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

第24章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第24章

小说: 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选择题典。我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上常常会选一些典型的题型来做,同时活学活用,题型见多了,做起题就轻松了。
  4、英语学习。多看英文电影、电视剧很有帮助,不过前提是尽量找来带英文字幕或没有字幕的,如果是中文字幕的东西就是浪费时间了。在听的时候可以很快地提高听力和语感。
  笔者:父母说你非常喜欢电脑游戏,这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邢振铎:电脑游戏有好的也有坏的。一些好的游戏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喜欢历史类的游戏,结合看Discovery(探索频道)、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国家地理等电视节目可以学到很多我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另外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的确增加了我的想像力。一些不好的游戏,主要是升级类型的网络游戏则会浪费很多时间。我现在玩的一些游戏主要是用来放松心情或者缓解压力的,比如劲乐团、DJ MAX等。
  笔者:听说在假期回国的时候,你曾经给美国少年网球教练当翻译,能回忆一下那件事么?
  邢振铎:2005年暑假,我在辽宁体校为一位来自美国的教练做翻译。我是从高一开始打网球的,而且网球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运动,因此我很高兴能接到这份工作。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因为作为翻译,我不但要翻译出内容,更要翻译出语气。面对一个由整个辽宁省的资深省市级教练和省级、国家级运动员组成的班级,要做出命令和批评的语气在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困难的。有一次由于在国外对汉语的生疏,在一次下午课上,我糊里糊涂地忘记了“胳膊肘”怎么说,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到,情急之下说成了“膊棱盖儿”,幸好我说的时候还有手语而且我原来的教练也在场,及时地纠正了这场笑话。其实和教练与队员们的相处也没有我开始想像得那么糟,随着时间的推移,课余时间对话的增多,我开始和我的班级打成一片,这给了我自信,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我认为,对于当时20岁的我,能有这样的经历还是很有趣、很宝贵的。
  笔者:请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大学和所学的专业。
  邢振铎:我在牛津大学的Worcester学院学习四年的本硕连读课程MMath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数学与统计)。和英国大多数专业不同,我的课程一共是四年,每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八周的课程,一般考试都在每年的第三个学期末进行。课程的分布大概是这样的:大一和大二的第一个学期学习指定课程,从大二开始到结束都是选修课,其中包括一些核心课,比如说统计,概率等等。大部分的教学分成两个或者三个部分:第一由大学组织的大课(Lecture),第二由学院组织的一对二授课(Tutorial),第三由大学组织的课时(Class)。选修课的范围比较广泛,有精算、数值分析、微机分、相对论、生物统计、图画理论等等。学生想学多少就可以学多少,只要有足够的科目参加考试就可以,在参加考试之前的几个月,学生需要决定参加考试的科目,因此多选的科目不能参加考试。
  笔者:听你父母说,你现在每天还要工作两个小时,请讲讲你的工作情况和感受。
  邢振铎:是的。我现在在一所牛津的职业技术学校打工,每天早晨6:30…8:30,具体是打扫五个学生实验室。由于学生还要学习木工,因此,锯末子、刨花经常洒在地毯上,所以我必须精心打扫干净,这样才可保证学生当天上课有好的环境,工作结束后我会骑自行车去上课。
  工作确实有些辛苦,但我觉得这也是我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的一部分,而且每小时还可挣8英镑,一天16英镑,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高兴的,既解决了我的一些生活费用,也节省了父母的开支。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如何工作,以及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别人的意义和贡献。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投资教育,花多少钱都值(11)
笔者:你将如何度过你在英国的最后一个暑假?
  邢振铎:我准备在一家企业实习,要学习和掌握今后工作中的经验,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当然了,我会尽量找与我专业有关的实习企业,而且这也将为我今年十月读研究生课程提供良好的感性基础,以更好的成绩完成牛津四年本硕连读课程。
  笔者:请谈一谈你对国内、外教育的看法。
  邢振铎:我认为国内和国外的教育差距是很大的。首先我认为作为国内的学生,这种差距不应该是被抱怨或者盲目学习的。国内教育的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竞争激烈、考试压力大、学生操作能力差等等是我们的国情、国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教育是有我们的优势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教育。但基本所有的英国、美国学校都有很全面的俱乐部,运动类、文化类、研究类等等,这是国内很难做到的。
  另外,从师资上国内学校也有很长的路要追赶。记得我在美国学习解剖课程的时候,我们每星期解剖一种动物,无论是解剖鲨鱼、小猪、还是鸽子,学校都供应每人一只。每解剖一种动物,我们都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观察报告。在报告中,会有三到五条必须描述的现象,其他信息自己获得了多少就写多少。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绝大多数的细节,例如用锯子锯猪的肋骨,当时我花了将近四十分钟的时间,而一些美国学生十分钟就搞定了。所以,我觉得国外注重的是实际动手能力,而国内学生的计算和理论知识要强一些。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1)
  小档案:
  李沫思,女,1987年6月生人。
  1994年入沈阳市南京街第一小学。2000年以排名全校第二,班级第一的成绩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
  1998年11月,以小学生身份参加沈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沈阳市第三届外语大赛”,进入决赛,并获得外语大赛特别奖。
  2004年12月,发明“便携可调式微型静音耳塞”,获得国家专利。
  2005年9月,出版处女作《没人替我们成长》。
