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罗氏五娘 >

第3章

罗氏五娘-第3章

小说: 罗氏五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四郎不屑的甩甩手说:“君子远狍厨,这是我在学堂里学的,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罗四郎说得得意洋洋:“就是说,男子汉大丈夫那是不能进厨房的,得离厨房远远的,你这臭丫头,居然还敢叫我去厨房烧火。”罗五娘目瞪口呆的望着罗四郎那小子在那儿胡吹,这学堂里都教的什么啊!这小子也太会活学活用了吧,罗五娘盯着他的背影回过神来:“呸,这死小子再这样继续下去,长大了准时个偷奸耍滑的。”遂不在理会,继续剥着青胡豆。
 
剥好满满一小盆胡豆子端进了厨房,正撞见罗四郎那小子缠着罗大娘:“大姐,鸡蛋煮好了没有?”
 
罗大娘听他问话连忙揭开锅盖,用勺子捞出两个白鸡蛋,用了一个小碟子装好递给他:“现在还烫,你凉一会再吃,可别烫着了。”
 
罗五娘见他这样子就知道,准是罗四郎叫嚷着肚子饿,让罗大娘给煮鸡蛋吃,这家里也就他一个人能吃鸡蛋,罗五娘见惯不怪,也不再眼馋他的。,直接忽视罗四郎,自顾自的舀了两瓢水在盆子里,将青胡豆倒进水里洗干净,再捞起来,放到灶台上,供罗大娘一会儿煮,又用抹布擦了下手上的水,坐到灶前烧火,往灶堂里添了几块柴禾,那火苗就铮铮的往上冒,一会儿就将锅炉里的水烧开。
 
罗大娘动作麻利的将窝窝头放锅里蒸上,又从坛子里捞出几片白菜叶子,细细切碎,准备煮一锅白菜汤,就着窝窝头,这白菜汤喝起来也挺有滋味的,罗大娘又将洗好的野菜用开水烫了一下,捞起来沥干水,放了一点盐,再调了点豆油、醋,拌匀,凉拌好,一会儿做菜吃。又将洗好的青胡豆焖在锅里,看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对罗五娘说道:“五娘,我来烧火,你去叫爹娘回来吃饭了。”
 
罗五娘看了看,到后山有点距离,一来一回的时间,饭也差不多好了,回来正好可以吃饭,爽快的应了声:“哎!我马上就去。”
 
后山的地里,罗五娘也经常跟着罗二娘、罗三娘去过,熟门熟路的,一会儿也就到了,远远看到罗三牛与刘氏忙碌的身影,脆声声的喊道:“爹、娘,回家吃饭了。”
 
罗三牛正割完一行麦子,听到罗五娘的喊声,回道应道:“哎,就回。”
 
刘氏在地里忙活半天,又累又饿,也没心情找茬,招呼了在地里忙活的两个闺女,一起回家吃饭了,一家人都是又累又饿,吃饭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些。
 
吃完了饭,照例是罗大娘收拾碗筷,二娘三娘吃饱了犯困,中午时分不用去地里,就 上去躺会了,罗四郎早跑得没影了。
 
刘氏搬了凉椅到树荫下躺着,罗三牛翻了下在院子里晒着的麦杆子。又看了看己经晒干的胡豆角,取了一个连盖(连盖是一种拍打的农具)称着太阳猛,对着胡豆角一阵拍打,等一片胡豆角拍打完之后,又翻过面来,将背面也用连盖拍打了一遍,,他捡起胡豆杆子抖一抖,那上面的胡豆粒就一粒粒的掉了下来,然后将胡豆杆全部捡了出来,抱进厨房当柴禾烧。
 
罗大牛吩咐罗大娘:“那些胡豆我己经打下来了,你待会清理干净,今天太阳大,晒干了就用布袋子装起来。”
 
“哎,爹我看那胡豆今年收得挺多,是全卖了还是留点在家里吃呀?”罗大娘中午见妹妹们吃胡豆那架式,有心想留一些下来自己吃,所以才有此一问。
 
“这些事,得听你娘的。”罗三牛如是说。
 
罗大娘有些丧气,心说:“听娘的还不得全卖了哇。”本想还是再问问刘氏,想想还是算了,刘氏可轻易招惹不得,继续手中的活计,不再提起这话题。
 
如今正午时分,日头正毒,不用急着去地里干活,,罗三牛也搬了把凉椅到屋檐下躺下,闭目养神,休息了一个时辰,罗五娘看了看日头,估计是下午二点钟左右,一家人又收拾农具准备下地里,罗四郎睡眼朦胧的背着书袋去了学堂。
 
罗五娘人小干不了活,照旧在家里看着那十几只鸡,不让它们糟踏粮食,下午的天气比上午更炎热,只有等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才会凉快些。
 
