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说春秋第五部(完) >

第42章

说春秋第五部(完)-第42章

小说: 说春秋第五部(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吴国人一边感慨一边准备站回自己位置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越国人已经冲到了近前。
  越国人冲锋是不擂鼓的,他们趁着吴国人聚精会神观看越国犀利哥们表演集体自杀的当口,已经杀了过来。
  吴军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再加上刚才受到刺激而无法专心应对,于是阵型大乱。
  在凶狠和不要命的程度上,越国人比吴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被灵姑浮一戟砍在脚上,当场砍掉了右脚的大脚趾。撤退到七里之外的陉地,吴王阖闾竟然被痛死了。
  看来,趁人国丧之机发起进攻,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犀利哥失灵
  吴王阖闾死了,太子夫差继位,就是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继位,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提升伯嚭为太宰,主持国政。这样,伯嚭的地位已经高于伍子胥。
  第二件,专门布置了一个人在后宫,这个人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天站在后宫的门口,只要看见吴王夫差进出,就问他:“夫差,你忘掉越国人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就会回答:“噢,我不敢忘记。”
  夫差用这个办法来每天提醒自己要为父亲报仇。
  说来说去,吴国的强大,就是一部复仇史。
  那么,为什么夫差重用伯嚭而不是伍子胥呢?
  伍子胥是一个很骄傲的人,性子很直。他跟吴王阖闾之间不仅是君臣,还是朋友,平时说话比较随便。所以,平时对夫差不够恭敬。而伯嚭恰好相反,他很谨慎,也很善于察颜观色,祖上三代的教训让他决心要保护自己。所以,他对夫差一向很尊重,因为他知道夫差会是自己未来的主人。
  其实,夫差的性格很像伍子胥,很强硬,很韧性。可是,两个这样性格的人,是绝对不会相互欣赏的。
  伯嚭当上了太宰,伍子胥很不高兴,他对夫差很有看法。当然,对伯嚭也有看法。
  
  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夫差要给父亲报仇了。
  吴王夫差亲领大军南下,越军无法抵挡,因此吴军一直杀到了越国会稽附近的夫椒(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在这里,吴越两军再次决战。
  两军决战,还是吴军齐整越军杂乱。不过这一次,吴国人没有给越国人捣乱的机会。
  吴王夫差下令,布阵之后,全体向后转,管你越国人表演什么,你就是大变活人,我这里也看不见。之后三通战鼓,转身冲锋。
  这下,越王勾践没脾气了。
  吴军集团作战,战斗力极强,正面进攻,侧面包抄;而越军杂乱无章,指挥不灵,根本不是吴军的对手。一仗下来,越军除了被歼的士卒之外,其余四处奔逃,不见踪影。大将灵姑浮战死,越王勾践拼命逃回。但是,都城诸暨城小难守,勾践只能退守会稽山。这个时候,手下只剩下五千士卒。
  吴军随后追到,屯兵会稽山下。
  
  山下,吴军三万;山上,越军五千。
  要守,恐怕守不了多久;要投降,可是越国人从来就不投降。
  怎么办?越王勾践这叫一个愁。
  下山决战,越王勾践知道那绝对就是送死。可是就这么熬,也确实不是办法。
  “投降吧。”大夫文种建议,文种不是越国人,而是楚国人。这些年来勾践也在招贤纳士,因此从楚国还是有些人来投奔。
  “这,我们越国人不投降的,死就死了。”勾践不同意。
  “投降吧。”大夫范蠡也这么劝他,范蠡也不是越国人,也是楚国人,晋国裔楚国人。范蠡的父亲原本是晋国范家的人,因为只是旁支,在晋国混得没有前途,看到范家的架势,知道范家没什么好结果,于是就到了楚国。到范蠡长大,看在楚国也混不出个模样来,就去了吴国,可是在吴国也不好混,前几年知道越国招贤,就来到了越国。
  对文种和范蠡这两个国际人才,勾践一向非常看重。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超吴赶楚撵齐鲁,就靠这哥俩了。
  “投降?”看见范蠡也劝他投降,勾践没有刚才那么坚决了。
  看来,投降是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部分。
  “对,投降,投降怕什么?当年周文王……”范蠡开始进行文明教育,讲述了几个从投降到崛起的故事,最后总结:“所以说,不挨骂,长不大;不投降,难称王。”
  勾践听得似懂非懂,懵懵懂懂,但是他听明白了一件事:投降,今后还有机会;不投降,就没机会了。

