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和尚·博客 >

第3章

和尚·博客-第3章

小说: 和尚·博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艺师反复申辩和推托,但剑者一直不相信,执意要和他一决胜负,无奈,茶艺师只好答应下来。剑者走后,他开始思忖:自己不懂剑术,明天和高手比试一定会没命,听说城中有一位武林高手,剑术过人,不妨去拜访讨教。
  打定主意,茶艺师就来到武林高手的家中,一见到大师,便跪倒在地,向他请教:“您是否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死得比较庄严?”
  “哪有人求死的?到底怎么回事?”
  “明天,有位剑术高手要和我比剑,可是我不会剑道,明天一定会死。”
  “你以前学过什么?”
  “学过茶艺。”
  “你把你的茶艺施展出来让我看看。”
  于是茶艺师就至诚恭敬地施展出浑身解数为大师泡茶,那种内心的宁静和安稳,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大师看在眼里,仔细品味着。突然,他说:“回去吧,明天你不会死的。”
  “为什么呢?”
  “只要把你今天泡茶的这种功夫使出来和他比剑就好了。”
  第二天,敌手来挑战,茶艺师就按照大师告诉他的方法,放下全部念头,把多年潜心研究茶艺的功夫尽显出来,平静祥和,若无其事。他非常自信、缓慢地做着比剑前的准备动作:整理衣服、握好剑、站端正……突然,他的对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他说:“您今天的气质和举止,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您绝对不是一般人,我拜您为师。”
  故事结束了,我们从故事情节中回过神来,端身正坐,等待和尚进一步的开示。
  和尚教导我们,团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使得我们所做的事情常常不能得到所谓的圆满结果。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是凭借什么在弘扬佛法?我们最主要依靠的不是外在的技巧、方法和手段,而是我们的发心,这才是最根本的力量。就如同故事中那个不会剑术的茶艺师,照通常的情况来讲,他一定是必死无疑的,但是他正是以超乎常人的用心,从其他的方面战胜了对手而保全了性命。
  《论语》中有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和尚说他这么多年走过来,每次突破困难的时候,不是靠与人应对的技巧多么娴熟,而是靠背后真正的发心。信心和发心是做广大事业的根本,很多事情常常不是我们能力所及的,大家能够共同把它做好,仰仗的是佛菩萨带给我们的这种佛法的力量——信心和发心;而我们对这种力量的认可和运用程度,才是做事时真正的依托。
   。。

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原题目:《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2006…12…26
  核心提示
  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和尚曾有的教诫:“发心做一件事情,即使有1%的希望,都要用足99%的努力去完成它。”
  其实,我早就知道今晚的结果,肯定又要面对一张空白的A4纸,因为对于五音不全的人想唱高调,那不是拉长脖子就能办到的事,不自量力的结果只会换来徒然的伤感。
  我已经从19∶00枯坐到了21∶00,铅笔在我手中已经换了N种姿势,身体在尽可能晃动的角度也已经换了N种姿势,眼神在教室内可能照见的范围中也扫描了N圈,更夸张的是对面墙上石英钟的秒针亦重复地画了N次圆了,可是就在这空白的A4纸上,我却未能为它添上一字的内容。
  走出了教室的门,仰望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树尖上,满天的星星像是不小心撒落在黑绒布上的钻石粒,高贵而诱人。零下6℃的寒气迅速钻进我的衣服,直透肌肤。我拼命地问自己,到底是执著地坚持下去呢,还是松松手放弃算了?我伤感无奈地徘徊在这两者之间,一时拿不定主意。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和尚曾有的教诫:“发心做一件事情,即使有1%的希望,都要用足99%的努力去完成它。”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真的不服输,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为什么就不行?而松手放弃也不是没有理由,我在最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每次上殿、出坡、拜佛、诵经,都用心地祈求及回向,让我能够成就这件事,结果换来的却是N次与空白A4纸面面相觑……
  佛堂静悄悄的,我跪倒在中央的拜垫上,两盏供灯的光将菩萨像衬托得既雄伟无畏,又慈悲飘逸。迎着菩萨的目光,我把所有无奈的伤感、哀乞的诉求倾泻了出来。我把头重重地枕在拜垫上,用两只手轻打着脑部,我无声地忏悔着。此时此刻,我内心绞痛着,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发现周围一切影像都是模糊的,这才注意到眼眶中蓄满了一汪还未滑落的泪水。
  菩萨静静地看着我,我也静静地看着菩萨,我又把头重重地枕在拜垫上,两只手轻打着拜垫,我真诚地忏悔着,心中大声地呐喊道:“菩萨,我以前肯定对别人做这件事情排斥过,或者我肯定对这件事情本身轻毁过,以致于轮到我想发心做这件事的时候,竟无从下手,弟子知错了,您能帮我渡过这道坎吗?……”
  我重新端正地跪倒在拜垫上,双手合十,用坚毅的眼神看着菩萨,用很小的声音字字庄重、分明地跟菩萨说:“菩萨,这件事情我是一定要干下来的,我之所以要干这件事情,只有一个愿望:让疲惫的和尚能够有多一丝的欣喜,能让更多的如母有情接触佛法、了解佛法、信仰佛法,能透由我做此事的缘起,把他们逐个逐个带到和尚的身边,能更好地凝聚广大僧俗二众的共业力量,把佛法事业撑起来,利益到更多的众生……我的恶业几时消尽我不知道,但我绝不会舍弃对这件事情的发心,就算这三个月的徒劳重复,我也愿意保持初心……”
  突然间,耳边忆起已近十年的老歌,陈明的成名曲《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中的两句歌词:“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并不需要人打搅我的悲喜;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并不需要人探望我的委屈。”是的,我相信我自己能做到这件事,而且一定能够做好!
  

