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大安就说了几句话,就转身离开了,张沁儿就带着黄小丫去了她们的房间休息,张俊杰心中也不乐意和黄二虎一起住,臭着一张脸,倒是一直很沉默的张俊峰主动带黄二虎到房间里去。
张俊峰已经算是成年人了,若是家境好的,都要开始说亲了,以往在徐州时,因为家里的氛围,他又没有读书的天赋,但是又不愿意做农活,于是只好捧着书本混日子,人也浑浑噩噩的,现在到了这里,经过几个月的吃苦,人虽然依旧沉默,但是比起以前来说,长进了不少。
黄二虎也不是一个话多的,但是也知道人在屋檐下,有些事情需要忍耐,即使张俊杰表现的一副不喜欢他,不欢迎他的模样,他也从来不正面和张俊杰发生争执,所以这么几日过去,大家相处的倒也不错。
而黄大安和许氏最终也没有住在那已经湿漉漉的茅草屋,而是被周光勇接到他家去住了,周光勇也是砌了新房子的,只是房子比较小,所以一开始黄大安也没有想到打扰他,但是周光勇知道他家的情况后,就要陈氏拉着许氏过来这边休息,说周家虽然小,但是还有一间放杂物的空屋子,清理一下,也是可以住人的。
春雷过后,雨就没有断过,只是没有那天晚上那么猛烈,而是如诗文中的那般‘润物细无声’。
天色有些阴沉,牛毛细雨整天下着,使整个村子的空气都是湿漉漉的,不过这样的雨是不影响人的勤劳的,随着春雨,气温似乎也变得温暖一些了,正是适合春耕的时候,家里男人们和女人们都下了地,开始松土,洒草木灰和播种,至于施肥是要等庄稼长出来之后再追肥的。
家里的柴火和野菜什么的,就靠孩子们去折腾回来了,张家都是勤劳的,即使是张俊杰他们,也能够主动上山去找东西,只是依旧看二房的孩子不顺眼,不和二房三房的一起出门而已。
这些日子,张沁儿就专心寻找成熟的蘑菇,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孢子收集,用自己之前烧制出来的陶器培养皿培养着。
这回在她细心的照料下,那些收集好的孢子果然如预期般的生长出来了,细细密密的菌丝缠绕在培养皿中,看着就让人喜欢。
种蘑菇是需要空置的房屋或者大棚的,张家自然没有空置的房屋,所以张沁儿就央求杨氏给她在屋子后面搭一个大棚,也不需要多大,一天的功夫就搭造好了。
然后张沁儿就开始收集一些培养蘑菇的主料了,麦草、玉米秆、牛粪、石灰、油渣等都是早早就收集准备好的,张沁儿按照印象中的比例,将它揉成长条形,放在屋子的角落,然后细心的将生长出来的菌丝播种,除了这些人工准备的培养主料,张沁儿还找了一些枯树枝,在树皮松动的地方种了一部分菌丝进去,然后再用树皮将菌丝盖住。
种植菌丝之后,剩下就需要等待和保持空气的湿润了,每天早晚,张沁儿都要在整个大棚洒满水,加上最近天气开始温暖起来,所以过了五六天之后,大部分菌丝都能够开始生长,只有少部分菌丝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停止生长,死亡了。
张沁儿小心的将这些死掉的菌丝移走,以防会感染其他健康的菌丝,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沁儿的心思就都放在这些蘑菇身上,去年冬天没有培养成功,这让张沁儿越发注重起来,想找出当初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在哪里,这样的话,今年冬天才能够培育出蘑菇赚到大钱呀。
就在张沁儿关注蘑菇的时候,永安却带回来一截枯死的枣树枝,上面挂着大大小小的木耳,兴奋的冲张沁儿说:“姐,木耳也可以像蘑菇一样培养出很多很多吗?”
