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氓皇帝-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真心中清楚的知道,即使是熊廷弼和戚方,南北两路夹击沐王府的后方,也是五日之后的事情了,他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五日之内守住南京城。
看样子,那张王牌必须要打出来了,如今已经到了决战地最后关头了——想到这里,程真笑了笑,转头对范坚强道:“范坚强,你再通过飞鸽传书,给朕送两道密旨下去。
这两道密旨已经准备好了,你务必用最好的人,最好的飞鸽,将他们送出去,如果出了任何的差池,不要怪朕不念旧情!”
乔允升在一边准备好笔墨,准备草拟这两道密旨,程真想了想,开始说第一道密旨,道:“传朕圣旨,着宣府、大同总兵官刘挺、杨国胜,死守宣大防线三日,三日之后再向南撤退,在太原集结,等待陕西方向的援兵!”
乔允升顿了一顿,心中有些踌躇,虽然他是个管理刑部的刑部尚书,并不太懂军事,但是关于八旗兵地凶猛,他是知道的,根据流传在大明官兵内部的说法,据说四个大明士卒,也打不过一个八旗辫子兵。
如今,让刘挺和杨国胜,带领一万三千多名大明朝士卒,去对抗十多万人的八旗辫子兵,抵抗一日都困难,不要说三日了。
皇帝这么做,妥善么?
“打仗必须要死人!有时候,为了少死一些人,不得不牺牲一些人,乔允升,你写吧,不要再犹豫,按照朕的意思写!”程真的语音变得严厉起来,乔允升没有再多做思考,举起手中的笔,就开始龙飞凤舞的写下去……不多时,那两道密旨,分别送给刘挺和杨国胜的密旨,就已经写好了。
将信封好,加好火漆之后,程真脸色凝重的将那两封信交给了范坚强,范坚强也收起了脸上地猥琐笑容,郑重其事地将那两封信带了出去。
程真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旁边地乔允升心中在猜想,皇帝竟然越过宣大总督熊廷弼,直接对熊廷弼手下的两员总兵下密旨,足以说明他对宣府大同的重视了。
他心中隐隐约约觉得,这次发生的事情都很不简单。
乔允升是作为钦差大臣,跟随微服私访的皇帝来到江南,来到南京的,所以很多事情,他比外人看得更加清楚。
在乔允升看来,小皇帝这次做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十分愚蠢,但是仔细深究起来,又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乔允升显得有些迷惑。
首先,如果皇帝愿意,他可以在沐王府起兵造反之前,就派熊廷弼或者哪个厉害点的统帅去远征云南,将云南的沐王府给打败了,那么就不会有如今的战乱了,但是小皇帝偏偏在那个时候,躲在苏州的老丈人家里,不见南京的文武百官,这是第一个疑惑点;
第二,小皇帝应该也清楚,如果将北方宣大防线的熊廷弼大军调动南下,那么北方的防线就空虚,皇太极就有可能趁虚而入,但是小皇帝偏偏这么做了,而且偏偏造成了这种后果,如今,皇太极的大军已经到了宣府大同城下,不久就可以突破这道防线,直扑北京了,大明朝很危险,这是第二个疑惑点;
第三个疑惑点,也是乔允升最困惑的地方,小皇帝貌似知道这些事情,貌似知道这么做是蠢事,但是他偏偏做了,而且还做得问心无愧,一点反悔的意思都没有。
这到底是为什么?
乔允升不敢再问什么,这时候程真对他笑道:“乔爱卿,你召集南京的群臣罢,今日午时,朕要在南京皇宫召见他们,宣誓应战沐王府叛军。
”乔允升目瞪口呆之际,程真对王承恩道:“王承恩,曹变蛟的军队,在水中已经训练了几个月了,你让曹变蛟马上来见朕!”
曹变蛟的从北京带来的禁卫军,实际上全部都是南方人,基本上水性都很好,南下南京之后,这帮人就一直在操练水战,程真从郑芝龙的海盗队伍中抽调了很多老水手,教导他们怎么放炮,怎么使用战船,怎么去凿敌人的船底……等等,几个月时间,这帮人已经足以应付一般的水战场面了。
王承恩对于程真,则是要相信得多,在他看来,无论程真这个小皇帝做什么事情,都是有道理的,哪怕是外人看上去再愚蠢的事情,实际上小皇帝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而且每次到最后,都是证明了小皇帝正确,所以,王承恩对于程真的命令,向来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当下他应了一声,立刻去找曹变蛟去了。
程真嘴角泛起一丝残酷的微笑:好戏终于要开场了!
