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1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二品的阁员、都御史、尚书算三张:三品的ì郎,昏都御史、寺卿算两张。还有四品的国子监祭酒、少卿等,算一张所以廷推时一定可以通过。
但通过廷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颁行天下,因为对于廷议形成的决议,廷推形成的任命,六科皆有封驳权。也就是,六科都能够否了它。
当初在对付冯保的斗争中,科道是统一战线上的盟友,作为都察院长的葛守礼,本以为自己可以影响到那些官小权大的科长们。他先是让几个御史去吹吹风,然后亲自出马,找到六科长官韩楫,希望他能推动封驳。
韩楫不禁腹诽,您是不是老糊涂了?且不说这是我老师定下的政策,让我这个做学生的如何反对。单说现在已经不是我老师在位了,沈阁老仁厚,不计较我当初出主意给他小鞋穿,我就得好好表现,哪能给辅大人拆台呢?
再况也不是他想拆就能拆的。提供本书TXT电下载因为针对六科的封驳权,去岁也通过廷议给出了明确井规定。对于六部的部务,相对应的科便能驳回。
但到了廷议这个层面的国家大事,就必须六科的给事中一人一票,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封驳。
而向来给人以团结一心的六科廊,其实结构是最松散不过的。六科之间互不统属不说,甚至每个科里的都给事中和给事中都不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每个人的职权相等,都给事中类似于领班,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
所以他这个吏科都给事中,只是名义上的六科廊头目,甚至连本科的同事都控制不了。韩楫知道,六科之中,本来就有一小半是辅大人的门人。而且沈阁老待六科着实不薄,别的不说,薪俸先跟三品官持平了。
这对于素来清苦的给事中们,既是雪中送炭,排忧解难,又是增光添彩、扬眉吐气,所以大家碍着脸面,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是极感念辅大人的。
再加上占六科大多数的高拱门徒,还有一小部分张居正的人,都不会去反对他们的旧主,所以不用投票他就敢说,这法案一定能在六科廊获得通过。
但他也不敢得罪德高望重的葛老爷子,只能轻声细气陪着笑,跟他讲六科封驳权的行事,是要五十二名给事中一起投票,自己虽然挂着个老大的名儿,但实际上也不过比别人多一票,根本不顶事儿。
“别跟我扯些没用的!”葛守礼多大岁数了,见过的人比他吃过的米都多,很快就看穿了韩科长的心思,登时拉下脸教训道:“朝廷遴选言官,标准就是富裕家庭的不要,富庶地方出来的不要,xìng格圆滑的不要。你们大都是来自西南、西北的苦出身、硬汉子,怎么也要跟着南蛮子犯浑!”
“您说辅大人是南蛮子?”韩楫是干什么的?言官!练得就是嘴皮子功夫。抓住葛大爷上了年纪,说话言语的漏洞,胡乱挥道:“北宋都过去五百年,您老怎么还有南北之分?”
这里面有个典故,话说北宋建立时,太祖赵匡胤曾经立下祖制曰,南人不得为相”因为当时南方的南唐、吴越、南汉都属于被征服的地区。换言之,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亡国之民,赵匡胤认为他们的xìng格,是不适合宰执天下的。但这个祖制,在真宗时便被打破,王钦若、丁谓这些南方人相继登上相宝座。但最有名的南人宰相,还得属王安石和蔡京,这两位对北宋灭亡要负直接责任的相公。
所以一提这茬,人们都想到这二位。韩楫的意思很明显,您是要把辅大人比成是王相公呢,还是蔡相公葛守礼当时就当机,他当然不是那个意思,他说南蛮子,其实是指在南方推行一条鞭法的那些人。但老人家自重身份,不可能去解释,甚至连和韩楫说话的兴趣都没了。
“既然韩科长为难,那就当老夫没来过吧。”又说了几句话,葛守礼便离开了六科廊。
朝廷惯例,年七十以上的老臣,不论品级,郁赐大内乘抬舆代步。葛守礼二品考满加一品衔已经多年,已经可以坐四人抬的轿舆了。葛守礼坐上轿子就开始生闷气。没过多久,忽然他感到缓了下来,睁眼一看,只见轿夫们正在磨轿杠准备拐弯出紫禁城,他赶紧蹬了一下轿板,闷声叫道:“不要拐弯,径直去内阁!”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文渊阁中,沈默坐在辅值〖房〗中办公,听说葛守礼来了,他赶紧丢下手头事情,到内阁门口迎接。
葛守礼的倔犟脾气走出了名的。因为一条鞭法的事情,他上疏骂过张居正,高拱任辅期间,竟没有到内阁一次。除了廷议之外,实在有事的话,高拱得亲自去都察院找他才行。
就是这么一位连高拱都得叫前辈的大牌。所以沈默虽是他的上司,还是得敬着他。好在沈默的xìng格谦和,当上辅也没有丝毫改变,原先每次相见都执晚生礼,现在还是一样。
葛守礼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内心中对沈默却有着十分的好感。如果不是这样,今天他就不会再来内阁。
看到茁守礼已经下轿,沈默赶紧快走两步,双手作揖说道:“您老有事,只管叫我过去就是,怎么还亲自来了呢?”
