓦顶的方方正正的大房子,也有竹木席子等材料做顶搭建成的方方正正的大棚,四周用木板围起来做墙壁,有点像我们今天在码头看到的集装箱。两个人一路走过去,见瓦子门口贴着花花绿绿的纸,上面写着里面勾栏里演出的节目和演员的名字,像现代的海报一样;有的则是在门口挂着绢制的旗牌、帐额,横在门口上面,像现代的横幅一样,还有的门口的旗杆上挂着靠背等装饰物或者演出道具,吸引观众进去观看。瓦子外都站着一个伙计,见有人从门前过,老远就吆喝着请人进去。
  苏雪奇和耶律远山走进瓦子,立刻被里面喧腾鼎沸的场面吸引了。只见瓦子里面又分成大大小小很多个区,每个区都围坐着很多人,高兴地在看台上的表演。戏台比观众席要高出一些,大约有一米左右,台口处用栏杆围了起来,栏杆上还画着花鸟虫鱼各样的花纹。苏雪奇暗想,原来这就是所谓“勾栏”之名的来历了。
  苏雪奇对“勾栏”的全部印象来自小的时候看的一本叫做《飞龙全传》的演义小说,里面讲到后汉的皇帝荒淫无道,在汴梁城里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御勾栏,年轻气盛的赵匡胤和几个朋友跑去私坐了龙椅,大闹勾栏院后,这才离了汴梁去施展他的人生和抱负去了。
  苏雪奇仔细察看每一个勾栏,大抵都分成演员准备表演和休息的后台、演员表演的戏台和观众观看表演的观众席三部门分。戏台和后台都搭在勾栏的高台上,中间用一块锦布隔开锦布上还另挂着画着人像的锦布,看上面的人像应该是个神仙。锦布旁边一角留了一个门,门上挂着帘子。再看下面观众席,也分成两部分。戏台下面围着戏台有一些木头的座位,正对着戏台的前面位置较高的地方,最里面正中间供着牌位,点着香,摆着水果、蜜饯,地上则摆着一些做工考究的座椅。苏雪奇看了位置的高低和座椅的差别,再看坐在不同区正在看表演的观众,木头座位里大多坐着黑白两色衣衫的人,而上面做工考究的座椅上的人则各色衣衫都有,知道这两种观众席天然地给观众分好了等级。
  每个勾栏表演的内容都绝不相同。苏雪奇还好,她对形式的兴趣多过内容,毕竟她在现代看过那么多表演,古今中外什么内容、什么样式都有,但是真正的古人表演是什么样的,其实在现代已经没人真的知道了。没有影像资料,只靠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的记载,大部分也只能凭想象力去补充了。耶律远山不一样,他第一次来汴梁,看什么都新鲜,都没见过,如今来到这样繁华热闹的娱乐场所,看着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两个人先是在一个皮影戏的勾栏坐下,看了一会儿。
  耶律远山对自己会动的假人、假马、假车、假船非常吃惊。苏雪奇给他解释,那些会动的假人、假马、假车、假船都是用驴皮或者牛皮做的。皮影人的头、身体、屁股、腿、胳膊和手都是分别雕刻最后缝在一起的,每个部分都分别用铁丝和竹杆连起来,表演时演员手里提着竹杆站在后台,中间蒙一块白布,点上灯,手上动作不断,口中念念有词,两三个人就可以同时操纵好几个皮影人儿,演出一台精彩的皮影戏,正所谓“一口道出千古事,双手操纵百万兵。”
  耶律远山听了苏雪奇的解释,更加高兴了。他说:“你们宋国人虽然不会骑马、打猎,但是,你们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意儿,我们契丹没有。像这个皮影儿戏,真是有意思。我们契丹有的是牛马,每天每年杀死的牛马不计其数,剥下来的牛皮堆在那里,除了做些水囊、酒囊、鞋帽、毡帐之外,还剩下很多,如果能够把你们宋国的皮影儿戏带到我们草原,那真是太好了!”
