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清鹿鼎公-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兵、副将:为绿营兵之高级统将,仅次于提督。分设于各省区,统辖绿营本标之官兵及分防之协(副将所辖之军事组织为协),而仍由提督总其成。总兵所辖之兵力大约本标二、三营(称镇标)分防则营数不等,多者二三十营,少者三四营。
参将、游击:清制,参将次于副将一级。凡参将之为提督及巡抚总理营务者,称提标或抚标中军参将。游击略次于参将。
以下依次为:都司、城门领、守备、守御所千总、门千总、营千总、卫千总、把总等。
品级官职(文官、武将)
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未入流者为吏。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这些是就清朝所有的官职了,你必须记住,这都是为了你好,你都是大清朝的驸马爵爷连这点徺点知识都不知道,你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建宁坐在韦小宝腿上说道。
第9章 初解官场(下)
“好了,好了,我记住了,这些都简单,我就是想让你给我说说现在大清朝的现状,比如说怎么当官等等的问题”韦小宝点着建宁的额头道。
建宁撒娇般的翻白眼说道:“韦小宝你给老娘记住了,你每次都欺负我,不过看在你对老娘还算可以的份子上,我就不惩罚你了。小宝,我说的这些你可的好好记住了。顶戴:官员官职品级的象征。即官员朝冠(即官帽)及其佩饰物,又称顶子,是区分官员品级高低的标志。官员品级不同,朝冠上的顶戴也不同。一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二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镂花珊瑚;三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蓝宝石;四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蓝宝石一颗,上衔青金石;五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水晶石;六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砗磲;七品官为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颗,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镂花阴文,金顶无饰;九品官为镂花阳文,金顶无饰。以上顶戴文官武官相同。
花翎:即官员朝冠(即官帽)顶珠下的羽翎饰物,是区分官员爵衔高低的标志。用白玉或翡翠做翎管,用来安插翎枝,一般以花翎统称,但却分为蓝翎、花翎两种。
蓝翎:官员荣誉地位的象征。为染成兰色的鹖羽所做,无眼,一般赐予六品以下的在皇宫或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佩戴,以及赏赐给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取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之义,借以显示武士的英勇)佩戴。
花翎:官员勋爵品级的象征。为孔雀羽所做,分一眼,二眼,三眼。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三眼最尊贵。它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只有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和一品以上朝廷重臣才能佩带,一般官员非朝廷赏赐不能僭越。记住了吗?”
韦小宝听着建宁絮絮叨叨的说着,心里充满了疑问,这大清朝真是麻烦,正想着呢突然感觉耳朵一疼扭回头来便看见自己的耳朵被建宁扭着,建宁恶狠狠的骂道:“韦小宝,你个挨千刀的,,老娘在这苦口婆心的给你传授知识,你竟然给我走神,啊,你想不想活了?”
“建宁,我都记住了,我一直听你再说呢,你再给我说说怎么当官呗”韦小宝一脸贱笑的讨好建宁道。
“好吧,你听好了。当官的路有两条,一类是行使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的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进入清朝,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并与勋级合并成为一种表明官员入仕前后社会地位的封赠制度。
文武赠官都是九品十八阶,分别以大夫、郎、将军、校尉等为名。这些大夫、郎、将军、校尉等已不再是官职,只是标志等级的阶号,好像近代的军衔。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散阶;在任满解职的时候,散阶依然维系着官员品级及其待遇,或者说官员退休后的待遇高低取决于赠官官阶的高低。如薪俸、给田免课、刑罚、班序、车舆、衣服以及致仕、封爵、置媵、营缮、丧葬、谥议等方面的待遇,都由赠官官阶的高低来决定。
清朝政府规定,凡担任官职满三年的官员,都可按品衔高低请得封赠;或者每遇朝廷庆典、颁发恩诏,凡担任官职满二年以上者,也可请求封赠。其封阶名称是:文官封赠十八阶: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
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征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
武官封赠十八阶:正一品授建威将军,从一品授继威将军;正二品授武显将军,从二品授武功将军;正三品授武义都尉,从三品授武翼都尉;正四品授昭武都尉,从四品授宣武都尉;正五品授武德骑尉,从五品授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授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正七品授武信骑尉,从七品授武信佐骑尉;正八品授奋武校尉,从八品授奋武佐校尉;正九品授修武校尉,从九品授修武佐校尉。
女性封号恭人、淑人:古代命妇封号之一。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定制: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之妻封恭人。元朝六品、明、清四品官员之妻死后也封为恭人、淑人等,共分一、二、三、四品;有时,其丈夫官阶并非四品以上,但诰封只以四品为限,所以就有大量的非四品以上官员的妻子死后被封四品以内恭人、淑人的情况出现。如系赠封母或祖母,则称太恭人、太淑人。恭人、淑人后多用作对官员妻子的尊称。
科举考试共分为两大类:童子试和正试。
不同的科举类别,代表不同的科举功名;不同的科举功名,代表了不同的科举出身;不同的科举出身,决定了不同的出仕之路。正因为科举功名是出仕做官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古代,科举功名就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童子试:所有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必须通过由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以取得童生的身份;取得了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这种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称为童子试,因一年一次,又叫岁试。
童生:通过童子试后取得的身份,称为童生、贡生,俗称秀才、相公,因进入的学校有府学、州学、县学之分,所以就有府(郡)庠生、邑(县)庠生、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名称。因府、州、县学为地方所办,所以统称乡学,其学生又叫乡学生。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或捐钱取得。因国子监是国家(朝廷)所办,所以称为太学,其学生又叫太学生(国学生)。
诸生:又叫生员,童生(乡学生)和监生(国学生)的统称。
正试:即正式的科举考试。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科举正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称学政,学台或宗师,一年一次,又叫岁试。后一年举行科试,再后一年举行乡试,三年一循环。岁试的基本任务是: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奖惩。考取者统称为秀才乡试:科举正试的第二级,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其正副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考取者统称为举人。
会试和殿试:科举正试的最高一级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且多在春季的二、三月,故又称礼闱、春闱。考取者统称为进士。
解元:通过乡试的童生,获得第一名的称解元。
举人:通过乡试的童生,从第二名以下的统称举人。
会元:通过会试的解元、举人中,获得第一名的称会元。
贡生:通过会试的解元、举人,从第二名以下的统称贡生。
状元:获得殿试第一名的称状元。
榜眼:获得殿试第二名的称榜眼。
探花:获得殿试第三名的称探花。”
韦小宝看着一口谁没喝一直在为自己普及知识的建宁道:“谢谢你了,建宁,来喝口水”说着便拿起水杯碟子递了过去。
第10章 阅兵摆宴
建宁接韦小宝递过来的杯子喝完水道:“小宝,你也不要提你的那些问题了,太麻烦,我就全告诉你好了。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分一、二、三等。小宝你的护国大将军就是镇国将军,你可是一等将军呢。另外,宗室男子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5、奉恩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