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杰-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又忽然生起气来,急去把她老爷的身子,狠命向前一推道:“快走快走。不必去理这些闲言闲语。一座南京,又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在吃大清朝的俸禄的。”陆建瀛听见张氏如此在说,仿佛真的轻了他一半责任。心里稍觉一毛,便大踏步的向前逃走。
那时的洪军正从南门杀入,向荣又被洪军牵住,不能分兵来救,只望丹阳一路败退。没有多时,陆建瀛已经奔到,一见向荣之面,掩面大哭道:“我也料不到我与总戎二人,尚在此地相见也。”
向荣道:“不是到了此刻,我还在怪着大帅。当时倘能早听我的一句说话,或者还不至于到此田地呢。”
陆建瀛听说,只得诿过兵将,守城不力。
向荣又说道:“三军之令,本来系于元帅。向某虽然兵败,却不肯诿过手下将士。但可惜的是,如此一座金陵城池,没有几时,竟至沦于敌人之手。”
陆建瀛自知不能再辩,只得双眼注视张氏,并不再言。
又过一会,只见将军都兴阿、都统富明阿、提督余万清、藩司李本仁,先后赶至,大家相见,各诉兵败之事。
向荣道:“为今之计,此刻万难立即恢复城池,不如大家一同退守丹阳,一面飞奏朝廷,请饬湖南、河南的人马,各路齐进,使贼不能首尾相顾,大江以东,或可恢复。一面再用全力,克复金陵。”
李本仁接口道:“从前各处兵败,都由一路孤军,与敌厮杀,别路统兵大员,观望不进。倘若琦善之兵,早从河南进抚武昌之背,或者不至猖獗如此,得以直下江南也。”
向荣道:“方伯之言甚是。但是金陵城池,何等坚固,实为各省之冠。竟被洪军唾手而得,我们之罪大矣。”
向荣说罢,不觉痛哭起来。诸将无不下泪。陆建瀛只是忧形于色,低头不语。
他的爱妾张氏,忽又痛心她的老爷起来。一个情不自禁,陡然将她那双赤脚一伸,冒出一句说话,弄得大众起先一愕,后又无不匿笑。正是:
姬人虽是多情种
大将曾无制敌谋
不知张氏所说何话,大众到了此时尚要发笑。且阅下文。
第二九回 对的放矢委屈将军 隔车打油便宜和尚
张氏为人,本来不知天高地厚,她因嫁着一位总督,平时不把各官放在眼内。此时又见她的老爷忧形于色,低头不语,不觉一时心疼起来。突然的把她那只赤着的小脚,向她老爷一伸道:“老爷快看我的脚呀!我本是金枝玉叶,平常出衙烧香,或赴宴会,都是前呼后拥,谁能见我肉体。今天却赤着脚的跑了多少路程,只因要顾老爷这人,方才这般的忍辱偷生。否则是,我早一头碰死的了。”
陆建瀛忽见他的这位如君,在此众官面前,伸出她的一只赤脚,真是形状恶劣,极不雅观,也将脸臊得通红的,忙去拦着张氏说话道:“快莫多说。我有要紧说话,要问向钦差呢。”
陆建瀛这话说完之后,他就朝着向荣拱拱手道:“总戎既要退守丹阳,那里也是兄弟的辖境。兄弟且随总戎到了那里,再行奏报。”
大众也都说到丹阳再议。向荣便一面奏报自己兵败之事,一面退到丹阳。
刚才扎好营盘,忽据探子报称,说是镇江早被洪秀全的妹子洪宣娇所占。洪秀全的大军,也已进入南京,就在总督衙门,做了伪天皇府。向荣一听镇江已先失守,慌忙传令手下将士,紧守丹阳城池,要防敌人乘袭。
原来洪宣娇奉了钱江的将令,同着陈素鹃、陈小鹃姊妹二人,率兵去截要想回救南京的那些官兵。及她赶到那里,江宁藩司李本仁,因见张国梁的一支人马,也向上游杀去,生怕南京空虚,他已间道返宁。所以那个富明阿都统,去敌洪秀全军队的时候,他也是一份子。
当下洪宣娇一见李本仁已回南京,便与陈氏姊妹二人商议道:“我们奉了军师之令,来此腰截官兵。李本仁那厮既已先回南京,其余的未必一定来此。我们三个,与其在此空费时光,我想不如去攻镇江。因为先父在日,曾经贩米那里,因而娶了先母。我们先母的祖籍,就是镇江。镇江地方,我听先母说过,倒也有些熟悉。”
陈素鹃先答道:“王妃既于镇江地方,很是熟悉,当然去攻镇江,比较此地要紧。”
陈小鹃接口道:“违了将令,又怎么样呢?”
