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时代-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两个层面的全球化,美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方面,美国现在是在反全球化;美国现在需要的全球化,是要求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实际上是自由地、不受限制地流向美国。 乔良:有一个东西,你可以做一下预测,这问题也让我比较困惑,什么问题?全球化是由美国推动的,美国把它的大公司推向全世界,也就是全球性经济扩张。实际上在美国认为自己经济上有力量的时候,还不准备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它就推动全球化。通过WTO给一个规则,推动全球化,让它的公司向全世界进行一种非殖民形式的经济殖民,但现在有了倒萨战争这种更直截了当的手段之后,全球化是不是会由于美国人倾向于用更加直接的方式为自己赢利,而受到阻碍? 王建: 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在过去是为了美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为了发展投资和贸易,我可以自由进入所有国家,这符合美国利益,这是在美国的资本输出阶段,要求全球化。 但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变成巨大的资本输入国了,还推动什么经济全球化?首先物质产业已经衰落了,变成被主体经济边缘化的产业,美国的制造业不但走不出去,反而还要用贸易壁垒,用201条款来保护。所以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方面,美国现在是在反全球化。如果说美国现在还有全球化的要求,就是要求全球资本都要可以自由流动,实际是自由向美国流动,流不过来就打你。 乔良:现在反对全球化的,不光是劳工组织。 王建: 我在刚才说了,全球化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以物质生产为背景的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一个是以虚拟资本流动为背景的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物质生产的全球化来说,在战后实际上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围绕大西洋之间的贸易,就是美国生产波音飞机,上十万个零件在欧洲制造,然后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之间,全是这种水平的分工关系,是这种全球化。到20世纪70年代东亚经济开始兴起,是第二阶段,物质生产才具有全球化的概念。因为,发达国家在环太平洋地区也开始产业分工和贸易。 到90年代以后,美英极力推行金融全球化,让各国资本市场开放。资本市场开放的好处是,你一旦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你的资本就可以自由往中心资本市场流动,处在中心地区的资本也可以进入到那些新兴的资本市场,就可以用金融手段把你所创造的财富夺走,就像索罗斯干的一样。所以,这是分两个层面的全球化。物质生产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对这两个层面,美国现在的态度是不同的,比如对WTO,为什么会被边缘化,就是WTO左右的是自由贸易,是物质生产的全球化规则,这种规则对美国来说,不符合它的利益。但是,主张全球资本市场能够相通,这样美国就可以在最方便的条件下,拿到全球的资金,这和自由贸易是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你刚才讲的非常对,我同意你的观点,世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会留下来,这是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工具。但是WTO这类国际组织就会被美国边缘化。 王湘穗: 倒萨战争和“9·11”一样,都导致全球化进程的中断,西方有些学者曾经讲过这种看法,但是他主要从政治层面上分析的。我们的分析是从金融资本运行特点,从虚拟经济运行导致全球化过程逆转入手。美国帝国需要大量资本注入,看起来像天体中的黑洞塌陷,把所有能量都吸引进去了,导致全球化塌陷。 乔良: 我觉得王建的意思是这样,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最终导致物流全球化,美国并不看重它,美国看重的,还是如何控制资本流,资本要流动,必须全球化,否则它打仗也是白打。它打仗就是要让资本不受限制地往它那儿流。美国推进全球化,主要就是要各国解除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但再怎么没有限制,资本的天性除了寻利就是要安全。于是美国人又用战争来调节投资人对投资环境的选择,说的就是要用战争来告诉世界,哪儿的投资环境都不如美国更安全,还是拳头最硬的一方能保护投资方的利益,这只拳头就是美国。 王建: 刚一开始是物流,资本全球化以后,就出现了价值流,价值流可以带动物流,现在还有一个流,就是信息流,信息流带动价值流,然后是物流。新技术可以加快虚拟资产的流动速度,可以把全球的资本市场更紧密地连起来,非常方便,像索罗斯这样的人,能瞬间调动几千亿美金,很方便地打垮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庞大的国际资本虽然是虚拟经济的游戏玩出来的,但在发展中国家没这个游戏,所以只有发达国家能创造出巨大的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就办不到,只能靠发展自己的经济积累资金。可是一旦资本市场开放了,货币国际化了,你用发展物质生产所形成的货币积累,与发达国家用虚拟经济所创造出的货币资本实际是同质的,货币中分不出这个区别,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战中永远处在下风。当巨大的资本流入的时候,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可以把股市、地产和本币价格炒高了,然后又砸下来,它比你先走,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在我这控制,让它涨,让它跌,我控制,就可以用这个办法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掠夺财富。我前一段一直写文章反对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反对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这个道理。   
政治多极化只能是经济板块化的派生物