  2005年12月,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每年460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在接受采访之前,李沫思的母亲向我们一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没有一样的孩子,刘亦婷也好,李沫思也好,并不是一个榜样,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母亲说:“这么多年,跟孩子一路走来,最大的体会就是——让孩子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孩子的天性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人的个体差别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对于母亲来讲,在孩子教育的初期,家长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的责任之一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没有优点,我觉得这样说不对。要培养孩子,就要了解孩子,不投入一定的精力,不让孩子参加各种训练,是无法了解到孩子的优点和天性的”。
  从小,李沫思就是一个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的女孩,父母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抓住从学龄前到初中这样一段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让女儿参加各种活动,先后对孩子进行了小提琴、长笛、跳舞、速滑、游泳、英语、日语、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尝试性训练。在尝试的过程中,夫妻俩发现女儿在某些项目上进入得特别快,“比如游泳,同样基础的孩子在一起学,老师讲完之后,沫思一般很快就能掌握,而且常常冲在最前边,很多家长都夸她,老师也总是首先表扬她。每次训练结束,沫思都是扬着小脖很自豪地跑出来,我们再激励她一番,这让她感觉特别自信。”在这样一些活动中,沫思常常能够拿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劲头,也表现出很好的悟性。“但是对于有的活动,她就开始找借口放松训练,其实这就明显表现出孩子的兴趣和天分的倾向。”对于这样的活动,父母主动让孩子放弃,母亲说:我们反对让孩子克服困难做自己不感兴趣也不具备天赋的事,反对用这样的方法来磨砺孩子的意志,这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甚至在孩童时代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母亲还用中国的传统习俗“抓周”来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虽然她认为“抓周”的习俗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兴趣爱好测评方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初期,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兴趣所在。母亲说,在孩子教育的初期,家长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后期社会和学校教育所不能改变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父母发现了女儿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于是,放弃了一些项目,而在另外一些项目上对孩子进行重点培养。
  首先,父母和沫思一起选择了吹长笛,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美感,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母亲说:“艺术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姊妹,艺术的培养会给孩子未来创新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音乐给孩子带来美、带来爱,孩子会美就有爱心,而这种爱心来自于自然和淳朴,来源于音乐。”长笛的学习李沫思一直坚持了多年,到上高中时因学业紧张才告一段落,但这个时候,她已经能够将长笛作为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来自娱自乐了,还曾经在与外国友人的联欢会上现场演奏。
  除长笛外,父母还选择了游泳作为沫思终身训练的体育项目,并且跟女儿一起长跑锻炼体能以适应未来紧张的学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2)
“另外,在数学方面,我们对她开发得也挺早的。”母亲说。当发现女儿在数学方面的兴趣时,父母主动为孩子提供接受训练的机会。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沫思自学了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奥数”。到了一定阶段,同年级的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她就跳级参加小学六年级“奥数”辅导班,并且名列前茅,表现出很高的智力水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李沫思的父母在孩子教育的早期及时发现女儿的某些天赋,于是顺势推了一把,领孩子走上了个性化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用心最多的是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上初中之后,我们基本上就不管了,因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你不用管,她会想办法学好。”
    外语使她得到了自信
  然而,最让夫妻俩感到兴奋的是女儿语言天赋的发现。在沫思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电视里播放《玛泽的故事》英语教学片,沫思看过之后,竟然能用英语把里面的内容表演出来。女儿的表现引起了父母的注意,“我们发现她很有语言天赋,模仿能力强”。
  其实,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沫思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的时候,父亲准备参加托福考试,“为了练习听力,他花很贵的钱买那种特殊的收音机,听美国的频道,###之类的节目,虽然有些听不大懂,但还是天天当音乐放着。”也许是父亲的无心之举为年幼的女儿创造了良好的外语环境,培养了李沫思良好的外语语感。虽然这些都是父母后来的猜测,但女儿后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出色表现,却不得不让人做如此的推断。
  抓住了孩子的这样一个特点,夫妻俩开始对女儿进行英语的专项训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沫思三四岁的时候,父母为她买来英文启蒙读物和英语学习广播节目的资料,之后开始参加外籍教师的听说课程,参加一切与英语有关的活动,跟外教学习成套的英文教材。
  五岁起,父母天天晚上带她去离家不远的“中山广场”英语角说英语,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偶尔纠正点发音,从来不批评孩子,就是表扬”。英语角里很多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和热爱英语的成年人,沫思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她想知道大家三三两两地围成一群在做什么,于是使劲往人群里钻。这个还不及一般成人大腿高的小姑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人们纷纷蹲下来用英语跟她打招呼,沫思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熟悉的英文词汇与大人们沟通,而且越说越来劲。慢慢地,她成了英语角里的“红人儿”,经常是里边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姑娘在聊天,外边围着一大群人。
  “等到她稍微大一点了,就开始准备每天晚上去英语角的谈话主题,我们也帮她,比如说说天气,我们就帮她准备跟天气有关的单词和事例,或者明天说旅游,后天说学习。”随着主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