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风云-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馔跣熘莸孛娑杂诰熘荻杂诖蚧鞫獬⒌乃韭砑易宓耐跻馑韭碓降亩M醴夂藕徒涞鬯韭硌资逼诿挥泄叵怠�280年,东吴平定,晋武帝司马炎改国号咸宁为太康,咸宁年号用了五年多,因为东吴平定值得庆贺,所以改国号为太康。早在泰始五年既269年那一年,司马炎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卫?都督青州诸军事,而东莞王司马?,任命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咸宁三年,东吴即将平定,晋武帝司马炎大肆变动人事,对皇族封号进行改编,这一年是277年8月中改扶风王司马亮为汝南王,改东莞王司马?为琅邪王,改琅邪王司马伦为赵王,等等。四叔改了,远房四爷爷的儿子从四叔也改了。司马?由东莞王改名为琅琊王,也是属于司马炎手上封国到徐州地面上来的,目的都是为了接管原来东吴地面上的人事做准备。司马?是谁呢,他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五爷爷,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的五叔。
前后参与徐州地面上的王爷,有司马权、司马伦、司马?、而汝南王司马亮,没有在徐州地面上封号,但是他的封号在277年从雍州到了豫州,也是针对南方的东吴来变动的,豫州汝南郡,毗邻荆州地面,但是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属于河南省,汝南以西的荆州郡县也都是河南的地面。距离长江也就是那么一步之遥,西南下荆州到襄阳以及江夏江陵,东可去淮水徐州一带,东南则顺着长江就是扬州与江州交界的地面。汝南国(郡),位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之上的位置,等于是两个大眼睛湖泊上的一个额头正中间。豫州汝南郡东面,属于豫州汝阴郡(国),同为两个眼睛上的额头部分,就在277年的人事变动里,汝阴王司马骏改为扶风王,等于是和司马亮来了一个对调,而司马骏原来的封号是和司马亮265年扶风王的同时封号的。司马亮封国汝南,给将领给骑兵给步兵给水军到了封国,那是权势很大的,看来是晋武帝看着自己的四叔还满意,他在原来的封国扶风国,紧靠雍州咸阳城池的地方,对于经营与氐羌各族的关系并剿抚各路民族还是有些经验,比起自己的弟弟们和儿子们那是资历老得多了,司马懿的家族,各个子弟都是对于军旅事务异常熟稔,有如家常便饭。可是这汝南王司马亮与楚王司马玮各自入朝廷,对于朝廷的权势争夺过于激烈,最终导致朝廷成为皇太后派与皇后派两派大争斗,最后变成了八王之乱。汝南王与楚王两个,也成为宫廷权力争夺的第一批司马家族的牺牲品。不管他汝南王生前有多么辉煌的事迹也没有用,这晋武帝的四叔司马亮,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就与司马懿的重孙子司马玮一起,成为开一代先河的发乱世者,司马懿儿子司马昭和孙子司马炎两代平蜀灭吴的意义,也就被顷刻化为乌有,成为过往烟云。
咸宁三年,汝南王还是镇南大将军,而咸宁四年278年,前征南大将军羊祜病死。古代的江干地区,年年要发大水,这是头痛的事情。西晋朝廷头痛,但是东吴更加头痛,东吴的腐败在于对于治理洪水水患消极对待,这是导致东吴失去民心的重点,而西晋在魏晋以来,对于这一点比东吴做得好,所以民心渐渐地归附于了北方的魏晋。到了咸宁五年末太康元年中,东吴王孙皓请求投降。
徐州地面的封王,在265年还有一位下邳王司马晃,司马晃也是司马懿弟弟们中的后代,他不是司马懿的孙子而只是司马懿弟弟的孙子,与司马权司马泰司马?还有司马越属于司马懿皇室旁支。267年司马晃来到下邳封国,算是在王爷任上没有过多侵扰百姓的,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已,因为平定东吴已经是西晋自从司马懿以来就既定的国策,他要是侵扰封国以及徐州地面上的百姓,谁都不会绕过他。因为他比较谨慎,所以得到司马炎的信任,274年要把他调到四川做益州刺史并都督军事,又是一个刺史王爷,可是他更加不敢去益州管理益州宁州的军事,益州劳军给朝廷支援东吴前线那是要劳民伤财的,他害怕自己没有这个号召力也损失不起自己的利益,所以借口生病就拒绝了。