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瘟疫报告-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律已经出现了霍乱。在随后的两年中,霍乱时起时伏,夺去了美国上千万条生命。
从1863年开始,沉寂一时的霍乱又开始死灰复燃,这次霍乱大流行历时十余年,到1875年才逐渐平息。到1881年,该病又由印度开始猛烈流行,后传至世界各地,死者不计其数。历史上把这两段时间称为霍乱第四、五次世界大流行。
流行性感冒:小病大祸
1918年10月1日,南非老矿工威廉·希尔正坐在机器房里手握着操纵杆,控制着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一座大金矿的钢铁吊罐车从竖井深处升向地面,吊罐里满满地站着40名刚下班的非洲矿工。突然,希尔的全身冒出汗来,肌肉也变得虚弱无力,眼前似乎有金花飞蹿。希尔试图握紧操纵杆,使吊罐停下来,可是他的臂膀和双手就象瘫痪了一样动弹不得。吊罐带着隆隆的声音蹿出了井口,飞向空中,撞在支架的顶部后向下跌落30米,砸在一间木工房上,摔毁的吊罐车中留下了24具矿工的尸体。
希尔在事后的调查中被宣布无罪。投票表决时,多数人认为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一种传染病——西班牙流感。这种疾病能使人急速病倒,简直就象被子弹打中一样快。
从1918年到1919年,新型的流行性感冒①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一位兼做医生的历史学家把这种流感称为“人类所经历过的规模最大的传染病”。
1918年2月,成千上万的西班牙人病倒在床上,他们发起高烧,并巳感到四肢疼痛。三天之后大部分人都恢复了健康。作为传染病,西班牙流感与1889至1890年之际发生的“俄罗斯流感”不同,似乎较为温和。然而刚刚进入夏天,这种看起来不算厉害的流感却几乎传播到了整个世界。
从9月起,这种流感又掀起了第二次传染高潮,这次可就比过去危险多了。这次流感的病原体可能是来自俄罗斯或非洲的新型病毒,就像上次流感爆发时的传染速度一样,这种致命的病毒很快就扩散到全世界。比过去所有疫病的传播速度都要快得多。
火车和蒸汽轮船是工业进步的产物,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们也成了传播灾难的工具。英国北方港口利物浦的传染病源,只需几个小时便可以被火车带到位于英国南部的伦敦;一列火车满载着受到流感污染的士兵横跨加拿大,不久,可怕的病毒就传遍了这个国家。跨越海洋的旅行尽管相对较长,可是尼亚加拉流感也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就从加拿大西部来到了新西兰,这位不速之客给6700个新西兰人带来了死亡。
第二次流感浪潮于1918年底平息下去了,但是1919年初又开始了第三次浪潮,接着又是第四次。虽然它们并不比第二次传染浪潮厉害多少,可是仍然把成千上万的人送入了坟墓。
由于流感传染的速度非常快,人们简直无法确定其发源地是何处,许多国家因此受到了指责。在西欧,人们主要把西班牙人当成替罪羊;俄国人则把责任归咎到中亚细亚土耳其的游牧民族身上;德国人却认为是在驻法国的英军中服役的中国人引起了传染;一个美国军官又断定是德国的潜艇把流感作为秘密武器带到了北美大陆。其实,所有的国家对于1918年深秋遍及全世界的流感浪潮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它都会突然猛烈地爆发。在美国的一个装运基地上,大量的士兵纷纷病倒;在里约热内卢,一个等候电车的男士正在向别人打听终点站在何处,却突然倒地身亡;南非开普敦的—个电车售票员说,在短短的3公里的路段上,乘客当中竟有6个人猝死在电车上。
肺炎是流感引起的复杂病症之一,每五个流感患者当中就可能有一个人突然转化为肺炎。肺炎患者的嘴唇和面部呈青紫色,有些人甚至全身都会变成这种颜色,这正是肺部受到严重感染,以至整个组织不能继续吸收所需氧气的症状。一位纽约的医生对他的住院病人做了如下描述:“他们肌肤的颜色变得象覆盆子那样青紫,而且有吐血的现象。”由于缺氧,许多病人的呼吸频率比正常时加快了一倍,脉搏的速度也快得象婴儿的脉搏一样。患者的背部、胸部和四肢出现暗红色的脓疹是病势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尽管许多病人自我感觉并不特别难过,但是医生们却能很快地断定,只要病人的唇部和脸面变成了青紫色就标志着他将在两天之内死亡。
