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 >

第58章

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第58章

小说: 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读:七年前(按:曹顒写这段判词在乾隆七年,故“七年前”指雍正十三年前,即香玉被害死前)曹顒害怕曹霑讲出刺雍之事,亲手杀了香玉。旁人都说香玉是灾星,曹顒怎能容忍相处?写信要父亲将她领回北京,于是弘皙收留了她。雍正却告诉弘皙,是田氏逼她离家的,后来全家走散,香玉怀孕,曹顒又叫弘皙从杭州将她接到曹顒身边。

  “  晴雯撕扇”事件背后隐藏的曹家史实本末,简而言之,就是这些。

第16问:宝钗的一句签词预示什么?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生日之夜,众人摔骰抽签: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一般认为,这句签语是针对宝钗的“冷艳”而言的,在《红楼梦》里,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这样的评价也不无道理,从她的“冷香丸”,以及对金钏儿的死之态度,她“热毒”情怀下隐藏冷酷的一面,着实让人可怕。这只是从《红楼梦》“正面”读出的感性结论。

  如果从“背面”找到宝钗原型之后,对宝钗的认识可能要来个百八十度转弯。他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汉子,且是个孝子。由于作者艺术手段之高超,原来人们看到的用语,均要反过来看。如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就是例子。这句话原本不是用于她的,而二百多年来,由于人们对《红楼梦》的误解,也就让这句话成了宝钗冷艳特征的写照用语。我们不得不承认:冤屈了宝钗。

  这句话原是针对曹寅之妻李氏而言的。谐音解读出来是【人虽无情也栋人】。曹寅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曹寅出事后,李氏虽也曾积极筹措金银营救,但后来追查李煦家,朝廷审查李氏时,为保全胞兄之命,她避重就轻,竭力为李煦开脱,反而嫁祸于曹寅,曹寅从此觉得这个女人不重夫妻感情,二人感情日益疏远,但还没有到绝情的地步,故此,才有这句话,意思说,尽管李氏无情,她还是栋亭家的人――曹顒的母亲,他劝曹顒不要记母之过。以后解读了薛姨妈,读者便知这段感情纠葛的来龙去脉了。

  宝钗掷的是个五点,签上画的是牡丹,连起来是“五点牡丹”,谐音是【我惦母单】,不难看出,这时曹顒已经放出来,他最担心的就是家中孤零零的母亲。签上题着“艳冠群芳”四字【谐音:寅官春放】。接着下面一段文字,交代了时代背景。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祸已避】,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到邑】则以侑酒【人有救】”…芳官便唱:“寿筵【叟寅】*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原文: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谐音倒读:【催化逃避,恨六、礽教撮祸。此若赦寅会儿,谢诏便可。礽料得临祸,病栋瞎运饷银,俺女临嫁,舅卖穷,拼老栋,想修宅,差儿先已笼黄钻,见要修宅,令哑填,寄外门稍多,递瞎运呈也,哪得“苛 猛”?杀成玉妻,逢腊,堪怜花落,锁门,天塌先查据,扎灵猫哄翠。】

  这段曲再现了曹寅父子杀了香玉后的一段逃亡经历,同时回忆写到了李煦改造住宅(即书中改造大观园),瞎运饷银,暗添亏空,隐瞒家财及好几件曹寅家事。有趣的是,作者是以芳官(按:黄官:指弘皙)之口道出这段隐私的。我们知道,冯紫英擅长唱曲。由此判断,至少弘皙有两个“化身”,一是冯紫英,二是芳官。书中“黄”,“六”均指他。

  后面探春、李氏、湘云等所抽签,均可解,而且所言均为曹寅家事。这里恕不一一解读。签词与判词不同处,前者代表一时一地的命运走向,后者则是一生的总结。现在人们还保留这种出门抽签问卜的习俗,一般问的是本月的运程,那么书中众人抽签的时间,作者是否有暗示呢?当然有,“侑酒”谐音“有九”,细读就会发现,每个人所掷点数均与“九”有关。宝钗掷的十六点,香菱掷了个六点,皆有个倒“9”,探春、麝月掷的十九点,自不必说,黛玉一掷,是个十八点,为“二九”之数,最后便掷了个二十点,虽不为“九”,但后文却有一句“二更以后了,钟打过十一下了”,二十减十一,还是九。可见作者暗示的时间是九月。

