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帘柳落-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是也看见流苏了,两人远远对望着,宣墨想给流苏一个安抚的笑容,那勉强弯起的唇角却承载着太多苍凉,竟比哭还悲戚。
宣安低声在流苏耳边说道:“少爷很晚才回的府,刚躺下没多久,抱琴就哭着找过来了。抱琴说:老夫人走的很安详。少爷就起身布置事宜,一直忙到现在,连口茶也没喝过。”
流苏慢慢的一步步走过去,眼前宣墨的面容一点点清晰起来,面容明明是沉静的,那双眼里却生出一丝彷徨来,沉沉的盯着流苏。流苏叹口气,轻轻拥住那僵硬的身体,在宣墨耳边说道:“先歇下罢,这边我来料理。”
仿佛千万年的时光过去,那静止不动的人方缓缓点了点头,由流苏牵着手,走回了晚蔷园内。流苏给宣墨铺好了被子,正欲转身出门去厅里料理丧事,却被宣墨一把拖住,流苏呆了一呆,便感觉到自己被拥进了一个熟悉的怀里,那人将头枕在自己的肩窝上,肩膀处渐渐的便有温热的湿意一点点弥漫开来。流苏僵着身子不敢动,任由那湿意濡湿了自己的衣衫,良久,宣墨才放开流苏,却立刻转身背对着她。
流苏也不点破,转身去了大堂料理丧事。
这一忙就忙到天光大亮,种种事宜俱已备好,下人们也都有了各自的职责。只待选个吉日入殓出殡了。
宣墨向朝上告了假,在府里也帮着料理。依然是那沉稳的样子,流苏看着宣墨,恍惚觉得仿佛那晚在自己肩膀上落泪的男子,只是一个梦而已。可是她知道,那不是梦。
展眼到了出殡那日,爵禄街上来来往往一条白茫茫人流,宣府里也是悲声震天。凌风雷并凌氏与谢清平也都来吊唁,面色沉重的让宣墨节哀。宣墨静静看着棺木中仪态整洁的老夫人,听到身后一群悲声。宣砚哭的几乎喘不过气来,堪堪被人扶着;唐络也放声痛哭。只是这一众嚎哭中,却独独没有流苏的声音。
宣墨往旁边望了一望,看到流苏坐在他身边,一双眼睛大张着,看着棺木里的人,浓密的睫毛下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她不似旁人,并不哭出声,只是无声泣着,眼睛大大的睁着,像是要逼着自己承受这痛楚,看的出是十分哀痛了,却还是不哭出声,一排贝齿紧紧咬着下唇,那苍白的唇里便隐隐渗出几丝鲜红。
宣墨握住了流苏的手,将她的头按到自己胸口,低声道:“哭出来罢。”
那娇小柔软的躯体一僵,渐渐软化了下来,流苏用手指捂住自己的眼睛,大片大片的水渍透过指缝滴落在宣墨的衣襟上,蔓延成一片湿。
僧人们超度完毕,便该是下葬的时辰了。眼看着那棺木被放进墓穴里,宣砚大叫一声,发了疯似的扑上去,更是放声大哭,众人皆手足无措,却突然见她哽咽了几声,便昏了过去,连忙手忙脚乱的抬了下去安歇。棺木也终是被掩埋上了。
宣老夫人过世后,偌大一个宣府清冷了许多,像是空荡了不少。又值黄叶飘零的秋日,那萧瑟的意味就明显了许多。抱琴那几日哭的死去活来,待老夫人下葬后,宣墨本是想将她和入画等其余几个丫头拨给流苏宣砚和唐络使,或者索性放回家去。却不想这抱琴性子十分刚烈,那日跪下来哭着说自己当初是人牙子卖进来的,本就没家。宁愿不要月钱,只日日两餐饭便可,也要守在那瑞康园内打扫,维持原本老夫人在时的样子。流苏听后,倒也感慨了一番,便就许了她的心愿。
宣墨依旧天天去上朝,不同的是回来的明显早了许多,夜夜拥着流苏入睡。两人像是突然意识到此刻自己身边只有彼此般,格外珍惜起来。在最初的那些彷徨痛苦的日子里,全是依靠着彼此,将那苦痛略略冲淡。
叁拾伍
荷包将饭端上桌的时候,脸色很有些难看。流苏看了看碗里半黄的糙米,再看看宣墨碗里同样的米饭,不由得苦笑了笑。
宣墨淡然的扒了一口饭,眉微不可查的皱了皱,伸手拿过流苏的碗,回身问荷包道:“府里还有上白米吗?”
