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审判 >

第13章

审判-第13章

小说: 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稀巴烂好平满腔怒火。   
  “老慕卸甲”贾桂娥的悲剧人生(10)   
  自然在慕绥新回家取衣服时,贾桂娥也决不会让慕绥新太得意了,又不失时机地掉下脸子进行最后的榨取,贪婪地提出三件要求: 一是再给她买个房子,二是再给她一些钱,三是她还有些人事上的事,慕绥新必须帮助办。关于房子,慕绥新说可以买;关于钱,慕绥新说他已经净身出户了没有钱;关于人事问题,慕绥新说可以帮助办。 
  谁知慕绥新的好景也不长,自打马向东的问题暴露后,特别是刘涌事件揭示出来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慕绥新一天也没有安宁过。其实,中纪委根据群众的举报、根据马向东的检举信,在联合调查马向东问题的同时对慕绥新的问题也做了核实。换句话说,他答应贾桂娥的这些事,他还没有来得及办,早已进入了中纪委办案人员的视野。 
  2000年1月20日,慕绥新感觉大事不好,让前妻买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准备外逃时,办案人员获得了这个信息,便立即请领导出面找慕绥新谈话,让他在这特殊时期聪明一点,动员贾桂娥交出飞机票。慕绥新开始不配合,借口他们已经离婚了,不是夫妻了,她的事不好太干涉。后来答应做工作,但是说做不通贾桂娥的工作。专案组一眼看穿了慕绥新的把戏。贾桂娥到美国去看女儿,本来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计划,因为慕绥新事先早已经把女儿、女婿送到了美国,贾桂娥再一跑把她手里的财产全部转移出去,慕绥新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领导们一看慕绥新不配合,只得亲自出马做她的工作说马向东事件后,这是非常敏感时期,她千万不要出国。贾桂娥根本不听,又哭又闹,说慕绥新欺负她,领导也欺负她,慕绥新好事轮不着她,坏事却让她受牵连。领导们好说歹说,最后做了6个多小时工作,贾桂娥总算把护照与机票拿了出来。 
  贾桂娥是2000年11月19日被“两规”的。当时她正代表受聘的沈阳一家股份公司在北京开会。再一搜查她的家,结果搜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现金、存折、有价证劵和贵重物品折款共1000多万人民币。 
  贾桂娥在法庭上她被“两规”后,开始并不配合,胡搅蛮缠。直至专案组准确地抓住了她“怨恨”的心理,打蛇打三寸,抖露出慕绥新骗她离婚的真实情况时,这个可怜女人的精神才全面崩溃了,说出了很多专案组亦没有掌握的资料。她告诉专案组,她不仅帮慕绥新当收款员,帮助慕绥新受贿,还充分利用慕绥新的权力打着市长夫人的旗号帮助别人办事,从而大肆敛财。慕绥新不敢收的钱,她敢收;慕绥新不便办的事,她出面办。她说,她先后帮助慕绥新收钱32次,共75万元;帮公司办事收了价值126万的股票;为人承揽工程、推销石料,得回扣230万元;她两次打电话“假传圣旨”,帮人办事得了30万元……     
  审判 第二部分   
  “霸王别姬”平晓芳的凄美结局(1)   
  按中国如今的标准衡量,慕绥新可以称为一个比较完美的当代男人: 他是个有学识、有地位、有长像、又重情重义的典型陕北汉子;论出身,他根正苗红;论学识,清华才子;论人生,他经历丰富、位高权重;论形象,他高大伟岸,风流倜傥;论事业,他勤政、有想法、有责任心,还具有开脱创新精神,是那种有“志”、并有“力”,完整统一的人。换句话说,他是个有雄心、有魄力、能够创造奇迹的人。作为一个高级干部,他身上没有那么些“清规戒律”、“虚伪正经”、“死板僵化”等缺点,而是非常重情重义、真诚直率、有责任感。 
  也许正是这些完美,把他毁了,把他害了,他个性张扬、放肆,把什么都看得“无所谓”。他喜欢“作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好讲排场、喜欢出风头。无疑,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是个值得深交、值得敬重的好朋友;而作为一市之长,他的麻烦就大了,这些“优点”使他不会也无法选择朋友,他把对他尽孝“尊敬”的人,都看成朋友,对于朋友,他又很讲义气,只要是哥们,他一高兴就可以大笔一挥,把巨大的利益甩给别人…… 