葛守礼摇摇头,即使实话也是戏谑道:“你现在已是辅,老夫怎能倚老卖老,失了朝廷的规矩?”但因为刚在六科受了气,这话说的有些冲了。
沈默丝毫不以为意,请葛守礼进了会容厅,把正座让给了他,自己打偏坐在右。喝了几口茶后,葛守礼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江南,咱们这算是朋友闲聊,我请问,这个辅已经当了半年,感觉滋味如何?”
“呵呵”沈默轻啜口茶,顿了顿才苦笑道:“八个字,战战兢,
兢,如履薄冰。”
“好,这正是宰相该有的心情。”葛守礼点点头,道:“老朽待罪官场,已经四十多今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鉴、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辅的上台与下台。虽然一辈子没当过大学士,但也总结出了点当辅的门道。”说着看看沈默道:“不知辅大人,有没有时间听老头子絮叨?”
“洗耳恭听。”沈默微笑着领道了“华好,我就长话短说。”葛守礼道:“老朽现,要想把这介,
辅当安稳了,关键是三点。第一点,现在皇上太小,不必说。第二点,就是一定要笼络住人心。忠jian都是后人评说,对于我们百官来说,他们都是我们的长官,甭管严嵩还是高拱,都是一样一样的。”
“……”沈默点点头,对这点他深有感触。
“像严分宜,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折sè,官越小获得本sè傣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像徐华亭,甫一上任,就大平冤狱,因进忠言而被嘉靖皇帝治罪的官员,死者昭雪封谥,生者加官进爵。仅此一点,士林清议就完全倒向他这边。就连高拱,他虽然貌似粗豪,但对绝大多数官员,他还是优恤有加,从不吝惜名器。譬如说,对我这样当部堂多年再也无法晋升的老臣,他向先帝请旨额外颁赐,赐了老夫个荣禄大夫、太子太师,由二品变成了一品,俸禄拿到了顶级,一年多了几百石粮食上千两银子。而且除了我本人,还有常例恩荫子别,让一个儿了考试,就直接进入官场,这又是好大的人情。”
“想不到,我会跟你说这些吧?”说到这儿,他看看沈默道。
“”摇摇头,沈默微笑道:“一直以为您老是口不言利的道学先生。”
“老朽当然不会把这些话挂在嘴上”葛守礼淡淡道:“就像那些官员,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总不是一回事儿。”他这才道明了真意:“老朽也是六十之后,才对此有一番深切的认识。我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sīyù称为“yīn”。而调和yīn阳,就是宰相的任务,具体说来,就是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这个看起来标准很低,但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不是千古流芳的贤相,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那就不是实事求走了。
沈默不动声sè的点点头,老头的话他听懂了分明是在教育自己,你这个当辅的,不应该一上任就亮明态度,急吼吼的推行新政,这样会使你失去然的地位,注定为一些官员所反对,这样还怎么调和yīn阳?更何况,你以为那些支持推行新政的人,真的像他们嘴上所说,是为国为民呢?其实心里头都是为自己打算。地方官想着征税方便,不要坏了仕途:京官们则为了巴络你这个相大人,纯粹为了支持而支持。
要不怎么说,思想只能在同一层级的人对流呢?要是葛大爷能有耐心跟韩楫这么循循善y,也不至于话不投机到对方出言挤兑。