上午时在地里割了不少麦子晒着,下午的时候,罗三牛就用千担一担一担的往家担,虽然累得气喘如牛,但心里面还是很高兴,一年到头指望的可不就是这些粮食。
 
罗五娘见太阳快下山了,也就慢慢的把院子里晒着的麦杆子往屋檐下收拢,晚上会起雾,如果这些麦杆子不收回家,放在外面被露水侵湿,今天的太阳那就白晒了,院子里晒了不少麦杆子,她人小搬不了太多,也就一次少拿了一点,慢慢的往家搬,好在天快黑下来的时候,罗大娘回来了,二人一起搬,很快就将院子里的麦杆子全部收拢回家。
 
罗五娘的小胳膊累得  ,也没得报怨,家里的其他人可比她辛苦多了。
 
罗三牛夫妇、罗二娘、罗三娘,是天都黑尽了才回来,
 
“爹,你们怎么才回来啊?外面黑得路都看不清了。”罗五娘觉得回来得也太晚了吧,外面黑漆漆的也做不了活不是。东西在地里,明天再去收也是一样的么。
 
“称着天凉快的时候就多干了会儿,这熟透了的麦子放在地里,不收回来心里就不踏实,那些野山雀什么的还不可着劲吃,被得糟蹋的多了,咱们不就得收少了么。”
 
一家子人忙活一天,五亩地收回来二亩多,估计明天再忙活一天也就能全收回来了。
 
罗四郎这小下了学堂回来,将书袋往家里一扔,人就不知跑哪儿去了,这也天黑了才窜回家,刘氏见了,拉着他的手直打量:“四儿,学堂里念书辛苦吧,看你这样子好像都瘦了,我这二天忙,也没顾得上你,等会儿我让你大姐给你煮个咸鸭蛋吃吃,哎,读书就是费脑子,可怜我的四儿了。”刘氏拉着儿子就唠叨个没完
 
“娘,真给我煮咸鸭蛋吃啊?好哇,好哇,不过都好久没吃肉了,娘你什么时候买点肉回来吃。”罗四郎一脸馋相的说道。他虽然吃得比其他姐妹好,但也是很少见劳腥的。
 
一大家子人,也就只有他敢跟刘氏提要求,刘氏虽然心疼钱,但是更心疼儿子,在心下盘算了一番,今年的粮食大概能卖多少钱,就含笑的对罗四郎点了点头:“那行,等地里忙活完了,我就去镇上割点肉回来,给我们四儿做肉吃。”
 
罗四郎一听有肉吃,兴奋得一蹦三尺高:“真的?娘你可不许骗人哇,”
 
刘氏慎怪:“你这傻孩子,娘什么时候骗过你哟!”
 
罗五娘见母子两个说得乐呵,也不知道买肉吃有没有她的份,她也是好久没吃肉的说,打断两人说话:“娘,四哥,可以吃饭了。”
 
一家人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姐妹几个帮着把碗筷洗好,罗大娘又装了满满一大锅的水烧上,往灶火里添了几块柴禾,又转身将煮好的猪食拿去喂猪,他们家的猪一天喂二顿,早上一顿晚上一顿,一直都是罗大娘在喂,罗大娘分几次把猪糟给添满了,那两只大猪仔呼噜呼噜的大口吃着,没多大会儿就将猪食全都吃光了,连猪糟都舔得干干净净。
 
罗大娘回到灶间,揭开锅盖伸手摸了摸锅里的水,己经热得差不多了,走出外间唤道:“爹、娘,洗澡水己经烧好了,可以洗澡了。”
 
刘氏听了,说了声:“知道了。”转头对罗三牛说道:“娃他爹,你先去洗吧!累了一天了,洗洗早点歇着,我先帮四儿洗洗,这孩子出了一身的汗。”
 
“哎,行,那我先去洗。”罗三牛应声走进了厨房,拿了木桶打了热水出去。
 
然后又招呼了罗二娘、罗三娘洗澡,锅里的热水舀完了,又装上满满一锅烧上,。

罗大娘又将罗五娘洗刷干净,哄 睡觉。然后才自己最后一个洗澡。
 
忙碌了一天,一家人都睡得十分香甜,家里又接连忙了好几天,收麦子、脱麦粒、晒麦子、然后又送上镇子去换钱,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儿忙完,己经是一个月后了。


第4章
 
这天,外面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地里什么活儿也干不了,刘氏也不出门,找出做好的鞋底准备纳好了,给罗四郎做鞋穿。
 
 
罗五娘因为下雨不能出门,就坐在屋檐下看着滴落的雨滴,这时院门处传来敲门声:“三牛媳妇,在家吗?”
 
罗三娘去开了门:“三婶婆,是你啊,找我娘啥事啊?”
 
