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庶女攻略 2 >

第189章

庶女攻略 2-第189章

小说: 庶女攻略 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来的正好!”行了礼,十一娘让小丫鬟端了锦杌他们两人坐下,徐令宜没等两人开口已道,“常先生过了五月十五就来家里坐馆了。”他望着徐嗣诫,“你这几天把东西收拾收拾,以后就到听涛阁去上课。”然后对徐嗣谆道,“诫哥儿去了听涛阁后,赵先生早上给谨哥儿上课,下午给你上课。你以后每天早上和我一起到外院的书院学着管理家里的庶务。” 

两个孩子忙恭敬地起身应“是”。 

徐令宜又交待了两个几句“要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多听多看,不懂的就问白总管,不要随随便便就做决定”之类的话,就让两个孩子下去好好准备。 

徐嗣谆朝着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不动声色,送两个孩出门。 

徐嗣谆忙道:“我想到时候请常先生吃个饭,您看行吗?” 

“行啊!”十一娘考虑到徐嗣谆不会参加科考,没有一个能证明赵先生教得好的标谁。家里有一个先生的时候还无所谓,现在有两位先生坐馆,赵先生的人品她信得过,常先生却没有什么接触,如果两位先生之间有了不快,受影响的还是徐嗣谆和徐嗣诫。她叮嘱徐嗣谆:“赵先生是你先生,又教过你五弟。这么多年,待你们亲如子弟,你们可不能怠慢了赵先生。既然要请常先生,不如请了赵先生作陪,让赵先生帮你们款待常先生。两位先生也可以借此机会认识认识。”有个好的开端,总是有利些。又想到徐嗣谆马上要正式接手家里的庶务了,吩咐他,“你在外院,对家里的管事也要礼遇些,他们可是你以后的帮手。” 

徐嗣谆连连点头。 

待带先生正式搬进来之后,他果如十一娘嘱咐的那样,请赵先生做陪,在自己的院子设宴款待了常先生。常先生先知道两位少爷都是赵先生启的蒙,偏偏赵先生只是教些修身养性的东西,自然不用严格要求。他却要教徐嗣诫八股文,需要严格地督促。有点担心徐嗣诫怕苦,先入为主,处处拿他和赵先生比较,不听话。现在见两个孩子十分尊敬他,处事又温和有礼,认为赵先教的好.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也有些羞惭自己先前揣测赵先生窝在徐家骗钱的心思,待赵先生十分礼待。赵先生本是个心胸疏爽之人,还怕常先生这种把八股文当佛音伦语的人看不上他的那些诗修歌赋,既然常先生主动与他交好,他待常先生如朋友,沐休的时候常常和常先生一起出去走走,一来二去,两人倒成了好友。 

先生们的关系好了,孩子们的学习气氛自然也就好了。 

徐嗣诫一丝不苟地按照常先生的要求辛苦攻读,徐嗣谆每天早上跟着徐令宜处理庶务,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渐渐把重心放在了外院的事务上。他虽然上手慢,却胜在待人温和,愿跟那些管事学。这样的品质就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时间长了,也讨人喜。何况是他是永平侯世子,身份尊贵,意义又不一样。那些管事待他就有几分真心的尊敬,徐嗣谆“宽厚”的名声也就渐渐传了出去。 

徐令宜现在求的就是一个“稳”字。徐嗣谆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放手让徐嗣谆去管事。他则每天一大早和谨哥儿一起去秀木院督促谨哥儿习武,下午检查谨哥儿的功课。只要谨哥儿能很好地完成功课,他就会带谨哥儿到外面去转转,或是给谨哥儿讲些他从前行军打仗的事,有一次兴起,还带着谨哥儿按九州典图在家里沙盘。 

谨哥儿觉得和父亲在一起非常的有趣。也不去喂鸟了,也不去溜狗了,也不和诜哥儿斗嘴了。每天就想着快点把功课好好地完成,然后和父亲一起玩,听父亲讲那些让他惊心动魄的奇闻轶事。 

十一娘看到儿子的变化,不免有些担心。检查了他几次功课,发现他比从前完成的还要好,速度还要快,又在下午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外院,见徐令宜只是给他讲故事,带着他做山水的模型,他却听得神采飞扬,玩得兴致勃勃,心里不免有些感慨。 

男孩子大了,就更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了。 

这种感慨引起的失落感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候。 

徐嗣诫进来越喜欢到她这里来吃饭,有时候吃了饭还会留下来和十一娘说会话,显得特别的黏人。 

十一娘想了想,就围绕着他的功课和他谈心。 

原来,他上赵先生课时,做得不好赵先生会批评,做得好的时候赵先生也会大力地表扬。可现在跟着常先生,他虽然很用功,却很少得到常先生的肯定。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达到了常先生的要求没有。 

“那常先生有没有批评你?”十一娘问他。 

“没有!” 