一般的流感对老年人来说特别危险,而西班牙流感却似乎格外“青睐”青壮年人,士兵们更是首当其冲。在春季发生的首次流感浪潮中,意大利士兵最早出现了窒息死亡现象,他们的肺部因充满了粘液、淤血和泡沫而停止了工作。到10月8日为止,流感已经使法国阿尔良地区战壕里的16000名美国士兵丧失了战斗力,在美国本土还有五分之一待命启程的士兵尚未登船已被肺炎夺去了生命。一位医生认为,这种传染病对于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美国士兵来说,比他们趴在法国战场的火线上更加危险。被囚禁在英国南部的3000名德国战俘也有近1000人病死在战俘营中。
流感给世界各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强烈。1918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所有学校,影院、舞厅和剧场都停止开放,以避免流感传染的危险。其他国家的许多城市也采取了类似的预防措施。由于大量的农业工人患病或死亡,各地的农业收成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印度北方的大片庄稼无人收割,波兰的土豆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热带地区的咖啡、橡胶和其他高价农作物也纷纷歉收。
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和商业停滞萧条,巴西和新西兰的银行因缺员太多不得不暂停营业;比属刚果和秘鲁的大铜矿也暂时停止了采掘。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德国与瑞典之间、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的列车中断了往来,一些港口码头也变得冷冷清清。甚至政府工作也受到了干扰,新西兰议会曾经因为许多议员先生卧病不起而宣布暂时休会。
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无论是富翁还是穷汉,也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法抗拒这种可怕的传染。一位澳大利亚的妇女,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就看见26支送葬的队伍从她的门前走过;印度孟买在1918年10月几乎每天有700人因流感而丧生;巴塞罗那的12月几乎每天部有1200多个居民死于这种传染病。第三次流感浪潮结束后,据估计全世界共有2150万人被这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其中亚洲人占了三分之二,余下的分布在欧洲、北美和非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人类还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世界性传染病,与疟疾、结核病并列为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三种传染病。世界性流感首次大流行是在1889—1890年,最先发现于俄国中亚的布哈拉(今乌兹别克),先传到彼得堡,再传到西欧,一年内席卷全球。德国某些城市发病率达40—50%。当年欧洲成百万老人在流感袭击下死亡。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病死率。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国外认为7月发源于香港,7—8月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其后播散于世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仅法国就死了4万人。医疗条件最好的美国,1934—1966年32年间流感死亡数亦达万人,平均每年万人。
流感病毒有20多种,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行区大部分人都会病倒,以致经济生活瘫痪;严重者并发肺炎,或促使呼吸道、心血管病患者病情恶化,罹致死亡。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 想看书来
疟疾:20亿人受害