曹变蛟见过皇帝之后,就消失在南京城的楼阁之中,没有人知道皇帝对他做了什么指示,反正,曹变蛟连中午的朝会都没参加。
同时,城里的三千多名禁卫军,也就是已经被训练成水军的禁卫军,也悄悄的消失了,跟着曹变蛟一起消失。
在中午的朝会上,程真慷慨激昂,号称南京城的文武百官,号称南京城的两万多守军,还有全城百姓,同仇敌忾的去对抗沐王府的叛军。
小皇帝说得十分的慷慨激昂,所有的大臣和守军,都深受鼓舞。
同日,南京城所有的说书先生,开始讲北宋时候,韩世忠、梁红玉如何在南京附近江面阻击金兀术大军的故事,讲得一种小老百姓,也是跟着慷慨激昂起来。
傍晚的时候,在南京城西望哨的守兵来报,沐王府的“段”字大旗,已经出现在了城西不远的地方。
来了,沐王府的二十万叛军,终于兵临南京城下。
程真站在城头,看着夕阳所在的方向,露出了一丝冷笑!。。。
第三百五十四章 金陵第一战
南京古称金陵,简称为宁,是大明朝的江苏行省所在地,也是大明朝的陪都。
南京乃是中华著名的古城,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四大古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三国时候,吴国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建业也就是后来的南京。
后来东晋立国,也定都建康,即后来的南京。
在南北朝的170年间,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南京为都,所以南京历经吴国、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个朝代,史称为“六朝古都”。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江浙两地的交界处,扼长江咽喉,地势险要。
所以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建国以后,就将南京定为首都,从太祖皇帝开始,到成祖皇帝朱棣迁都北京结束,大明朝以南京为首都达到54年,在这54年当中,南京被建成了一座坚城,城墙高大,粮食储备充足,人口众多,绝对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
这就是程真选择在南京和沐王府决战的原因。
沐王府所在的云贵两地,天气十分炎热,瘴气丛生,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外地人去了那里,十有八九都会生严重的疾病;而且,云贵地方山势高峻,丛林密布,瘴气丛生,各种猛兽层出不穷,是十足的凶险之地;再者,沐王府在云南和贵州两地经营多年,那里大部分的地方势力,都是沐王府地党羽。
那里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也都摄于沐王府的yin威而为沐王府效命。
所以,不管天时、地利和人和,在云贵两地,都是对大明朝不利的,如果程真贸然派兵过去进攻沐王府,十有八九是要碰壁吃亏的。
有很大的可能会大败亏输,死的很难看。
不管派去带兵地是袁崇焕、孙承宗还是熊廷弼;即使朝廷能够打败沐王府,平定西南叛乱,估计也要费数年功夫,死大批的人。
程真觉得,只有将沐王府引出来打,争取一战消灭沐王府地主力,这样才是最正确的决策。
所以。
他选择了忍让,退守,诱敌深入——一直到沐王府打到南京城下,沐王府的主力已经倾巢而出,在这个时候,程真觉得是该出手的时候,是该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了。
有关沐王府在城外扎营的消息不断传来,到了午夜时分。
根据探子地不完全统计,城外的沐王府叛军,已经达到了七万人,看他们的样子,像是因为立足未稳,不了解南京的城防和地理。
在为明天的攻城做准备,同时为后续的大军到来砍伐树木、整理扎营的场地等等,所以一时半会没有发动进攻。
南京城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了多日了,当然,这还只是明面上地工作,即南京的官兵百姓都知道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在范坚强的锦衣卫暗中操作之下,在曹变蛟的禁卫军执行之下,暗地里的准备工作。
自从程真到达南京之后不久就开始了。
可以说是万事就绪,一切只等待沐王府地到来。
所以程真心中非常有底。
根本就没有任何畏惧。
此时已经是午夜时分,在明亮的火把之下,程真银盔亮甲,精神奕奕,身形高大的他,意气风发的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灯火,笑道:“各位爱卿,在一个月之内,朕会让对面那些灯火变成游魂的鬼火,让沐王府的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你们信不信?”