“那不就行了!”十一娘笑道,“如果你做得不好,常先生肯定会批评你的。既然没有批评你,就说明你还行。” 

徐嗣诫一向最信十一娘,听到这样的话,松了口气,又高高兴兴地去上常先生的课了。 

眼看着几个孩子都走上了正轨,一年中最热的六月份到了。 

徐嗣谕风尘仆仆地从乐安赶了回来! 

先贴个草稿! 

pS:补8月16日的加更! 

庶女攻略 第658章 夏语(中) 

“五弟要参加科考?”徐嗣谕有些意外,他拿着帕子的手在空中顿了顿,脸上的水顺着面颊落在了刚刚换上身、还留着褶皱的崭新白色淞江棉布中衣上,眼角的余光却落在妻子表情温和从容的脸庞上。 

成亲快两年了,可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五个月。虽然每个月都有书信来往,但再见到丈夫,项氏还是很紧张。 

不知道今天的衣服他不会觉得太艳丽了?刚才大家都上去和他打招呼,她怕公公婆婆觉得她轻佻,一直默默地站在婆婆的身后,还是婆婆让她和他见礼,她这才朝着他福了福,不知道他会不会误会对他太冷淡。 

心里七上八下的,只好说些熟悉的事来缓解这种不安。 

“是啊!”她接过丫鬟手中的宝蓝素面抗绸直掇,声音绷得有点紧,“母亲还亲自去了趟弓弦胡同,请舅舅帮着五叔推荐了个西席……如今五叔每天辛苦攻读到半夜呢!” 

“走科举是很辛苦的。”徐嗣谕沉吟道,“不过,五弟有这样的决心,我倒是很佩服。”说着,他想到刚才在祖母那里见到徐嗣谆的事,“我听四弟说,他如今已经开始帮着父亲管里庶务了。父亲每天闲着无事,告诉六弟描红,和六弟玩双棋……” 

“嗯!”项氏帮徐嗣谕套上直裰,“很多管事和小厮都说四叔宅心仁厚,待人宽和!” 

从前只觉得这个弟弟胆子小,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已赢得了府里管事、小厮的拥戴。 

徐嗣谕微微一愣。 

项氏已过来帮他穿家。 

徐嗣谕很快回过神来。 

这次回来,他的感触特别的深。 

原来还不谙世事的兄弟,一眨眼,好像都长大了!特别是徐嗣诫,竟然和他一样选择了走仕途。 

“相公!婆婆听说您要回来参加乡试,怕相公热着了,早早就让人把垂纶水檄收拾出来。”项氏一边帮徐嗣谕穿着衣裳,一面低声道,“说那边凉快,相公可以安心读书。立夏的时候就让我搬过去。是我想着公公、婆婆还住在原来的屋子,我这个做媳妇怎么能贪凉快搬过去,就暂时没有搬。想等相公回来了拿个主意……” 

“既然是母亲的意思,我们就搬过去吧!”既然是母亲的一片好意,他欣然接受。 

“那妾身禀了母亲,就和丫鬟收拾箱笼吧!”项氏道, 

“母亲那里,相公还是去道声谢吧!说起来,婆婆这两年对我照顾有加。别说是让我立规矩了,就是高声说话的时候都没有。就是亲自生的,也不过如此?” 

两人正说着,有小丫鬟进来:“二少爷,二少奶奶,太夫人那边的姐姐过来,说宴席已经摆好了,请您和二少奶奶过去坐席。” 

“看什么?”十一娘坐在镜台前馆着发髻,透过镜子,正好可看见坐在临窗大炕上的徐令宜,“是姜先生的信吗?” 

徐令宜收了信:“不是!是项亲家!” 

十一娘转过身去:“都说了些什么?是为了谕哥乡试的事吗?” 

“嗯!”徐令宜说着,走到十一娘镜台旁的锦杌上坐了,小声地道,“让我打听今年谁是主考谁是陪考,快马加鞭地派人告诉他。投其所好很重要!” 

十一娘有些惊讶。 

“姜先生也说过同样的放。”徐令宜的声音更低了,“只是姜先生这么多年没有涉足官场了,对那些人有些陌生。考官喜欢些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打听。可我听项亲家的口吻,好像只要我们能提前打听由谁主考,他就能打听出主考官的偏好似的!” 

这种事,变化莫测,十一娘也不好多说:“反正两家都是让你打听,你不如打听打听!” 