  苏雪奇笑道:“当然可以了。二哥可以找几个皮影艺人,多给他们一些钱,带他们回契丹住上几个月,让他们把这门技艺传给契丹人。”
  耶律远山道:“妹子的主意不错。如果契丹人也能表演皮影戏,相信大王和草原上的兄弟们一定都会非常高兴的。”
  苏雪奇听耶律远山说起契丹的大王,就接着说:“相信一定是这样的。听说皮影儿戏从汉代就有了。汉代你知道吗?大约是一千一百多年前的时候,那时的皇帝是汉武帝,他有一个最喜欢的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的非常早,汉武帝非常思念她,常常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有一个人知道汉武帝是因为想念李夫人所以才彻夜难免,他就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用牛皮雕刻了一个和真人一样大的李夫人,在上面涂上颜色,学着李夫人生前的动作,在屋里挂起一块白色的锦布,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在锦布外面观看,而这个做皮影儿的人则贴着锦布在后面操纵着皮人,那皮人的影子就隔着锦布像真正的李夫人一样动了起来。所以说,皮影戏原本就是宫廷戏,唐代的时候在宫廷中达到了全盛,到了近代才流入民间,老百姓也可以大饱眼福,观看欣赏了。二哥你说把皮影戏带到契丹去,相信契丹的上上下下一定会喜欢的!”
  耶律远山听苏雪奇这样说,高兴地说:“妹子知道的真多,妹子也觉得契丹也可以有自己的皮影戏。太好了!我要好好想一想,看看能不能这次走的时候就带几个皮影艺人回去。”
  苏雪奇又说:“不过……我们中原人对你们契丹的了解还不多,而且说起去北方心里还是很害怕的,如果二哥真想带我们中原的皮影艺人回去,除了多给他们钱之外,最好还能在安全上给他们保证。”
  耶律远山笑着说:“妹子说得对。钱不是问题,安全更不是问题!两个我都能保证。”
  苏雪奇听耶律远山这样有把握,就说:“既然二哥这样有把握,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愿意和你回契丹的皮影艺人的。”
  
  苏雪奇陪耶律远山看了一会皮影戏,台上演的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艺人闪转腾挪,口中唱的是赵匡胤如何仁义如何深谋远虑,不杀一人而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将军拥兵自重,政权不稳定的弊端。苏雪奇笑笑,心想这也算是为本朝歌功颂德的正剧了。
  看完皮影戏,苏雪奇和耶律远山付了钱,从这家皮影勾栏里出来,又去看了杂技表演。杂技表演虽然精采,但在苏雪奇看来还是太小儿科了,尤其让苏雪奇难过的是一个小男孩在顶碗的时候,不小心失手把碗掉在了地上,他的爸爸马上跑上去拿鞭子狠狠抽了他三鞭子。小男孩看上去也就八九岁年纪,挨了鞭子,扁着小嘴,眼角挂着泪,把台上的碗捡起来,重新放在脚上顶了起来。苏雪奇一时气愤,真想上前去拦住孩子的爸爸,训斥他几句,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她知道在过去,这些表演节目的艺人,社会地位都很低,很多手艺或者技艺一代代地传下去,靠的就是苦练和棍棒,哪个身怀绝技的艺人身后不是一把血泪史呢!就像小的时候在大街上看到耍猴的,猴子表演的稍有懈怠,耍猴人的鞭子就招呼上了。人虽然不是猴子,但是……但是……
  苏雪奇觉得无法说服自己,又无法改变什么,就站起身,拉着耶律远山离开了表演杂技的勾栏。
  两个又去听说书人说评话。勾栏里说得正热闹,听众很多。说书人讲到精采处眉飞色舞,听书人则是张着嘴听得目瞪口呆,正应了那句话,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苏雪奇坐在那儿听了一会儿,好像讲的是瓦岗寨,但是因为说书人用了太多了土话,再加上古代的河南话和今天语音语调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她也不能听得太明白,就更不用说是耶律远山了。两个人坐在那里听了一会儿,都觉得有些索然无趣,于是离开了说书的勾栏。
  苏雪奇和耶律远山在瓦子里的各个勾栏中流连,发现瓦子里除了那些演剧说书讲史做傀儡戏的,还有很多卖药的、算卦的、卖旧衣服的、开赌摊的、卖吃喝的、唱小曲儿的……行行色色,什么都有。瓦子里每处勾栏都有很多观众在看表演,就是那些卖药算卦唱曲儿的也被路过的人围得满满的。有时候哪个地方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黑鸦鸦的人,旁边路过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拼了命地想要挤进去看个究竟。
  苏雪奇心中感叹,这宋代人真是会享受!就是在现代,还没有哪个地方的娱乐可以像宋代的瓦子一样,将本时代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融于一体,为其提供一个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呢。更何况这瓦子里不但是娱乐,还有其他商业活动在活跃地进行着。
  
  苏雪奇自从前日和马鸣去了御街,见识了宋代的夜市,这几日又和耶律远山在酒店、茶馆、瓦子、大街小巷、坊坊厢厢相间各处流连,见识了宋代的各行各业,开始逐渐了解了一些宋代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也知道了一些宋人的行事作风,她不禁要感慨:到底是经历了一千多年之后的现代更进步一些呢,还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已经很文明很进步了呢?