然而沈默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却有些不是滋味。一方面,他承认对方说得话句句都是忠言:但另一方面,对方有意无意摆老资格的语气,说明自己在他们这些老臣眼里,还是太nèn了。可想而知,就算法令通过后,人家该掣肘还是要掣肘。
好在自己早有对策……a。
第八八三章 神鞭(中)
沉吟有时,沈默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首发
您说首辅当论道经邦、燮理yīn阳,我十分的同意。然而我听说,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天地之气顺才能yīn阳有序。”
,“不错,一国之政顺与不顺,是调和yīn阳的关键。民间有谚云,家和万事兴。于一国也是同样道理。”葛守礼终于忍不住直白道:,“元辅准备实行大政,朝野也期待您实行大政。老朽以为沈公在朝,当行帝王之道,刷新吏治、与民休息,调和一下高阁老在位时的暴烈jī进。现在要全面推行一条鞭法,虽然出发点是富国强兵,但此法弊端太多,恐怕会事与愿违。”说着一脸恳切的拱手道:,“元辅,请恕老朽倚老卖老。这种关系到国之根本的税政,实在是一动不如一静,动则百弊皆出啊!”
,“葛老的忧虑老成某国,但从嘉靖十年起,到现在已经足足五十年,推行的效果很好。”沈默淡淡道:,“而且该出的问题,都已经暴lù出来,这次推行的新法,不会让人失望的。”
,“那老夫倒要请教元辅。”葛守礼冷笑道:,“这个法新在哪些地方?”
,“还是慧老提问””沈默淡淡道:,“我来解答吧。”竟想让堂堂首辅像下级一样作报告,简直是老糊涂了。
,“也好。”葛守礼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歉意的笑笑道:,“老朽正有一肚子嘀咕要请教元辅呢。”老头年纪大了,稍稍喝口茶,整理下思绪,才问道:,“首先,条编法讲的是一刀切。全国一千一百多个县,有山地、有水乡、有旱田……还有林地、果园、棉田,有江河湖海里打渔的,林林总总这么多如何一刀切?”
,“您老说的这些正是条编法不得不行的理由。”沈默温和笑道:,“原先我在地方上当知府时,每到收税季节就头疼。好家伙,就看老百姓肩扛手推送来完税的东西。除了粮食,还有各种土特产,什么纸笔墨砚、竹木藤漆、绫罗丝缎、锅碗瓢盆,甚至还有咸鱼腌肉,收上来把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就是不见银钱。更愁杀人的是,我还得把这些东西,再解送给三十多个军政机构这个运送过程不仅要征调大量劳役,三成损耗是最起码付出这么大代价,可作用如何呢?一旦国家有事,朝廷用银,除了粮食之外,这满仓的东西都一无用处!国家需要的是什么,是钱,是粮!而有钱就能买到粮,所以不收东西只收银钱这是利国利民利官的善政!”
,“我没说改收银钱不好””葛守礼摇头道:,“可一条鞭法是不论仓口,不开石数,只看每亩该银多少!但地有贫富之分,上下等产量相差何止十倍?就算同一块地,不同的年景差异也是巨大,一刀切能切得动么!”
,“这个问题很关键”沈默点头道:,“标准的决定权自然掌握在户部手中。但这个折算标准不是恒定的,也不是统一的。当初太祖皇帝设立对应各省的十三清吏司,本意就是为了分管各省财政。然而在财政安排上出现了偏差,各省所收的赋税,不经户部直接解送往接收单位结果户部财权大空,只能当今国家的大会计。十三清吏司自然也就有名无实了。”
葛守礼点点头,他是多年老吏,自然对这些来龙去脉十分了解,便听沈默继续道:,“现在,走到了恢复祖制让十三清吏司发挥作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