疟疾(中国俗称“打摆子”)大约威胁到90个国家的公共卫生,受害者可能超过20亿人。据估计每年实际患疟疾的人数在3亿到5亿之间,90%以上发生在非洲的热带国家。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在150万到350万之间,大多数是非洲儿童,通常是在很少或根本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服务的遥远乡村。其他极易患疟疾的人群包括孕妇,还有难民和迁移的人。
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和无任何不适感的两个阶段的反复循环。疾病开始的标志是头痛,一般的小病如疲乏、作呕、肌肉痛、轻度腹泻和体温稍有增加等等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些非常模糊的症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流感或胃肠感染。但是疟疾最严重的时候,开始是急遽的高烧,然后发展成谵妄、惊厥和意识逐步丧失,随后是持续昏迷直至死亡。
疟疾发病的最普通原因是被传播疟疾的按蚊叮咬所致,当蚊子刺破血管吸血的时候,它把疟原虫注入了宿主的血液中。世界上大约有400种按蚊,其中有大约60种传播疟疾。疟疾也可以通过输血或污染的皮下注射器来传播。先天性疟疾,可以在生育前或生育期间由母亲传给婴儿。人类疟疾由四种疟原虫所引起:镰刀状疟原虫、长命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疟疾疟原虫。这其中最厉害最危险的是镰刀状疟原虫,如果碰巧有足够多种类的蚊子,那就也有可能同时感染上所有这些非同一般的微生物。
疟疾绝非只限于人类。现在已知的近120种疟原虫中至少有22种感染灵长目动物,19种感染啮齿目动物、蝙蝠和其他哺乳动物。还发现有70多种可以感染鸟类和爬虫类。
汗热病:英国的克星(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第二章不醒的噩梦)
1552年英国著名的医生约翰·凯厄斯写了一本书,名为《汗厥症治疗刍议》。书中写道,从1485年8月的第二星期开始,英国突然出现了一种疾病并延续到9月底。这种病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和奇特残酷性把灾难降临到英国人身上。有些人早晨正在开窗户便突然死去;有些人正与孩子在街巷中玩耍,却突然倒了下去;还有些人正高高兴兴地吃饭,但饭未吃完便一命归天。从病症发作到病人咽气前后不用两小时。
在凯厄斯写书的前一年,即1551年4月,他曾亲眼目睹了这一残酷的病在英格兰中、西部的什鲁斯伯里再次爆发,然后从那儿向东南蔓延到英吉利海峡,向北扩散到苏格兰边界。到了9月份,疾病却一下子消失了。
这种疾病俗称为英国汗热病。凯厄斯发现,在中世纪前英国历史上从未见过这种疾病,它于1485年首次爆发。1485年8月,亨利·都泽在博思沃思原野上打败了约克王朝的国王查理三世,结束了英国的“玫瑰战争”。但当凯旋的军队进入伦敦时,汗热病也被带了进来。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该病夺去了伦敦两个市长、四个高级市政官、许多贵族和无数英国平民的生命。亨利·都泽七世的加冕典礼也不得不推迟。牛津大学被迫停课6个星期,学校的教员和学生不是在床上死去,就是逃离城市到乡下躲避灾难。
1485年晚秋时节,汗热病神奇地销声匿迹。有人说是一场猛烈的风暴把它刮到海中去了。不管怎么说,反正它不见了。第二年它没出现,第三年也没见它的影子。事实上,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中,它已不知踪影。
1508年的夏天,它又回来了。如同头一次一样,它的出现是如此突然,连国王也吓得魂不附体,来回几次变换住所,以求逃脱死神的追赶。这次疾病滞留时间也不长,到了中秋时节,它又神秘地消失了。
9个春秋过去了,1517年,汗热病再一次神奇地出现在英国人面前。这次,它来势凶猛,吞噬了更多人的生命,亨利八世的###官沃尔西就险遭它的毒手,牛津大学400多名学生被它夺去了生命,伦敦街头丧钟不断。著名的政治家托马斯·摩尔曾在信中感叹道:“我相信,血战沙场也比呆在伦敦城内要安全得多”。
该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突如其来,而且通常在夜间致凌晨之间袭击人们。发病开初病人浑身发冷、颤抖,有的还伴随着头疼、背痛、干渴、食欲不振、呼吸短促或高烧。几小时后,病人或是立即痊愈或是在昏迷中死去。
该病的另一特征是特别“偏爱”英国人。其他疾病在英国出现后,通常会穿过英吉利海峡传播到欧洲大陆去。而该疾病好似专与英国人作对。疾病爆发了6次,只有1582年那一次传到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