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挑战·管理的实践-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某晒湍男┓矫婵赡茉滩刈呕帷M彩钦飧鲈颍涓锏囊颊呒淇粗卦に悖痹に阋彩瞧笠稻鲂拇丛煳蠢春妥咴诒涓锴懊娴某信怠
变革和连续性
传统的组织自成立之初就以保持连续性为目标。因此,所有现有的组织,无论企业、大学或医院,特别需要努力接纳变革和具备变革的能力。也正是这个原因,现有的组织总会遭遇到变革的阻力。对于传统的组织来说,变革可谓自相矛盾。
然而,变革的引导者的目的就是变革。他们仍旧要求保持连续性。人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立场。他们需要知道哪些人与他们共事。他们需要知道他们能得到什么。他们需要了解组织的价值观和章程。如果他们无法把握、看不懂或不了解所处的环境,他们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的外部同样需要保持连续性。事实上,我们日益认识到保持长期关系的重要性。要迅速实施变革,我们需要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保持亲密和持续的关系。但是,企业也需要具有帮助自己在客户中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个性”,这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因此,变革和连续性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个组织越接近变革的引导者,它就越需要保持内部和外部的连续性,越需要在快速的变革和保持连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可以预见,这种平衡将是明天的管理人员(包括管理的实践者和从事管理研究的学者和作家)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我们确实已经掌握了不少平衡的方法。一些组织已经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他们并非总是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种方法是,将持久的关系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日本的企业联盟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维持供应商与制造企业的关系的,而美国企业现在迅速采用的“经济链核算机制”(见下一章)也体现出这种方法的精髓。我们正在发展类似的、不断变化的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制造企业与销售商保持持久关系的基础,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家庭用品生产企业宝洁与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之间的关系。
但是,企业内部的关系(如第1章所述)也日趋合作伙伴化,即企业与组织内部的雇员之间的关系、与为某个外包公司工作,但实际上属于企业自己的工作团队的人之间的关系,或与外部的独立承包商之间的关系日趋朝合作关系发展。此外,在变革的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有效地组织,将这些关系发展成为长期的合作关系。 。 想看书来
第3章变革的引导者(9)
要在变革与保持连续性之间取得平衡,组织需要不断做好信息工作。不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或不可靠的信息对连续性和关系的影响最大(蓄意传播虚假信息除外)。在发生任何变化时,即使是最微小的变化,企业都会习惯性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谁需要了解这些信息?”而且,由于人们的工作地点不再需要离得很近,也不需要一天遇见很多次,因此信息的沟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越需要依赖于在一起共事、但实际上没有待在一起工作的人(即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的人),确保这些人掌握全面的信息就越重要。同时,这些人有组织地、系统化地和有计划地聚集在一起并彼此实际见面和相互合作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长距离的信息沟通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关系。了解对方的期望、了解对方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相互信任变得更加重要。这意味着人们需要系统化的信息沟通渠道(特别是关于任何变革的信息)和面对面的交流关系,即相互熟悉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如果变革不只是改进,而是产生真正的新事物,信息就变得尤其重要。对于任何希望成功地引导变革的企业来说,它必须是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而且不能有出其不意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根基(如使命、价值观以及对绩效和成果的认定等)需要保持连续性。正是由于在作为变革引导者的企业中,变革是家常便饭,因此根基必须完全牢固。
最后,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报酬、认可和奖励制度,才能在变革与连续性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如果创新者得不到适当的奖励,组织是无法实现创新的。我们很早以前也就知道,如果成功的创新者无法让高级管理人员或最高管理层了解创新的意义,企业也是无法进行创新的。同样,我们将认识到,组织必须奖励保持连续性的人,例如,认定不断实施改进措施的人与真正的创新者一样,都为组织做出了重大贡献,都值得认可和奖励。
创造未来
我们面对的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变革,对于发达国家是这样,对于整个世界可能也是这样。这些变革主要不是经济上的变化,也不是技术上的变化,而是人口、政治、社会、价值体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世界观上的变化。在这样的时期,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本身是不可能解释得通的。在这样的时期,社会理论也无法解释得通。只有在几十年后,过了这个阶段后,人们才有可能发展出解释今天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论。但是,在这个阶段,有几件事是确凿无疑的。例如,忽视变革和自欺欺人地认为明天与昨天相比是一成不变的等想法都只会是徒劳无益的。然而,许多组织(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在这个时期往往都持有这样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在变革发生前就已经取得重大成功的组织也有可能采取这样的政策。那些自欺欺人地认为明天与昨天相比是一成不变的人只会自食其果。因此,我们可以自信地预言,许多今天在各方面(如企业、教育或卫生保健等)领先的组织,在30年后不可能仍旧保持领先地位,当然也不会保持现状。但是,要预见变革同样是不可能的。这些变革是不可预知的。
唯一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则是努力创造未来。变革当然要符合必然的趋势(本书在上一章试图概括介绍的内容)。然而,在这些范围内,未来仍旧是可塑的。我们仍旧可以创造未来。
