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 谁还没点儿心病-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和婚外恋女友结合。假如妻子能够与丈夫坦诚交流,不去过分怪罪丈夫,以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丈夫,事情也许会有转机。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刘晓祯
过年夫妻要防“火”
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出现争吵总是会影响心情的,所以春节里后院防“火”很重要。
“我已经把道理都给她讲清楚了,可她根本听不进去,反倒火气越来越大了……”张先生因为建议过年直接给岳父岳母送现金,而被妻子看成是不重视,是敷衍,使妻子大发脾气,让张先生很是苦恼和委屈。
其实亲密相处的夫妻,吵架生气是常事,虽然同样是争吵,有些聪明的夫妇巧妙地化解了误会,让之前的生气争吵变成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尤其在这样的节日气氛里,如何尽快灭“火”可是很重要的哦!
“金蝉脱壳”其实是很常见的一招。在过年的时候,尤其需要掌握这一招,否则会因为争吵而破坏了过年的好心情。其实一旦夫妻双方或一方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双方的争论已经陷入无理智的状态时应该及时停止。比如说,一位妻子本来是因为丈夫不做家务而生气,但随着争吵,问题却上升到了丈夫爱不爱自己的高度,这时,双方已经陷入非理智状态了,争吵已经“变味”了,应该及时灭“火”。想结束争吵的一方应该有意识地抽身出去,暂时离开争吵的环境,或者岔开话题,比如说“我想起来了,今天某某打电话,让我代他向你问好!”这种方法在春节的时候很奏效。
如果试图用道理去说服对方但丝毫不起作用时,反而会把火焰煽得更高。此时最好的办法是主动认错,表示理解、接受对方的情绪。例如可以频频地点头,也可以说:“我知道这让你很伤心”、“你说得对,我能理解……”这些行为和语言能有效地和对方共情,让对方的怒火迅速降温,就会渐渐冷静下来。
待到对方冷静下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做修复工作了。不少夫妻认为架已经吵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如果仅仅到此结束,这个吵架就只能做到“无害”而不能做到“有益”了。最好的办法是心平气和后,夫妻俩能坐在一起再回过头谈谈这件事情,谈谈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原因。这个沟通过程,正是促进彼此了解的过程。丈夫也许会发现,妻子那么生气,是因为感觉到被忽视了,妻子也许会发现,丈夫之所以据理力争,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让自己快点消气,只是方式不对。这样一来,这次争吵就真正成了经营婚姻的一个机遇。这样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灭“火”及时有效,而且更有利于今后的防“火”工程!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李玲
子女尽孝不能少“实物”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在过生日的那天,尽管她不指望在外地功成名就的儿子回来陪她,但她还是热切地盼望儿子能给她寄来一份礼物。她多希望儿子能给她寄来一本旅游画册,或者一件开领毛衣,但令她极其失望的是,儿子仅仅给她寄来了一些钱,让她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现代社会中的老年人,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镇老年人,他们大多有退休金,即使没有退休金,也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因此,对于一些老人来说,钱不是他们最需要的。那么,怎样孝敬老人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呢?
其实,这些衣食无忧的老人更喜欢子女送一些有用的实物,这是因为老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跟儿童相似。很多老人在没事的时候喜欢凑在一起聊天,他们常常聊起子女,如果哪位老人的子女孝顺、有出息,无形中老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就提高了,老人也就更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于这些老人,用“钱”孝敬就不是最好的方式了,而一些花钱不多但很实用的实物,则能使老人有机会向别人“炫耀”,使他们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例如,小李在春节回家的时候给妈妈精心挑选了一条保暖、漂亮的围巾,妈妈收到女儿的围巾非常高兴,出门的时候就戴上,一有机会就向别人“炫耀”:“看,我闺女给我买的围巾好不好看?可暖和了,很贵的!”其实哪个老人自己买不起一条围巾呢?然而,女儿买来的,意义就不一样。如果送老人钱,老人是不会把钱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的,而且跟别人说子女给了自己很多钱,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孝敬老人,在保证老人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者电话问候,而且要经常给老人买一些比较实用的礼物,使他们更能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和细心。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记者高兵
辞职前跟父母说一声
有些年轻朋友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说,辞职的事想瞒父母还来不及,怎么敢说呢?是啊,不敢说肯定是有原因的,总结起来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怕父母过多干预,二是怕父母为自己担心,三是觉得父母帮不上什么忙。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想法。
怕父母过多干预■
听到孩子说辞职,有的父母马上就会说:好好的工作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找到新工作了吗?没工作你怎么养家?怎么供房子……有些人一听这些话就心烦意乱。的确,父母的问题很多,很难回答。换个角度看,这些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原来的单位遇到什么困难了?做好离开的准备了吗?新工作找好了吗?没有收入的日子,怎么应付经济上的压力?新单位是否一定比原单位好?在新单位如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即使父母不问,这些事情也会找上你的。怕父母发问的朋友,你是否想过辞职有可能面临这么多麻烦?