除了王承恩等少数几人,恐怕没有几个大臣信,这次大军压境,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都是脸色苍白,心惊胆战的,所以这时候都忘了呼应皇帝了。
直到有人反应过来,才干巴巴的说:“皇上英明神武!”其他人跟着稀稀拉拉的呼应皇帝。
程真心中冷笑一声,心想:现在你们自然不信,等到一个月之后,由不得你们不信!
当下程真下令:熊文灿指挥城防将士,轮流守夜,而今夜,皇帝就睡在城墙上地箭楼之中。
这一举震惊那批官儿,皇帝不畏生死,就夜宿在城墙之上,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个这样地天子罢?当场就有一些熟读圣贤书的官儿痛哭流涕,大声地歌颂皇帝的这一举动,一个个变得热血沸腾,发誓要和皇帝一起,和南京城一起共存亡。
第二天,这件事又被说书先生编成了段子,开始在城里到处说,编成了歌颂皇帝的又一个故事。
程真暗地里笑得更欢了。
第二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古城金陵的攻防战开始了。
这是沐王府叛军和大明朝南京守军的第一次接触,谁都不会想到,这一次战争会有如此的惨烈,流下如此多的鲜血,滚落如此多的人头,当然,更想不到的是沐王府的先锋大将段再强,因为大部分的人头,都是沐王府的将士所留下的。
一大早开始,沐王府的将士们,就猛敲战鼓,向南京城高大的城墙发起了冲击。
身上关键部位披着铠甲,轻松上阵的前军将士,数十人抬着一架高大的云梯,向南京城高大的城墙冲了过去,在他们的身边,是号称箭术独步天下的云南苍山神射手部落,不停的向城墙的上方释放冷箭。
叛军将士将云梯架在护城河上,然后往上面铺起厚厚的木板,踏着木板想要越过护城河。
但是天下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在这批先锋队到达距离城墙一箭范围之内,还没有到达护城河的时候,满天的箭雨就瓢泼而下,并没有多少器具可以阻挡的叛军,纷纷的倒在箭雨下方,惨叫声此起彼伏,夹杂着汉语和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
这原本是多民族会面的热闹一幕,却因为战场上不断溅出的鲜血,而变得暴力和血腥,四处可以听见的惨叫声,绝对可以让人发疯,就好像一曲地狱镇魂之歌。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叛军人数众多,依然在前赴后继的向前冲,在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之后,叛军终于接近了护城河,将云梯搭在了护城河之上,而后续的叛军,举着高大的藤牌靠近了护城河,再将厚重宽大的木板,架在了护城河的云梯之上,构成了一座又一座的临时过河大桥。
第二队的叛军,在藤牌手的保护下,在苍山神射手的侧翼火力掩护下,穿过护城河,终于靠近了城墙,将云梯架在了城墙边上。
然后,第三队的叛军蜂拥而至,他们手中都举着短小的盾牌用来遮挡箭雨,飞速的跑过那一段距离,沿着云梯就开始向上爬。
不多时,从南京城外远处看去,高大的城墙之上,已经如同蚂蚁一样,附上了很多穿着白色战袍的叛军将士,嘴里喊着异族特有的弯刀,在使劲的往五丈高的城墙上攀爬。
猛然间,城头上有个嗓门大的明军军官,猛吼了一声,接着就是一声梆子响,一阵瓢泼大雨从城头倾泻而下——那根本就不是天空降下的雨滴,而是城头上的明军浇下来的油,烧得热滚滚的油,那油只要沾上一点,就是皮肤溃烂到看见森森白骨的残局,爬在云梯上面的叛军,被热油浇了一头一脸,根本没有惨叫,就已经死去,而下面的叛军,也好不到哪去,不走运的身上数处皮肉见骨,而走运的也至少沾上了一点,在那里呼天抢地的惨叫。
这种热油造成的伤势,比之刀剑造成的伤势,不知道要厉害多少倍,纵然是意志力再强的叛军,也是惨呼不已。
一时间,云梯上的叛军几乎都从楼梯上惨叫着跌下去,即使是有少数幸运的叛军,或者是身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