徐令宜点头,连着几天出门,但都在下午之前赶回来检查谨哥儿描红。谨哥儿见父亲这样的重视,也跟着重视起来,功课完成的一丝不苟的。 

八月初九的乡试,到了七月底才宣布由工部侍郎和顺天府教训任考官。 

初八的晚上酉正,赶在关城门之前,项大人亲随赶到了徐府。 

“老爷说,刘侍郎祟尚魏晋之风,喜欢‘乱世必行重典方可安人心;盛世则必行仁义,方可定人之性也’这句话。”徐令宜亲自把话带给徐嗣谕。 

徐嗣谕关了门在书房一个人细细地琢磨着项大人的话。 

第二天,徐家所有的人都起了早。拜了祠堂,给徐家的列祖列宗上了午、磕了头后,徐嗣谕提着十一娘给他准备的考蓝、吃食去了考场。 

三场考下来,徐嗣谕自我感觉不错。又正好逢着中秋节,一家人在宆凌山庄赏月、吃月饼。 

徐嗣诫向徐嗣谕请教科考的事,徐嗣勤、徐嗣谆很感兴趣地在一旁坐着听。 

方氏、项氏和十一娘等人一起陪太夫人说着家常话。 

谨哥儿则和诜哥儿在那里窜上窜下的,惹得诚哥儿眼红,吵着不让五夫人抱,要和两个哥哥一起玩。 

歆姐儿就板着脸训诜哥儿:“只知道自己玩。” 

诜哥儿嘻嘻笑,转身又和谨哥儿跑了。气得歆姐儿直踩脚。大人们却看着有趣,哈哈大笑。 

宆凌山庄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谨哥儿要回屋睡觉:“明天一大早我还要起来蹲马步呢!” 

说着,打了个哈欠。 

十一娘听着不知道有多高兴,抱着谨哥儿就左右亲了一下:“娘送你回去!” 

诜哥儿听了也吵着要回去。 

太夫人正兴高采烈地和徐嗣谆、十一娘、五夫人、方氏等人在猜谜语,这样一来,谜也就猜不成了。太夫人不由笑道:“那我们也散了吧!”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 

徐嗣谆就留谨哥儿,对十一娘道:“母亲,让谨哥儿玩会再走吧!您这一走太夫人这边也散了。难得大家都兴致勃勃。”又道,“实在不行,明天歇一天,后天再开始蹲马步也不迟。” 

太夫人并没有阻止徐嗣谆的挽留,显然想大家都留下来再玩一会。 

诜哥儿朝谨哥儿望去,就看见谨哥儿苦着小脸:“不行啊!庞师傅说了,习武一天也不可以丢下。如果丢下了,就前功尽弃了。我要回去睡觉。”说着,撒娇般地拉了拉母亲的手催促着十一娘快点走。 

十一娘想了想,笑着商量谨哥儿:“要不,娘在这里陪祖母,父亲陪你回去歇息。你看怎样?” 

谨哥儿现在最喜欢和徐令宜在一起,闻言立刻跑到屏风另一边拉了正在和徐令宽说话的徐令宜:“爹爹送我回去睡觉!” 

徐令宜已经听到那边的动静了。这样热闹的场景,谨哥儿却主动提出来回去睡觉。做为父亲,他既欣慰,又自豪。 

他高兴地答应了谨哥儿。 

诜哥儿看了,也吵着要徐令宽送他回去睡觉。 

徐令宽看看好笑:“你一个人在家里,可别又嚷着要来。” 

诜哥儿鼓了腮狮子:“六哥可以我就可以!” 

“行啊!”徐令宽说着,索性把儿子顶到了肩膀上,一路下了宆凌山庄。 

徐嗣谆看着摇头。 

二夫人却望着徐令宜和谨哥儿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过了中秋节,乡试的结果出来。 

徐嗣谕再次落榜。 

二夫人微微有些失望。 

徐嗣诫却咋舌:“二哥这样好的学问都落榜了!” 

“好事多磨嘛!”十一娘笑道,“看样子,我们谕哥儿还要再努力努力!” 

徐嗣谕讪讪然地笑,情绪低落了好几天。 

徐令宜和他去登西山回来,又接到姜先生和项大人的信,他的心情这才好起来。 

在家里过了重阳节,徐嗣谕准备回乐安。 

太夫人有些舍不得:“过了年再回乐安吧!你一去三年,家里的人都很惦记。” 

“天降大任于其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徐嗣谕笑道,“祖母你要相信我,定能通过老天爷的这些考验。” 

他相心满满的,太夫人自然只能鼓励。 

十一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