所谓政治多极化,其实是经济多极化之后的产物。而从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教训来看,经济的多极化没有军事的支撑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得不到保障。 乔良: 今天讨论这些问题又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冷战结束之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究竟何去何从的问题。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单极化是事实,也是美国希望保持的状态,而多极化,则更像是一种理想,特别是政治多极化,至今未能真正形成。但反过来说,美国一超独大,主要是从军事霸权和货币霸权这两个角度而言。经济上它并没有能力做到单极化。所以其他主张政治多极化的国家要想实现这一点,首先就得彻底实现经济多极化。所谓政治多极化,其实是经济多极化之后的产物。而从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教训来看,经济的多极化没有军事的支撑又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得不到保障。 王建:在新战国时代的三大力量板块,可以说都得由四根支柱或四个力量极构成,就是经济、政治、军事与货币,没有这四根支柱,就撑不起区域板块这座大厦。从美国来说现在这四根支柱都有,其中军事、政治与货币这三极还在三大板块中占有优势,经济确实是逐渐塌下去的一角;对欧盟来说,经济与货币这两根支柱已经立住了,政治和军事这两根支柱还只是砌起了半截,其中政治支柱的构建速度还快一些;而对东亚板块而言,这四根柱现在还都没有,其中经济支柱的构建速度已经高出了地面,出了“正负零”,政治、军事与货币支柱的形成则还处地表以下。 乔良: 原来所说的政治多极化,是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不被践踏的前提下的,现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已经被踢开了,主权国家在没有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情况下,实现政治多极格局不可能。 王湘穗:我们前面说新战国的“战”与以往的“战”不同,实际上新战国所谓的“国”,与主权国家的“国”也有区别,新战国是货币霸权区域化的过程和结果。全球化是主权国家间的让度与整合,新战国的几个区域化货币霸权间是互相排斥的,它们加起来不会变成全球化。 乔良: 不是说承认威斯特伐利亚规则的主权国家组织在一起就是新战国,而是在争夺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联盟体,利益共同体,这才会导致一种新战国局面的出现。 王湘穗:区域内部的总体趋向是减少脂肪,增加肌肉,提高效率,一致对外。 王建: 货币霸权没有军事实力支撑也是空谈。美国的军事可以支持美元,但欧元没有军事实力后盾,就总被美国干扰。现在核心欧洲把俄罗斯拉进来,军事实力很快有了,但它要处理在欧盟中俄罗斯的地位问题,否则俄罗斯也不会白给它看家护院。 王湘穗:有了打手了。 乔良:法德轴心把俄罗斯拉进来,俄罗斯军事实力是现成的,不费什么劲就能增强这一轴心与美对抗的实力。  
军事目标的选择服从货币霸权的需要
美国军事目的的背后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也会导致军事目的多元化。美国国家利益超出国界,军事目的也就超出国界,国家利益伸向海洋,军事目的就有海洋方面的内容。 王建: 国防最核心东西的是什么?是为什么国家利益目标服务的问题,军事目的的背后是国家利益,是看国家的经济利益会受到来自何方的何种军事威胁。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也会导致军事目的多元化,比如美国的国家利益超出国界,军事目的就随之超出国界,国家利益伸向海洋,军事目的就会有海洋方面的内容。国家利益需要走曲折的途径实现,军事战略、战术和武器的使用也会具有欺骗性,像这次伊拉克战争就是如此。所以,不能简单地看美国的军事战略,例如远程空中打击是美国的优势,就认为它必定会在每次战争中都使用,而是对它来说我需要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我需要制造真正的恐慌,我炸死几万人又怎么样。美国真需要的话,也不是不杀平民,你看到两布戴维营会谈以后就有变化,开始轰炸居民区,开始炸电厂、电视台、炸通讯设施,是它那时候开始感到伊军不是那么不堪一击,这样按照原来的战役设想,对巴格达的围困战术可能要落空,所以想加快战争步伐,开始对城市中的公共基础设施轰炸,想把居民赶走,甚至要造成战争恐惧,一千磅的炸弹扔到一个集贸市场炸死55人,它用这个办法把居民往外赶。 乔良:我和王湘穗专门写过有关倒萨战争的战评。我们认为从美国进行的这几次战争来看,杀不杀平民不是一条原则,而主要是看需不需要。一切服从于对战争的成本控制这条原则。如果不杀平民,能在道义上降低战争成本,那就不杀;如果杀平民,可以收到“震慑与敬畏”的效果,那就杀。看上去这两点像是一个悖论,但却统一在美国人控制战争成本、最大限度获取利益这一总目标之下。 王建: 我反对拔高技术的作用,如果咱们同意这个观点,就是军事霸权服务于货币霸权,而货币霸权与军事霸权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像过去的物质产品生产时代那样,在战争手段中就不能把高技术作为维持货币霸权的惟一手段,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乔良: 高技术武器使战争带有可控性,我们写战评的时候,专门谈到这一点。美国人认为需要死平民,它就会让平民去死,如果平民完全不死,平民就不怕了,但是由于现在美国还没有让它的霸权达到这种程度:没有达到我想杀人,你们也没办法,我不杀人,你们也没办法的程度,所以说现在精确武器具有可控性。一般情况下,将尽量减少附带杀伤,为什么呢?因为本来你就出师无名,战争的合理性不够,联合国也没有授权,你要杀平民太多,美国在全世界面前的形象就会受影响。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就无法确保平民一个不死,只要老百姓继续呆在城里,让美国人打一场干净的城市战是不可能的,这种时候精确武器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它既可以直接打击对手,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平民伤亡,精确打击主要带来的好处就是可控性。 王湘穗: 精确打击不是不杀人,而是要精确地杀人,使战争过程变得高度可控。必要时美国在战争中也会使用面杀伤武器,如集束炸弹,这个炸弹一扔,表示我想要多杀人了,就可起到震慑作用。 王建:杀多少人都有算计。 王湘穗:对,这都是战争成本。 乔良: 其实把美国的武器系统看透了,也不能说它是拿高技术武器解决一切,它维持其军事霸权,主要的做法是把它的武器系统和别人拉开代差,让别人无法跟它抗衡。而它拉开代差的办法,只有一个秘诀,就是加大原有平台和弹药的信息化程度。就拿美国空军来说,除了它正在研发中的第四代战机,其他的战机,像F16、F14、F15、F18,从平台上讲,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主战飞机先进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