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第59章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积累丰厚而运用自如,说理用词,分寸适当。只有做到了“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我们的课才能逐步向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接近。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我虽然也常以“在教
中学,在学中教”自勉,却总以未能更上层楼而自惭!

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自己无力排除的困难,我就
到处求教:向我周围的老师们请教;向人教社的编者们求教;也斗胆向权威、
学者请教,邓之诚、翦伯赞、齐思和、邵循正、邱汉生、邵力子等,我都曾
登门求教过;并且,我也向我的爱人——致力于教材编写、潜心于历史研究
的王剑英编审请教。

(五)言教的记录

公开课和报告会上,教师们的反映,吸引了天津《历史教学》杂志社编
者对我的关注。从50 年代末起,我开始学写关于教材教法的文章。最初几篇
习作,都是在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当时《历史教学》编辑李光霁的鼓励和指
点下发表的。


各篇文章几乎都是我各个时期教学思想的反映,教学工作的记录。例如,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史学界开展史和论的讨论之后,我发表了《上好一节
历史课的点滴体会》,用具体例证表明了“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观
点,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言之有史,反对了当时脱离史实、空发议论的偏
向。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教学各种教研活动在10 年动乱后再
度运转,我写了《以教材为依据,备好历史课》,强调教学要纳入正规,讲
课要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要认真备课,提出了如何备课的要求和做法。1978
年夏恢复了高考,我在参加高考命题的同时,针对当时师生中不重视基础知
识和能力培养,严重存在着以猜题押题取胜的侥幸心理,以及很多新教师不
熟悉怎样进行高考辅导的实际情况,先后发表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懂
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搞好高考总复习的辅导》等文,提出了必须狠
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看法和做法。帝王将相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新中国
建国以来历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建国初期,在文艺界“不能让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的呼声下,在史学界“打倒王朝体系”论调的影
响下,中学历史教材里,甚至连一些著名皇帝的名字都不敢出现了。若干年
后,舆论界、文艺界又出现了一个大的逆转,舞台上左一个皇帝,右一个贵
妃,史学界,对帝王将相的评论一味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写了《怎样
讲好帝王将相》一文,表明了要正视历史的真实,承认帝王将相的客观存在
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要历史地唯物辩证地评价各个帝王将相在历史上的作
用,具体勾画出帝王将相的不同脸谱;要透过帝王将相的言行政策来体现出
时代的面貌,社会的兴衰等等观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
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明确提出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
传授之中”的口号,从历史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相一致的这个特点出发,提
出要挖掘教育内容内在教育因素,而不是外加一项教育内容的主张,反对“穿
靴戴帽”式,标语口号式,强调了要突出一个“寓”字的教育教学思想,并
撰写成文,公开发表。北京师范学院每届历史系毕业生,都要到28 中实习;
北京市、西城区的青年教师常常展开评选“新秀”等活动,请我去参加评议。
我从实习生以及青年教师的备课和讲课中,注意到了新走上讲台教师易犯的
通病,又分别发表了《教态、语言、板书》以及导人新课、课堂小结、课堂
讨论、教材的使用。。一系列问题的文章,指出弊病,介绍做法。

在发表过的文章中,如《上好一节历史课的点滴体会》、《以教材为依
据,备好历史课》、《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更新观
念,探索新教法》等篇,曾被几家杂志刊登、转登过,有些地区还印发给各
校历史教师,有的地区组织教师集中讨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广,
我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鼓励着我继续不断的为中学历史教
学作出努力。

1985 年,《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在北京西城区教研中心范瑞祥同志
的热情关怀和大力帮助下问世,这是我几十年教学生涯的主要成果之一,不
仅收入了部分论文和经验总结,还收入了部分讲课实录。

我也曾参加过编写历史教材、历史教学参考书,也曾和其他同志合作,
出版过各种为教师备课、为学生学习用的历史知识读物,如《华夏春秋》、
《在今天的日历上》、《历史知识问答》、《中国历史学习手册》、《世界
历史学习手册》等等。

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成了我广交朋友的媒体,我


收到了很多亲切致意、互相切磋的来函,认识了很多未曾见过面的朋友。他
们大多是青年教师,来函中,投身于历史教学事业的决心,以及那种孜孜以
求的精神使我感动。我仿佛看到了一批批青年教师正在沿着历史教学的大道
阔步走来。

(六)情之所钟,无怨无悔

10 年动乱以后的80 年代,我好像穿上了红舞鞋,不停地在历史教学这
个舞台上跳啊,跳啊,我再也收不住脚了:备课,上课,录像,报告,会议,
研讨,写稿。。我在劳累中奔忙着,在奋斗中追求着,不分昼夜,不问甘苦,
不辞疲劳。。情之所钟,我无怨无悔!在那“文化工作危险论”甚嚣尘上,
教师工作无人羡慕的岁月里,我一往情深,乐此不疲。

这时候,各种各样的表扬、荣誉、社会职务相继加在我身上,各种各样
的荣誉证书、奖状和聘书,满满地装了一大背包。不过我还是我,我只顾穿
着那双红舞鞋跳啊、跳啊!不为荣誉,不求名利,不计报酬。。

1988 年,我退休了。快节奏、高频率的舞曲戛然而止!我脱下红舞鞋,
从高空紧张中解脱了出来,我几十年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句号。

但是我退而未休。1988 年,正逢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九年义务教育
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或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我有幸参加了新教
材的书稿讨论和审阅工作,参加了试教、录像、培训教师以及编写教师教学
用书等一系列的工作。鉴于新教材跟过去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动,包括有经
验的老师们在内,教法上一时感到惶惑,我又发表了几课教案和实录,发表
了《更新观念,探索新教法》的文章,提供了自己粗浅的体会。

以后,我不时地参加了一些教研活动。我和历史教学结下的不解之缘,
也许,将至死方休?

