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战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床拥有主权的动议,这可能会使英国拥有南极南大洋沿岸563公里海域内海床所有权,并享有在这一区域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权利。a米a花a书a库a ;www。7mihua。com
英国的举动引来智利、阿根廷等国家的“奋起应战”。两大帝国——美国和俄罗斯自然也毫不迟疑,立即加紧了针对南极洲战略资源的步伐。科考船接二连三开进南极,各国都在高调宣布自己在南极洲的存在。
最有意思的是智利和阿根廷,本来南极洲离它们国家本土就很近,要把它们家门口的南极大陆划给别人它们绝对不会接受,于是,它们直接把国务会议搬到南极去开,还在南极上设置了邮局、银行和学校,这种社会生活设施的存在,似乎从法理上抢先证明这片陆地的所有权属于它们,它们国家大陆的妇女如果到南极生小孩,孩子的出生证上就会写着“南极土著居民”。
英国、新西兰、德国、南非、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等10多个国家的政府先后对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正式提出主权要求,使这块冰封亿万年的平静大地笼罩上浓厚的国际纠纷阴影。各种手段五花八门纷纷出笼,无非就是要把南极纳入自己本国领土名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无奈之下,也随着极地专家、科学家、一些国家的元首以及联合国官员们,以考察为名,到南极做了一次极地旅游——在资源利益面前,联合国很难阻挡人类社会那勃勃喷发的利欲熏心。
南极的资源之争又有其不同于北极争端的特性——
有的国家有领土要求,有的国家并无领土要求。虽然《公约》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两者的利益,在机构设置上也考虑了领土要求国和非领土要求国之间的利益,但是主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主权的资源还要想方设法抢夺呢,何况此地主权未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南极态度大不相同。一旦发达国家掌握了开发南极资源的技术手段,而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给你自由上南极进行开发资源的权利,你也没办法实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获取资源。这就如现在进行外层空间研究一样,美国、俄罗斯等国掌握了这种技术,实际就是占领了外层空间,而且是理直气壮地占领,符合有关国际法。在南极如果不谨慎的话,也毫无疑问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第二节 南极:企鹅该怎样。。。
南极条约国与非南极条约国,感觉和心情当然不同。非南极条约国,也就是南极条约体系将之排除在外的,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本来发展就已经慢了许多晚了许多,它们看着“大富强”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想追赶又力不从心,于是学习“大富强”美国整天鼓吹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实施抢占市场掠夺资源、给别人订约束规矩的办法,从规则入手,将南极类比为外层空间和国际海底区域,从而要求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适用于南极洲及其资源。
其中一部分主张保留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南极事务的参与机会,建立一种南极国际法律制度,不管地理位置,大家分享南极资源,以及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另一部分主张由一个全球性的国际机构来管理南极,取代现存的南极条约体系。它们认为国际社会的所有国家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南极事务。+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上述三种状况的纷争必将长期存在下去;它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南极科考奉行的“潜规则”是,谁首先对一个区域进行考察,谁就拥有在这个区域建站的优先权;相应的国际惯例是,哪国在某地建站,周围的科研活动就以哪国为主。因此,有能力的国家纷纷下大力气投入南极事业,建立科学考察站,争相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
目前已经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起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还创设了许多“南极特别保护区”。按照惯例,设立者就是保护区的主要“负责人”,而欲设保护区,前提便是提出合理充分的科学根据。
时至今日,极地科学考察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高科技水平的体现,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深远和重大的意义。而南极对于21世纪的人类世界来说,从头到脚都是挡不住的资源诱惑,谁要想在21世纪后半叶还能保持强大的国家实力,南极的资源是它绝对不能错过的
机会。
有人说科学无国界,这话哄鬼呢。即使科学家再怎么天真,政治家们也会将之视为小儿噫语。科学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或者被政治利用的。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成为《南极条约》缔约的直接动因。在科学时代,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在南极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世界对资源的需求还不是那么迫切的时候,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的国际竞争被科学的国际竞赛所取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口增多,强国大国的欲望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那些有技术能力的国家在南极的活动,就自然而然悄悄然,逐渐从纯科学研究向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过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南极科学时代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各国对南极的科学研究更注重于南极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功利性更强了。
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禁止三类对南极环境造成大规模损害的活动,即军事活动、核爆炸和放射性废料的处置,但是,《条约》的致命缺陷是没有直接规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1991年,在马德里会议上签署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全面禁止南极的矿产资源活动50年。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和任何资源活动,势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严格保护南极环境角度出发,只有在南极不开展任何人为、特别是资源开发活动,才不存在由此产生的任何环境影响和损害。
然而现实永远是严酷的,随着全球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不可能不动用南极的资源。目前,有些国家就一直在“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的名义下从事矿产资源的考察与勘探活动。
南极条约国曾磋商争论11年,在1998年惠灵顿会议上通过了《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但最终因许多国家政府拒绝签字而夭折。
南极的企鹅,注定将面对并不那么友好的人类。并不是由于人性中有多恶,只因为它们的食性不同。企鹅吃小鱼小虾,人类在吃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动物、植物、生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