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

第964章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964章

小说: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沈默停了下来,学生们都屏息静听,在等着老师的下文,整个酒楼都沉浸在肃穆端庄的气氛中,仿佛地上掉根针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沈默含着微笑,从丹田里迸出两个字来:“克己!”

    “克己者,克制sīyù,严以律己也!简单说,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便听沈默沉声道:“这个你们都不陌生,孔夫子的仁恕之道嘛……但我今天要说,却是其现实意义。那就是你的理想越远大,就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那些这次没有及第的。请问中进士难吗?对一般士子来说当然难,但对你们来说,其实已经是可望可求的事情了,可为什么却功亏一篑呢? 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被huahua世界牵扯了太多的jīng力,没有把全部身心都扑在用功上?有道是‘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须知道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回去好生用功三年,来日我与尔等共饮庆功酒!”

    那些没有及第的,被他说得又羞又愧,但也十分感动,感jī老师没有忽视他们,自然也牢记他的谆谆教导。

    话锋一转,沈默又对那些即将参加殿试的贡士们道:“你们呢,虽然被侥幸取中,但也没什么好自满的,后天还有殿试,殿试之后还有馆试,那是一刻也松懈不得。漫漫仕途,其实刚刚开始,你们还什么都不是。若是此刻就开始飘飘然的放纵自己,将来回想起来,必定会抱憾终生的……话就说到这儿,都好自为之吧,为师等你们的好消息。”说完之后,沈默便与众人饮了最后一杯,先行退席了。

    被他浇了这盆冷水,那些自从放榜后,就陷入亢奋的贡士们,终于惊醒过来,是啊,后日的殿试可不是走过场,而是决定题名录上名次,决定一生命运的大考啊!

    想到这里,原先觉着老师有些不近人情的学生,也全都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对这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的严师,也愈尊敬起来。

    于是原本预定好的连日狂欢取消,没考上的举子收拾行囊,即刻离京返乡,剩下的则足不出户,在屋里好生平心静气,摒弃心中的浮躁,以严肃的态度迎接不日到来的殿试。

    ~~~~~~~~~~~~~~~~~~~~~~~~~~~~~~~~~~~~~~~~~~~~~~

    隆庆二年三月十九日,丙辰科殿试在紫禁城建极殿举行。

    四百零三名新科贡士,便如他们的前辈一般,自黎明入大内,历经点名、搜身、教规矩之后,终于目睹了皇宫的的真容,无不为那种威严肃穆、宏伟神圣的气势所震慑,不由得自感渺xiao,无不升起敬畏之心。

    他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列班于丹陛两侧,待站定之后,便问得乐声大作,黄钟大吕、萧笙簧笛、编钟铜磬相伴而奏,一股庄严之感扑面而来,沁人心肺。就在这奏乐声中,大明九州十方、兆亿子民之主——隆庆皇帝朱载垕,在华盖、宝扇的仪仗下,出现在众人面前。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万岁之声,让年轻的隆庆皇帝也有些jī动。对于自己登基以来的头次抡才大典,他其实十分重视,为了调整状态,给他的‘天子mén生’留一个好印象,硬生生以生病为由,将此次殿试拖后了四天。

    不过jī动归jī动,让隆庆在这么庄严的时刻,对着这么多高级知识分子讲话,还是有些勉为其难。尽管反复背了几天演讲稿,但是在训话时,还是出现了忘词和冷场,好在谁也不敢笑话皇帝,都绷着个脸,默不作声的听着就是。

    直到后半段,隆庆才找到感觉,说话也顺溜了,可是准备的说辞也用完了,只能意犹未尽道“开始吧……”

    于是大部分官员退场,只留下大学士陈以勤、吏部尚书杨博、礼部尚书高仪、詹事府詹事马自强,以及一干礼部官员做监考。

    待到闲杂人等一概退出,隆庆便亲自用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开封,然后授予身边的大学士陈以勤,陈阁老手持着试题,大声宣布道:“隆庆二年,戊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其转jiao给礼部尚书高仪,最后由高仪公布题目:“圣上钦定策论一道:曰《外攘内安之道》!”