  于是,他的这些长处,在不同人眼里会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从党的利益看,他不算是个既有创造力,又勤勤恳恳的典型好干部;在大款眼中,他却是个一言九鼎、两肋插刀,可以依赖的朋友;而在女人眼里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知冷知热、又懂得风情的美男子……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马向东风流,慕绥新也风流,但同样风流,马向东口碑极差,慕绥新口碑却极好,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 
  2000年11月15日,鉴于马向东案的复杂性,尽管沈阳市公安局一举破获了刘涌黑社会性质案件,其中涉及到了他与有关领导干部贪赃枉法的线索,可是突破“马二爷”还是存在两个难点: 一是突破口供难。由于马向东等人关押时间较长、章亚非上蹿下跳干扰办案、办案人员被拉下水主动泄密,出现了多次内外串通一气,订立攻守同盟等问题,给办案造成了困难。二是取证难。“马二爷”等人先后交代了涉及100多人的问题线索,由于前一段办案时间较长,赃物赃款大多被转移、藏匿,不少重要涉案证人早已闻风潜逃,有的甚至跑到了国外,这给专案组的调查工作设置了重要的障碍。为了彻底解决马向东问题,便于集中兵力把矛头对准慕绥新,中央纪委专案组组长刘丽英决定: 异地办案、分而治之,把马向东专案组移交给江苏省司法机关承办。江苏立即成立了由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组成的“11·15”专案组,充分利用异地关押的优势侦察,趁“马二爷”等人人地两生、没有思想防备的有利之机,以猛烈地审讯开路,寻找新的突破口,争取一举拿下以“马二爷”为首的腐败“势力圈”核心人物。 
  马向东到达江苏后,没有了章亚非通风报信,没有了环境保护,立即就像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无所适从了。 
  办案人员针对他的具体情况,一方面重点对他进行形势教育,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的查处来表明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打掉其幻想,迫使其交代问题;另一方面在人格与生活上对马向东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与照顾。 
  尽管审讯一开始,马向东就为自己大唱赞歌:“回顾从政十几年来,我是清官,不是贪官,我在沈阳分管城建,光大二环路我就从香港融资27个亿。扪心自问,我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土地。” 
  “谈谈你自己的问题。”审判长知道所有贪官的口气都如出一辙。 
  “我与经济问题无缘,在沈阳被审查了16个月,有问题早就会被查出来。你们不让我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的损失,不是我个人的损失。”马向东表现得十分激动。 
  整整三天,马向东要么拒绝回答,要么矢口否认,要么大肆炫耀,审讯了3个小时,没有任何结果。   
  “霸王别姬”平晓芳的凄美结局(2)   
  当时,专案组分析马向东对抗心理非常强的原因是: 经过16个月的审查,他有了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他知道沈阳黑社会头目刘涌出事了,也知道刘涌举报了他。更主要的是,马向东想通过这种对抗来估量专案组的实力。于是,办案组经过研究,决定调整审讯方向,由主攻受贿问题转向马向东在沈阳与他人串供的问题上。因为串供这个问题已查实,假如马向东对此也不承认的话,审讯人员就可以此来证明他说假话,达到打压其对抗心理的作用。 
  果不其然,从开始时一概否认到办案人员拿出证据后又不得不承认,马向东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一定地位的人来说,见自己的谎言被当面戳穿,这种感觉肯定是不舒服的。马向东微妙的心理变化没有逃过办案人员的眼睛。他们有意识地对其加强了政策法律教育,前途、生死教育和亲情教育的三个结合,并将有关的法律条文念给马向东听,还与马向东聊起了家庭、妻子、儿子。马向东的儿子身体不好,从出生时就有严重的肾病,这是马向东最担心的事情。 
