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心棠 作者:yifer(晋江vip2013-12-30完结)-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木隔开,也算半独立的居所了,如若小姑娘们想在一起绣绣花什么的也是极方便的。
孙氏自然是按照嫡庶长幼分配屋子,所以莫心棠的住处是最好的,足足有五间大屋,两间正房,三梢间,外加罩房和抱厦若干,另作为小姐闺房自然也是极尽细致秀雅,在莫心棠眼里甚是惊人!
另外三“棠”,因在归途上并未与莫心棠同乘,此时,对于几年未见,突然冒出来的莫心棠,似乎都在待适应中,当然莫月棠已对房屋分配颇为愤懑,但碍于刚到靖州,不宜发作外,也算平安无事。
莫维一子一女俱已婚嫁,长女莫海棠四年前嫁与淮远侯府次子为妻,至今只诞下一女;长子莫正峰直至考取进士后,三年前才娶了清贵文家嫡女为妻,育有一子一女,因莫正峰去年外放任职,是以文氏也随着一起去打理,留下长女莫子芙如今由大太太孙氏照看,而长子今年出生在任上,至今还未回过靖州见过面。府内的大小事宜就仍旧由大太太打理。
此番莫吉回靖州,竟是增加了府内一半多的人口!一时间莫府倒也热闹了许多。老太太早已不理事,孙氏多年得莫维指示,形成了“对莫吉一家多加照拂,但主意要自己拿”的基本思路,加上两家对于银钱之类的都不怎么计较,倒也相处得和谐。
这次却似乎有些不一样。
侄子们读书倒不用自己管,但是眼看侄女们渐长,已经到了要带出去、拿出手被相看的年龄了,不知道这三年在青州,她们的文化女红、谈吐姿态被教导得如何,也不知道对于她们的婚嫁俞氏是怎么想的,总归都是莫府的姑娘,也是莫府的脸面。
她决定去跟俞氏谈谈,搞不好,还要问问老太太去。
不得不说,一直以来,俞氏在长嫂孙氏面前,是有些憋屈的。
论出身吧,其实差距也没有那么大,俞家虽比不得海昌侯府声威,当年在靖州也算数得着的大户人家,后来没落了没办法……只是另有嫡庶、正室继室、嫁妆多少等若干差别,加起来感觉矮了很长一截。
论亲疏吧,海昌侯府是莫维莫吉的外家,孙氏是老太太的堂外甥女,进门又早,自然又比俞氏强了不少。
论长相吧,俞氏虽没有多么出众,到底年纪稍轻,体态轻盈、面容丰白,又比较会打扮,而孙氏长相只能算是普通,也不在衣着上多费心思,只捡靖州大铺子里做出来的流行样式穿穿而已,但偏偏一个又一个妾室通房纳进门来的,不是大伯,而是莫吉,更不用提大伯莫维一贯的神情形容严厉正经,唯独对着自己的嫡妻,少有的和颜悦色。
论性格吧,俞氏到底太要强正经了些,不如孙氏热情大方。
论治家吧,这倒是俞氏的长处,偏偏这偌大的莫府,也轮不到她这个小婶子来管家;另外,孙氏虽不及俞氏精明能干、且愿意尽心尽力,但也算思路清晰,按照府内多年来的规矩行事,倒也把这府内管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有空闲陪伴老人、含饴弄孙。
诸多种种下来,衬得俞氏无一丝长处,每当在外,涉及妯娌比较的话题,便感到颜面无光,但她也不敢妄图谋算什么,即使她不怕孙氏,那同样姓孙的老太太,却是极精的,只是性格怪异,不愿在平常小事上留心罢了。
所以,等孙氏找上门来,热情洋溢问她,缺什么或布置有什么不妥时,俞氏也都含笑客气了。二人便开始闲话家常,无非也是这三年青州如何,家里如何,另外,便是子女,姑娘哥儿们喜欢什么,读了什么书之类的。
俞氏大致也知道孙氏的意图,于是便捡这几年姑娘们的生活细细说了,月钱还是按府内的规矩,配了几等多少个丫鬟嬷嬷,吃穿起居如何,还重点说了读了什么书,写了多少字,学过什么女红,练过什么规矩礼仪等等,想了想,还补充了几个姑娘的性格脾性。
孙氏听着,觉得,虽比不得当年海昌侯府里居移气,养移体,尊贵费心地教养姑娘,也比不得自己当年教养海棠,但是,以俞氏的底子,青州的状况,也算过得去了。
听俞氏的意思,好像不用再正经教姑娘们念书了,平常带着继续练练字也就过去了,倒是其他方面还是要“集中提升”一下。孙氏立即与俞氏商定,把当年教导海棠的靖州锦绣阁有名的女红师傅庄嬷嬷再请回家中来,花些时间集中教导姑娘们;再寻个女师傅来,既能教授琴艺,姑娘们读书若有什么问题,也能指点一二。
此外,姑娘们的规矩先由老太太身边的孙妈妈看着,如将来有什么需要(哪个姑娘嫁入大户),再去寻个宫里待过的老嬷嬷来训导一番。
末了,孙氏笑道,虽然姑娘们什么都不缺,但回到靖州,她这个做大伯娘们,总要为她们添添妆,新作的首饰衣服们明后天也就送到各屋了。俞氏自是表示万分感谢,除了从青州带来的丰富礼品早已送去,还额外拿出个成色不错的朱红玛瑙串子让孙氏带与小姑娘莫子芙。
完了后,俞氏想到一事,她微踌躇了下,将莫心棠静养的事情,简略地与孙氏道了,顺道也托出了蒋姨娘当年失子之事,说明,因被诬赖栽赃,三丫头一病不起,只能闭门静养。
孙氏听罢倒是相当吃惊,不大的眼睛睁得甚圆!
