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解码电视湘军 >

第14章

解码电视湘军-第14章

小说: 解码电视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文彬的“霸蛮”作风及其“霸蛮”成功的典型案例,对他的部属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榜样。在那个非常时期,湖南省和长沙市的各个相关部门几乎都领教过广电人“南墙不倒不回头”的霸蛮,一堵又一堵“南墙”为一次又一次执着的撞击而倾倒。
  由于魏文彬异想天开的大胆筹划,广电中心项目实际上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非常态项目,许多文件都不可能简单地按章办事顺利获批。一个名叫徐惠龙的员工,奉命到长沙市规划局去批一个文件,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以无此先例决不可能的强硬态度拒绝批准。覃晓光指示徐惠龙,你反正把这个事搞成就回来,搞不成天天住在那里。徐惠龙就天天到规划局去当勤务兵,扫地,打开水,有人一掏烟,他就凑上去点火,别人杯子一空,他就上去添水。慢慢地冰冷的石头也被捂出了一点热度,对方至少不再严词拒绝,肯跟他聊上几句,解释几句。一个老同志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们规划局的人怎么怎么的,我也是一身的病,我完全是为了党的事业,在这里坚持工作。徐惠龙连连点头,说那是那是,确实不简单。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才知道,这个天天在规划局里当勤杂工的徐惠龙,原来是个癌症病人。那个带病坚持为党工作的老同志,为自己在一个癌症病人面前诉说胃溃疡惭愧不已,为湖南广电的人这样舍得霸蛮震动不已。
  规划局的文件终于拿下,覃晓光去向魏文彬汇报此事时,魏文彬动容变色,喉头哽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后来,他屡次在大会上动情地提起此事,说:“我们的事业,就是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精神!”
  这样的故事,有一种近乎残忍的动人的力量。
  魏文彬当时的秘书是杨国兴,项目红线图最后要找一位领导签字。这位领导开了一下午会,终于从会议室出来,杨国兴赶忙凑上去,说有个急事。领导急急地打断他:“你的事再急没有我的事急!”急急忙忙进了厕所。杨国兴尴尬地候在厕所门外,领导从厕所出来,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会议,杨国兴继续不管不顾地尾随,领导无可奈何地挥挥手,叫他上车,边走边谈。
  签字拿到,杨国兴电告魏文彬,只有五个字:“老板,拿到了。”
  魏文彬的回答多了一个字:“国兴,你去喝酒。”
  杨国兴说,我哪里还有力气喝酒,我回到家就成了一摊烂泥。
  5.4  诚意换来一个亿
  覃晓光反复提到魏文彬的执着精神,感慨万千,叹为观止:“老魏他首先是把一个事情想明白,想明白以后把这个事情说明白,然后把这个事情干利索。他要么不想,想了就一定要干成。他那种执着精神,一般人难以做到,太执着了,硬要把一个事情做成。”
  他说“太”字和“硬”字的时候,音拖得很长,特别加重了语气,并且仿佛这样还不足以表达他对魏文彬的执着的感触之深,同时下意识地握指成拳,进一步加大着表达的力度。
  魏文彬当年胆大包天,力排众议,一下子在长沙市东北郊的马栏山上圈下一千七百多亩地,要打造一个中国一流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马栏山上的浩大工程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魏文彬曾经几度陷入等米下锅的艰难境地。由于材料款、工程款严重不足,工程一度大面积停工,处于半休眠状态。。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跨栏(4)
1995年,魏文彬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又一个高难度的“跨栏”动作。在次年题为《讲政治,讲实干,满怀信心夺取新胜利》的全厅工作报告中,魏文彬称:
