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审判 >

第19章

审判-第19章

小说: 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实的状况并不理想。说心里话面对那些困难,他并不害怕,就是那些下岗工人,他也不愁,他最头疼的是人事关系。他知道这里是前任市委书记、现在顶头上司省长张国光的天下,换句话说这里一直是张国光经营的地盘,是张国光的“根据地”。 
  说心里话,他瞧不起张国光。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政绩,很平庸的人,能够一步步爬得那么快?换句话说他的权术起到作用。他可以瞧不起他的出身,瞧不起他的为人,瞧不起他的作风,但是他决不敢瞧不起张国光玩的权术。因为在他的助手中那些副市长们,也大多是张国光的人。张国光在担任沈阳市委书记时牢牢地掌握着人事大权,他能通过人大的选举把省里内定的副市长人选张鸣岐挤出沈阳地盘,而把流氓混混儿马向东提到副市长的位置上。张国光在荣任省长之后,曾走马荐诸葛,嘱咐过慕绥新关照马向东。慕绥新心里非常清楚,这种官场上的领导“过话”,说明领导与被过话人关系非同寻常,否则是不会轻易讲话的,只要讲了就必须照办。如果你不照办,就是你瞧不起上级领导,当然也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换句话说,张国光想通过慕绥新把马向东提为常务副市长,他坐镇省长的位置,就与马向东形成了犄角之势。他在省里一声召唤,马向东就会在沈阳遥相呼应,以达到他继续控制沈阳的目的。慕绥新自然知道他与马向东的关系,是他在沈阳能不能站稳脚跟的最大考验。   
  “强龙”与“地头蛇”(3)   
  而马向东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能从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孤儿,一步步爬到这样的高位,就充分说明了他也不是等闲之辈。 
  其实,慕绥新与马向东并不陌生。1995年他当省长助理时,他们就有接触,那时马向东是市里年轻干部中的一颗新星。但是给他印象最深的接触,还是沈阳商业城那场大火。那场大火不仅把整座新楼烧糊,还烧毁了两三个亿的物资。因为商业城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沈阳的老百姓非常关注这个事件。中纪委也派来了调查组。可是查来查去最后却定为损失7000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个从商业起家,又主管商业的马向东。他只是象征性地受到一点警告处分。 
  在这里还必须说明的是,慕绥新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也是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他在最后的岁月交代说,他1997年当副省长时,作为主管领导,曾负责处理沈阳商业城失火事件,因为市里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圆满,他也曾手下留情,没有难为马向东——换句话说曾帮助马向东渡过难关。 
  1996年8月,时任沈阳市政府副市长的马向东,不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曾把慕绥新做生意的女儿慕洋、女婿李伟介绍给市城建局分管审批广告业务的副局长吕海滨,并明确地交代说: 她是慕绥新的公主,搞了一个广告公司,你支持支持他们,如果城建局定不了的事找我。而慕绥新到沈阳后第一个春节,马向东就和爱人章亚非,到他中山公园那个家去拜年。临别前,马向东对他说:“大老板,你刚到沈阳我来看一看,给你一点安家费。”说着就拿出一万元人民币。他没有推辞接过后,就交给贾桂娥了。 
  因此,慕绥新当上沈阳市市长后,很快就在人事安排上显示出霸气十足。他在马向东的工作安排上还是手下留情的。因为在许多副市长的分工上,他都采取了铁的手腕,惟有马向东的分工没有动。马向东原来管城市建设和商业。他知道城市商业“旱涝保收”,而城市建设则是市里最大的一块肥肉。 