“当然可以!并且木耳好培养多了!”张沁儿说着,接过那根树枝,上面一些大些的木耳也还挂着,由于这些日子总是毛毛细雨,所以木耳看上去异常的鲜美肥硕,大些的呈现出黑色,小一些的则饱满带着一些棕红色,小小的,像一盏别致的酒杯。
木耳的菌丝和蘑菇的不同,几乎都在树皮中,只要收集这些带着菌丝的树枝,再加以培养和适当的环境,木耳就能够源源不断的生长出来。
想到这里,张沁儿就吩咐永安以后都去寻找一些能够生长木耳的树枝回来,永安自然大声应着,在大棚里看了一圈刚长出来一点点的蘑菇,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
“沁儿,你那蘑菇真的可以长大吗?”张乐儿手里抱着甜儿,想进去大棚里看看,又怕里面太黑太湿,对甜儿不好,所以站在门口犹豫着。
“当然可以的。”张沁儿说着,又检查了一片大棚里的蘑菇,将之前永安带过来长满木耳的树枝放在屋子的角落,然后走了出来。
甜儿还小,由于冯氏没有奶水,一只吃米糊糊,所以脸上都没有肉的,性子也很安静,每天除了睡觉,还是睡觉,也不认生,谁抱着都可以,醒着的时候,还会傻兮兮的笑着。
倒也算惹人爱了。
这个时候甜儿正醒着,张沁儿就忍不住去逗弄她,伸出手在她小脸蛋戳了戳,虽然瘦了些,不过孩子的皮肤就是好,软软的,滑滑的。
春耕的时候,冯氏自然要下地干活,不只是冯氏,就连张贞娘和张莲儿几个大些的姑娘那也是要下地干活的,所以这带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乐儿,现在张家除了张乐儿带孩子,沁儿照顾蘑菇外加煮饭,永安带着福儿和小宝去山脚边找晚些生长出来的竹笋和蘑菇以及野菜等,其他的劳动力都贡献在田地里。
走出房门,站在坡地往外看着,刚开垦出来没有多久的田野间错落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
经过这些时日的春雨,村里挖好的水库也开始蓄满了水,多余的水则顺着渠沟弯弯曲曲的朝田野间流淌而去。
张家今年种的最多的自然是大豆,刚开垦出来的土地很贫瘠,适合大豆这种对土地要求不高,又养土的植物,再者大豆是当初郑大人吩咐的,所以租的官田几乎都种着大豆,至于自家开垦出来的荒地,则种的比较多样化。
这个时候,番薯和玉米已经开始被百姓们接纳,这种来自美洲的高产植物对土地要求不高,成了大家种植的首选,因为这些植物在徐州时,还没有被推广开来,所以很多村民只是听说产量很高,但是真正上还是第一次种植,未免有些担心,张沁儿因为前世的一些经验,就让大家多种一些,还买了一些南瓜和冬瓜的种子,种在田坎边和一些不高的坡地中,这些藤蔓植物更是好种,几乎不怎么需要好的土壤,种植的时候多施肥,等藤蔓长出来之后,几乎就可以不用管它了。
去年种过一季白菜萝卜的地,在松整之后,张老头决定种春麦,在张老头的血脉中,他对麦子有着一种非常的清洁,以往六十多年,他都是在吃大麦,种大麦中过着日子,一时间没有麦子,他都开始感到惶恐和不安。
只是麦子对地的要求稍微高些,所以张老头经过仔细思考,也只种了一块地,又决定家里的肥料都紧着麦子的。
☆、69。第69章 :春耕
春耕足足要忙碌十天半个月左右的,锄地松土,除草,挖坑洒种子,施肥等,一样样都是要费大力气的。
张家是整个富足村唯一一家有牛的人家,有了牛,人就可以松气很多,犁地松土和挖坑播种都可以同一时间进行,张老头在前面牵着牛,张志仁兄弟就在后面用锄头挖出细坑,杨氏和冯氏等女人就在后面播种,每个坑里洒两颗种子,隔一段距离,再洒两颗,而张贞娘和张莲儿等姑娘就在最后面将土覆盖在种子上,然后轻轻的踏实了。
张俊峰和张俊杰以及晗生几个,则在另外一块地除草,这些荒地里埋着很多树根草根,播种的时候是要除掉的,否则到时候土地的养分都叫野草给占了。
这些种子大多数是当初官府送过来的,少部分是张家自己去种子铺买的,像蒜头、大葱、生姜、辣椒等炒菜佐料都是种在屋子附近的菜园子里,方便平时吃的时候去摘。
还有豆角茄子等,那也是种了几分地,瓜果半年粮,这些菜都是平日里常吃的,能种的,大家都会种上一些。
黄家因为钱要攒着砌房子,这些豆角茄子等种子都是没有的,张老头就做主,送了一半给黄家,黄大安感激的接过,却说:“等瓜菜熟了,你们就来我地里摘,反正我们家人少,吃不了多少。”
张老头只笑了笑,没有做声。
连绵的春雨下了五天,终于停了,天幕处还隐约可以看到微弱的阳光,云层也淡薄了一些。
到了中午,张沁儿已经把饭菜都煮熟了,因为份量多,要用两个竹篮子装着,和张乐儿一起将这些饭菜送到地里头,给大家吃。
为了节约时间,中午这顿饭都是在田地里吃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如此。
张沁儿能够不需要春耕,留在家里,一来是为了蘑菇种植事业,二来就是她年纪虽小,手艺却是不错,真比较起来,她做的饭菜比谢氏做的要好吃许多,这些日子谢氏天天做饭,苦的不仅仅是谢氏,张沁儿等人也觉得痛苦,这手艺真是一样神奇的东西,明明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饭菜,不同的人做出来,那味道就是不同!