  由于事业发展的需要,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在决策过程中,建设规模由4万平方米增加到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由1亿元增加到了3亿元。目前从省一级的中心来讲,我们是全国最大的。这决不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而是实际的需要。“支离破碎、东南西北”的状况继续下去怎么能行!……去年年初,党组在研究确定“中心”工程的年度土建任务时,提出地下3层、地面4层的任务,当时还觉得这个任务不轻。后来,省政府下达重点工程建设的年度责任书时定为13层,当时感到压力很大。由于“中心”工程指挥部全体同志的积极努力,艰苦奋斗,由于承建单位的积极配合,由于全厅各单位、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心”工程建设创造了惊人的速度,到年底主楼完成了22层,附楼完成了15层。附属工程超额完成任务,裙楼提前动工。工程质量经过各方检测,合格率达100%,质量评定等级均为优良。省政府对全省20多个重点工程进行综合检查考评,“中心”工程名列前茅,并被评为95年度全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去年资金筹措成绩突出,国家贷款1个亿已经开始到位,邹家华副总理亲自在我们的报告上签字。
  “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
  “去年资金筹措成绩突出,国家贷款1个亿已经开始到位,邹家华副总理亲自在我们的报告上签字。”
  短短的两句话,浓缩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申请一个亿的高额贷款,必须要经北京总行批准。经过层层游说,层层发动,北京总行终于派出了一个考察组前往湖南考察广电中心的资信情况和还贷能力。考察组做出的调研报告,将对北京总行是否发放该笔贷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湖南方面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接待考察组。考察组一到湖南的地面就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务副省长王克英亲自出面宴请,尽管考察组里最大的一个干部只是副处级,完全不符合官场接待通常的“对等”原则。而魏文彬这个一厅之长则带着副厅长覃晓光等人全程陪同,扎扎实实当了十几天的“三陪”先生,陪吃陪住陪劳动。
  实际上,与其说魏文彬是个“三陪”先生,不如说他是个宣讲团的团长。不能说他没有一丝朴素的庸俗的想法,就像民间小年祭灶君,盼望灶王爷“上天言美事,回宫降吉祥”,他盼望着考察组做出有利于湖南广电的考察结论。但他更加注重的方式不是往灶王爷的嘴里多塞粘牙的饧糖瓜,而是满怀热忱地向考察组宣讲他的产业梦,对他们进行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结果是,考察组既为湖南方面的千足诚意所感动,也为魏文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魏文彬那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巴的诱导之下,考察组对湖南广电的未来充满信心,做出了十分有利于湖南广电的结论。
  5.5  英雄要过金钱关
  湖南广电中心建成四年以后,2002年3月的一天,魏文彬坐在新主楼宽阔的会议室召开集团第二轮改革吹风会的时候,颇动感情地讲起了一个人。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跨栏(5)
“我今天早晨上电梯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这个人我在电视台当台长的时候曾经热泪盈眶地表扬过他,在场很多人都掉了泪,为什么呢?寒冬腊月,为了那个铁塔能安全播出,他从底下爬了上去,铁塔的架子上都结了冰,他徒手爬上去了。后来搞这个中心建设的时候,我把他抽到中心指挥部来,开始在工程处当副处长,后来当处长。
  “但结果,这个楼还没建成,这个人为了五千块钱,就这么几千块钱,被查处了。他在这个地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晒得黑黑的,像武大郎一样的,一双套靴整天穿。就这么几千块钱被查处了。可惜啊。我的意思是,旧体制有问题,比如分配不改革,人就容易出问题。”
  广电中心工程上马后,资金预算多达数亿,大小工程不计其数。大大小小跟工程有关的干部,都面临一次巨大的考验。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一把手魏文彬。大大小小的工程公司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试图撬开魏家的大门。
  有一家公司的老总本来就是魏文彬的老朋友,熟门熟路地找上门来,直截了当地跟他谈“中介费”的问题,数额之巨吓了魏文彬一大跳:
  “开工后,大家都争这个大楼的建设。其中有一家公司找到我,要我照顾他,跟我讲可以给我一点中介费——我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讲一个数字吓死人——还说可以给我存到香港去,不以我的名义。我诚心诚意给他作了个揖打了个拱,我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党培养了我,你千万莫来害我。”