不久他被司马炎封为镇东将军,一听说可以管辖青州徐州的军事,这次他愿意了,便回到封国下邳。他与琅琊王司马?等一起,是有过长期的经营徐州的,这几个王爷都是来往于封地与京师之间。到了290年,司马晃回到朝廷,因为京城里的生活更加安逸,在杨太后与贾皇后之间,也是选择了贾后一边,所以他得到贾后的“照顾”,296年元康六年中去世。司马家族的儿孙们到了晋武帝这年头,都有好色的毛病,司马晃好色却缺少生育能力,尽管在京城声色犬马,却没有太多后代来继承王位,最后只能是找到?的皇族来过继给他,通过过继来讨要封号,也是皇族的一大特色,所以封号就多到让人头痛的地步了,不得不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会发生反对司马家族的事变,最后导致西晋破碎。这司马晃倒是没有饱受八王之乱中藩王所受的苦头,可是他有腐败分子的嫌疑,凡是贾后信任的藩王,大都洗脱不了这个嫌疑的。但是,司马晃在贾后倒台之前数年中去世,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如何腐败的,只能是通过石崇斗富这样的事件来推测皇族的奢侈生活了。石崇不过是一个刺史级别的大臣,石崇在贾后倒台后被杀,而司马晃这样的王爷绝对可能是曾经的奢侈榜样,他是王爷,只有石崇这样的官员,皇家的走狗才会学到皇家的榜样,只有刺史学王爷,哪里有王爷学手下的道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平定东吴以后的心态上,司马炎晚年以为自己可以功劳比得上汉武帝了,所以学汉武帝的晚年也是很像的。在太康年间,皇宫和京城里的生活过于奢侈,后宫里生下来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天下太平的一片祥瑞之中,这种虚幻的祥瑞,也就是骄傲自满,导致从上而下的腐败,这就是后来无数流民衣食无靠的源头。流民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晋的灭亡,导致了北方的分裂,北方因为分裂而将战争不断地加在中原大地,中原大地再次成为不能设防的地区,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从古中国的中心区域下降到了成为次要地带,长江流域得到开发,那是因为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生活的需要。
第二百七十章继续交待(24) '本章字数:307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2 16:04:07。0'
接受投降的除了各位将军,下邳王司马晃已经进京,彭城王司马权275年就病死了,陇西王当然还在陇西。再就是汝南王,他不想在封地汝南郡内设置府第,大概是觉得汝南郡县太小,容纳不下他这个当朝皇帝的四叔,所以他选择了许昌,毕竟这里是汉末天子的归宿地,这里有象征性的汉家宫殿,汝南王来入主汉家宫殿再好不过,所以他一直呆在这距离京师已经不远的地方。东吴孙皓投降,汝南王怎么能够不趟这个热闹,既热闹又荣耀,于是他拉上琅琊王司马?,在诸位将军的簇拥之下,一块接受了东吴末代国主孙皓的投降。投降仪式搞得隆重庄严,司马亮和司马?两人,在随后的年头里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孙皓将东吴使用三代的皇帝玉玺,两手瞥瞥松松地奉举着献给司马亮二人。以司马亮为主司马?为辅,虽然是司马懿儿子中的老四和老五,又与司马昭不是同一个母亲,但看重长幼尊卑的年代,司马?毕竟没有司马亮那么高贵,所以司马?是西晋朝廷里接受受降方面排名第二的。司马亮才是头面人物,两人一同到了孙皓的皇宫里,各自在孙皓的龙椅上悠悠地坐了一回,王爷宝座和皇帝宝座,区别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非得要说只有老五司马?接受孙皓的受降,那还不是因为晋元帝司马睿。东晋朝廷的开国皇帝,就是前琅琊王司马?的孙子,要是他们一家改姓不叫司马了,或许还可以说把爷爷司马?尊敬地封一个帝王尊号,事实上司马睿也想到过这样做,凡是当皇帝的都要想到这样做。可是他们不敢改姓不做司马,只有司马澄和司马敦改名姓了王,这姓王的王家子弟,也就基本上没有翻身的余地了,姓王了就做不了帝王了,而司马家族仍然还是保留了一脉血统在江南。