第一九二章 奴仆生涯
  吴王夫差没有发起进攻,因为他知道越国人的性格。
  越国人的性格就是:大不了是个死,老子跟你拼了。
  所以,吴军的策略就是:围而不攻,等越国人下山拼命。
  那么,越国人会下山拼命吗?一定会。
  
  ——争论
  出乎吴国人意料的是,越国人没有下山拼命。相反,越国人来投降了。
  “噢,这不是越国人的性格啊。”不仅夫差,伍子胥和伯嚭都觉得奇怪。
  等到越国的使者一开口说话,大家都明白了:哦,原来来投降的是楚国人。
  使者是谁?文种。
  “大王,我家主公勾践派我文种来做使者,我们越国君臣实在不值得大王动手,请大王允许我们投降。勾践愿意率领越国人民跟随大王,越国的女子随大王挑选,越国的宝物大王任取。简单说吧,我们投降,只要大王不灭了我们。”文种话说得低三下四,文绉绉地一看就不是土著越国人。
  “投降?”夫差反问了一句,然后没有说话。他有些犹豫,他知道越国这样的国家,你要消灭他并不容易,而且,只要你不消灭他,他们就会跟你对抗到底,非常难缠。实际上,夫差怎样看越国人,就像楚国人当初怎样看吴国人。吴国人要想过安生日子,最好是让越国人投降。可是,就这么让他们投降,是不是太便宜他们?
  没有等夫差想明白,伍子胥大声说话了。
  “不行,不能答应他们,我听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治病就要除根,从前夏朝的时候,过国灭了夏朝,可是夏朝国君后相的夫人生了一个遗腹子少康,结果少康长大之后灭了过国,恢复了夏朝。越国人很难缠的,勾践又很爱民很能吃苦,这次放过他,他总有一天会向我们复仇的。”伍子胥说完,也不待夫差说话,转头喝令文种:“你滚回去吧,告诉勾践,我们不接受投降。”
  文种看看夫差,夫差向他摆摆手。
  文种失望地走了。
  夫差有点不高兴,他感觉伍子胥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文种带回了坏消息。
  “算了,不就是个死吗?我们把老婆孩子都杀了,下山去跟他们拚了,多杀一个算一个。”勾践听说吴国人不准投降,准备下山拼命。
  “大王,慢着,实在没办法了再拚命啊,现在还有办法可想,别急。”范蠡急忙拦住了勾践,他在吴国也呆过,因此对于吴国的情况也比较清楚。“我知道夫差并不信任伍子胥,他比较信任伯嚭,伯嚭这人很贪财。文种再辛苦一趟,咱们收拾点财宝,你悄悄给伯嚭送去,让他去跟夫差求情。”
  文种收拾了些财宝,二次下山,找到了伯嚭。礼物献上,伯嚭非常高兴。坐下来一聊,两人都是郢都人,正宗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用楚国话交谈起来。
  “行了老乡,这事情包在我身上了。”伯嚭应承下来,也不知道是看在财宝的分上,还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
  得了贿赂,伯嚭带着文种去见吴王夫差。
  “大王,还是让越国人投降吧。你想想,要称霸,就不要随便灭别人的国家,当年齐桓公灭了谁了?再说了,越国人还有五千精兵,那要真拼起命来,说实话,咱们少说要搭进去一万条人命,何必呢?”伯嚭早就想好了说辞,他知道夫差有称霸的雄心,因此拿齐桓公出来说事。
  “嗯,太宰说得有道理。”夫差点了点头,可是没等夫差再说下一句话,伍子胥又开口了。
  “大王,不能答应他们。吴越两国山水相连,夹在三江之中,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吴越两国必有一亡。我听说‘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咱们能够战胜中原国家,但是没法在那里生活;而越国不一样,他们也是山水国家,我们能占他们的地,能撑他们的船,那为什么不灭了他们呢?”伍子胥的话是真有道理,虽然说得有些急。
  夫差瞪了伍子胥一眼,他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原本,他还在权衡利弊,可是现在,他决定了,他决定不听伍子胥的,要让伍子胥看看谁才是老大。
  “文种,回去告诉勾践,我们接受你们投降。”夫差对文种说。
  “大王……”伍子胥急了,喊出声来。
  “我已经决定了,不必再说了。”夫差冷冷地说。
  文种跪地谢恩。
  伍子胥站起身来,一甩袖子,转身出去了。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伍子胥一边走,一边气哼哼地说:“越国人用十年休养生机,再用十年练兵,二十年之后,吴国就会成为废墟了。”
  声音很大,夫差听得非常清楚,他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嘴嚅动了一下,最终没有说出话来。
  伯嚭摇了摇头,心说:“子胥啊,还没有接受教训啊。”
  
