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62章

我读鬼谷子-第62章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礼冒充君子,却反被打柴人奚落,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 想看书来

子贡与农夫
子贡与农夫

  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 想看书来

第十章:谋篇第十
第十章:谋篇第十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说上、说中、说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权、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也。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说:是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说:「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于语。由能得此,则可以谷远近之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节:司南
第一节:司南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说上、说中、说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权、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笔者字面理解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大凡谋事有道的人,一定是通过事情的起因,推测出事情的真实情况。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说上、说中、说下。

  审视出事情的原委,就可以筹谋出三仪,所谓三仪即上、中、下。

  参以立焉,以生奇;

  三仪分出来后,就可以从中悟出出奇制胜的办法;

  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如果想不出出奇制胜的办法,就在古人的经验中去寻求。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郑国人进山采玉,带上指南车,为的是不迷失方向。

  夫度权、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同样度权、量能、揣情之法也可以借鉴指南车。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

  所以,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亲近,因为可以互帮互学共同成功;

  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有着相同欲望的人,互相排斥,因为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必然有一方会受到伤害;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

  臭味相投的恶人,互相亲近,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罪恶目标,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

  干坏是的人,互相排斥,因为多了一个分赃的人,必然有一方会受到伤害。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

  所以对相互都有利的事,就可以和睦相处;对双方都不利的事,就会疏远;这是人之常情;

  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

  这就是观察异同的办法。

  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所以墙坏在于缝隙,木毁在于树节,都是有原因的。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

  事物在变化中产生事件,事件中产生谋略,谋略中产生计策,计策中可分三仪,有了这些前提说辞就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说服力,就可以进,在进的过程中谋取退路,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步就可以制服对方了;

  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用这种套路可以治理一切事务。所以万事的变化都是一个规律,而各种心机谋略也只有一种法则。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谋大事的切入方法。

  大凡谋大事每谋必成的人,一定是通过事情的起因作为突破口,推测出事情的真实情况,谋划应变对策,制定谋略的。

  在制定谋略的时候,一定要审视出事情发生、发展的原委,制定出“三仪”,所谓“三仪”就是“上”、“中”、“下”三种谋略方案。“三仪”分出来以后,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可以确定哪种方案是最切实可行的应变对策,出奇制胜的办法就是由此而来的。

  所谓出奇制胜中的“奇”字,就是“不按常规出牌”,是别人想象不到的奇谋。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可以使“奇”字变得简单易行,就是:如果我们煞费苦心都想不出“出奇制胜”的奇谋时,就在古人的经验中去寻求。古今中外那么多出奇制胜的经典案例可以借鉴,为什么不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呢?所谓“兵法”不也是总结前人的经验、前人的经典案例写出来的吗?古代郑国人进山采玉,带上“指南车”,为的是不迷失方向。同样出奇制胜也有“指南车”指明方向,那就是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外交事务中常用的“度权”、“量能”、“揣情”之法前人的经验不胜枚举,只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出奇制胜的奇谋就会重现。

  对于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相互间很容易产生信任和默契,可以大胆的与之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对于有着相同欲望的人,都想实现同一个目标,必然导致争夺,他们之间必然互相排斥,必然有一方会被伤害。

  对于臭味相投的恶人,为实现他们共同目标,必然互相联合,因为他们的罪恶目标是相同的,最终双方都没有好下场。

  干坏是的人,遇到干同一件坏事时,必然导致争夺,他们互相间必然排斥,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多了一个分赃的人,必然有一方会受到伤害。

  由此看来,对相互都有利的事,就可以和睦相处;对双方都不利的事,就会疏远;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这就是观察异同的办法,对于我们利用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制定应对奇谋有着很大帮助。

  墙损坏的起因在于缝隙的产生,木损毁的原因在于有树节,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起因的。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在事物的变化中产生的。任何事件都是有起因的,应对谋略就是以变化起因作为依据制定出来的。任何谋略都是由计策组合而成的。计策中可分三仪,“上策”“中策”和“下策”。有了这些前提说辞就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说服力,在外交事务中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制服对方了。用这种套路可以治理一切事务。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

  秦王的孙子名叫异人,自秦国和赵国在渑池会盟之后,被秦王派到赵国做人质。

  异人是安国君的次子。安国君名柱,字子傒,是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有儿子二十多个,都是诸姬所生。所宠爱的楚妃,号为华阳夫人,没有子。异人之母叫夏姬,不受宠又死得早,所以异人在赵国当人质,很久没有通信。后来王翦进攻赵国,赵王把怒气发在异人身上,想把他杀了。

  平原君说:“异人不受宠,杀了他也没用?白给秦人当借口。”赵王怒犹未息,把他软禁在丛台,命大夫公孙乾看管,又削去他的廪禄。异人外出没有车,又没有钱花,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个阳翟人姓吕,名不韦,父子都是商人,平日往来各国贱买卖贵,累积家产千金。经常在邯郸多生意。

  吕不韦有一次在邯郸偶然见到公子异人,见他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虽在落寞之中,不失贵族气质。吕不韦暗暗称奇,指问旁人说:“这人是谁?”答:“他是秦王太子安国君之子,在赵国为人质,因秦兵屡次犯境,我王几想杀他。今虽免死,拘留丛台,花销不够用简直就成了穷人。”

  吕不韦感慨说:“此人真是‘奇货可居’啊!”

  于是回家问父亲:“耕田可以获利几倍?”父亲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可以获利几倍?”父亲说:“百倍。”又问:“如果扶立一人为王,掌握山河,可以获利几倍?”父亲笑着说:“哪里来的王给你立?可以获利千万倍,无法计算啊!”

  吕不韦于是用百金结交公孙乾,逐渐混熟了,于是安排见异人。装着不知其情,问异人的来历,公孙乾就把实情告诉了他。

  公孙乾摆宴席请吕不韦,吕不韦说:“酒席没有其他人,为什么不把异人叫来一起喝酒?”于是公孙乾请异人与不韦相见,一起饮酒。酒至半酣,公孙乾起身上厕所,吕不韦低声问异人:“秦王老了。太子所爱者华阳夫人无子。殿下兄弟二十余人,不受宠,殿下为什么不回秦国,当阳夫人的儿子。他日就有立为储君的机会了!”异人含泪说:“我何尝不想呢?只要提到祖国我就心如刀刺,实在是没有脱身之计啊!”吕不韦说:“我家虽然贫困,愿意拿出千金为殿下疏通,去说服太子和夫人,营救公子归国如何?”异人说:“如果如此,我要是富贵了,愿意与你共享。”

  他们说完,公孙乾到,问:“你们在说什么?”吕不韦说:“我问王孙:在秦国他的贵族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