  拿酒店来说,宋代的酒店餐具基本上都是银的,小二见客人来了,就过来摆上银碗筷,然后写了菜单就放心地走了。有时候在小店里吃的那点东西只不过十几二十文钱,但是用的餐具却值几两银子,但是店家从来不担心客人会在离开的时候偷偷裹带了店里的银器而去。再比如茶博士点茶的时候,就当着客人的面,细细地将茶饼或者茶粉倒入茶钵内,一招一式都在客人的面前,手法利落,充满生活气息和市井特色。
  关于这宋代的“点茶”,让苏雪奇想到了现代的所谓“茶艺”,喝茶本是人们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现代人来说,这简单的事情竟然也成了一门特别的手艺,不知道到底是西方文明为代表的咖啡魅力实在太大,还是东方文明为特色的茶的魅力实在太小了呢?亦或者是中国人在近代被失败打击得失去了自信,所以祖祖辈辈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都遭到了质疑而发生了改变呢?
  苏雪奇本来是不习惯宋代的“马桶”的。这宋人的马桶是名副其实的“马桶”,用的时候需要扎个马步,将溲溺之物排在大木桶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冲水设备,家里放着个便桶,你说恶心不恶心?但是,苏雪奇最近有了新想法。这马桶虽然恶心,但是宋代人却很勤快,每天早晨都有沿坊挨厢逐门逐户收便溺的人,这些人叫做“倾脚头”。这些倾脚头每个人各有一片长期的商铺、住家主顾,互相之间不能越界到别人的地盘上去收便溺。这让苏雪奇想起法国的凡尔赛宫。苏雪奇记得在文章中看过,说是以前凡尔赛宫没有厕所,王公大臣们可以随地大小便,然后待从们再将其打扫干净。凡尔赛宫建于17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比宋代晚了整整六百年,随地便溺现象却依然在上流社会的宫廷存在甚至盛行。那么宋代时候的百姓们已经家家户户都使用马桶,并且每天有人定时来收走桶内之物,与法国相比不知道要进步多少。还有就是宋代的香水行也令苏雪奇非常惊讶。她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香港电视剧,里面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故事里的几个主人公喜欢去泡澡堂。当时看电视剧的时候,苏雪奇还觉得编剧胡闹,现在想来可能是真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像这种袒身露体的事情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出现。当初她以为古人不可能聚众洗澡,如今看来只不过是她的井底之见,孤陋寡闻罢了。苏雪奇还是想到了法国。法王亨利四世时期,上至国王下至百姓还都不愿意洗澡,后来他的儿子路易十三倾国之力将意大利的香水和香皂制造高手请到法国来,从那以后法国人才开始从“臭人”变成了“香人”。
  让苏雪奇感慨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她最近以来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她知道这些还都太表面化,没有真正触及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深层次的东西。但是,仅就这些表面化、浅层次的观察所得,已经足以令她对时代和文明进行思考和反思。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回到现代,回到北京,但是她想,如果能够回到现代的话,她一定要做点什么,写点什么,让现代人真正去认识古代、了解古人,进而真正的认识现代,了解自己。
  
  回到宋代这段时间,苏雪奇的生活完全变了。北京的生活节奏是现代的,是快的。北京太大了,而且在越变越大,每天睁开眼睛如果想做点什么事情,计划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