努力创造未来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然而,它的风险比被动地接受未来小得多。在按照本章讨论的内容进行实践的人中,大部分人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是,我们可以预言,不按本章的内容实践的人肯定不会取得成功。
第1章管理层的角色
每个企业中注入活力的要素——独特的领导群体——管理层的出现——管理对自由世界利害攸关在每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活力的要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始终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企业能否成功,是否长存,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
在工业社会里,管理层也是一个独特的领导群体。我们不再讨论“劳资”之间的关系;而开始讨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资方的责任”以及“资方的权利”等字眼儿已经从我们的词汇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层的责任”以及“管理层的特权”(一个不幸的词语)。事实上,我们正在建立完整而明确的“管理教育”体系。当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2年组成时,他们刻意组成一个“管理型的政府”。
管理层逐渐成为企业中独特而必需的领导机构是社会史上的大事。自从20世纪初以来,很少见到任何新的基础机构或新的领导团体,像管理层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诞生。在人类历史上,也极少看到任何新的机构这么快就变得不可或缺;甚至更加罕见的是,这个新的机构在形成过程中遇到这么小的阻力、这么少的干扰,引发这么少的争议。
只要西方文明继续存在,管理层都将是社会基本而主要的机构。因为管理不仅是由现代工业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是由现代企业的需要所决定的。现代工业体系必须将其生产力资源——人和物质——交托给现代企业。管理还体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信念:它体现了通过系统地组织经济资源有可能控制人的生活的信念;它体现了经济的变革能够成为争取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强大推动力的信念——正如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早在250年前就夸张地强调的那样,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长出两根草,他就有理由成为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或形而上学体系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
认为人类能利用物质来提升心灵的信念,并非就是人们长久以来称之为“物质主义”的异端邪说。事实上,这个观念和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物质主义”的意义不太一样。它是崭新、现代而且西方独有的观念。在过去以及现代西方社会以外的世界中,许多人始终认为资源限制了人类的活动,限制了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而不是视资源为机会或人类控制大自然的工具。大家总认为资源是老天的恩赐,而且是不可改变的。的确,除了现代西方社会之外,所有的社会都认为经济变化将危害社会和个人,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稳定不变。
因此,管理层是专门负责赋予资源以生产力的社会机构,也是负责有组织地发展经济的机构,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这也说明了为何这个机构一旦出现,它就发展得如此之快,遇到的阻力如此之小。
管理层的重要性
在未来几十年里,管理层的能力、操守和绩效将对美国和自由世界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对管理的需求也会持续高涨。
长期的“冷战”状态不但造成经济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只有靠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承受得起),而且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还要达到和平时期的经济扩张的能力。实际上,它要求一种前所未有的、在一旦需要时便立即能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生产之间来回转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层,尤其是我们大企业的管理层能够胜任这一转变。我们的生存完全取决于能否满足这种要求。
今天,美国经济居于领先地位,因此管理绩效也就格外重要。由于美国已经站在巅峰,所以面前只有一条路:往下坡走。保持现有地位往往要比向上爬多花一倍的努力和技能。换句话说,目前美国所面临的危险是,由于缺乏愿景和不够努力,注定要走向衰退。日后回顾时就会发现,1950年的美国就好像1880年的英国一样。证据显示,目前美国出现了宁可保持现状也不要向前迈进的倾向,许多产业的资本设备都已老旧,只有在非常新的产业中,生产力才会快速上升,在其他许多产业中,生产力不是下降,就是停滞不前。只有超人一等的管理能力和持续改善的管理绩效,才能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防止我们变得贪图安逸,自满而懒散。
而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管理更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管理的工作也更加艰巨。欧洲能否恢复经济繁荣,这首先取决于其管理层的工作绩效。过去遭受殖民统治的原料生产国能否成功地发展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迅速地培养出称职负责的管理者。管理层的能力、技能和职责的确对整个自由世界利害攸关。
*“management”一词很难找到一个中文字来对应它。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的第1章中这样说道:“management这个词是极难理解的。首先,它是美国特有的一个词,很难译成其他的语言,甚至难以译成英式英语。它表明一种职能,但同时又指承担这种职能的人。它表明一种社会地位和阶层,但同时也指一门学科和一种研究领域。”关于本书出现的“management”一词的译法,我曾和我的美国同事仔细地研讨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我们将“management”译成“管理”或“管理层”。——审订者注
。 想看书来
第2章管理层的职责(1)
管理层是我们的基本机构中最鲜为人知的部分——企业的器官——首要职能:经济绩效——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目标管理——管理管理者——企业是一个真正的整体——管理者必须管理——“起作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无能”——管理员工和工作——管理的两种时间尺度——管理的综合性尽管管理如此重要,如此受瞩目,并如此快速地兴起,然而企业管理层仍然是我们的基本机构中最鲜为人知、最没有被人们了解的部分。即使是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也常常不知道管理者在做什么,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们的工作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