洪宣娇道:“这回的将令,乃是军师的主张。不是天王的令旗命令。不然,劳而无功,我也不干。”
陈小鹃道:“如此便不要紧,我们快快出发。能够早克镇江,可替大军去攻南京,壮些声威。”
洪宣娇听说马上一面直趋镇江,一面请弥探花写禀禀知钱江。及到镇江相近,札下营头,急命探子去探,有无准备,探子去讫。
陈小鹃道:“我在武昌时候,听说清军的统帅,一个是琦善,一个是向荣。向荣和张国梁两军,现驻太湖、宿松等处,单在注重恢复安庆。此地乃是陆建瀛的辖境,我料必无重兵把守。”
洪宣娇也以为然,等得探子回报,说是城内,仅有邓禹松率兵二千在彼,果丝毫无准备。
宣娇立即下令,迅速攻城。城中的邓禹松参将得报,不禁大惊道:“我只当此地乃是南京的下游,洪军即使来攻南京,也未必先顾此地。今天既有人来攻此,我却没有算到此着,以致未曾禀请上司添发人马,不免误事。”
他的文案王良献策道:“向钦差以数十万之众,尚且不能抵御洪军。我们何不早早献城,也好博个反正的名誉。”
邓参将听了大怒道:“你吃大清朝的俸禄竟敢口出此言,必与敌军私通。”邓参将说了这句,即把王良推出问斩。王良至死,神色不变,单在自悔,应该早去献城,便不致死于恶奴之手。邓参将明明听见,也不理睬。等得见了王良的首级,方才后悔起来。暗自寻思道:我虽斩了王良,究于军事何补。但是事已至此,只有一壁飞报上司乞援,一壁出去御敌。及上城楼一看,不禁又是一呆。
你道为何?原来他所看见排山倒海而来的洪军,都是女兵,并没有一个男子。邓参将又暗忖道:“此地镇江,就是从前那位梁夫人的升桅击鼓之处。梁夫人仅不过一个女子,已经传为千古佳话。如今洪军之中的女子,何止数万。邓参将想至此地,又见敌军之中,闪出三员极美貌的女将。中间那员年龄较大的,也不过二十三四岁的模样。左右两个形似姊妹的,更不满二十岁的年纪。原来邓参将瞧见的三员美貌女将,正是洪宣娇、陈素鹃、陈小鹃三个。
当时陈小鹃,一眼望见城上,有位中年将官,只把一双乌溜溜的眼珠,盯着她们三个凝望,急对洪宣娇说道:“王妃瞧见城上的那厮没有,尽将一双贼眼,在望我们。”
洪宣娇疾忙抬头一望,果见一个戴着亮蓝顶子的将官,目不转睛的在看她们。她就指着那个将官,对着陈氏姊妹二人说道:“你们看我一箭射死这个戴着亮蓝顶子的东西。”谁知洪宣娇的一个西字,甫经出口,只听得她的雕弓响处,那个将军,早已应声而到。
都司李守义,一见他们的主将,忽被敌阵中的一员女将射死,便知此城难守。正待逃走,已见三员女将,飞身登城,一连杀了二三十个守城兵士。其余兵士,顿时一声吆喝,逃个罄尽。李守义不及逃走,倒也伶俐,他忙高声大叫道:“本将李守义,愿降天兵。”
洪宣娇听叫,就紧步上前,用她手上的那柄马刀,向那李守义的红缨大帽子上一敲道:“快下去开城,饶你这个狗官。”谁知洪宣娇的手势太重。她虽随便敲上一下,可是李守义的那顶红缨帽子,已经被她敲得挂在项颈之上。因为前清的大帽上面,本有一个绊子,否则李守义的脑袋,只管保住,那顶大帽子,一定滚在城下殉难去了。
当时李守义慌忙去开城,放入全部女兵。及至洪宣娇、陈素鹃、陈小鹃、弥探花四个,赶到道台衙门,那个新任常镇道吴来,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原来这个常镇道吴来,正是率了洋人去打洪军的那位老兄。因他打上一个大大败仗,回省禀报,苏州抚台,便要将他军法从事。幸亏他去走了陆制台如夫人张氏的路子,始得调署常镇。洪宣娇见他已走,倒也一笑了事。
及同弥探花盘查道库,竟有现银九十五万五千余两。①洪宣娇不禁大喜。查毕封存之后,始行派人奏报天王。那时天王正与钱江在那仪凤门外,攻打南京,据报连声赞好。仍命宣娇暂驻镇江,以待后命。