我和我的同辈已经在历史教学的跑道上跑完了我们的一棒,接力棒现在
正握在年轻一代的手里。环顾四周,我看到了我的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学生
们,北京三中高级教师朱尔澄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看到了几十年中先后在28
中实习过的北京师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老师们,由于他们的
努力,大多都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成了北京市一支中坚力量;我看到了系统
听过我的课的老师们,看到了在一起研讨过,相互听过课的老师们,我也通
过通信看到了遍布全国许多地方的老师们,他们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奋力拼
搏,推陈出新,教改成果,捷报频传。在中国历史教学的百花园里,群芳争
妍,春意正浓,风景这边独好。写到这里,我的高兴是由衷的。

回顾我走过的路,本文只是勾画了一个大概。下面的几篇将对某些部分
补充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发表过的,作了一些修改,有的是现在写
的,把它们公之于众,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这道理,似乎是
中学历史教师人所共知,勿庸赘言。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把
依据教材和照本宣科混为一谈;有的教师以为自己应“高”于教材,而甩开
教材,补充过多不必要的课外材料,另讲一套,不以教材为依据;有的教师
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熟悉的、爱好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多讲,反之就少讲
或者不讲,同样不以教材为依据;还有的教师课前不作准备,课上离不开教


科书,读一遍,再读一遍,混过45 分钟便罢,不是依据,而是依赖了。凡此
种种,说明了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仍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或正确理解,
它仍然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一)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通读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熟悉教材,是历史教师备课的第一步。

教学大纲是教委制订的指导性文件,对编写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都具有
指导作用。历史教学大纲确定了历史学科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了处理
教学内容的若干原则;确定了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外古今的比例,课时分配
和知识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教学上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历
史教师所必须掌握和遵循的原则和总的精神。因此,每一个历史教师在新学
期开学之前,首先通读大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大纲的说明部分。“说明”
是个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掌握了大纲规定的原则和总的精神,教材中每
章每节或每课的具体准备才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也才有了重
要的前提条件。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
要读物。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教师不仅要通读大纲,还要通读新教材,以求
了解全书的概貌,掌握全书的线索。教科书经常会有些修改,还要掌握教材
作了哪些变动,并且揣摩变动的原因。如10 年动乱以后的若干年里,对于孔
子其人,教科书的写法经历了“孔子的反动思想”、“孔子的思想”、和“思
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变动过程;如把“五四”运动时,北京3000 多学生在天
安门“集会”,改成“集合”。这些改动都有科学的依据,体现出时代的精
神。教师对全部教材胸中有一个全局,有一个总的盘算,哪里应该前后挂钩,
哪里应该设下伏笔,某个问题应该通过几个章节(或课)逐渐由浅入深,使
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心中有一个数了,然后从全局到局部,逐章
逐节(或逐课)具体考虑讲课计划,写出教案。这样的备课步骤,比之有的
教师不先看一看全书,拿起课本,就一章一节的具体准备,有如懒汉吃黄瓜,
吃一段,洗一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然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因此,通读大纲和教材,熟悉大纲和教材,是历史教师备课时不可忽视
的第一步。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不能认
为可有可无,不予重视。

(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通读教材,熟悉教材,只是教师备课的开始。教师要备好课,还必须钻
研教材,吃透教材。那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又怎样才算是吃透了教材呢?

1。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
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要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对每一个重要历
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内容、背景和结果、性质和评价,对每
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事迹、著作或言论、贡献或缺点错误,
都要做到观点正确,史实可靠,概念清楚。如果教师自己还没有弄清楚,以
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当教师自己还没有弄清楚白薯是明朝时候才从国
外引进的新品种,课堂上信口开河,闹出了“孔子被困挨饿,带着弟子偷白
薯吃”的笑话,就不奇怪了。我们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语言干净洗炼,用
词确切肯定,概念交待得清楚着实,课堂效果好。这里,往往不仅仅是由于
教师在口才等技巧性问题上有过得硬的功夫,它首先有一个教师对所讲的问


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深透的基础。反之,有时候我们的课上得很糟糕,譬
如用词不当,似是而非,或者语无伦次,车站辘转的话啰啰嗦嗦的说不清道
不白,或者是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这些缺点,其根源也往往是由于教师
对历史知识还没有掌握到家。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应该包括教材的全部内容在内!

当前,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已经在全国中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