  事实证明,后来马向东之所以把自己的所有罪行都交代出来,与这“三个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在办案人员眼里,马向东虽然罪大恶极,但他仍然是一个“人”,并给予他各种应有的照顾。针对“老马”是回民,不吃猪肉,每天上午10点左右办案人员都会问他的主食谱,是吃鱼?羊肉?水饺?还是馒头?并请食堂安排,他们也与马向东一起吃,甚至从没分餐。每天还带一个苹果给马向东吃。有一天,马向东说想吃纯羊肉饺子,而食堂又没有,从不理家务事的办案人员不得不四处为他买南京市场上并不多见的羊肉饺子。见到久未吃到的羊肉饺子,“老马”很开心,他没想到办案人员对他这个身陷囹圄的犯罪嫌疑人还这么细心。 
  知道马向东爱玩电脑“空当接龙”游戏,办案人员每天吃完中饭后,就让马向东玩上半个小时,此时的“老马”总是露出孩童般的开心笑容。 
  马向东烟瘾很大,办案人员就自己掏腰包买烟给他抽;马向东是回民,他们就叮嘱厨师专门给马向东做回民菜;马向东身体有病,他们就定期请专家为马向东检查治疗。办案人员还与马向东谈家庭、谈亲情、谈为他四处活动而同样身陷绝望的妻子、谈他患病的儿子。终于马向东的内心防线渐渐地被击溃了。 
  2001年春节,马向东提出想给妻子章亚非买几盒“沙琪玛”,章亚非也提出要给马向东买一条“红裤头”和“棉布鞋”,因为2001年是“老马”的本命年,这是他们的习惯。办案人员都按照他们的意思一一办了。 
  而素有马向东“左膀右臂”之称的宁先杰,多次陪马向东出入香港、澳门赌场,与马向东堪称“赌坛双雄”。马向东曾无意说过此人“心浮气躁,只输不赢”。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专案人员得到这条小信息后十分珍视,并在办案中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在对宁先杰审讯时,便有意采取了时断时续的策略,使宁先杰感到坐立不安、沉不住气,而后打出“谁先交代谁主动”的攻心战。在强大利己心理驱动下,宁先杰果然“心浮气躁,只输不赢”。首先交代了与马向东共同向沈阳华阳集团总经理高某某索取50万美元到境外赌博的犯罪事实,为进一步突破马向东、李经芳等人的问题,打开了“宝贵的缺口”。正因为专案组谋略运用得当,像抽丝一样揪住了线头,线就越揪越长。 
  就在这时,另一个契机出现了!2000年11月23日是审讯马向东的第三天。这天,南京工行高新支行原行长眭振南贪污受贿400多万元一案一审宣判了,南京当地的媒体对案件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南京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一点: 法院认为,眭振南所犯之罪本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考虑到其认罪态度较好且损失全部追回,特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眭振南从悬崖边上捡回了一条命!办案人员似乎找到了突破案件的“秘诀”。“老马”是审判员对马向东的称呼。他们说从第一次与马向东面对面的接触中就开始观察、琢磨其个性。针对马向东案发前是高级领导干部,过去一向受人尊敬、被捕后心理落差大的特点,就特别注意从人格上尊重他,在生活上关心他,以消除马向东对自己的敌意和戒备。在主审马向东期间,为了在人格上尊重马向东,从不直呼“马向东”全名。   
  “霸王别姬”平晓芳的凄美结局(3)   
  23日下午2时,办案人员提审了马向东。“老马,今天我给你讲一起案件。”主审法官王琳单刀直入。他把自己办理眭振南案件的经过、眭的认罪态度、赃款赃物的追缴、法院判决情况全部介绍给了马向东。这一次,马向东老老实实地做了一回“听众”,除了两只眼睛在一副厚厚的镜片后不停地转动外,一声不吭。 
  “能否给我看一下这份报纸?”听办案人员讲完后,马向东提出了这个要求。办案人员找了一份《南京日报》,“这是党报,这是头版,就是这篇报道。”马向东拿着这份《南京日报》从下午5点一直看到晚上8点,而且眼睛没有离开过第一版。那3个多小时里,马向东到底在进行怎样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后来他与王琳的交谈中可以略见一斑:“我是东北大汉,死不足惜,我交代是想从轻处理,主要考虑到我的儿子。现在我已经对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在生与死之间,伤害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