她一路顺遂,自己是嫡女出身,莫维又从未纳过妾,虽然也听说过不少内宅风波,但显然未想过这种污七八糟的事情会发生在身边。又想到莫心棠,在她的记忆里还只是个五六岁的瘦弱女娃娃,竟这么着被静养了这三年。
她下意识喃喃了一句“可怜见的”,想起莫维平日对自己的“教导”,不管接下来的俞氏的自责惭愧感慨,也不肯再对此事发表什么评论,只是表示知晓了。不多时,便匆匆告辞了。
晚些时候,孙氏来到老太太所居的正屋,这儿虽在府邸的靠后方,却是这府内最好的屋子,通风采光,舒适静谧。如今老太太也不怎么爱出门,所以莫维还特意在这个小院中修了个佛堂和静室。
此刻,莫老太太刚用罢晚膳,今日小儿子回府,受了些人请安,费了点精神,正靠在厚锦缎软榻的靠背上,微阖着眼休憩,屋角檀木几上摆着一盏紫铜狻猊香炉,静静地吐着淡淡香气。见大儿媳这个时辰还过来,想是有事了,不紧不慢吩咐大丫鬟素锦给孙氏泡了热热的碧螺春来。
孙氏倒不啰嗦,也没提及自己今日怎么贤惠地与俞氏商议安排姑娘们的生活,直接就回了莫心棠并蒋姨娘之事,叙述了俞氏的原话,自己未添一词。
只是见老太太许久不语,她倒是有点担忧地问道,“娘,你看这事要不要再查查?还有那三丫头,也不晓得现下是什么摸样……”
莫老太笃悠悠地拨了拨已经花白的发鬓,道,
“要作怪的,迟早还会出来作怪……有什么好急的!”
又道,“就算……好歹是我莫府嫡出的姑娘,到底是小门小户的庶女出身,她也忒小家子气了!”
第14章 规矩
14
莫家在京城也算名门大户,自然规矩齐整,天刚亮,姑娘们便由大丫鬟们领着,去老太太的福寿堂请安,这也是回靖州后的第一次请安,所以格外郑重些。
为讨老太太喜欢,姑娘们皆是一色的万福如意纹样的琵琶襟水红锦缎,且佩戴了各自的金锁,连蒋姨娘怀里的小叶棠也是一样。孙氏俞氏行过礼后,便有嬷嬷拿出厚绒缎的蒲团放在地上,哥儿们姑娘们一字排开地跪下磕了头,完了是姨娘们,蒋姨娘初次进靖州莫府,补了个大礼,老太太命人拿了柄嵌珠簪子给她。
因莫维颇看重子侄功课,早已安排了哥儿们读书去处,今儿也是第一天,是以正安正泽磕了头便去莫维那里用早膳,然后随他去拜谒师傅。老太太也嫌人多吵闹,遣散了姨娘们,只留了孙氏俞氏并姑娘们说说话。
这时,孙氏才得以细细打量这四个侄女们的长相,最出挑的自然是已经长成的莫月棠,她肤色白皙,身量修长,头发盘了个精致的双环髻,显得玲珑乖巧。此刻她正主动给老太太问安,声音清脆动听,一双杏眼颇为灵动,看上去很聪敏,在靖州的闺秀中也属于长得出挑的那拨了。可能也是大几岁的缘故,她的一举一动都矜持有礼,颇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样子,看来杨姨娘也下了不少功夫。虽是个庶出的,估计也能找个不错的人家!