怕父母为自己担心■
想象这样两个场景:场景一,当父母问起儿子的工作,儿子支支吾吾或者绕开话题,父母自然要疑心,想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再问,儿子甩过一句:“别管了。”并转身离开。场景二,儿子告诉父母辞职的事情,父母大发雷霆。儿子则心平气和地问父母不同意的理由,对父母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释,并说出自己解决的办法。
如果你是父母,会对哪个场景中的儿子更担心?你越避开这些话题,父母就越担心你。因为他们觉得你对辞职还没有考虑清楚,做出的决定不够理智。如果你能回答父母的主要问题,让父母看到你考虑事情的成熟程度和解决方案,父母不但不会替你担心,还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供你参考。
怕父母帮不上忙■
曾经看过一段话,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思想陈腐。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45岁:我不知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也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的,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父亲简直是个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得太晚了!
因此,年轻人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好跟父母商量一下,借鉴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积累的智慧,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辞职跟父母说一声,不等于完全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想法。重要的是,和父母商量的过程,会促使你考虑很多你可能忽略的因素,提供给你更多看问题的角度,帮你做出相对稳妥的决定。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刘朝莹
。。
别在饭桌上给父母“讲课”
“少吃咸菜多吃青菜。多吃蔬菜少吃肉。炒菜尽量不要反复回锅。新鲜食品不宜在冰箱里久存。少睡懒觉多运动。”这些怎么看都是健康的硬道理,一放上餐桌却变成了导火索。曾经,一位青年读者委屈地向记者抱怨,自己经常在饭桌上给父母宣讲健康道理,矫正不良生活方式,但在多次讲解健康知识无效的情况下,只好一遇到反复回锅的剩菜和太咸、太腻的菜,干脆当着父母的面把自己碗中的菜倒掉。结果遭到家长的坚决反对和一致抵抗,讲健康变成了作斗争。多次较量之后,父母依旧是老样子,他现在索性不经常回家吃饭。对此,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王振铎解释说,这些健康知识的确是硬道理,只是由于宣讲的场合不适宜,才让好事变成坏事。
王振铎认为,老人为儿女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是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一个舞台,特别对于那些很难团聚的家庭,聚餐甚至在一些老人心中变成一种很隆重的仪式。他们很可能为一顿便饭精心准备整整5天,把孩子们对饭菜的认同当成最大的褒奖。所以,即便儿女出于健康的好意对饭菜挑剔,老人也会把这种挑剔放大到自己的价值感上面,自然而然感到特别失落,外向的人可能就在餐桌上毫不留情地训斥,内向的人则可能默默地忍受精神上的打击。所以,他建议儿女们还要学一学老年心理学,多摸索和长辈交流的技巧,不要硬碰硬。他认为,老人无论年轻时多么威武强大,离退休之后回归家庭,都成了弱势群体。所以,针对老人的失落感、孤独感比较强的特点,要像保护幼小儿童一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况且,老人与儿女最大的生活差异就是生活模式不一样,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儿女要想进行健康宣传,必须在掌握一定老年心理学技巧之后再出击,相约老人一同去听科普讲座,一同拜访身体健康的亲朋好友等等,都是潜移默化的好方法,千万不可生硬地灌输健康知识。
与此同时,王振铎还建议,如果儿女有餐桌上宣讲健康道理的习惯,老人的心理也不要过于抵触,要用一个平衡的心理来理解和认识这件事。因为儿女的意见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认识。老人只要把这个弯转过来,就向健康观念成功地迈进了一大步。通过理解儿女来理解社会也是不断进步的一个好办法。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李海清
支持专家: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王振铎
。。
父子之间为何爱“斗争”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离开这个家,再也不想见到他了……”咨询室里,身着一身运动服的男孩满脸愤怒地说。被他“控诉”的人是他父亲,男孩列举了父亲的一系列罪行:管教太严、不讲*、没有自知之明、顽固不化……总之,在男孩的眼里,父亲如同一个“暴君”。而当父亲来咨询室的时候,也同样列举了儿子种种不良行为——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不务正业……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这样敌对的父子很常见,而且,这种敌对关系,常常是出现在儿子青春期及青年初期。总之,父子之争,远远地高于“父女之争”、“母子之争”。其实,当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这些父亲和儿子,通常都不像对方所描述的那么“坏”,父亲专制的背后,往往深藏着对儿子的爱,而儿子也绝非父亲眼中那么一无是处。既然如此,父子之间为什么如此不易互相接纳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与男性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讲,男性的情感表达能力不够强,很少通过语言及外显的行为来表达爱。在儿子小时候,通常会把父亲当成榜样,完成自己“男子汉形象”的建立。一个男孩子刚毅、勇敢的性格与父亲的影响是非常有关的,在学习了父亲身上这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学会了不善情感表达,这就使得男性间的情感表达不畅通。
另外,受传统角色的影响,男性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父亲的控制欲和支配欲在儿子小的时候很起作用,也很被儿子崇拜,做父亲的从中充分地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随着儿子步入青春期,儿子强烈的独立欲和父亲的控制欲便形成了冲突,于是,父子之间的抗衡产生了。
除此之外,父亲对儿子的高期望值也是造成矛盾的一大原因。一旦儿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期望,父亲便容易产生失望、愤怒的情绪。
一般来讲,父子之间的冲突属于正常现象,而且,男孩子也是要通过挑战父亲来证明自己长大了。不过,如果冲突过于激烈就需要有调和的意识了,切不可因此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首先,双方对彼此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在了解彼此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做儿子的要尊重父亲的价值观,而做父亲的,也要接受儿子长大的事实,并给予尊重。
其次,要善于培养彼此的情感沟通能力。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努力:对对方的优点,能及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