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

第4章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第4章

小说: 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思想呢?先生生活上的保守与思想上的激进,始终让我们感到匪夷所思。
  先生的多产、智慧、洞察很容易让人产生天生英才的感慨。殊不知先生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了常人。正是由于先生超乎常人的、对事业的无比热情、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先生的伟大成就。先生经常对我讲起一件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的事情。先生毕生喜欢看歌剧。十八岁的一天晚上,他到汉堡歌剧院看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福斯塔夫》,并且完全被它所折服。但后来,他惊奇地发现,这样一部充满热情,活力四射的轻歌剧竟然是威尔第在80岁时所创作的。当别人问威尔第:“你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歌剧家,为什么在如此高龄还要继续从事创作,是不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威尔第回答道:“我的一生就是作为音乐家为完美而奋斗的一生。完美永远躲着我,我当然有义务去追求完美”。这件事对德鲁克影响很大。他下定决心,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到了什么年纪,一定要追求完美,决不放弃——即使完美永远躲着我。因此,当有人问德鲁克先生“您认为你那一本书最好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下一本”。在长达六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德鲁克总共出版了三十九本书,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本书问市。德鲁克先生在他94岁高龄的时候还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并且有6篇获得了麦肯锡最佳论文奖。这一成果足以令当惊最杰出的管理学家谈为观止。德鲁克经常告诫经理人:“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他本人就是有效利用时间的典范。在克莱蒙特校园里面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如果你写信邀请德鲁克发表一场演讲或写一篇书评,将会收到他本人寄来的一张明信片,背面写着:非常感激您诚挚的邀请,但我无法做下列各项事情:撰写前言;替手稿或新书写书评;参与专题讨论会;参加委员会或任何形式的会议;回答问卷调查,接受访问;以及上电视或上广播电台。当我问德鲁克,您是如何打发工作以外的休闲时间的?德鲁克先生反问我:什么是休闲时间?德鲁克的高产再次验证一个再有天赋的人,也需要目标和愿景,也需要对目标的不懈追求。我从德鲁克身上学习到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学习的热情,这不仅是是一个学者成功的基础,同时也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功的基础。这远胜于任何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2005年夏天我参加完世界管理学大会,转道回母校拜见老师德鲁克先生,先生告诉我,自从2002年癌症动过手术以后,他的身体就远不如从前,但依然在坚持写作和研究。现在想来,写作就如他的生命一样。先生停止写作的一天就是离开我们的一天。二十多年前在美国读书期间,我常常听德鲁克先生的教诲,多次读过先生的著作,受益良多。而后,每每碰到新问题,我就会想温故。令人惊奇的是,随着阅历增长、知识丰富,每每重读,竟然会看出很多以前看不出来的体会。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9月9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黄建东:21世纪的管理挑战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以他90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本着作,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于1999年一出版,就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商业评论》在谈到德鲁克的这本书时说,本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德鲁克以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茅塞顿开”,是又一部管理学“里程碑式” 的着作。
  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新的根本现实、变革的领导者、资讯的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以及自我管理共六个方面的问题。
  正如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假设,而这一套假设构成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式。在20世纪,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Paradigm)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在21世纪,管理的范式仍然会继续变化。如果构成管理学的假设发生了变化,那么管理学的许多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化。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上个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但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假设是不是“事实”,更不用说去分析和研究这些假设了。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展对管理学的研究以来,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从来都没有去研究。但是实际上,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假设都已经过时了。比如,我们都假定,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管理”“人”,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现在在劳动大军中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工作者和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才能激励他们,他们的生产力如何才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知识工作者的了解以及如何“管理”他们实在是研究得太不够了。
  如果我们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我们的策略,并以此来指导管理,那就将不可避免地把我们的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德鲁克用事业理论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中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管理的实践,并从分析管理学对事实的基本假设入手,提出了在21世纪中,管理面临的新的现实。
  第二章《新的根本现实》高屋建瓴地从社会的变化中,抓住了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以建立策略的基础。这些被德鲁克称之为五个“新的根本现实”包括:发达国家急剧下降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对绩效的定义;全球性竞争;以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这些根本现实讲的不是一般的经济性的问题,也不是管理性的问题,但是,这些根本现实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机构的运作。比如,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知识工作者的退休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工作了;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说来,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有眼光、有远见的管理者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这些“根本现实”。 “那些非要等到这些挑战真正‘热不可挡’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
  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领导者》,这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这里,德鲁克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从变革的政策、有计划地放弃、有组织地改进、发掘成功、创造变革,一直到变革的领导者要避免的三个容易重蹈覆辙的陷阱、两种不同的预算、测试、变革与持续、创造未来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变革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近年来谈论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但是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革命?历史上有关信息革命给了管理者什么样的教训?给了技术人员什么样的教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者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成本会计为什么被有些公司所放弃,而改用“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会计制度?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控制成本。那么一个企业要创造财富,需要哪些信息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管理者在整理信息的时候有些什么原则可以遵循呢?如何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本书的第四章……信息的挑战……中,德鲁克都有详细的论述。
  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将是它们的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管理” 在20世纪中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了将近50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在各种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得不研究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决定知识工作者生产力的是哪些因素?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提高他们的生产力?这些问题,德鲁克在第五章里都有精辟的论述。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里,德鲁克讨论了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者所面对的挑战。我是谁?我的长处在什么地方?我归属何处?我的贡献是什么?我如何管理我的下半生?知识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但是,期待人人都会成功只是幻想。“开创人生的第二领域”,可以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领导者、受到他人尊敬、成为成功人士。正如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所说过的:“当一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因为管理者与其他千千万万人一样,都是做他自己应做的工作。即使已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德鲁克在研究管理的时候,把人、企业和组织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研究。因此,他能够高瞻远瞩,他的管理思想,不局限于企业,也不受某一个具体组织的局限。《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讨论的问题,影响所及,远远超过管理的范围,也远远超出个人和他的事业生涯。德鲁克自己说得好:“这本书真正关注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黄建东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
  2005年10月

詹文明:《管理的实践》,永远的“管理圣经”
《管理的实践》,永远的“管理圣经”
  文/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詹文明
  1954年11月6日,彼得·德鲁克完成了《管理的实践》这本巨着,发明了“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学)这个名词。由此,“管理”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也为德鲁克奠定了“管理教父”的历史地位。很多学会均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条理最清晰的管理名着之一。
  德鲁克总结他对思潮的贡献是:“我是第一位认清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在企业本身,而是在企业外部……也就是创造与满足顾客……的人;第一位认清决策过程重要性的人;第一位认清组织架构应该追随策略的人。我也是第一位认清,或至少是首先指出,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人。”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完全可以被称为一种管理哲学。为此,德鲁克也被世人尊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哲学思想家。
  “目标”这个管理名词是德鲁克所发明的,因此,“目标管理之父”也就非德鲁克莫属。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的确,日本人认为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因此,惟有找对人,摆对位置,从旁协助,才可能有“对”的成果。德鲁克对人总是以正面(用人之长)评价,对事则是以负面(高标要求)评估,是各类组织惟一最高的指导原则。
  《管理的实践》一书即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德鲁克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德鲁克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