    嘉靖年间,都是要考策论和青词的,隆庆皇帝对先帝崇道深恶痛绝,自然不会再让贡士们堆砌那种毫无意义的华丽辞藻。

    但对很多人来说,省了青词并不是好事儿,因为策论考的不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考察他们对国政民生的了解程度,xiong中有没有经纬之策。这对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们来说,可不如憋一篇四六骈文容易了。

    越是这种看似可以自由挥的东西,越是让考生伤透脑筋,许多人越想越觉着脑中一片浆糊,只能套用那些绝对不会错的圣人之言,来把文章尽量写得华丽些。当然他们也不太担心,毕竟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情况,谁也没当过官,更没接触过政事,就算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又有几个能把大明当今的攘外安内之道说清楚呢?

    据说往年也多是如此,最后jiao上来的卷子,大都辞藻华丽、空dong无物,为了评出高低,阅卷大臣只能比较他们的书法……就是所谓的‘台阁体’,写的字越是方正、光园、乌黑、体大,就越会得高分。

    所以一直有江湖传闻说,其实在殿试中,书法要比文章更重要!只是到底如何,谁也无法证实……因为哪个阅卷大臣,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以字取卷,就像不承认他们会以貌取人一样。

    ~~~~~~~~~~~~~~~~~~~~~~~~~~~~~~~~~~~~~~~~~~~~

    殿试只一天,日暮jiao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jiao读卷官八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o’、‘△’、‘’、‘1’、‘x’五种记号,得‘o’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o’最多的十几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hua,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呈‘同进士出身’。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yù进翰林院,还要再经过庶常馆的馆考,综合殿试的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但因为殿试是皇帝钦定的名次,为了避免找不痛快,负责馆考的官员,一般不会再改动名次。除非有特别优秀,不忍不取者,否则三甲和二甲名次靠后的进士,是没可能成为庶吉士的。

    如果说会试决定举子能否入得了进士mén,那殿试就是决定他高低、以及未来能否入阁拜相的关键了,其重要xìng丝毫不比前者差。

    两天后,当担任读卷官的陈以勤,将得‘o’最多的十七本考卷进呈皇帝,请其御笔钦点前十名……就算隆庆是个辛勤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每份卷子都看了。而是先有阅卷大臣将所有的卷子看完了,基本排定名次,再拿出最好的十几份,请皇帝把前几名定下来,就算象征xìng的完成了天子亲阅。

    隆庆是个厚道人,觉着人家既然把新科进士叫做‘天子mén生’,那自己这个当老师的,也不能太应付公事,便将这十七本考卷一一翻阅。阅后都不甚满意,倒不是说这些文字不好,其实都华丽的让他眼晕,字写得让他自卑。但并不能让他满意,因为隆庆出这个策问‘外攘内安之道’,是真的想知道答案。

    作为一个成年皇帝,隆庆不是不知道,这个国家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只是他觉着,在处理这些事务时,那些经验丰富、智慧无穷的大臣们,比他这个才智平庸、缺少经验的菜鸟皇帝强多了……虽然这是皇帝给自己的懒病找的理由,但他真的很希望,这个国家能在自己的统治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隆庆知道就是这四个字‘攘外安内’, 但具体如何去做,他就两眼一抹黑了,所以才要问问新科的进士们……与把新科进士当成菜鸟、不屑一顾的阅卷大臣相比,隆庆真把他们看成了今日的希望与未来的栋梁……对于‘攘外’,自从去了一次昌平的历代皇陵,被沈默哄骗着游览了一次长城后,他完全被京城与边关的咫尺之距震惊了,才知道‘天子守国mén’,不是说说玩的。加之前年俺答入侵,虽然明军最后击败了méng古人,但是隆庆皇帝心里还是觉得非常郁闷……因为石州全城数万人被屠杀,许多北边城市沿途被méng古人劫掠,而明军只是利用其轻敌,才偷得了一场大胜。但沈师傅已经说过,以后méng古人会改变策略,不会再跟大明的车阵硬碰硬,所以想要复制‘万全右卫大捷’,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méng古人会利用来去如风、不需要后勤的特点,对大明的入侵更加深入狡猾,对老百姓的损害也会更大。