  黛玉最后抽的签上却是一枝桃花【逃话】,题着“武陵别景”【令我别京】四字,那一面旧诗【旧事】写着道是:桃红又是【逃红又死】一年春。不难判断,这回文字写于竺香玉死的第二年,即1736年,那时弘皙刚杀雍正一年多,乾隆有所醒悟,开始设卡追捕曹寅,曹寅逃亡杭州,躲藏在冒辟疆的后人家中,才免于一死。

  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竟引出如此多的题外话,可见《红楼梦》博大精深,愈解愈繁,我也愈烦,但最终相信只会臻至愈解愈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7问:大观园到底在哪里?
《红楼梦》的大观园究竟指哪里?一万个读者,必有一千个答案。一如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大观园“南北之争”从来就未停息过。京派认为在北京,宁派却不依,认为非南京莫属,京派认为书中“神京”就是盛京,盛就是北京。理由是大观园家家户户设有炕,而且人物语言带京腔。不指北京才怪。宁派举证更具说服力:潇湘馆周围是一片翠竹林,“凤尾声声,龙吟细细”代表的是江南文化。大观园应该在南京才对。两派争执未平,上海“一言不发”,却先下手为强,据说已拟耗巨资筹建上海大观园了。

  大观园无聊的归属之争,之所以这般火热,当然是看准了它的旅游开发价值,与当今网传的韩国人争李白故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韩国人却申明:“我们从未说过李白故里属韩国”。人家聪明得很,不愿为这几千年前一个诗人的窝棚劳民伤财。可中国人岂能不顾乡情,数典忘祖?周汝昌为什么坚信大观园在北京?他自己是天津人,研究了一辈子《红楼梦》,岂能让大观园远离北京,被人家夺走?所以他干脆说:大观园就是恭王府,理由是:恭王的一个妃子喜欢看《红楼梦》。如此言之凿凿,估计那位妃子所看的《红楼梦》,或许是周老借给她看的。

  不扯远了。秦人写这篇文字,初衷是为这些人的争执作个了断。大观园的原型系指李煦苏州织造府。书中多处暗示过。先看作者起名之动机。“大观园”谐音“大棺园”,指曹李两大家族(荣府)和帝王家族(宁府)所有家口,如在一口大棺材内,死期将近,同埋同葬,谁也别想侥幸逃脱。“观”:“又见”也,证明是作者熟悉的地方,彼时刚来到此,黛玉和宝钗先后进入大观园,系指二人“春放”后逃到李煦府暂住,请看第三回:

  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栋郎】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伴舅弟】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伴舅弟】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甲戌侧批:写黛玉心到眼到,伧夫【藏(寅)虎】但云为贾府叙【煦】坐位,岂不可笑?因见挨炕一溜三张【“张三李四”,谐“李氏”】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伴舅弟】。这段话隐含曹寅藏到李家,这家主人和他是郎舅关系。

  这段话脂批一色都是“半旧的”,似乎在提醒读者,将这三字拆字祥解。就是“李煦”二字。“旧的”二字拆开,是“一日白勺”四字,再“白”字一半是“口”,“口”取代“勺”字里的点,即“句”,如将“一”字看做“四点水”连写(草书),与“日”、“句”二字正好组合成“煦”字,再看那一溜三张半旧的“椅子”,不正是“李”字吗?再看下文: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接栋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丈娘】准了,三里半大【山里伴大】,可以盖造省亲【圣亲】别院了。庚辰侧批:园基【原继】乃一部之主,必当如此写清。【】里的字眼,点明李煦身世,“丈娘”喻曹寅丈母娘文氏(非实指),就是书中李嬷嬷,她是文忠公之嬷【文中公子(乳)母】,“公子”指“茜纱公子宝玉。“山”指山东,李煦祖籍山东。“圣亲”:与皇帝有姻亲关系。“原继”指李煦父李士桢原姓姜,过继李姓人家改姓李。无论黛玉初进大观园,还是元春省亲所描述的大观园,都透露出大观园是李府的特征信息。