在团体里锻炼,在境界中成长
原题目:《在团体里锻炼,从境界中成长——学诚大和尚在执事会上的开示》  2006…03…31
  核心提示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第二,应视团体的事业为庄严,莫觉为负担;第三,培养善巧做事的能力。
  大家在这里学修、共事,怎样把握现前的因缘,更好地提升、更快地进步呢?以下就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团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承担团体的事业,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入团体当中,才不容易衰竭。同时,如果团体中某一个人的某一部分工作没有做好,也会影响到整个团体的运作。所以,无论是学院里的法师、学僧,还是寺院里的执事、清众,每一个人都是团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相互帮助、彼此策励、共同上进,整个团体就会不断进步。
  第二,应视团体的事业为庄严,莫觉为负担。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好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却遭到别人的误解,自己就会觉得很麻烦,感到很辛苦,甚至产生畏缩的心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习惯就是时时刻刻缘着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没办法扩大心量、拓宽格局,牢牢坚守着自我的执著。可是,刀要在石头上磨才能越来越锋利,棉花里是磨不出刀刃来的;人也是一样,要在艰难的境界里才容易成长。因此,最好的对治办法就是勇于承担团体的事业,透过境界的磨砺,将自我消融于团体当中,把负担转化为学佛的资粮。
  第三,培养善巧做事的能力。
  有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一个,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可以有许多种。要善巧处理问题,就必须针对问题的核心,从许多办法中找出最好的办法。这就需要运用所学的佛法来抉择取舍,从中培养善巧做事的能力。问题的呈现是苦果,苦因则是惑、业。世间上大部分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所用的办法自然不能真正根除苦果。而佛所讲的每一种法门,都是从苦因上下手,彻底解决我们的问题。比如,今天生病了,病是一种结果,只有找到先前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够遏制病情的发展,甚至拔除病根。同样,今天出现了问题,我们要练习运用业果法则来分析形成问题的种种因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此,学修和做事就容易结合在一起,辗转相因,彼此增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融入团体,勇于承担
原题目:《现前种因当来结果——学诚大和尚在常住班的开示》2006…03…30
  核心提示
  团体的共业由所有团体成员的业力凝聚而成。因此,团体的事业是一项总体工程,它的承办需要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发心,积极参与。
  学佛的方法很多,归结起来无非两类:一是靠自力,二是靠团体。靠自力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有很好的经验,否则容易出偏差。靠团体就是在师长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在同行的策励下时时反省,跟随着团体的进度稳步提升,因此不容易出偏差。
  靠团体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学习,必须认清总别,发心参与。
  总就是总体,别就是个体。总体不是代表某一个人,而是代表整个团体。因此,对团体的宗旨目标、团体的发展方向、团体的运行模式,大家要全面了解,深入理解,深切认同。只有对总体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学习佛法的信心才会越来越坚固。否则,信心就不容易稳定,学习也不容易持久。
  团体的共业由所有团体成员的业力凝聚而成。因此,团体的事业是一项总体工程,它的承办需要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发心,积极参与。我们常常提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需要从基础做起。要真正让个人的用心、个人的言行与团体的运作相符顺,真正将个人的业力融入团体的共业当中,依止师长,依靠同行,依据佛法的业果法则,勤勤恳恳地种下成佛的善因。如果我们对总别没有认识清楚,没有真正发心、积极参与的意识,我们的业力就会与团体的共业相隔阂,就体会不到团体的功德,感受不到团体的殊胜,很容易随业流转。
  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发心是否纯正,参与是否积极,总别是否认清呢?这就要看是否能够安住当下,勇于承担。团体里的很多事情我们本应该做而实际上又不喜欢做、不愿意做,这就是内在我执、法执的表现。我法二执是我们学习上最隐蔽、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会左右我们的知见,障碍我们的发心,削弱我们的热忱。怎样去突破?这就需要安住当下,勇于承担。
  祖师大德讲“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告诉我们要能够安住当下,要学会随遇而安。我们的团体并不局限于一两个寺院,我们的事业也不只是在一两个地方发展,我们的人才更没有局限在固定的岗位。因此,要随顺缘起,好好学习、深入体会,台上台下、人前人后,无论到哪里,都是团体最好的安排,不管在哪里,都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要突破自我的习性,摈弃自我的成见,哪怕明天即将转换角色、调换岗位,今天依然认真负责、拼命努力。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认真对待现前的每一个不同的缘起,好好珍惜现前的每一次进步的机会。
  我们在承担事情的时候,如何面对各类事项,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面对别人的感受,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要一遇到困难就上交,否则稍有问题就想逃避。老老实实地直面问题、兢兢业业地克服困难,这样,问题和困难就变成我们提升的机遇。另外,我们发心承担时不要呆板地以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彼此相待、相互关涉、流变不息的人、事,要善观因缘、把握契机,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创造对总别、对自他、对现前和究竟都有利益的缘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食物养色身,佛法养法身
原题目:《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2006…12…15
  核心提示
  我们知道“吃饭”是延续色身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以何种方式来延续法身慧命却不得而知。法身慧命的滋养,就是佛法,而对于佛法的信心,就是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
  晚上上完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