    这让这位爱惜百姓的皇帝非常不爽,他终于意识到边患问题是多么重要,于是在采蜜之余,也时常苦思解决边患的方法,只是想不到啥好办法就是了。后来接连生的三场政chao,让隆庆旧难未去,又添新愁,又把内斗当成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才有了这道策问题。

    ………分割……

    这是昨晚的一更,不影响今天的更新。

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中)

    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中)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于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的殿试策问‘外攘内安之道’。凡四百二十字,开宗明义曰:‘君天下者,兴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务本重农,治兵修备,乃其大者’,即君主当以重农兴兵为急务。随后连提三个问题,即如何使人民归本务农?如何行屯盐之法?如何抵御异族侵扰?通过这三个问题,也能看出隆庆皇帝的水平,并不是他自己想象的那么菜,还是可以切中时弊的。

    然而对于呈上的卷子,隆庆都不能满意,认为其文必称古、太过空泛,像极了那些只知高谈阔论的清流之言,十分不喜。这跟皇帝在潜邸时,曾受教于高、沈、张三位务实派名下有关,虽然禀xìng难移,但耳濡目染之下,还是喜欢实务、多于清谈。

    于是他命人将其余的卷子取来,以百年不遇的毅力,一份份的阅读起来,终于在快到中午时,看到一份十分可心的。见其文言:‘臣闻帝王之涖天下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收天下之实功。’皇帝甚喜,便继续看下,但见其文洋洋洒洒,共四千余字,对皇帝所提的三个问题,都作了严密、详尽的回答。

    他针对当时许多人离开土地,‘游惰者多,归农者鲜’的现象,提出一家之言:‘yù驱天下之民皆力于本,其道无他,唯贵谷粟、履亩而正界矣。’也就是要提高粮食价格、并对天下的土地进行清丈,抑制了豪强地主的侵并。

    对于如何施行屯盐之法,他谓曰:‘屯盐之法,所以寝不如古者,盖祖宗朝边备振举,虏不敢入,开垦塞下,输纳盐粮,当时不藉内帑,而公sī饶富。今诸边岁岁苦虏,塞下既无可耕之田,而盐商又无可籴之粟。当事者乃议帑银、开余盐以佐之,于是屯政迄不可覆,而盐引滋滞矣。夫京师天下根本,内帑国计所关,以天下供京师其势顺,以内帑供四方其势逆,此复屯盐之利,诚为永久之图也。’于是提出四条建议曰:‘一严徵赋之期,二核扣存之数,三重侵冒之爵,四复屯盐之旧。’

    对于如何抵御异族侵扰,他提出‘重将帅’、‘先决战’、‘先理财’三条对策,也就是在军事上选用合适将领,在财政上做好物资准备,一切方略都应以打赢一场决战为前提……虽然细节上稍显空泛,但作为一个毫无经验书生来说,能有这样正确的战略思想,已经十分难得了。

    但最受隆庆看重的,还是其第二条,对屯盐之法的应对,显然是经过了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的看法中肯,建议可行,实在是殊为难得。

    于是隆庆钦点该卷为一甲第一名,并将其示之于众,令诸阅卷官以此为鉴,择其言之有物者拔之。

    看到这篇文章,阅卷官终于明白,皇帝这是一朝翻身得解放,想要走改革路线,以证明自己答应徐阁老辞职是正确的。有徐阶的前车之鉴,此时也没人愿意跟皇帝对着干。于是按照隆庆的意思,把原先的名次推翻,重新排定了三甲座次。

    一切忙完,已经是翌日凌晨了,皇帝用印之后,誊录官赶紧将传胪的皇榜填完,待一切准备停当,新科进士们已经齐聚东安mén,等待入宫传胪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