荷包敛眉道:“有的,不过只剩几十石了。”
宣墨立刻吩咐道:“让厨房给夫人做一碗白米粥来,不用做我的。”
荷包点头应了正要下去,却被流苏止住,望着宣墨柔声道:“我哪里就这么娇嫩了,大家能吃的,我也能吃,不用特特为我破例。况且府里现在也不富裕,能省则省。倒是你,这么些日子以来,呕心沥血精疲力竭,你倒该补补。”
两人僵持了一会儿,宣墨终于叹着气妥协了,低低道:“委屈你了。”
流苏笑了笑,拿回自己的饭,就着几样小菜吃了起来。
流苏出生于80年代后,一路长到20岁,也是顺风顺水,从不曾有过什么动荡,安安心心享着太平盛世的福。是以自然不知道国家动荡时百姓的苦。
如今到了这里不过大半年,却亲眼见到了一个盛世迅速衰落的悲凉。越高祖纵然是个明君,马背上打下这一片江山,又花了一辈子时光治理,轻徭薄赋、广开言论,好不容易民生才有起色。奈何生了一个太子却昏庸无能,暴戾残酷。自登基以来,别的作为没有,扫除异己的手法却干净利落,先是采妃陪葬,后二皇子越谨被人发现暴毙在狱中,三皇子及其母妃也被软禁在冷宫中。众人明里不敢说什么,实则都清楚明白。越肃登基以后,先时还有些收敛,几月过后便放纵起来,提拔了平日几个喜爱的佞臣,又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给自己建行宫,收罗天下美女。大越的根基才稍微有点稳,哪里禁的起他苛捐杂税贪官酷吏的折腾,立刻怨声载道。
凌风雷看着甚是忧心,先皇托了他辅佐太子,他便心无旁骛,颇有些愚忠。进谏时又不懂得委婉些,越肃听了便有些逆耳,再加上本来就有些忌惮凌风雷功高震主,因此渐渐的便有些疏远他,更徨论将他的建议听进去,因此只余一个宣墨在苦苦支撑。越肃还是太子时便与宣墨不对盘,登基了以后恨不得将他削官废爵,怎奈宣墨也不是省事的主,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每每联合了几个一品二品的大臣上书,逼的越肃没法子,才制止了他更荒唐□的行为。
半个月前,北方昌州大旱。昌州主农业,举国上下米粮大部分均产于此,不想旱情过后又是蝗灾,刚好值秋收的季节,竟把昌州千万亩农田啃的粒米不收。此事上报到中央后,宣墨立即作出决策,上奏要求越肃采取无偿救济、开仓放粮、免除赋税、安置流民等措施。越肃为难了半晌,终算是准了。宣墨即令户部和工部的官员拨款赈灾,这些官员去国库领取赈灾款额时,才赫然发现越肃登基以后动用国库挥霍无度,国库竟是虚空了大半。一时间满朝哗然,越肃却充耳不闻,夜夜笙歌。
宣墨无法,只得动员官员将自己的身家捐出来,率先领头捐了宣府的几千两白银,陆陆续续也有官员捐赠,这些募集起来的银两,再加上地方官员开仓放粮,按说应该能缓解一时的物资紧张。
本以为灾情该有所缓解,怎料昌州一个名为芜县的小地方,正是灾情最严重的一个县,那地方县令冒死将一封奏折层层上递,待那奏折经过无数周转到宣墨手里时,赫然已是一封血书,再问那送信的人,垂泪说自家老爷在写完奏折后的第二天,已被人下毒暴毙,这封奏折还是自己贴身藏在里衣,险险躲过追杀,才堪堪送到京城。
那封九死一生才送到的奏折,赫然洋洋洒洒写着受灾以来一桩桩一件件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官员贪污赈款的具体条目,原来那灾银经过层层盘剥到了灾民手里时,已是寥寥无几了。
灾民无计可施,纷纷涌向南方,却又被南方的官员拦截住,不放入城门,更不采取救助措施,只让那些灾民在城外自生自灭,一时间冻死的饿死的无法以数计,更糟的是更有瘟疫爆发开来。只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宣墨大怒,即令户部尚书李公望任了巡按一职,去昌州调查此事。而自己在朝中稳定局势,府里因捐了许多银子,再加上昌州颗粒无收,白米的价格短时间内便飙涨,因此堂堂一个内阁首辅,家里的主子竟然只能吃那黄米。宣墨在营养这方面已是不好了,又要焦头烂额阻止粮商哄抬米价,还要收拾越肃留下来的烂摊子,人便清瘦了许多。每每流苏见他脸色苍白,眼底阴影浓重,却还是不分昼夜的处理朝事,心里的怜惜和疼痛就满溢开来。
这日午膳时,宣墨疲惫的靠在椅上,习惯性的捏了捏挺直的鼻梁,却突然闻到熟悉的菜香味,睁眼一看,只见今日的菜色尤其丰富,饭也换成了白米,还有自己最爱的蛋羹,不由疑问的看着流苏。
只见对面的女子微微一笑,唇边就仿佛绽出了蔷薇,绝色妩媚,笑着道:“你当我那胭脂铺是白开的。况且平日里你送的那许多首饰放着也是无用,不如换几个钱好。”
宣墨只觉心里某处地方柔软的坍塌了,却并没有不适,反而丝丝缕缕化成了绕指柔。
流苏边吃着,边随口问道:“昌州那边怎么样了?李大人查的如何了?”