钱江也说道:“镇江既得,我有办法了。”便命石达开率兵五万,去取太平府城,以作攻打金陵的屏护。又说:“此城若得,我们这边攻破金陵,当然更加容易了。”
石达开奉令,立即起程。大军未抵太平,太平府的知府李思齐,已经唬得屁滚尿流。连叫我命休矣,我命休矣。叫闹一会,不能不上城去观看。等他挨死挨活的到了城上。恰巧石达开的大军刚刚赶到。李思齐一见敌军中的旌旗蔽日,炮火连天,更加吓得苦胆破碎,面色青黄,跟着大叫一声,倒在城上,气绝而死。手下几个残兵,自然大家逃之夭夭。石达开远远望见那座城楼之上,起先慌乱一阵,旋又鸦鹊无声,情知城中有变,急命兵士爬城而上,果没人来阻挡。
那时城里的一班老百姓,都知翼王石达开的军纪素严,从没奸淫掳掠之事,一听他到,非但无人逃难,胆大的还去争献牛酒。石达开下马抚慰民众一番,始进府衙,一面命人厚葬李知府的尸首,一面回见天王报捷。
天王因见石达开去取太平府城,连去连来,不到二十四个小时。不觉又惊又喜的问道:“翼王贤弟,怎么如此神速?莫非天助不成。”
石达开答道:“我军出发之时,沿途就听人传说,说是李知府为人,素来胆小如鼠。一听我们大军来攻南京,他就急得要死,连连飞禀陆制台那里;自请开缺。岂知遇见那个浑蛋的陆制台,既不批准开缺,又不发兵援救。我就料到这位李知府必在战栗之中,故以我的军威吓之,总算未动干戈,得了太平。”
钱江未曾岔嘴,先向天王拱手贺喜。天王和石达开两个,都觉不解。
钱江笑上一笑方说道:“我们的国号,本号太平天国。刚才翼王在说,未动干戈,得了太平。这就是天王稳占南京的预兆。”天王听说方才大乐。
钱江又对石达开说道:“翼王既已得了太平,我又思得一计,可以稳破南京了。”
石达开忙问计将安出。钱江即与石达开咬着耳朵,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说了几句。
石达开会意,立即回转太平府衙下了一道命令道:“有人密报,据称本城各寺的和尚,暗有谋为不轨情事,按照军法,尽该问斩。现因本军初到此地,自应法外施仁,三日之内,各寺的和尚全部离城。倘有逾限不去者,准予兵士格杀勿论。”那些和尚,一见此令,谁人不要性命,大家便不约而同的,齐向南京逃去。石达开既见和尚中计,又命手下兵士,假扮和尚模样杂在逃难的和尚里头,一齐混进南京。
可巧那个陆制台,平时最重和尚,闻说太平失守,所有和尚逃难来此,即令守城官吏,开城纳入。那班守城官吏,正在心惊胆战之中,瞧见那些和尚,个个肩挑背驮,连人带物,如潮般的一拥而入,那里还有工夫,再去检查真伪。只等大众走完,马上关闭城门,免吃西洋炮弹。
石军既入南京城内,马上放起信炮,先向四城放火,然后杀开城门,前去接应石军。石达开算定时间,此时刚刚杀到城下。钱江那儿,也已得了石达开的飞报,便同天王统率大军杀至。林彩新所统的水军,也已上岸助战。南京城内的官府,只有都统富明阿,还算来得,他就约同众官,去与洪军抵敌一阵。正在不能支持之际,忽见城里的一班和尚,都是洪军奸细,料知此城难保。一脚奔到制台的衙门,所以见着陆建瀛的时候,便说和尚都是奸细。陆建瀛同了众官,随着向荣逃到丹阳的时候。正是那些假装和尚的石军,接应大队洪军,杀入南京的时候。可怜当时遭难的人民,尽忠的官绅,一时也难数计。最为人所可惜的是,前任浙江乐清协副将汤贻汾,字雨生的一位绅士,殉难之时,年已八十有二。还有将军祥厚、藩司祁宿藻、候补道桂明、康尔笏,候补知府方大元、上元县知县刘同缨、典史何方德、巡检韦蓉、学正徐光学等人。
南京城破之日,正是太平天国三年三月,就是咸丰三年。洪军入城的当日,北王韦昌辉,杀人最多,而功最大。钱江一时不及制止,生怕韦昌辉,误杀石军假扮的和尚。忙又下令,凡是和尚,不得杀戳。所以南京失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