  关于大观园的建造,书中有一句关键的话,泄露了它的主人和设计建造者。“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甲戌侧批:妙号,随事生名。】者,一一筹画起造。”“老明公号”谐音【劳民供耗】,意思为:修建大观园是别人出钱。谁出的呢?“老”取自成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暗指“曹”,拆“明”为“日月”,亦暗指“日曰”曹。“三子野”谐音“删子野”,“子”和“予”象形,“野”删掉“予”是“里”字,“里”谐“李”,指李煦,这句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大观园是曹寅出钱,李煦修建。

  有人会问,曹寅出钱让李煦修建大观园,岂不傻吗?这个纠结,涉及到为什么要改造这个园子的问题了。大家知道,当时贾府大张旗鼓改造大观园,是为了元春省亲,而“元妃省亲”谐音【原非亲生】,“凤藻宫”实指【红诏宫】,一言以蔽之,元春省亲实际写的是竺香玉进宫后“回门”的场面。香玉先是作为曹寅的养女寄养在李家的,后来以掉包计改姓李入宫,这件事一直瞒着康熙,故省亲之时,只能将假就假,绝对不能让香玉到曹家去省亲。那么归根结底,这是曹寅分内的事,只能由曹寅自己掏钱,李煦出力办理了。

  这段公案,读者可参考第16问芳官唱的小曲。“俺女临嫁,舅卖穷,拼老栋,想修宅,差儿先已笼黄钻,见要修宅,令哑填。”即可了解曹寅为什么做出别人风光,他出憨钱的傻事。事后我们知道,一向知足多谋的曹寅,一生悔恨之根源,全在这件事上。他在穷困之时,想到自己当初为这个“累及爹娘”的“灾星”女子耗费家财,是多么失算,多么愚蠢,难怪他对曹顒杀害香玉表示默许。由此看来,香玉的贪婪与轻浮固然可恨,曹寅为图“老牛吃嫩草”落得晚景凄凉,诚然可叹,然则咎由自取,也不值得同情。枝蔓此事,权当警醒世人。

  大观园在哪里?人们不必作无谓的争论了,在苏州去找就行了,苏州园林,名闻天下,只过去二百多年,是找得到的,无须浪费国力,遍地大兴土木重建,如果你确实有烧不完的钱,我不反对在你自家的屋后再建一个大观园,不过,“大观园”原是“大棺园”,不见得吉利。从各地一味跟风建造大观园这件事看,国人对历史的不尊重,和对《红楼梦》的无知,略见一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8问:尤二姐真的吞金而亡吗?
《红楼梦》中尤二姐的故事,人们讨论最多的,并非故事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是这个故事带来的一系列疑窦,首先,尤二姐从六十三回出场,到六十九回死去,她来的突兀,死得离奇,故事紧凑、完整,但作者对她的死因却避重就轻,一笔带过。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是想表现凤姐之毒?还是尤二姐之淫?贾琏之喜新厌旧?还是胡太医之庸呢?好像都不是。尤二姐是因为没有顺利生下儿子而绝望自杀吗?如果从故事的悲剧意味推究,于情于理,都不太可能,王熙凤也没有生下一个男孩,她为什么没有自杀?偌大一个贾府,没有生育的女人多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求尤二姐付出生命代承担“无后”之责呢?

  金钏投井,贾府风声鹤唳,尤二姐吞金而亡却不闻贾府半点闲言碎语。凤姐大兴土木装修房子要接尤二姐进府,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却置若罔闻。凤姐手下人这么多,怎会密不透风?贾琏有染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