宣墨顿了顿,嗓音低沉,道:“李公望前几日送来的加急文书上,说是不止昌州布政使和知府,大批官员均牵涉其中,可谓敲骨吸髓,虎噬狼贪。他说:是民非困于灾,直困于贪吏之苛敛也。”停了半晌,又说道:“按之前约定的,昨日李公望便该写文书上报情况了,怎么今日却还没收到?”
流苏本想说许是路上事情耽搁了,或者形势动乱,一时拖延了,正踌躇间,苍澜送来了一封书信,脸色颇是难看,慌张道:“主子,昌州那边送来的信,送信的人说,出大事了!”
宣墨和流苏俱是一愣,宣墨放下了银箸,抽出信纸快速的读起来。流苏见他脸色越来越铁青,不由得走到他身边也看起来。
只是短短几行,流苏却看的浑身冰凉。信不是李公望亲笔所书,是李公望随身侍卫写的,字迹十分潦草,想是匆忙间写下的,不过寥寥数语:“昌州布政使谭勒贿于主,主不受,乃被刺杀。”
天边不知何时叠起了层层黑云,黑压压的朝这边的天空压过来,风起的很迅烈,吹的宣墨的衣袍猎猎作响。流苏心里反反复复只有一个念头:要变天了。
李公望被谭勒抛到乱葬岗的尸体最终是找到了,运回了京里自己府邸入殓。李公望在任户部尚书数十年,一身清廉两袖清风,极力推举庶民的人才,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是以在坊间颇有好评。
这次他遇害的消息一传出,百姓俱显悲恸之色,出殡那日,街上送行的百姓均手提竹篮,放了许多纸钱元宝之类的,待那棺木被人抬着从李府里出来时,一时间悲恸之声震天,百姓竟齐齐朝棺木跪下,洒出纸钱,落叶并着纸钱一起在空中飞舞,很是悲壮。流苏跟在宣墨后头,只看见他俊朗的侧脸淡淡的看不出表情,心里却无端的渗出寒意。
本来事情也就到此结束,却不想自越肃登基以来,百姓的怨气已是越积越深,此次受灾,灾民见朝廷如此腐败,天子如此无能,更是凉了心。北方就有小股难民组成了起义队,意思是要与朝廷对抗,将皇帝拉下龙椅来。而李公望遇害一事,就像一个契机,百姓的反抗情绪全面爆发,全国各地起义队伍不断。
史书记载:顺昌元年,越高祖薨,太子越肃登基,始为越惠帝,改年号天启。天启元年,昌州大旱,难民流离,渐而暴乱,至此,大越乱。
与此同时,宣墨的声望却日渐提高,皆因他在此次天灾中率先带头捐出身家,继而严惩贪污赈款的酷吏,昌州官场几乎全数落马。凡贪污赈款的官吏,重者处以极刑,轻者流放,从昌州刺史到地方县令,全部肃清。百姓无不拍手叫好,至此,宣墨已是深得人心。
越惠帝本是高枕无忧,只管饮酒作乐,直到全国各地的暴乱队伍越来越壮大的消息传到耳朵里,才开始慌张,勉勉强强从温柔乡里爬了出来,连夜召集了臣子们商讨事宜。
金銮殿上,宣墨静默站在一旁,看越惠帝焦急的来回踱步。昏黄的烛光下,越惠帝一张长期纵欲的脸晦暗无比,眼睛浑浊的扫着底下的臣子们,沙哑着嗓音问:“众卿家可有何良策?”
凌风雷向前一步道:“如今之策,只有派兵镇压了。依老臣之见,可派康大人率蕃兵平息此次动乱。”
康凤向前一步,朗朗道:“凤所率之蕃兵,乃驻扎在与我大越和南晓与北蜀的交界处,此次若要镇压,调兵需要时间不说,况且一旦调兵离开边境,只怕南晓和北蜀会有所动作。不如凌大人率兵出征较妥。”
凌风雷冷笑几声,怒道:“老夫所率禁军和中央军,用以居内驭外,巩固皇帝的独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