“是我,是我,我找你娘说点事,你娘在家吗?”三婶婆似乎真有事,说话语气都有点急切。
 
“我娘在家,正在纳鞋底,三婶婆进屋里坐吧。”罗三娘将三婶婆让进了屋。
 
“三婶婆好!”罗五娘对这个三婶婆没什么印象,就跟村里的其它婆子没什么两样,出于礼貌的打着招呼。
 
“哟,这不是咱们五娘么!可真是乖巧懂事,比我家那几个丫头可强多了,瞧这模样,这脸蛋,多漂亮的一个小姑娘,特别是这眼睛圆溜溜的多有神啊,哎哟,真不知道你娘是怎么生出你来的哟。”三婶婆对着罗五娘一顿好夸。
 
去别人家,夸奖别人家的孩子,那也是一种礼貌,这个道理罗五娘还是懂的,所以对于三婶婆的夸奖,并没有当真。
 
刘氏在屋里早听见了动静,这会走了出来:“是三婶来了啊,屋里坐,三娘去给三婶婆倒杯水,这找我啥事啊?这大下雨天的还跑过来。”
 
“嘿,这是好事啦,走咱进屋里说。”三婶婆拉着刘氏神神秘秘的进了里屋。
 
刘氏有些疑惑,这倒底啥事哩?走到里屋,两人刚坐定,三婶婆就迫不急待的说了起来:“你上次不是说你家大娘要说婆家么?我知道一户人家,过来给你说说,没准儿你就瞧得上眼。”
 
“哦,什么人家,三婶跟我好好说说,我也好琢磨琢磨。”
 
“这户人家姓赵是赵家湾的,离得倒不远,家里有十亩水田,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这赵家有三个儿子,老 都己经成亲了,这说的正是老三的亲事。”说到这儿三婶婆就有些卖关子。
 
“十亩水田哇,水田的价格是8两银子一亩,这样算起来,那他家可是有80两银子的身家。”刘氏说得两眼放光。
 
“可不是嘛,这可只是田产,家里不还有一些其它收入,仔细算算,那一百两银子的家底可少不了的。”
 
“嗯,这话不错,家里养的猪啊,鸡啊,鸡蛋什么的,卖了不都是钱嘛,还有田里产的粮食,算起来是不少于一百两银子,这银子只多不少。”
 
“那可不,不是好人家,我能给你说。”三婶婆颇有得色的说道。
 
“这样的人家也算是大户了,怎么会看上我们这样人家的闺女?”刘氏刚刚沉迷于对方的家产,现在有了几分清醒。
 
“嘿嘿,这个嘛。。。。。。”三婶婆有些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
 
刘氏见她这副模样,也察觉出不对来:“三婶有话就直说,咱们也不是外人,用不着拐弯磨角的。”
 
三婶婆见刘氏问得直接,也就敞开了说:“那我就直话直说了啊!这赵三今年己经二十了,原本十五岁时就订过亲,原本说好到赵三十七岁时就成亲,那知订亲才没多久,那女的就得病死了,这原本也没什么,从新再说一户人家就得了。”
 
三婶婆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后来又说了一户人家,本来好好的,己经开始谈聘礼嫁妆选日子成亲了,那知道这女子上山捡柴禾时,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当场就摔死了,这也就是个意外,不知怎么的就被人传出来,说是赵三克妻的名声,也就没人原意将闺女嫁给他家,这不都二十了,还没订下家。”三婶婆说完,打量了一下刘氏的脸色,见她没有发怒,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刘氏扯了扯嘴角,笑得有些勉强:“三婶怎么会想到跟我说这事?”
 
三婶婆听刘氏这样说,也有几分不自然:“这不那赵家的放出话说,不在乎女方年纪,就算年纪小些,先订下亲事,过二年再成亲也地的。”
 
刘氏皱了下眉:“要说我家大娘才十二岁,要成亲也得等三年后十五岁了才能成亲不是,这赵家的等二年可等等的不是我家大娘。”刘氏有些不高兴,拿这样的亲事来跟她说,她是不重视家里的丫头,可也不能这么明晃晃的打自己的脸。
 
三婶婆干笑两声:“这赵家也知道自家的名声,所以原意出三十两银子做聘礼。”
 
刘氏有些惊愕,这三十两可是天价啊!一般人家也只是出五两银子做聘礼,还有些贫穷些的出二两银子做聘礼也是有的,这可是三十两啊三十两。她还从来没有见过三十两这么多银子,她分家前根本也没见过什么银钱,分家后头几年也不宽裕,就这二年省吃俭用的拼命存下十来两,这三十两够她存好几年的了。
 
刘氏感觉到心脏砰砰砰的在跳动,用手捂了捂胸口:“三婶,这赵家真的舍得出三十两银子做聘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