  ——投降
  越国投降,国家保住了。
  但是,投降也没有那么简单。夫差不是傻瓜,伯嚭也不是傻瓜。
  作为投降的条件,勾践夫妇必须前往吴国做吴王夫差的奴仆。
  “那,那还不如跟吴国人拼了。”勾践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自己堂堂国君,竟然要沦为奴仆,他对范蠡说:“范先生,你经常说士可杀而不可辱,我,我比士还高几级吧?”
  范蠡笑了,这话他确实说过。
  “大王,您不是士啊。一个士,死了也就死了。可是您不一样,您是一国之主,整个国家要靠您,您不是自己的,您是这个国家的,所以,您要忍辱负重。”范蠡随后又开始讲故事,一通故事讲完,又听得勾践云里雾里。
  不管怎样,勾践接受了投降的条件。
  带着越国的财宝和美女们,吴军撤军了。
  勾践得到了三个月的安排后事的时间,三个月后,将北上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个月很快过去,勾践要北上为奴了。他也想过不去,可是那样必然再次招来吴军,到时候连投降的机会都不会有。所以,只能去。
  “范先生,我去吴国了,太子还小,越国就拜托先生了。”勾践嘱托范蠡,让他留在越国辅佐太子。
  “大王,行军打仗,出谋划策,文种不如我;但是治理国家,亲附百姓,我不如文种。我跟大王去吴国,让文种辅佐太子吧。”范蠡说,他选择去吴国作奴隶。
  于是,勾践夫妇带着范蠡,乘船北上吴国了。
  想到将要为奴,勾践的心情十分糟糕,他独坐船头,一言不发。
  突然,身边传来阵阵歌声。这个时候,还有谁会唱歌?夫人。唱的什么歌?悲歌。
  歌词是这样的:
  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徊复翔兮游飏,去复返兮于乎!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幸,离我国兮去吴。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
  不用翻译,就能看出有多么悲伤凄凉。
  “别唱了。”勾践大声喊了起来,之后,一把抱住夫人,抱头痛哭起来。
  寒江,孤舟,悲声,清影。
  此情此景,或许要用李清照的《武陵春》来形容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戴帽子工程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晋见吴王夫差。
  “东海贱臣勾践,诚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仰感俯愧。臣勾践叩头顿首。”勾践跪在夫差面前,声音有些发抖,不是害怕,是伤心。
  夫差笑了笑,他喜欢这样的感觉。
  “大王。”没有等夫差说话,有人说话了,夫差皱了皱眉头,不用看,他知道说话的只能是伍子胥。“鸟飞于天,我们还要拿箭去射他。如今到了院子里,这机会还要放过吗?勾践如果流窜到山里,想抓可就难了,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杀了他。”
  勾践一听,浑身发毛,弄来弄去,这是吴国人的诡计啊?
  “嗯,人家讲信用,说来就来了。如果我们不讲信用,今后怎么是世界上混啊?咱们不能跟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