“爷爷!吃饭了!”大老远,张沁儿就笑着招呼大家。
张老头就松了犁耙,把牛牵到草多的地方,让牛自去歇息吃草,而大家则走到田边大树脚下,那是一颗大樟树,足足有两个人合抱那么大小。
看见饭菜过来了,张俊杰早就饿惨了,一下子跑了过来,伸手就要抓着饭碗吃起来,张老头一看到那双沾满泥土的手,顿时训着:“去洗下手再吃吧!”
张俊杰无法,只好应着,走到渠沟边粗粗的洗了手,晗生也跟在后面,仔细的把手洗干净了,才回到树底下去。
张沁儿已经把饭菜都拿了出来,因为春耕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连氏拿了钱出来,买了一些肉和骨头,张沁儿又以两文钱的价格拿了一副猪下水回来,连氏看了,虽然不喜,也没有说什么,因为之前杨氏买过一次,张沁儿就处理的不错,味道可以被人接受。
今天中午煮的饭是干饭,参合了一部分番薯,菜有五个,一个清蒸苦楮豆腐、一个肉炒笋子,一个清炒蘑菇,一个爆炒猪肝,一个骨头猪肚汤。
每个菜都是拿大陶碗装着的,份量都是足够的多,大家看了一眼饭菜,心里都感到满意,就没有多说话,拿起碗筷就吃了起来。
张沁儿喜欢菜多,所以平日里对于一家子大大小小一起吃一两个菜的行为感到很难受,当有条件时,她是想着法子多弄些菜色出来的,本来她这么折腾,连氏那是第一个反对的,不过她据理力争,说春耕大家都要费力气,要多吃并且也要吃的种类多,这样身体才吃的了苦,干的了活。
坚持两天之后,张老头他们也逐渐对张沁儿的花样表示满意,毕竟谁不想多吃些菜呢?没条件,只好忍着,有条件,自然就会想着享福了。
再者这些菜除了肉和骨头费了些钱,其他的都是自家山里采的,多的是。
“啧啧!好香呐!里正啊,你真是有福气的,每天的菜都这么多,这么香,我们大老远就闻到了,猜测着你们每天吃什么山珍海味呢!”隔壁田地里干活的一个汉子用力的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一脸向往的模样。
张老头就招呼他过来吃一些菜,“也没有什么菜,都是山里折腾的,笋子和蘑菇,另外就买了些肉和骨头,来,菜挺多的,你也吃一点。”
张老头简约的说了说,没有提猪下水,这个年代虽然大家都吃不饱,但是对猪下水有一种打心底的鄙视,认为那是肮脏物,又腥又臭。
“嘿嘿,不用了,我家里也弄了饭菜呢!”听到里正邀请自己去吃菜,汉子顿时憨厚的摸了摸脑袋,回到自家吃饭的地方。
张沁儿放眼望去,其他的人家即使是春耕,吃的依旧很简单,毕竟其他的人家油盐都是一个问题,而这一点张家是不用担心的,去年弄到的两箩筐盐,吃到现在还有一箩筐呢,至于油,前些日子才榨了不少茶油出来。
中国菜,几乎就是靠油盐来调味增香,没有油盐,再巧的巧妇,那也是弄不出好吃的饭菜来,所以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志礼夹起一筷子的蘑菇,放进嘴里,蘑菇的鲜味顿时充斥在口腔中,于是他问着:“沁儿,你那蘑菇真的可以种出来?”
张沁儿一笑,指着那碗清炒蘑菇,说:“这些就是我种出来的,三叔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咦?”张志礼发出惊疑的一声,又夹起一筷子,仔细的品尝着,然后满意的说:“味道没差!和山里采的一样鲜美,这几日没去大棚里看你折腾的蘑菇,没想到还真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