  1996年下半年,慕绥新当上代市长后,曾先后几次在不同的会议上强调,要给外商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娱乐环境。甚至公开指责公安机关,你们老到宾馆、娱乐场所查什么?与此同时,他还让税务部门收三陪小姐的个人所得税,这实际上等于向社会发出信号: 三陪小姐在沈阳是合法的。在慕绥新这种为外商创造良好娱乐环境思想的支配下,沈阳市的色情娱乐行业迅速膨胀。全国各地的三陪小姐云集沈阳,沈阳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洗头房、练歌房、桑拿浴、足疗屋。而事实上我们的公安部门就一直不停顿地在打击这些丑恶行为。 
  当然,慕绥新的思想解放,不仅仅表现在创造投资环境上,在带领市政府领导班子宣誓就职后,就利用舆论开路。1997年春节一过,就疯狂地唱起了“三四三”美化城市之歌。而后,他还感到不够劲儿,又极富有战略眼光地搞起了两个超常的特大工程。一是在一环和三环之间,搞了一个大二环;提前8年圆了沈阳的二环梦。二是围绕大二环,他非常有想法地决定建立百里环城体系——百里水上带状公园。 
  他是一个不拘一格、独树一帜的人,他着眼点全放在事业上,放到他要做的事情上。他有超前跳跃的思维,从不循规蹈矩;他很少按做官从政的套数、规矩去办事,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那么办。在他那里前来办事的人,一般不会听到他说研究研究,能办不能办,马上就给你答案。因此,他对于会议好像从来没有什么兴趣,除了正式大会或者他认为有价值的会,他就会认真准备。否则就连那些严肃、重要的市委常委会,他也毫不在乎,说参加就参加,说不参加就不参加,开会迟到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他即便参加会,也会把人们闹得哭笑不得。沈阳也曾传出他开会时三种非常有趣的现象: 一是开常委会时,所有的常委包括书记都来了,常常出现书记等市长的场面;二是书记市长同时参加的重要会议,他经常超越书记先拍板表态;三是在他的“领地”市政府开会,他就更一手遮天了,稍不如意,张嘴就骂:“你他妈的想不想干了,不想干我就收拾你!”如果这些现象放在别的地区,可能变成政治事件。但在沈阳,大家对他司空见惯又奈何不得。他成为了党内“个体户”。可他却认为这就是魄力,认为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表现。   
  “强龙”与“地头蛇”(4)   
  他不把开会当回事,更不把学习当回事。我们的党为了适应历史转型期的巨大变革,为了遏制腐败,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曾制定了许多党规党纪,一条一条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违反了受到什么样惩罚。但是,他认为这些都是走过场,是花拳秀脚,都是玩虚的没有实在意义。 
  比如,他同意夏任凡提出的把无轨电车改成汽车的建议,便让一个干部去论证。可当那个干部提出了不同意见时,他便火了:“你明不明白,我让你论证改后的好处,不是让你论证行不行,你他妈的回去给我重新论证!” 
  他也多次宣称: 党校的门我从来没有进过。言外之意,我不是干得很好吗?省委根据中央精神,通知所有党员干部观看《生死抉择》电影进行警示教育。慕绥新接到通知后说: 不管它,明天市政府照常开会,谁也不许请假。 
  他曾经告诉记者说: 我基本上像一部装甲车或一辆坦克车,呼啸着往前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问题,我都无所畏惧,我都可以克服。甚至在许多人认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我手里都变成了现实。他的沈阳改革三部曲: 一、 在大力挖掘沈阳丰厚的文化遗产基础上,尽快恢复沈阳历史名城的地位;二、 迅速地改变沈阳城市面貌,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 随之再充实沈阳的内容,把它打造成一个机器设备制造业基地。 
  于是1998年,他在“343”工程基础上,又加大力度搞了一个“621”工程。“621”工程简单形象地说就是建设一个沈阳新北站街、长江街等6条市级景观路,绿化百里大二环与百里环城水系两个工程,以及进行沈阳市政府广场工程改造。 
  那年8月12日,建筑工人把新乐遗址出土的太阳鸟图腾放大,标志着沈阳城市形象,又作为沈阳新世纪曙光的象征,制作成雕像矗立在市府广场上。这不仅多了个新景观,让城市功能上了一个档次,也体现了文化底蕴,赋予了现代气息。这让沈阳散发出迷人的现代魅力。 
  此后又构想要建设浑河大市场。按他的构想,浑河大市场要立足沈阳辐射东北,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使沈阳成为东北城市群经济合作的领头羊。 