晋武帝建立西晋,倒是把爷爷司马懿和老子司马昭都尊敬地封为帝王了,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昭叫晋文帝。司马懿的九个儿子里面,司马师排名老大,司马昭是老二,司马亮是老四,司马?是老五,司马伦是老九。司马师本来是可以继承司马懿作为大统的,可是他攻打忠于曹家的原魏国军队时候暴病死去,当时司马师与后来的东海王司马越一样,归宿地都是在豫州梁国的项城县。司马越病死在项城内,司马师在项城作战里发病,回到许昌以后随后就病死了。据说司马师的死状很恐怖,死之前眼珠子都从眼眶里掉出来,那正是在项城县城外的军营中,被叛军偷袭,生病之中急忙带病躲避叛军,还不是被叛军所伤,是伤于自己的仓促还有病情本来的严重,这病情来说,不知道司马越在项城发病的时候是怎么情形?大概也不会十分自然吧,如果要赞扬司马师和司马越,都可以说他们是英勇而死,若是说批评,那就是罪有应得,遭受天谴。司马师打击了曹魏集团阻止司马家族崛起的企图,而司马昭手上平定刘汉蜀国,到了晋武帝手上瓜熟蒂落,顺利地就灭亡了东吴,自从东汉末年以来的天下纷争到了晋武帝司马炎手里,经过司马懿三代人的努力而结束。不过,曹操父子三代的经营,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又是格外重要,没有他们曹魏,也就没有司马的西晋。
琅琊王司马?死于283年,而277年司马炎的人事变动中,原琅琊王司马伦给调回京师,司马?是幸运的,有幸接受东吴的受降仪式。而司马伦成为赵王,坐镇邺城,来往于朝廷京师之间,一时间不亦乐乎。陇西王司马泰告病从关中回到京师,关中军事都督的权力需要移交,赵王一看有机可乘,可以乘机捞取军权,便自改奋勇请求都督关中军事。赵王贿赂打点朝廷里杨派和贾派之后,得到了这个任命。这一人事变动,赵王在管辖氛围里不断地劳民伤财,时间就到了贾后执政,赵王因为贾后对付杨皇太后和汝南王司马亮已经楚王司马玮而更加热衷于宫殿权势,对于关中流民的头等大事玩忽职守,加上担心朝臣弹劾而使得梁王来争夺权力,赵王司马伦胡乱镇压氐族巴族羌族等各族因饥荒而闹事的流民,直接导致了齐万年的起义。各族流民的起义被镇压,齐万年英勇死去以后,司马伦不思悔改,回到朝廷里与贾后勾结在一起,他利欲熏心,对于宫廷里的权势更加觊觎,司马伦先是使贾后相信他的奸计,贾后听任赵王的建议要废太子的位置,太子的心腹不服,司马伦又向贾后告密说太子想谋反杀贾后,太子被杀,朝政又起祸端,贾后失去朝野信任而失势,这就又出来了司马伦杀贾后为自己假装正名。司马伦紧接着又从贾后夫君,那位一直不发表自己真正意见的晋惠帝司马衷的手里玩把戏,他要奉司马衷为太上皇让自己做皇帝。这位晋惠帝司马衷的远房的九爷爷,晋武帝司马衷的九叔,倒是不怕自己降低了三等辈分,反而做孙子辈的继承人了,他想做皇帝没有人喜欢,还是长幼尊卑啊。朝野上下,君臣百姓人等坚决抵制,一时间各种流言都出来了,狗尾续貂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就是用来形容赵王司马伦想做孙子辈分的儿子辈分。“你干脆杀了司马衷好了,杀了司马衷自己再做皇帝,不要搞什么太上皇的把戏,就像镇压齐万年一样让百姓封口也好。”可是赵王司马伦没有这个手腕与实力,所以赵王司马伦被以晋惠帝司马衷的三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为主的弟弟王爷派剿杀了下来,剿杀的时候,把杨皇太后派与贾皇后派的所有阴谋诡计的手段和伎俩都用上了,贾后一派退场,西晋朝廷成为皇弟派与皇叔派还有皇爷爷派的新老王爷的党争的地方。
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肜争夺权力,两个皇爷爷站在不同立场上,梁王本是杨皇太后一派的,杨皇太后给贾后谋杀,梁王也是不肯罢休,赵王这个皇爷爷本来是两边讨好,现在他想巴结贾后站到远房的孙媳妇一边,对于杨皇太后一派势必进行打压。赵王司马伦不思为国效力,处理陇西流民事件不力,本来他接手的陇西王司马泰的关中都督军事的职务,做得好是可以避免天下大乱的,可是他心里只有权势,没有按照司马泰生前的作风来继续行事。要知道陇西王司马泰生前在处理陇西狄戎的问题上,与死去的晋武帝司马炎这个侄儿皇帝是比较一致的,晋武帝司马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