  第二天上午,魏文彬在工地旁边的工程指挥部召开了一次党组扩大会,宣布党组成员任何人不准管工程。开会一向和风细雨的魏文彬,以罕有的严肃和凝重告诫大家,想通过干这个事情发财的,请下海去,趁早不要在这里做。
  “我希望,等这个楼建起来了,大家仍然是站着的,不要楼建起来了,人倒下去了。”
  覃晓光作为副厅长专职抓工程建设,是工地上实际上的一把手,魏文彬最信赖的是他,最不放心的也是他,偌大一个场面,树欲静而风不止,魏文彬生怕哪里出一点点问题,就毁了这个他多年来悉心栽培的好干部。覃晓光与魏文彬都是常德桃源人,彼此渊源甚深。八十年代初魏文彬在湖南电视台当新闻部主任时,覃晓光就是他手下一员干将。也许是为同样的山水所滋养的缘故,两个人脾性相投,在工作中的配合十分默契,并且也结下了相当深厚的个人情谊。后来魏文彬在广播电视厅芝麻开花节节高,覃晓光则亦步亦趋紧随其后。覃晓光升任副厅长之时,还不到四十岁,当时的省委书记王茂林因此唤他“小厅长”。
  覃晓光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执行者,同时又对魏文彬怀有极深厚的感情。魏文彬当时铺开一个极大的摊子,建中心、上卫星、建网络三大任务同时进行,同时还在筹建湖南经济电视台,抓节目改革,工作千头万绪,经常处于分身乏身、焦头烂额的状态。覃晓光出于对他的爱护,尽量把一些麻烦事揽在自己手里,签合同,打欠条之类。
  “我当时什么想法呢,老魏是在思考大事情,一天到晚烦得不得了,你还跟他讲这个事讲那个事,当时很多合同我就把它签了,我的意思是今后有问题就查到我这里,老魏不知道,我觉得这是对领导最好的爱护。我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底下几个部门一致通过以后,我签字作数。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跨栏(6)
“当时项目总体资金缺口很大,好多事都是赊账打欠条,讨债的一围上来,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我就说欠条都由我来打,不要搞到老魏那里去,我跟郊区打条子的时候,郊区说不行,一定要魏文彬签字,我说我是他全权授权的,我签字就等于魏文彬同志签字,他说那行,盖你们广电厅的章,我说广电厅是一个政府机构不承担法律方面的事情,我这个指挥部是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盖我指挥部的章,签我覃晓光的名,钱是我来付,你非要魏老板签字,到时候拿条子来我没有钱给。当时我是这么一个朴素的想法,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样做确实不一定合适,引起了误会。”
  七七八八的说法接二连三地传到魏文彬的耳朵里,最具攻心力的一个说法是:覃晓光大权独揽,意欲何为。魏文彬从不怀疑覃晓光的正直与忠诚,但是在当时的非常情势之下,他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一个巨大的工程就是一场巨大的考验,领导者没有如临如履的心态,很难做到没有任何闪失。
  魏文彬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特别措施,规定工程指挥部万元以上的项目都要向厅里报批。他自己不可能有时间亲自审批每个项目,于是将厅里的签字权赋予吴海燕,一员当时他深为信赖与倚重的女将,也就是说,吴海燕将作为魏文彬的特别大使,对覃晓光的权力加以监督与约束。
  魏文彬此举一出,工程指挥部里爆了棚。覃晓光是副厅长,吴海燕是刚刚从他手下提拔起来的一个处长,覃晓光做主的事情,最后要报吴海燕,等于是让一个处长来管一个厅长,岂非咄咄怪事。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别扭,覃晓光不自在,吴海燕比他更不自在。出人意料的是,被魏文彬用怪招“治”了的覃晓光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一走了之,有人怂恿他甩手不干,他反过来做别人的工作,说老魏不按常理出牌是出了名的,他肯定有他的道理,事实早已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他的怪招常常是行之有效的新办法,要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奇怪的局面。
  多年以后回头去看,覃晓光并不认同坊间传言,说此事是他和魏文彬之间信任危机的反映或者说加剧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危机。特别是到湖南日报做了一把手并且也像当初的魏文彬一样展开了一轮大改革之后,他更加深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