  新闻界又推波助澜,把“挺进浑河南,建设大市场”描绘成具有强烈时代感与现代感,气势恢宏的超大型商城的蓝图。你只要看看下边的这组设想的数字,也许会感到并不夸张: 建筑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为44万平方米,日客流量达20万人次,堪称中国最大的货物集散中心,而沈阳博览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室内足球场,可以容纳4万人。 
  正是这些赫赫战绩,使慕绥新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赢得了大多数老百姓的赞扬。这一上一下,使慕绥新霸气十足,八面威风,不可一世。 
  在此期间,伴随着慕绥新事业的不断成功,他也看到上级领导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也听到老百姓由衷地赞扬声,他有点陶醉了。陶醉中,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他的强者学说也开始急剧地膨胀。他甚至错误地认为他的成功,都是他奉行强者学说的体现。 
  于是,他开始强力推进,大搞一言堂,许多重大的事情,一个人拍板,一手遮天,一锤定音。具体点说就是“五个一”: 在干部任用上“一句话”;在大额开资上“一支笔”,在工程项目上“一手抓”;在班子内部“一言堂”;在打击报复上“一招狠”;这无疑充分显示了他的“强权政治”,他的“胆大妄为”,他的“单边主义”。 
  他先在人事问题上表现很硬。比方前边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周伟吧,稍稍有点组织原则常识就知道根本不能办,给什么好处也不该办。因为把周伟调到沈阳来,太扎眼了,太醒目了,迟早要出事。可是,他只是因为妻子贾桂娥吹来的枕头风,为了显示他的权威,硬是办成功了。周伟在他的关照下,一下子从副处变成了厅级。   
  “强龙”与“地头蛇”(5)   
  还有那个自命不凡的夏任凡。慕绥新刚到沈阳时并没有看好他。 
  而夏任凡反省了自己成败得失后,他认为在长达14年时间里没有上去的原因,是他平时没有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于是他就把目标锁定慕绥新,从各个方面满足慕绥新的虚荣心。果然,当他向慕绥新行贿5次共计总价值388万元后,慕绥新在常委会上就提名他为市交通局长。尽管交通局坚决不同意,尽管常委会否定了慕绥新的提名,但是为了解决夏任凡的级别问题,慕绥新还是大胆利用职权将客运集团公司从交通局中划出去,破格划为市政府直属的企业集团,夏任凡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正局级干部。 
  原沈阳市客运公司经理夏任凡慕绥新要树立权威,一手遮天,他必须在班子内部搞“一言堂”。他飞扬跋扈、独断单行,将个人凌驾在组织之上,视党纪国法形同虚设。在党委会上成了特殊委员。他自称是“党内个体户”,常常借故不参加市委常委会,对集体的决定,他要推翻就推翻;当然谁要阻止他,他就软硬兼施,在打击报复上“一招狠”。 
  当然慕绥新更关注的是工程项目那块肥肉的“一把抓”,大额开支的“一支笔”。本来这是他论功行赏,他分封给马向东的“领地”。可是,当他看到这“一支笔”被马向东握紧后,却变了味儿;这“一把抓”被马向东抓去后,却肥出了油,他岂能不眼热眼红?他在中纪委的谈话笔录上,曾这样回答的:1997年我到市里后,我们合作的较好,他要到中央党校学习,考虑到他个人前途,我同意了,而且他的分工也没有调整,1998年我也同意其任常务副市长。 
  可过一段时间,我对马向东的一些事情有所耳闻,市里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也提出过意见,我也跟国光省长谈过,国光省长也做过我的工作……马向东在北京学习期间,我就发现了马向东的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审批,就他一个人批,风险很大。为此,我提议成立了土地审批小组,由我任组长。对此,马向东很有意见。以后,马向东感觉到我对他不信任,也多次向我表白。1999年在我办公室,马向东汇报完工作后,跟我说:“准备给老大多存点钱,以你的名义在香港存40万美元。”我当时非常吃惊,没有同意。到了1999年4月左右,马向东又跟我说: 准备在香港给我存1000万港币。我也没有答应。并将这件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