老太太本性子冷清,也不太搭理,但莫月棠丝毫不以为杵,一行话说得行云流水,既场面又贴心,还凑了点趣,落落大方,小姑娘也算不容易了!
旁边那个该是俞氏口中的莫心棠罢,孙氏的眼睛在她身上转了几圈,她倒是一直半低垂着头,不怎么言语,不过坐姿也算规矩。她简单盘了个发髻,插了支翠玉簪子;皮肤也算细腻,这种细腻倒不是养出来的,怕是天生的吧……虽低垂着头,从侧面也看得出她细密黑长的睫毛,还有小而尖的下颚,只怕也是个美人胚子呢!孙氏一时想出了神……
等回过神,再看两个小的,虽还未完全长开,皆是孩童模样,怕是以后长相也赶不上两个大的了。右边那个嫡出的,五官与俞氏肖似,孙氏知晓俞氏生产时有些不顺,因此小姑娘身子禀弱,到了青州倒是养好了。只是也被俞氏宠溺坏了吧,眉目还惺忪着,神色中有一丝不耐,好歹也是在老太太这里……她脖子上那个五彩璎珞,倒是挺好看的……另外那个小的,粉团脸,一笑眼睛眯缝起来,倒像个年画娃娃,十分讨喜,也算乖乖听老太太说话呢!
孙氏在家里冷清惯了,身边猛然多了这么些个妙龄小姑娘,倒是越想越高兴!只是看老太太歪在炕上不语,不温不火地喝着参茶,心里“咯噔”一下,倒把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几分。
老太太受完礼,不慌不忙道,“连日奔波,你们也累坏了……这几年,俞氏也辛苦了,既回来了,凡事就有家里依靠。姑娘们也能一起学学规矩……”
俞氏忙弹起来,回道,“娘这么说可是折煞我了,这原是媳妇儿的本分……”
老太太听着,扫了月棠她们几个一眼,也不说话,端起茶碗轻轻吹着,看了一眼旁边的孙妈妈。孙妈妈见状,便上前说:“姑娘们久不居府里,不知道府内的规矩。老太太是长辈,有些话不便说,今日就让我这老婆子托个大,给姑娘们指点下规矩。”
说时,素锦上前,撤掉了姑娘们墩子上的厚锦坐垫,一大清早屋内尚有冷意,打着瞌睡的玉棠立马清醒了,其他几人不知为何,也有几分忐忑,只盯着孙妈妈。
孙妈妈对着姑娘们福了福,道:“那老婆子就饶舌了,今日回来一早给长辈请安,姑娘们有如下错处:四姑娘却打瞌睡,似听非听,不恭不敬;三姑娘短了梳洗,疏忽容色;二姑娘不待长辈发问,便自行开口,且过于聒噪……”
“女孩儿家人品德行最重,举止教养就在这一举一动中,越是体面人家规矩越是做得好了,免得出门被人耻笑,姐儿们都是聪明人,当知道当中要紧。老太太的意思,就是咱们莫府的姑娘不能这么没有规矩。”
一番话说得又急又快,竟有些疾言厉色的样子。几个小姑娘俱被说的面红耳赤,话也说不出来。
老太太令丫鬟素心捧出几部佛经,平静道,“都抄抄佛经罢,也能静静心,姨娘们也一起抄抄。三丫头那个梳头丫鬟,罚两个月俸……”
从进门一直低垂着头的心棠,犹豫了下,磕巴道,“孙女没有会梳头的丫鬟……”感觉到俞氏的目光马上逼了过来,她忙缩了缩脑袋。
旁边却有人忍不住了,月棠不忿了半宿屋子的事,早上又卖力陪老太太说了半天的话,没讨到好反被指责了一通,早窝了一肚子委屈。见那一直不被待见的三丫头居然敢在老太太面前下嫡母的面子,不禁大喜,她到底年纪小忍不住,飞出一句,“三妹妹在青州被太太一直勒令静养,连字都没学几个,何况梳头的丫鬟!”
一时间,俞氏脸色难看,莫心棠将头垂得更低了,玉棠听得彻底醒了。
对于原本看好的“选手”这么摇身一变,孙氏唯有在心里哀叹,这姨娘教出来的,顾出了面子,到底也顾不了里子啊!!!
最后,莫月棠和莫心棠各多抄五遍佛经,但临别时,老太太到底唤出个小丫鬟,跟了三姑娘。
次日,去给老太太请安时,莫老太太留下姑娘们用早膳,只是,席间,饭菜刚刚摆上,孙妈妈又“托大”讲起了用膳的规矩,二姑娘的茶杯端得不对,三姑娘的袖子多卷了几道,至于四姑娘,更是喝粥用筷,姿势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